论文摘要
沙河街组沙一~沙三段是淀南地区勘探主要目的层,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深入,勘探对象逐渐转向了岩性地层等隐蔽性油气藏,迫切需要更精确的沉积相展布和砂体分布的研究成果。层序地层学的核心思想是以建立更为精确的等时层序地层和岩相格架,并将相和沉积体系的研究放在等时地层格架中进行,进而达到更有效地预测储层分布、储盖组合等目的。为此,本文以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在大量的测井、钻井、地震、分析化验等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等时层序地层格架和沉积体系模式,在等时层序地层格架内对沉积体系的展布及控制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不同成因砂体的储集特征,进而明确该区岩性地层圈闭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指出油气勘探有利方向。在古近系不同级次层序界面识别的基础上,系统划分了沙河街组沙一~沙三段各级层序界面和层序,将古近系划分出3个二级层序,10个三级层序;通过对重点井和地震剖面的层序地层划分对比,建立了相应的层序地层格架以及断层坡折与沉积坡折两种层序地层模式,厘定了沙一"尾砂岩"在体系域归属上的问题,并被勘探实践所证实。综合岩心相、测井相、地震相等分析,确定了研究区主要发育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湖泊以及风暴-滩坝等4种沉积体系类型,细分为6个亚相,21个微相,并建立了与之对应的沉积相模式。其中风暴-滩坝沉积在该区是首次发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及油气预测价值。通过等时层序地层格架内沉积体系分布规律研究,明确了层序格架内沉积相及有利储、盖的空间组合及分布特征;探讨了层序、沉积体系域对砂体发育分布的控制因素:砂体发育受到层序发育的控制,高位和湖侵体系域砂体发育,低位域砂体不发育,在平面分布上主要受控于构造活动、古地形、物源补给及气候。根据沉积体系展布规律及层序控制下的生储盖组合特点,综合研究区内构造样式以及油气运移特点,总结了工区岩性地层油气藏分布规律及成藏模式,提出了不同类型岩性地层油藏分布的有利区,为勘探提供了依据。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Abstract1 前言1.1 选题依据及意义1.2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1.2.2 工区研究现状及问题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1.3.1 研究范围与层位1.3.2 主要研究内容1.3.3 技术思路和技术路线1.4 主要完成工作量1.5 主要创新认识2 区域地质概况2.1 区域构造特征2.2 地层层序2.3 构造演化与沉积关系3 层序地层格架建立3.1 层序界面划分原则及方法3.1.1 层序界面划分原则3.1.2 层序界面识别方法3.2 工区层序划分方案及特征3.2.1 研究区层序地层划分3.2.2 各级层序界面特征3.3 层序地层格架建立3.3.1 单井层序地层学分析3.3.2 连井层序地层对比3.3.3 层序格架内地层分布特征3.4 层序地层模式4 沉积体系类型及特征4.1 沉积相标志4.1.1 沉积特征4.1.2 地球物理特征4.1.3 岩石相类型及组合4.2 沉积体系类型及特征4.2.1 沉积体系类型4.2.2 沉积体系特征5 层序格架内沉积体系的展布5.1 沉积背景分析5.1.1 古地貌分析5.1.2 古物源分析5.2 沉积相平面展布5.2.1 单井沉积相分析5.2.2 关键位置连井剖面相分析5.2.3 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5.3 沉积体系演化及主控因素分析5.3.1 沉积体系演化规律5.3.2 沉积体系演化的主控因素分析6 有利区带预测6.1 不同成因砂体储集特征6.2 研究区砂体、油气在层序地层格架中的分布规律6.2.1 体系域与岩性地层油气藏关系6.2.2 工区砂体在层序地层格架中的分布规律6.2.3 工区体系域与油气富集程度关系6.3 岩性油藏分布规律及油气成藏模式6.3.1 岩性-地层油藏分布规律6.3.2 成藏模式6.4 有利区带预测7 结论及认识致谢参考文献附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层序地层论文; 沉积体系论文; 岩性地层油藏论文; 沙河街组论文; 淀南地区论文; 冀中坳陷论文;
冀中坳陷淀南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一~沙三段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研究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