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软基特性及处治方案决策模型研究

四川盆地软基特性及处治方案决策模型研究

论文摘要

四川盆地低山、丘陵地带分布着一类软弱土,在高路堤的作用下具有沉降变形大、承载力低、稳定性差等特点。如不进行处治或处治不当,将严重影响公路的路用性能。本文以四川盆地公路建设软基大量的专项试验数据为基础,通过对四川盆地软基土性参数的统计与分析,系统地研究了四川盆地软基的工程特性,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四川盆地软基处治方案决策的影响因素。针对目前软基处治方案选择缺乏系统性、科学性的现状,利用系统工程理论建立了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软基处治方案决策模型,得到了不同压缩模量下软基的最优处治方案,可为四川盆地软基处治方案选择提供参考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本文对四川盆地软基的定义、成因、分布特点、矿物成分、颗粒成分、变形参数等进行了系统总结与分析。(2)根据四川盆地公路建设积累的大量软基专项试验数据,利用统计方法,对四川盆地部分高速公路软基物理力学参数进行了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等统计;在此基础上对四川盆地软基工程特性进行了总结。根据回归分析理论,对软基土性参数相互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3)对四川盆地软基处治方案决策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软基处治方案决策评价指标体系。(4)利用层次分析法的原理,确定了软基处治方案决策的影响因素之间的权重。并对传统层次分析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改进,对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和传统层次分析法之间的区别进行了分析。(5)结合四川盆地软基典型工点,通过专家对软基处治方案的影响因素评语,结合模糊综合评价原理,建立了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软基处治方案决策模型,分析了四川盆地软基在不同压缩模量下的最优处治方案。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软土的工程特性研究现状
  • 1.2.2 软弱地基处治方案优选方法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研究路线
  • 第2章 四川盆地软基工程特性调研与分析
  • 2.1 概述
  • 2.2 四川盆地工程地质概况
  • 2.2.1 四川盆地的地形地貌
  • 2.2.2 四川盆地的地质构造
  • 2.2.3 四川盆地的地层岩性
  • 2.2.4 四川盆地的水文气象
  • 2.3 四川盆地软基工程特性
  • 2.3.1 软基的定义
  • 2.3.2 软基的成因
  • 2.3.3 软基的分布特点
  • 2.3.4 矿物成分
  • 2.3.5 颗粒分析
  • 2.3.6 变形参数
  • 2.3.7 工程地质分区
  • 2.3.8 土性指标
  • 2.4 四川盆地软基土性参数回归分析
  • 2.4.1 回归分析原理
  • 2.4.2 物理力学指标间相互经验关系
  • 2.4.3 力学指标间相互经验关系
  • 2.4.4 物理指标与力学指标间的经验关系
  • 2.5 与国内外软土的比较
  • 2.5.1 软土的定义
  • 2.5.2 粒径分析
  • 2.5.3 矿物成分
  • 2.5.4 地质成因
  • 2.5.5 土性指标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软基处治方案决策的影响因素
  • 3.1 概述
  • 3.2 四川盆地软基处治技术应用现状
  • 3.2.1 国内地基处治技术应用现状
  • 3.2.2 四川盆地软基处治技术应用现状
  • 3.3 影响软基处治方案决策的因素
  • 3.3.1 经济性因素
  • 3.3.2 技术性因素
  • 3.3.3 环境性因素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权重
  • 4.1 概述
  • 4.2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与步骤
  • 4.2.1 递阶层次结构的建立
  • 4.2.2 判断矩阵的构造
  • 4.2.3 权重系数的近似算法
  • 4.2.4 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 4.3 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 4.4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
  • 4.5 确定影响因素之间的权值
  • 4.6 改进的层次分析法
  • 4.6.1 层次分析法存在的问题
  • 4.6.2 改进的层次分析法的原理
  • 4.6.3 实例分析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软基处治方案决策模型研究
  • 5.1 概述
  • 5.2 模糊理论
  • 5.2.1 模糊集的定义
  • 5.2.2 模糊集的表示法
  • 5.2.3 模糊集的运算
  • 5.2.4 隶属度的确定
  • 5.3 模糊综合评价
  • 5.4 评价指标体系层次结构的建立
  • 5.4.1 指标体系各层次权重的确定
  • 5.4.2 评语隶属度的选用
  • 5.5 工程实例分析
  • 5.5.1 软基处治方案选型
  • 5.5.2 工程实例一
  • 5.5.3 工程实例二
  • 5.5.4 工程实例三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主要结论
  • 存在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相关论文文献

    • [1].四川盆地低空飞行的气象条件分析[J].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20(01)
    • [2].四川盆地雷电高发区风险区划方法研究[J]. 中低纬山地气象 2020(03)
    • [3].四川丘区小农户养猪生产现状和发展建议[J]. 四川畜牧兽医 2020(10)
    • [4].试论巴蜀的地域特点对其文化的影响[J].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7(05)
    • [5].1961—2010年四川盆地霾气候特征及其影响因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4(06)
    • [6].四川盆地的“盆底”在哪儿?[J]. 环球人文地理 2018(21)
    • [7].改进峰值天然气产量预测模型在四川盆地的应用[J].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0(02)
    • [8].2014—2016年四川盆地重污染大气环流形势特征分析[J]. 环境科学学报 2019(01)
    • [9].2014—2017年四川盆地与京津冀地区冬季空气停滞特征及大气质量改善评估对比分析[J]. 环境科学学报 2019(07)
    • [10].近36a来四川盆地持续霾事件特征及环流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 2019(09)
    • [11].四川盆地丘陵区玉米机械化生产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J]. 园艺与种苗 2016(12)
    • [12].四川盆地丘陵区栾树经营技术探讨[J]. 四川林勘设计 2015(02)
    • [13].四川盆地的慢生活[J]. 军营文化天地 2016(04)
    • [14].四川盆地史前谷物种类的演变——主要来自考古学文化交互作用方面的信息[J]. 中华文化论坛 2009(S2)
    • [15].2008年汶川地震造成的应力变化与四川盆地危险性的增加[J]. 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 2018(01)
    • [16].四川盆地地区铁皮石斛栽培管理技术[J]. 农业与技术 2016(24)
    • [17].四川盆地地震反射层特征浅析[J]. 石化技术 2017(11)
    • [18].盆地形成机制与演化过程——以四川盆地为例[J]. 中国石油石化 2016(21)
    • [19].四川盆地东南部茅口组古岩溶储层识别研究综述[J]. 城市地理 2015(18)
    • [20].四川盆地西北缘龙山时代考古新发现述析[J]. 成都考古研究 2013(00)
    • [21].四川盆地晚更新世石器工业的初步观察[J]. 成都考古研究 2009(00)
    • [22].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在四川盆地东部A区的应用[J]. 海相油气地质 2014(02)
    • [23].四川盆地露地辣椒高产栽培技术[J]. 辣椒杂志 2012(01)
    • [24].国外页岩气井完井理论研究及在四川盆地的应用[J]. 内江科技 2012(07)
    • [25].四川盆地软基工程特性探讨[J]. 中外公路 2011(03)
    • [26].四川盆地小麦适播期的研究进展[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9(01)
    • [27].四川盆地大棚小果型西瓜早熟高产栽培技术[J]. 中国瓜菜 2008(01)
    • [28].四川盆地的磁场特征及地质意义[J]. 物探与化探 2018(05)
    • [29].四川盆地二叠系真假储层特征及测井定性识别[J].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6(04)
    • [30].解密泥巴山的阴阳境界[J]. 巴蜀史志 2020(01)

    标签:;  ;  ;  ;  ;  ;  ;  

    四川盆地软基特性及处治方案决策模型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