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公共政策研究 ——基于激励创业者进入的视角

创业公共政策研究 ——基于激励创业者进入的视角

论文摘要

在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各个角落的今天,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微观主体,每天都在不停地新生与消亡,新创企业的不断出现是经济繁荣的基本前提。创业作为将市场机会转变为商业行动的关键途径,在短短数十年间已经渗透到了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人类进步过程中所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引发着产业结构的剧烈变动和新兴产业的快速兴起,创业以财富的创造为基础,已然成为刺激技术创新、提升产业竞争优势、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因素,更是缓解失业浪潮日趋扩大的一道良剂。创业活动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创业者产生创业动机、利用机会的行为总是基于一定的环境发生,其活跃程度与环境条件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对于创业者利用机会、付诸实践的活动而言,培育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是保障其顺利进行的关键。创业者所存在的外部环境中包含众多因素,公共政策是其中之一,当就业、增长与创业之间的关系进入公众视野,创业者的活动在联接技术研发努力和创新商业化中的重要性进一步显现时,公共政策的目标就指向了激励创业者和鼓励创业活动方面。当前,我国正面临着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增强产业竞争力、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创新等急迫任务,鼓励创业者的行动、提高全社会的创业活动水平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手段。所以,基于激励的视角,公共政策如何能够被更为高效、完善地设计,以形成对创业者进入行为的有效激励,应该被作为一个重要问题进行研究。因此,本论文就以创业领域内的公共政策为对象,从激励的角度出发,根据相关理论提出研究框架,分析公共政策激励下的创业者进入活动,并结合我国公共政策的实践举措,对我国创业政策的激励效果进行实证研究,评价激励政策对于创业者进入行为的作用效应,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与完善对策。本论文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阐述所研究问题的背景、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提出本研究所存在的创新之处,并就论文的篇章结构进行总体安排。第二,围绕研究主题展开文献综述,综述的内容主要包括创业概念内涵、创业活动类型和创业环境研究,重点是国内外关于创业公共政策的研究,在回顾的基础上进行简要评述,进一步引出所需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三,从理论研究的角度出发,首先明确界定重要概念,运用相关理论分析创业者进入的决策过程,然后在对创业公共政策进行总体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激励创业者进入政策的理论框架。第四,以我国创业领域内的公共政策为现实背景展开研究,在对我国创业公共政策全面回顾的基础上,归纳出政策演变的主要规律与特征,然后根据激励进入政策的理论框架,分析我国公共政策在激励创业者进入活动方面的实践举措。第五,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出发,对我国激励创业者进入政策的作用效应进行评价。首先基于理论与现实的分析提出研究假设;然后对实证研究中的关键变量进行可操作性定义,并设定测度方法和确定数据来源范围,据此建立计量模型,展开以面板数据为主的计量分析,同时对一些重要问题进行解释说明;最后根据实证研究的综合结果,对我国创业公共政策的激励作用效应进行评价与探讨。第六,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就我国激励创业者进入政策的改进与完善提出相应建议。第七,总结研究结论,指出其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进一步的研究展望。通过以上研究,本论文认为,创业者的进入活动是基于发现机会而利用机会的过程行为,是个体职业决策的表现,公共政策可以通过作用于决策中的影响因素而改变创业者的收益预期,以此激励更多的创业者进入行为发生。基于激励的视角,我国公共政策的演变总体上是有利于创业者进入活动的,通过缓解资本约束、降低创立成本与成长负担、提供商业支持服务三方面的实践举措,有效改善了创业者的资源获取和创业运营状况,从而增加了创业者的收益预期,由此产生了显著的激励效应,鼓励了更多的创业者进入活动出现,而现行的综合优惠政策对于创业者进入的激励效果有限,政策优惠应着眼于创业者进入活动收益的长期性,系统结合放松规制、降低壁垒等更深层面的实践举措。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图表目录
  • 1 绪论
  • 1.1 研究问题的由来
  • 1.2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创新之处
  • 1.5 研究的思路及内容安排
  • 2 文献综述
  • 2.1 创业的概念
  • 2.2 创业活动类型
  • 2.3 创业环境研究
  • 2.4 国内外创业公共政策研究综述
  • 2.4.1 创业公共政策的出现
  • 2.4.2 创业公共政策的内容
  • 2.4.3 基于激励进入的创业公共政策的理论与实践
  • 2.4.4 高新技术创业领域的公共政策
  • 2.5 简要述评
  • 3 激励进入政策的理论研究
  • 3.1 创业者进入
  • 3.1.1 创业与创业者
  • 3.1.2 创业过程
  • 3.1.3 创业者的进入行为
  • 3.2 创业公共政策框架
  • 3.2.1 创业公共政策
  • 3.2.2 创业公共政策内容
  • 3.3.3 创业公共政策组合
  • 3.3 创业者进入的激励政策
  • 4 我国激励创业者进入政策之实践
  • 4.1 我国创业政策实践的回顾
  • 4.1.1 第一阶段(1978年12月—1987年9月)
  • 4.1.2 第二阶段(1987年10月—1992年9月)
  • 4.1.3 第三阶段(1992年10月—1997年8月)
  • 4.1.4 第四阶段(1997年9月至今)
  • 4.2 我国创业政策演变历程的特点
  • 4.2.1 以政治地位的确立为前提
  • 4.2.2 渐进型推进
  • 4.2.3 中央政府供给主导
  • 4.2.4 高新技术创业贯穿始终
  • 4.3 基于激励进入视角的分析
  • 4.3.1 缓解资本约束
  • 4.3.2 降低设立与成长成本
  • 4.3.3 提供创业所需的商业支持
  • 5 我国激励创业者进入政策效应的实证研究
  • 5.1 研究假设的提出
  • 5.2 变量的定义与测量
  • 5.2.1 创业者进入变量的定义与测量
  • 5.2.2 激励政策变量的定义与测量
  • 5.2.3 数据来源
  • 5.2.4 分析方法
  • 5.3 实证结果分析
  • 5.3.1 面板模型检验结果及解释
  • 5.3.2 横截面检验结果及解释
  • 5.3.3 跨期效应作用下的检验结果及解释
  • 5.3.4 简要结论
  • 5.4 对政策效应的补充分析
  • 5.5 对实证结果的进一步讨论
  • 6 我国激励政策的改进建议
  • 6.1 优化以公共资源为基础的资本支持体系
  • 6.1.1 加强以公共资金为主的支持政策
  • 6.1.2 强化政策类基金在金融支持中的投资引导功能
  • 6.1.3 促进创业投资产业的发展与壮大
  • 6.1.4 开辟有效的市场退出渠道
  • 6.2 构建以放松规制为内容的激励政策
  • 6.2.1 降低创业过程中规制所引发的成本负担
  • 6.2.2 以其他领域规制的放松为配套
  • 6.3 完善以商业支持为核心的创业服务平台
  • 6.3.1 以进入过程为基础构建创业服务组织
  • 6.3.2 以分类指导原则推进创业服务组织的发展
  • 6.3.3 提升创业服务组织的规模与质量
  • 6.3.4 促进创业服务与金融支持结合下的融资平台建设
  • 7 结论与进一步研究展望
  • 7.1 研究的主要结论
  • 7.2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7.3 进一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1 我国与创业有关的政策实践
  • 附2 创业服务中心服务能力计算结果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山东大学城市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简介[J]. 中国行政管理 2017(03)
    • [2].内容分析法在我国公共政策研究中的应用评述[J]. 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6(06)
    • [3].国际公共政策研究与范式创新[J]. 学术月刊 2017(06)
    • [4].“民革中央理论委——上海师范大学协商民主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成立[J]. 团结 2014(05)
    • [5].复旦大学全球公共政策研究院及复旦伦敦政经全球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启动仪式举行[J]. 复旦公共行政评论 2019(01)
    • [6].在美国读大学,按时毕业有多难?[J]. 留学生 2017(04)
    • [7].第十四届(2019)公共经济与公共政策研究论坛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地方财政改革征文启事[J]. 财贸经济 2019(10)
    • [8].第一届清华卫生经济与公共政策研究奖评选公告[J]. 经济研究 2016(06)
    • [9].复杂性理论与公共政策研究[J].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2014(06)
    • [10].独立学院公共政策研究综述[J]. 商 2014(24)
    • [11].公共政策研究中的复杂性理论视角——文献回顾与价值评价[J]. 东南学术 2013(01)
    • [12].折江大学十佳研究中心 公共政策研究院[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04)
    • [13].比较公共政策研究:回顾与展望[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1(06)
    • [14].建立健全多元化的现代公共政策研究组织探析[J]. 天府新论 2008(05)
    • [15].大力发展多元化的现代公共政策研究组织论析[J]. 学术论坛 2008(08)
    • [16].专栏导语[J]. 公共行政评论 2017(03)
    • [17].“社会治理:新思想 新实践 新境界”第七届中国社会治理论坛在京举行[J]. 中国行政管理 2017(08)
    • [18].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政策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 2017(17)
    • [19].日本公共政策研究十五年:议题、动向与特点——基于日本《公共政策研究》杂志的分析[J]. 中国行政管理 2018(08)
    • [20].浅析新时期我国公共政策研究的范式转换[J]. 魅力中国 2009(09)
    • [21].中国高等院校重点学科巡礼(之二十七) 浙江大学劳动保障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J]. 学术月刊 2010(01)
    • [22].现代渔业公共政策研究的若干思考[J]. 中国渔业经济 2009(04)
    • [23].建立健全我国现代公共政策研究组织的制度条件分析[J]. 理论月刊 2008(05)
    • [24].社会资本在公共政策过程中的作用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 2008(05)
    • [25].我国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政策研究组织的制度条件探索[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08(04)
    • [26].行政机构如何制定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研究的官僚政治范式及其启示[J]. 学术论坛 2016(12)
    • [27].新加坡年轻人为何能轻松买房?——专访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杨沐[J]. 南风窗 2016(08)
    • [28].政府支持垃圾发电的公共政策研究述评[J]. 中国城市经济 2010(11)
    • [29].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公共政策研究范式的选择[J]. 江海学刊 2014(01)
    • [30].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与体育公共政策研究述评[J].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2(01)

    标签:;  ;  ;  ;  

    创业公共政策研究 ——基于激励创业者进入的视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