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易经·系辞下》道:“天地之大德曰生”,生命是宇宙的最高存在,是至高无上的,是当今世界的共同语言。“安身立命”是当前社会发展中最大的问题,也是教育与教学的根本问题。生命作为世界的一个基本现象,其不确定性、不可逆转、不可量化、不可预见等基本特征在体育课程领域体现着极为复杂的身与心、魂与魄的关系,我们有理由说,“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培养才是体育课程的真正尺度”。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体育课程研究以决定论和确定性的科学主义为研究范式,课程实施更多地执着于认知主义的课程模式之中,将丰富多彩的生命活动简化为几种机械的认知模式,致使学校体育课程体系陷入了唯科学主义的重围。体育课程研究把整体的、复杂的“人”简化为秩序的、可测量和计算的“物”,鲜活的“生命”变成了生物学意义上的“身体”,变成了秒表控制下有关负荷、强度、密度的数字,使体育课程陷入生物学层面,忽视了人的复杂性,弱化了体育课程独特的规训教化功能,学生个体生命精神和社会品质教育在体育课程中不断消退,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也持续下降,于是我们不禁追问,这样的体育课程到底为学生的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品质带来了怎样的收获?本研究基于生命教育研究的丰硕成果,在继承和反思了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通过体育课程与生命教育理论的视角互换,阐释体育课程研究逻辑起点的生命原理。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探讨体育课程环境中个体生命活动中身心与魂魄发展的关系,揭示现行体育课程研究的某些局限性,倡导以人的完整生命为体育课程研究的逻辑起点,着重阐述了体育课程“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身心兼修与魂魄并铸的生命宗旨。在重视体育课程对自然生命的强身健体功效的同时,高度重视体育课程在人的教育过程中铸魂的载体作用,其主旨是从生命的三维教育观,强化体育课程激扬生命精神、铸造社会生命的规训与教化功能,使学生生命能够在规范性、技艺性,体验性、生成性的体育课程中得以滋养、表达和展示,并能够在规训与教化之中培养具有较强意志品质的社会人,实现“身心兼修,魂魄并铸”理念下人的全面发展,弥补“健康第一”体育课程领域的偏失之处。当然体育课程研究要实现充分融合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达成生命化研究范式下的体育课程观,还绝不是朝夕之间指日可待的事情,在教育期待和教育现实之间除了不懈努力和时间检验,我们还面临着许多不确定性。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引言一、问题的提出(一) 迷失的课程研究范式导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二) 学生的精神状态和社会品质令人担忧(三) 学生的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教育在体育课程中的缺失二、研究背景与综述(一) 新中国成立后体育课程历史回顾与生命意义的评析(二) 历次体育课程改革的历史反思(三) 科学主义体育课程主张的局限性分析(四) 人文主义研究范式的选择(五) 现代生命教育理论的解读与启示三、研究价值与意义(一) 科学人文主义研究范式对当前多元体育思想的统摄作用(二) 从生命层面提升体育课程的价值与意义(三) 拓展了体育课程的研究空间(四) 为体育课程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四、研究的基本思路(一) 研究对象(二) 研究方法(三) 研究的基本设想(四) 研究的内容框架五、论文研究创新点(一)运用生命化研究范式诠释体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二) 突出体育课程改革的国家意志问题(三) 注重生命体验的体育课程实施过程第一章 远离生命的体育课程问题分析及生命观反思一、远离生命的体育课程问题(一) 体育课程基调的生命背离(二) 体育课程德育功能的缺失(三) 体育课程内容远离生命逻辑思考(四) 模式化、程式化体育课程远离生命色彩(五) 体育课堂的“审美疲劳”(六) 体育课程实施远离生命体验(七) 淡化行为规训与道德教化功能,远离生命的社会属性(八) 实证研究远离了体育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血肉”关系(九) 体育教师远离生命教育观二、远离生命的体育课程问题分析(一) 中国传统文化身体观的禁锢(二) 应试教育体制的功利化追求(三) 体育课程模式化、程式化远离学生生命视域(四) 课程实施中工具理性的“越位”和价值理性的“失落”三、体育课程问题的生命观反思(一)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课程涵义(二) 体育课程的性质“类似于农业,而绝对不是工业”(三) 体育课程追求概率性,而绝非因果律(四) 体育课程是一门关注生命质量的“慢”的艺术(五) 坚决反对“物化”的身体观(六)反对“虚在论”的身体观,提倡“实体论”的身体观第二章 体育课程生命化提出及其价值期望一、生命化的提出(一) 体育课程:“点化或润泽生命的”有效形式(二) 课程发展的内在逻辑需要(三) 体育课程人文价值取向需要(四) 体育课程的国家意志需要(五) 主体间性教育思想需要二、生命化的理解与界定三、生命化:体育课程本质的要求(一) 从学科逻辑到生命逻辑(二) 从“物”的逻辑到“人”的逻辑(三)从关注结果到关注过程(四) 从学生中心到师生主体间性互动四、体育课程生命化的价值期望(一) 体育课程生命化的逻辑起点:促进生命健康(二) 体育课程生命化的价值追求:激扬精神生命(三) 体育课程生命化的意义追求:铸造社会生命第三章 体育课程体系生命化探究一、体育课程目标体系的生命化探究(一) 体育课程生命化目标制定依据(二) 体育课程生命化目标分类(三) 体育课程生命化目标的讨论二、体育课程内容体系的生命化探究(一) 体育课程内容的生命化选择(二) 体育课程生命化内容的分类三、体育课程实施体系的生命化探究(一) 身心体验的体育课程实施意义(二) 体育课程生命化实施方法(三) 体育课程实施的生命化策略第四章 体育课堂实践的生命叙事一、体育课堂教学实践生命化探索(一) “教案”的生成性设计思路(二) 对体育课程授课制的探索二、体育课堂生命化场景的创设(一) 平等与共享——健康成长(二) 理解与尊重——关爱生命(三) 互动与对话——生命化课堂(四) 生命化体育课堂的延伸与拓展结论一、生命化研究范式是体育课程改革的现实选择二、体育课程生命力归结于国家意志问题三、注重体育课程对生命精神的培养四、注重生命体验的体育课程实施策略五、体育课程价值在于达成“身心兼修,魂魄并铸”六、课程内容的技艺化、游戏化和教化把握七、推崇赏识教育、挫折教育和审美教育方式八、加强体育课程的延伸与拓展参考文献附录后记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生命化论文; 体育课程论文; 自然生命论文; 精神生命论文; 社会生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