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近代江南典当业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历史地理学
作者: 杨勇
导师: 曹树基
关键词: 近代,江南,典当业,押店
文献来源: 复旦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通过一些新的资料,详细追溯了太平天国以来江南典当业的数量变迁,并尝试运用历史地理学的方法和工具(CHGIS),重新探讨近代江南典当业的地理分布特征。对近代以来江南典当业的资本、营业额及利润率变化的实证研究表明,江南典当业自晚清以来虽然放款额增长很快,但其利润率却有所下降。为谋求生存,典当业试图提高利息、缩短当期以牟取商利,但其求利行为日益受到社会的道德批判和政府的制约。在“道德”与“利益”之间,典当业难以平衡,终因社会经济环境变化而转向趋利化,与此同时,典当业的社会形象也日益恶化。在对江南典当业进行数量统计的基础上,本文将典当业与当时的其他各种平民小额贷款来源进行对比,通过比较来说明典当业在江南地区平民借贷中的地位,并论述江南典当业的经济与社会功能。为了协调内部竞争、保护行业的整体利益,在商人组织普遍发展在大背景下,典当业也建立和强化自身的公会组织,以应对和解决整个行业的共同问题,并以为作为与政府博弈的重要工具。民国政府为打击高利贷和私营典当业的剥削,曾进行了公典制度的设计和实验。由于典当业对于平民借贷所具有的不可或缺作用,解放初期政府仍将保留了这一行业,并对之加以扶持和管制。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后,虽然典当名称已经不再存在,但其业务直到文革开始才被消灭。通过对江南典当业的实证分析,本文力图说明,历史的真实也许比我们所看到的表象更为复杂,近代江南社会经济史还需要我们更多的实证研究去探索。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学术史回顾
第二节 本文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第三节 相关概念
第二章 江南典当业的数量变迁与地理分布
第一节 明清以来的江南典当业
第二节 近代江南典当业的历史变迁
第三节 江南典当业的地理分布
第四节 小结
第三章 江南典当业之经营状况
第一节 江南典当业的组织与营业
第二节 江南典当业之资本、营业额与利润
第三节 小结
第四章 典当业的经济与社会功能
第一节 典当借贷与其它小额借贷之比较
第二节 江南典当业的社会功能
第三节 小结
第五章 江南典当业的困境与应对
第一节 晚清以降江南典当业社会地位的转变
第二节 典当行业组织性的强化
第三节 小结
第六章 政府与典当业之博弈
第一节 近代以来政府与典当业关系之擅变
第二节 公典制度的理念与实践
第三节 小结
第七章 利用与改造:1949年后江南典当业的命运
第一节 解放初政府对典当业的管制与利用
第二节 坦白的过程:1954年的思想改造
第三节 典当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四节 小结
第八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2007-06-28
参考文献
- [1].近现代中国典当业之研究[D]. 李维庆.南开大学2009
- [2].金融抑制环境下中国现代典当业的性质研究[D]. 周黎明.浙江大学2012
- [3].中国典当制度研究[D]. 李建文.西南财经大学2010
相关论文
- [1].中国典当制度研究[D]. 李建文.西南财经大学2010
- [2].流动的空间:清代江南的市镇和农村关系研究[D]. 吴滔.复旦大学2003
- [3].1945-1949年浙江省嘉兴乡镇自治研究[D]. 丰箫.复旦大学2006
- [4].近代江南地区的农事节律与乡村生活周期[D]. 王加华.复旦大学2005
- [5].明清以来徽州茶业及相关问题研究[D]. 邹怡.复旦大学2006
- [6].国家视野中的江南基层政治(1927-1949)[D]. 杨焕鹏.复旦大学2005
- [7].十八世纪以降江南居民的消费[D]. 黄敬斌.复旦大学2006
- [8].近代汉口港与其腹地经济关系变迁(1862-1936)[D]. 张珊珊.复旦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