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特低渗透砂砾岩油藏储层特征及渗流规律实验研究

华北特低渗透砂砾岩油藏储层特征及渗流规律实验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以华北乌里雅斯太油田不同特低渗透砂砾岩储层为实验对象,结合恒速压汞、核磁共振以及物理模拟等实验手段,对比了华北不同特低渗透砂砾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和可动流体含量,在此基础上,对特低渗透砂砾岩单相和两相渗流规律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华北特低渗透砂砾岩油藏平均喉道半径与渗透率呈良好的幂函数关系,喉道半径是控制储层渗透率的主要因素。喉道半径小、非均质程度强以及粘土矿物含量较多是特低渗透砂砾岩储层敏感性强的主要因素。2、核磁共振测试结果表明:特低渗透砂砾岩储层T2谱单峰结构增多,最大T2驰豫时间介于砂岩和砾岩之间,T2截止值高于常规特低渗透砂岩储层;随着渗透率增加,可动流体百分数、可动流体孔隙度增大,相关性变好;渗透率越低,非均质程度越强。3、通过启动压力梯度实验可知,对于同一实验岩样,油测启动压力梯度要大于水测启动压力梯度。随着渗透率增大,水、油测启动压力梯度逐渐减小,且降低幅度逐渐减弱。4、在油水相对渗透率测试实验中,通过考虑油、水粘度以及油、水相的有效渗透率,分别计算得到油、水相最大流度,通过该流度反映并对比了各特低渗透砂砾岩储层的油水两相流动难易程度。5、将核磁共振和物理模拟实验相结合,提出了特低渗透油田相渗曲线测试新方法。该方法校正了束缚水饱和度和残余油饱和度,提高了实验精度,使渗透率与驱油效率的关系得到很大加强;对于不同渗透率的相渗曲线来说,T2几何均值与可动流体百分数、可动油饱和度、渗吸效率、驱替效率和总的驱油效率有很好的相关关系。6、根据研究的华北特低渗透砂砾岩储层特性,结合前人建立的低渗透油藏储层评价标准,采用综合评判的方法对华北特低渗透砂砾岩进行储层评价。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本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砂砾岩研究现状
  • 1.2.1 砂砾岩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
  • 1.2.2 砂砾岩微观渗流特征研究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4 本文创新点
  • 第二章 恒速压汞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
  • 2.1 恒速压汞实验基本原理
  • 2.2 孔隙结构参数计算方法
  • 2.3 恒速压汞测试结果与分析
  • 2.3.1 太17井区腾格尔组砂砾岩
  • 2.3.2 太27井区腾格尔组砂砾岩
  • 2.3.3 阿尔善组砂砾岩
  • 2.3.4 对比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核磁共振可动流体研究
  • 3.1 核磁共振可动流体测试原理
  • 2截止值测定'>3.2 核磁共振可动流体T2截止值测定
  • 3.2.1 最佳离心力的确定
  • 2截止值测定'>3.2.2 T2截止值测定
  • 3.3 核磁共振可动流体测试实验步骤
  • 3.4 核磁共振可动流体测试结果与分析
  • 3.4.1 太17井区腾格尔组砂砾岩
  • 3.4.2 太27井区腾格尔组砂砾岩
  • 3.4.3 阿尔善组砂砾岩
  • 3.4.4 对比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储层敏感性研究
  • 4.1 水敏性研究
  • 4.1.1 实验步骤与评价标准
  • 4.1.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2 酸敏性测量
  • 4.2.1 实验步骤与评价标准
  • 4.2.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3 速敏性测量
  • 4.3.1 实验步骤与评价标准
  • 4.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4 碱敏性测量
  • 4.4.1 实验步骤与评价标准
  • 4.4.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5 应力敏感性研究
  • 4.5.1 实验步骤与评价标准
  • 4.5.2 实验结果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启动压力梯度实验研究
  • 5.1 启动压力梯度测试实验方法
  • 5.2 启动压力梯度测量结果
  • 5.2.1 太17井区腾格尔组砂砾岩
  • 5.2.2 太27井区腾格尔组砂砾岩
  • 5.2.3 阿尔善组砂砾岩
  • 5.3 对比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油水两相渗流规律研究
  • 6.1 常规油水相对渗透率实验方法
  • 6.2 相对渗透率测试结果及分析
  • 6.2.1 太17井区腾格尔组砂砾岩
  • 6.2.2 太27井区腾格尔组砂砾岩
  • 6.2.3 阿尔善组砂砾岩
  • 6.2.4 三个油层组对比分析
  • 6.3 特低渗透油田相渗曲线测试新方法
  • 6.3.1 基本原理
  • 6.3.2 实验步骤
  • 6.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6.4 三个油层组综合储层分类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特低渗透率的测定方法综述[J]. 石油化工应用 2012(05)
    • [2].特低渗透率的测定方法综述[J]. 吐哈油气 2012(03)
    • [3].特低渗透砂砾岩储层核磁共振可动流体参数分析[J]. 科技导报 2010(07)
    • [4].提高特低渗透油层动用程度机理研究[J]. 中外能源 2008(03)
    • [5].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8储层特低渗透成因分析与评价[J]. 地质科技情报 2008(05)
    • [6].特低渗透油层有效厚度确定方法研究[J]. 科技风 2014(20)
    • [7].特低渗透率油田的开发技术研究[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3(17)
    • [8].特低渗透砂质砾岩储层裂缝识别及预测研究——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红153井区为例[J]. 中国石油勘探 2018(04)
    • [9].特低渗透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1(10)
    • [10].空气、泡沫驱提高特低渗透油田采收率效果分析[J].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4)
    • [11].特低渗透率储层水驱油规律实验研究[J]. 江汉石油科技 2011(02)
    • [12].特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技术[J]. 化工设计通讯 2018(09)
    • [13].特低渗透微裂缝发育油藏综合相渗曲线计算方法[J].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17(05)
    • [14].特低渗透裂缝型储层注水开发中后期地应力场变化及开发对策[J]. 现代地质 2008(04)
    • [15].特低渗透扶余油层CO_2驱吸气特征研究[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8(02)
    • [16].特低渗透断块油藏井网优选数值模拟[J]. 新疆石油地质 2011(04)
    • [17].特低渗透非均质油藏周期注水方案研究[J]. 非常规油气 2016(01)
    • [18].特低渗透扶余油层水平井多段压裂裂缝间距优化设计[J]. 采油工程文集 2014(03)
    • [19].大庆油田长垣外围特低渗透扶杨油层综合分类[J]. 岩性油气藏 2018(01)
    • [20].扶余油层水平井液体药燃爆增产试验[J].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6(11)
    • [21].特低渗透薄互层油藏整体压裂开发技术[J]. 特种油气藏 2014(06)
    • [22].樊31北块特低渗透砂岩油藏油层含水差异性研究[J]. 内江科技 2008(10)
    • [23].特低渗透轻质油藏热水驱提高采收率试验研究[J]. 非常规油气 2019(01)
    • [24].动态裂缝是特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中出现的新的开发地质属性[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5(02)
    • [25].特低渗透油藏非线性渗流数值模拟[J]. 石油学报 2011(02)
    • [26].长垣外围特低渗透油藏扶杨油层分类界限[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16(06)
    • [27].特低渗透砂岩储层伤害的实验研究[J]. 特种油气藏 2011(02)
    • [28].特低渗透性油田水质评价指标及检测技术[J]. 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 2011(05)
    • [29].白于山区块特低渗透率水淹层测井精细评价研究[J]. 测井技术 2020(04)
    • [30].特低渗透大倾角油藏注水开发对策探讨[J]. 中国石油和化工 2016(S1)

    标签:;  ;  ;  ;  ;  ;  

    华北特低渗透砂砾岩油藏储层特征及渗流规律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