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自然叙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非自然叙事,策略研究
自然叙事论文文献综述
云天华[1](2019)在《非自然叙事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非自然叙事学突破了传统叙事理论的模式,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一种新的叙述渠道。大量的硬科幻作品都会采用"非自然叙事"手法来推演,想象和创作那些目前科技水平还未能到达的高度上的情节。《叁体》叁部曲是典型的"硬科幻"小说作品,它以物理学,天文、化学等一系列科学理论和缜密的逻辑为基础,分析新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本文摘取了部分情节,分析其中"非自然叙事"手法的应用模式,表现形式及其所产生的内容效果,从非自然物理规则、非自然逻辑规律、非自然故事叙事、非自然人物塑造、非自然心理五个层(本文来源于《唐山文学》期刊2019年08期)
尚必武[2](2019)在《“M”消失的秘密:麦克尤恩《立体几何》的非自然叙事》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麦克尤恩早期"惊恐文学"的代表作之一,《立体几何》受到中外学界的普遍关注和热切讨论。本文跳出批评界聚焦该作品不可靠叙述、女性情感与男性理性之间冲突的窠臼,转而从M失踪这一神秘事件入手,发掘和探讨潜藏在文本多重叙事层次上的不可能性:数学家亨特关于"无表面的平面"的几何学发现及其使自己凭空消失的不可能性;叙述者曾祖父在亨特手稿中重构了亨特的几何学发现并利用这一科学原理使朋友M消失于无形的不可能性;叙述者再度重构和掌握了这一几何学发现并利用该原理使妻子梅茜消失的不可能性。相对于真实世界的科学原理和逻辑法则而言,亨特的几何学发现及其使物体凭空消失的能力都是不可能的,属于典型的非自然叙事。尽管亨特的几何学发现被数学界普遍认为是一种谬论,但是亨特、叙述者曾祖父以及叙述者本人又分别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和不同对象上用实际行动重复验证了它的真实性,增强了作品在真实与虚构、自然与非自然之间的张力。本文在分析《立体几何》非自然叙事的基础上,引入文学伦理学批评,尤其是从伦理身份和伦理选择两个概念入手,解读该小说的非自然性,借此挑战当前西方叙事学界关于非自然叙事阐释的两大主导模式—自然化解读和非自然化解读,开辟非自然叙事阐释的新进路。(本文来源于《当代外国文学》期刊2019年03期)
邹洪锦[3](2019)在《在梦境中与自己相遇——石黑一雄《无可慰藉》的非自然叙事与创伤主题》一文中研究指出石黑一雄的小说《无可慰藉》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非自然因素,使得它与传统小说大相径庭,呈现出怪诞的风格。本文采用后经典叙事学前沿理论"非自然叙事学"对其进行解读,从时间的非自然、空间的非自然、故事的非自然和聚焦的非自然四个层面逐层解析,进而揭示出整部小说的梦境特征,即主人公所遇之人其实是他不同时空中的自己,而这些人的背后都有着共同的心理创伤,因此导致了他们最终的无可慰藉。通过分析让我们对小说的形式和内容有更深入全面的认识。(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9年20期)
顾明生[4](2019)在《不可能的“假人”世界——从桑塔格《假人》的非自然叙事说起》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作家苏珊·桑塔格的短篇小说《假人》是对名着《弗兰肯斯坦》的颠覆性改写,作者利用非自然叙事技巧成功构建出一个不可能的故事世界。本文借助非自然叙事理论讨论了小说中非自然的人物、情节和情感,探究了小说的反摹仿、循环复制和新感受力的艺术特征及其蕴含的深刻人文和艺术思想。(本文来源于《外语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谢婷婷[5](2019)在《非自然叙事视角下的《硬汉不跳舞》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两获普利策奖的诺曼·梅勒无疑是英语世界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他以独特的思想和艺术观念创作了众多脍炙人口的作品。诺曼·梅勒的创作思想证明了他是美国当代社会不可缺少的文化声音之一,他的艺术手法奠定了他在美国当代文坛的地位。《硬汉不跳舞》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主人公马登通过自己的努力跳出凶杀圈套获得灵魂新生的故事。本论文共包括五个章节:第一章介绍了诺曼·梅勒及其作品,阐释了国内外研究现状,从叙事学的源头出发详述了几个叙事学专业术语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集中阐释了非自然叙事学理论以及非自然叙事学派领军人物阿尔贝提出的九种阅读策略,最后分析了论文的可行性及其意义。第二章到第四章是论文的主体部分。第二章深入分析非自然叙事者,从极端叙事者,非人类叙事者以及不可靠叙事者角度剖析非自然叙事者如何超越现实世界的认知可能性。诺曼·梅勒通过不可能叙事者(譬如,本论文所提到的极端叙事者马登,非人类叙事者海浪等)极大地丰富了文本的形式和内容,深化了作品的思想和意蕴。第叁章剖析作品中反现实的人物角色。非自然的人物即是在物理上、逻辑上或人力上均不可能的故事人物或形象。他们是非人类的一切实体,有着鬼魂式表现形式,多种共存模式以及极端的非自然形态,完全失去了人物的模仿性特征。第四章通过阐释物理上、逻辑上、人类属性上不可能的场景与事件,展现不可能被人类所认知或模仿的叙事场景。这些非自然叙事场景强化了小说的虚构性本质和非自然性。第五章是整篇论文的总结。在对论文主体部分概括总结的基础之上得出结论:《硬汉不跳舞》是非自然叙事的一次伟大实践,通过挖掘非自然叙事者、反现实的人物、不可能的场景和事件,本论文详实地论证了小说中非自然叙述的存在。五章内容环环相扣,展现了虚构叙事的最显着的特征之一:重现经验世界里包含的不可实现的元素。在这部作品中,诺曼梅勒极尽非自然叙事之能事,成功构建了一个关于谋杀陷害和复仇的不可能的故事世界。本论文深入探索诺曼梅勒作品中的非自然叙事艺术及其背后的意义,为剖析梅勒作品开拓了新的领域。通过切入其叙事文本,探秘其高超的故事讲述能力,挖掘其非凡的创作奥秘。(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9-06-01)
冯泽寰[6](2019)在《纳博科夫小说《绝望》中的非自然叙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俄裔美籍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1899-1977)不仅擅用俄、英双语写作,且精通文体学、鳞翅目昆虫学,代表作《洛丽塔》、《幽暗的火》、《普宁》、《阿达》、《说吧,记忆》等已享誉文坛多年。相比之下,尽管《绝望》的创作历程贯穿纳氏半生,却远未得到学界足够重视,长期处于边缘化的窘境。本文拟结合非自然叙事学的观点,考察小说中的叙述时序设置、叙述空间架构,及与叙述者相关的处理(包括叙述者、叙述者心理、人称视角),借以探讨作品中的非自然特征及其所折射出的艺术创作理念。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简述纳氏生平、小说《绝望》的情节和创作背景、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综述、非自然叙事学理论的核心概念以及论文的研究意义。第二章重点剖析《绝望》的非自然时序。故事中接续时序的混乱倒错体现在以预叙式追叙与追叙式预叙为主的无时性叙述和对省叙策略的创造性运用;叙事中反常的伪时序则具体表现为背离传统期待视野的非常规的开端、怪异的进程和出人意料的结尾。第叁章聚焦小说中的空间构造。后现代空间中的复合空间融合了过去和未来,开创了预叙性质的历时空间叙事;消解空间从话语层面解构了完整连续的传统空间,凸显了叙述的不可靠性。弗洛伊德式梦境、幻境空间中,似是而非的神话隐喻和反常的意识分裂现象分别是对释梦疗法及泛性论的滑稽戏仿。第四章围绕叙述者、叙述心理和人称转换展开。首先,叙述者赫尔曼以消解叙述欺骗读者凸显了其欺骗性,与纳博科夫争夺着作权也表现出很强的入侵性。其次,赫尔曼的不可读心理体现在他应对婚姻危机的方式、与阿德里安关于同一性的认识误差,以及他与菲利克斯的虚妄相似性叁方面。最后,在人称转换方面,第一人称复数叙述在经验自我与叙事自我之间随意转换打破了读者的阅读习惯,不同人称之间的转换产生了陌生化的艺术效果,标准形式及自带目的形式的第二人称叙述增添了文本的非自然魅力。第五章概述各章要点,总结了文中的非自然叙事手法及其所传达的反摹仿艺术理念并指出了本研究的未尽之处。通过非自然叙事的透镜,我们得以重新审视《绝望》中新颖独特的时空构造,欣赏作者别出机杼的叙述手法,一窥纳氏的反摹仿创见。(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9-06-01)
赵玉荣[7](2019)在《自然叙事视野中的文学交际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学交际是当代叙事研究的关键问题,而关于交际层次、交际参与者、交际方向等问题,叙事学界尚存在不少分歧。自然叙事与文学叙事交际具有本质上的同构性,对解决上述分歧有重要启示。自然叙事视域下,文学交际在多层次的同心框架结构下展开,即真实作者与读者的会话、隐含作者与隐含读者的元叙事、叙述者和受述者的故事话语、故事世界中的人物话语以及经历者与体验者的经验世界。每个层次上均为双向交际,外围层次构成内嵌层次的意义阐释框架,内嵌层次确定活动的性质。(本文来源于《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万金[8](2019)在《戏剧《山羊》中的事件与非自然叙事》一文中研究指出爱德华·阿尔比的戏剧《山羊,或谁是西尔维娅》因题材公然挑战传统道德而备受争议,阿尔比本人曾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恋兽只是戏剧的衍生事件而非核心议题。本文认为作者通过非自然叙事,以男主人公的难言之隐作为事件,通过事件的不可言说性凸显叙事上的非自然因素,以剧中罗斯和史蒂薇以及观众反应为观照点,考察悲剧的本质动因,呈现现代悲剧的新冲突。(本文来源于《外国文学动态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姜慧,马玉凤[9](2019)在《非自然叙事在《盗梦空间》中的呈现与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影片《盗梦空间》运用非自然的时间、非自然的空间和不可能的故事世界的非自然叙事表达方式,剖析做梦者正常进入梦境和处于极度安稳的沉睡状态下进入梦境时的不同的非自然时间表现,描绘意识的外部物化、不可能的地理位置转换及不同故事世界间的融合,展示主人公构建的内心世界和对目标人物植入意念的不可能性。这叁种非自然叙事表达方式的运用,不仅有利于影片更好地塑造情节、突出主题、阐释内涵,而且还增强了电影本身的陌生化效果和新奇性,引发了人们对欲望、情感、道德价值的重新思考。(本文来源于《厦门理工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孟梦[10](2019)在《东野圭吾《秘密》的非自然叙事与伦理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东野圭吾在《秘密》这部作品中,构建了一个不可能的故事世界,是一部非自然叙事体裁的推理小说。小说设置移魂艺术手段,让故事主人公的形象得以丰富,使得这部推理小说更具有悬疑奇幻的色彩,也让这部小说成为非自然叙事题材的小说。小说主人公在移魂后,他们的伦理身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整个故事内容充斥着对伦理的思考。论文主要从非自然叙事的角度,分析小说《秘密》的移魂艺术手段和非自然叙事引起的主人公的伦理选择。(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09期)
自然叙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作为麦克尤恩早期"惊恐文学"的代表作之一,《立体几何》受到中外学界的普遍关注和热切讨论。本文跳出批评界聚焦该作品不可靠叙述、女性情感与男性理性之间冲突的窠臼,转而从M失踪这一神秘事件入手,发掘和探讨潜藏在文本多重叙事层次上的不可能性:数学家亨特关于"无表面的平面"的几何学发现及其使自己凭空消失的不可能性;叙述者曾祖父在亨特手稿中重构了亨特的几何学发现并利用这一科学原理使朋友M消失于无形的不可能性;叙述者再度重构和掌握了这一几何学发现并利用该原理使妻子梅茜消失的不可能性。相对于真实世界的科学原理和逻辑法则而言,亨特的几何学发现及其使物体凭空消失的能力都是不可能的,属于典型的非自然叙事。尽管亨特的几何学发现被数学界普遍认为是一种谬论,但是亨特、叙述者曾祖父以及叙述者本人又分别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和不同对象上用实际行动重复验证了它的真实性,增强了作品在真实与虚构、自然与非自然之间的张力。本文在分析《立体几何》非自然叙事的基础上,引入文学伦理学批评,尤其是从伦理身份和伦理选择两个概念入手,解读该小说的非自然性,借此挑战当前西方叙事学界关于非自然叙事阐释的两大主导模式—自然化解读和非自然化解读,开辟非自然叙事阐释的新进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自然叙事论文参考文献
[1].云天华.非自然叙事策略研究[J].唐山文学.2019
[2].尚必武.“M”消失的秘密:麦克尤恩《立体几何》的非自然叙事[J].当代外国文学.2019
[3].邹洪锦.在梦境中与自己相遇——石黑一雄《无可慰藉》的非自然叙事与创伤主题[J].名作欣赏.2019
[4].顾明生.不可能的“假人”世界——从桑塔格《假人》的非自然叙事说起[J].外语研究.2019
[5].谢婷婷.非自然叙事视角下的《硬汉不跳舞》研究[D].江南大学.2019
[6].冯泽寰.纳博科夫小说《绝望》中的非自然叙事研究[D].江南大学.2019
[7].赵玉荣.自然叙事视野中的文学交际模式[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8].万金.戏剧《山羊》中的事件与非自然叙事[J].外国文学动态研究.2019
[9].姜慧,马玉凤.非自然叙事在《盗梦空间》中的呈现与作用[J].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19
[10].孟梦.东野圭吾《秘密》的非自然叙事与伦理选择[J].青年文学家.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