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进程,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城市的人口问题、资源问题、污染问题、功能布局问题等城市问题也应运而生。这些新问题、新矛盾使得我们的传统城市管理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有效地解决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各种问题,关键就在于城市管理模式的转变,即由以城市政府作为唯一管理主体为特征的传统城市管理走向以法治性、透明性、回应性为特征的现代城市管理——善治。要对城市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就离不开对城市发展现状的合理分析。本文首先对我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进行了阶段性分析,把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分为了4个阶段:健康发展阶段、曲折发展阶段、稳定发展阶段和快速推进阶段。我国目前处在城市化的快速推进阶段,快速的城市化催生了一些新问题、新矛盾,这对我国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传统的城市管理以政府为唯一的管理主体,依赖行政手段解决各种问题,这种管理模式成本高、效率低,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这些新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了新的城市管理模式,即以多主体管理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善治管理。善治作为一种理想的城市管理形式,是我国在城市管理改革中所追求的目标,它包含了合法性、透明性、责任性、法治、回应、有效六个基本要素。善治要求城市政府管理方式要有巨大变革,要求非政府部门的充分发展和服务水平的提升,要求广大公众对治理过程的广泛参与,这些都需要相应的制度保证。城市的善治是一个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的治理结构。善治不是一整套规则,也不是一种活动,而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的基础不是控制,而是协调,它既涉及公共部门,也包括私人部门,是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以及广大公众之间的协调的持续互动。本文以善治的六个基本要素作为城市善治管理的核心理念,从实现城市善治的制度基础、治理结构和治理过程三个方面对城市善治的内在管理机制进行系统性分析,勾勒出了城市善治管理的基本框架。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1 绪论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1.1 研究背景1.1.2 研究意义1.2 研究目的和内容1.2.1 研究目的1.2.2 研究内容1.3 研究的思路、方法和过程1.3.1 研究思路1.3.2 研究方法1.3.3 研究过程1.4 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1.4.1 研究的重点1.4.2 研究的难点1.4.3 研究的创新点1.5 研究的框架2 国内外研究述评2.1 重要名词的阐释2.1.1 城市化的涵义2.1.2 治理的涵义2.1.3 善治的内涵2.2 国外城市管理理论研究综述2.2.1 芝加哥城市管理社会学派2.2.2 新城市主义2.2.3 城市营销理论2.2.4 数字城市理论2.2.5 共生思想2.3 国内城市管理理论研究综述2.3.1 城乡一体化理论2.3.2 城市更新理论2.3.3 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理论2.3.4 城市群理论2.3.5 城市生态理论2.3.6 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2.3.7 经营城市理论2.3.8 城市竞争力理论2.4 理论的评析与展望3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3.1 我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3.1.1 健康发展阶段(1949 年—1957 年)3.1.2 曲折发展阶段(1958 年-1978 年)3.1.3 稳定发展阶段(1978 年-1992 年)3.1.4 快速推进阶段(1992 年-2003 年)3.2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挑战传统城市管理3.2.1 传统城市管理的基本特征3.2.2 人口问题对传统城市管理的挑战3.2.3 资源问题对传统城市管理的挑战3.2.4 生态环境问题对传统城市管理的挑战3.2.5 城市布局与功能定位不当对传统城市管理的挑战4 城市善治研究4.1 传统的城市管理走向城市善治4.1.1 城市由管理走向治理4.1.2 由治理向善治的探索4.2 城市善治的制度基础4.2.1 有限政府4.2.2 宪政与法治4.2.3 民众与公众参与4.2.4 多中心自主治理4.3 城市善治的治理结构4.3.1 善治中的城市政府4.3.2 非政府组织的治理功能4.3.3 企业在城市善治中的责任4.3.4 公民与治理4.4 城市善治的治理过程4.4.1 公众参与的公共决策4.4.2 伙伴制的公共服务5 研究结论及建议5.1 研究结论5.1.1 传统的城市管理已经不能适应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必须转向现代城市治理5.1.2 善治是我国城市治理模式的理想选择5.1.3 我国的城市管理现状离善治城市尚有较大的差距5.2 政策建议5.2.1 限制政府5.2.2 发展非政府组织5.2.3 培育公民意识致谢参考文献附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城市化论文; 城市管理论文; 治理论文; 善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