粥样硬化性主动脉疾病的影像学研究

粥样硬化性主动脉疾病的影像学研究

论文题目: 粥样硬化性主动脉疾病的影像学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作者: 支爱华

导师: 蒋世良,戴汝平,黄连军,赵世华

关键词: 粥样硬化性主动脉病变,穿透性溃疡,壁内血肿不典型夹层,主动脉瘤,电子束,粥样硬化性主动脉溃疡,壁内血肿,动脉瘤,粥样硬化,体层摄影术,主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疾病,磁共振,血管造影

文献来源: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第一部分 粥样硬化性主动脉病变的EBCT诊断研究 目的 评价电子束CT(electron beam computer tomography,EBCT)在粥样硬化性主动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04年12月101例经EBCT诊断及临床证实有粥样硬化性主动脉病变的患者,其中男性69例,女性32例,年龄40~83岁(平均年龄65.74±9.25岁)。采用Imatron C—150XP型EBCT扫描机,连续容积增强扫描,层厚6mm/床进3.5 mm或层厚3 mm/床进3 mm。对比剂总量80~100ml,流速3.5~4.5ml/s。扫描范围自主动脉弓上水平至左、右髂动脉分又处,共120~140层。 结果 全部101例患者中,检出主动脉溃疡37例,占36.63%;壁内血肿18例,占17.82%;动脉瘤31例,占30.69%;夹层5例,占4.95%;其中合并二种以上复合病变为30例,占29.70%。39例为单纯粥样斑块和/或钙化改变,主动脉不同部位出现粥样斑块、钙化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本组以腹主动脉下段最多,其次为主动脉弓部,降主动脉;升主动脉最少。 结论 EBCT检查可显示粥样硬化主动脉管壁不同病变特点及相应的演变规律,对患者的病情发展可提出预测,能为临床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更多的影像学信息。

论文目录:

前言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 粥样硬化性主动脉病变的EBCT诊断研究

第二部分 粥样硬化性主动脉溃疡的EBCT诊断研究

第三部分 粥样硬化性主动脉溃疡的EBCT随访研究

第四部分 粥样硬化性主动脉瘤的EBCT诊断与治疗应用研究

第五部分 粥样硬化性主动脉病变的比较影像学研究

综述 粥样硬化性主动脉病变的研究进展

个人简历

致谢

发布时间: 2006-10-13

参考文献

  • [1].他汀在中国高危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应用现状调查[D]. 蒋立新.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
  • [2].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及对脑梗死类型的预测[D]. 赵登玲.东南大学2016
  • [3].肾动脉狭窄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D]. 李建初.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

相关论文

  • [1].主动脉扩张性疾病危险因素分析及发病机制的探讨[D]. 陈晓锋.浙江大学2009
  • [2].主动脉壁结构力学特性分析及其与夹层形成潜在关系的初步研究[D]. 秦永林.第二军医大学2006
  • [3].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多层螺旋CT研究[D]. 张晓丹.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
  • [4].急性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分析及其与Ⅱ型基质金属蛋白酶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关联研究[D]. 宋卫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
  • [5].颈动脉狭窄伴发情况分析及影像学诊断[D]. 刘加立.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
  • [6].汉族人群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分析以及与金属蛋白酶-1、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和促血管生成素-1基因多态性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关联研究[D]. 张宇辉.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
  • [7].电子束CT在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D]. 周渊.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3
  • [8].64层CT骨关节图像后处理技术及临床价值研究[D]. 陈海松.山东大学2006
  • [9].主动脉夹层及动脉瘤16层螺旋CT表现临床应用研究[D]. 卢春燕.四川大学2006
  • [10].主动脉病变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研究[D]. 俞飞成.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

标签:;  ;  ;  ;  ;  ;  ;  ;  ;  ;  ;  ;  ;  ;  

粥样硬化性主动脉疾病的影像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