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胡状集油田构造复杂,储层具有严重非均质性,经过二十多年的开发,目前已进入中高含水阶段。本论文在油藏精细描述的基础上,研究储层的非均质特征;通过分析注水前、后取心井室内实验和化验资料,研究储层注水后变化规律;利用室内实验数据和生产测试数据研究中差层启动压力梯度、启动压力,建立了中差层启动压力梯度、启动压力与储层物性的关系模型;将启动压力研究与剩余油分布研究结合起来,丰富了剩余油研究方法,并应用多种方法研究了胡状集油田的剩余油分布规律;针对严重非均质油藏剩余油分布特点,在借鉴国内外油田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分类剩余油挖潜对策。本研究针对胡状集油田储层严重非均质性的特点,从沉积学和成岩作用的角度分析,认为砂岩低成份成熟度和低结构成熟度是该区储层严重非均质性形成的内因;利用大量生产数据和室内实验结果研究分析,认为开发过程中采取密井网、小井距强注强采的开采方式,是储层非均质性进一步加剧的外因;储层中分布的高渗条带对油田开发影响很大,是油田注水波及体积小、开发效果差的重要原因。储层注水后变化规律室内实验分析结果表明:注水开发对储层的渗透率影响较大,在一定注采条件下,中高渗储层容易发生增渗作用,并且储层的原始渗透率越高,产生的增渗作用越强;注水对储层微观非均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大孔隙、喉道数量的增加,注水后储层微观非均质性增强,驱油效率降低。剩余油分布规律主要受构造和储层的非均质性控制,层内剩余油所占比重最大,是今后挖潜的重点方向。中差层启动压力梯度室内实验证明:低渗透、中高渗透层都存在启动压力梯度;低渗透层启动压力梯度高,中高渗透层启动压力梯度明显降低;由低渗透到中高渗透层,启动压力梯度变化速率存在明显的区间性。中差层启动压力生产测试结果表明:随着渗透率升高,启动压力总体上呈降低趋势,但启动压力与渗透率之间的规律性变差;影响启动压力高低的因素较多,除了渗透率之外,沉积相带变化、注采井距、油水井井筒状况等都将影响启动压力测试结果。针对严重非均质油藏剩余油分布特点,挖潜剩余油包括注采调整、层系调整、应用采油和钻井工艺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有时需要采用复合的技术手段。论文的主要特色和创新主要有几点:第一,通过研究启动压力梯度室内实验和启动压力现场测试数据,建立了启动压力梯度、启动压力与渗透率之间的数学模型;第二,将启动压力与剩余油研究结合起来,形成了新的剩余油研究方法;第三,分析了储层注水后变化的主客观因素,研究了储层注水后变化规律;第四,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提出挖潜对策;第五,认识到挖潜严重非均质油藏的剩余油,需要综合配套应用多种技术手段。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缝洞型油藏剩余油分布模式及挖潜对策[J]. 特种油气藏 2016(06)
- [2].剩余油分布特征及挖潜策略[J]. 化工管理 2017(24)
- [3].基于大庆油田某区块探讨不同微相平面剩余油分布特征[J].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9(04)
- [4].剩余油的研究方法与分布模式[J]. 石油知识 2017(02)
- [5].埕东东区剩余油分布影响因素研究[J]. 内江科技 2014(11)
- [6].老油田宏观剩余油分布的影响因素浅析[J]. 内江科技 2015(06)
- [7].储层内部构型约束下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J]. 内江科技 2018(08)
- [8].注水停止对剩余油分布状态影响的实验研究[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6(12)
- [9].浅谈储层地质特征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2(08)
- [10].控制剩余油分布的地质因素[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2(11)
- [11].海上油田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及调整挖潜技术研究[J]. 天津科技 2009(05)
- [12].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及调整挖潜技术探究[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9(10)
- [13].辫状河储集层渗流屏障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以黄骅坳陷王官屯油田为例[J]. 当代化工研究 2016(09)
- [14].“开发地震与剩余油分布”课程教学方法初探[J]. 中国地质教育 2009(03)
- [15].非均质厚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特征[J]. 化工管理 2016(35)
- [16].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及形成机理[J]. 科学通报 2017(22)
- [17].基于沉积微相控制的剩余油分布定量研究——以下二门油田下层系为例[J]. 海洋石油 2014(01)
- [18].大庆外围油田剩余油分布模式与预测方法研究[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4(09)
- [19].五星庄油区剩余油分布及挖潜研究[J]. 广东化工 2014(20)
- [20].江苏油田庄2断块剩余油分布模式及控制因素分析[J]. 内江科技 2013(05)
- [21].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及挖潜技术研究[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6)
- [22].特低渗透油藏剩余油分布影响因素研究[J]. 化工管理 2017(27)
- [23].文明寨油田沉积特征与剩余油分布[J].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2)
- [24].后续水驱剩余油分布特点及挖潜方法研究[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7(05)
- [25].断块油藏剩余油分布影响因素数值模拟研究[J]. 内江科技 2012(02)
- [26].高含水期油田剩余油分布概述[J]. 石化技术 2018(07)
- [27].隔夹层对剩余油分布影响规律分析研究[J]. 中国石油石化 2017(02)
- [28].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在预测单层剩余油分布中的应用[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5(15)
- [29].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油区内断裂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作用[J]. 矿物岩石 2011(03)
- [30].井-地电位成像测量技术在剩余油分布评价中的应用[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5(20)
标签:严重非均质论文; 启动压力论文; 剩余油分布与挖潜论文; 胡状集油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