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 CI),又称脑梗塞,是缺血性卒中的总称,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脑梗死和脑栓塞等,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是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缺血、缺氧,导致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1]。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具有病死率与致残率高等特点。本病的恢复阶段除康复对症治疗外无特殊治疗。根据临床表现本病属于中风范畴,中医治疗中风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强调辨证论治。我们利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西医明确诊断的脑梗死恢复阶段患者进行临床分期分型,同时进行中医辨证,探讨脑梗死分期分型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以期能为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参考指标,为充分发挥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脑梗死病例选择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及门诊患者共280例。将脑梗死恢复阶段分为五期:恢复早期、恢复中期、恢复后期、慢性恢复期、后遗症期。根据病情轻重分为:轻、中、重三型。在分期分型的基础上同时采用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搜集资料。进行辨证,设立风、火、痰、瘀、气虚、阴虚阳亢六个病性证素和心、肝、脾、肺、肾、经络、脑(神)、大肠、胃九个病位证素。分析分期、分型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结果:(1)脑梗死恢复阶段分期与中医病性证素的关系:风证的出现率各期都比较低,在26.8%-4.65%之间,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后遗症期与恢复早期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火热证的出现率随着病情的恢复呈下降的趋势,在57.1%-25.6%之间,慢性恢复期、后遗症期与恢复早期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痰证出现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在76.8%- 56.5%之间,五期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瘀证出现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在39.3%-67.4%之间,慢性恢复期、后遗症期与恢复早期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气虚证出现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在21.4%-58.1%之间,慢性恢复期、后遗症期与恢复早期、恢复中期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阴虚阳亢证各期的出现率处于较低水平,在14.1%-28.3%之间,五期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脑梗死恢复阶段分期与中医病位证素的关系:肝的出现率呈逐渐减低趋势,在16.3%-44.6%之间,后遗症期与恢复早期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肾的出现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在8.9%-41.9%之间,慢性恢复期、后遗症期与恢复早期、恢复中期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神的出现率在14.0%-33.9%之间,呈逐渐减低趋势,慢性恢复期、后遗症期与恢复早期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心、大肠、肺、脾病位的出现率五期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心的出现率在9.3%-23.9%之间,肺的出现率在14.0%-30.4%之间,大肠的出现率在20.9%-35.7%之间,脾的出现率在21.4%-34.9%之间。经络的出现率在各期最高,在65.2%-88.4%之间,胃的出现率在各期最低,在6.5%-9.3%之间,经络、胃的出现率五期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3)脑梗死恢复阶段分型与中医病性证素的关系:痰证、气虚证、火热证、阴虚证的出现率各型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恢复中期的风证、瘀证出现率中重型高于轻型P<0.05。(4)脑梗死恢复阶段分型与中医病位证素的关系:经络的出现率在恢复早期、恢复中期中重型高于轻型(P<0.05),大肠的出现率在恢复中期、后遗症期中重型高于轻型(P<0.05),肺的出现率后遗症期中重型高于轻型(P<0.05)。其他病位证素的出现率在各型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1)脑梗死恢复阶段分期与中医病性证素的关系:风证、火热证的出现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瘀证、气虚证出现率呈逐渐上升趋势,痰证出现率处于较高水平,阴虚阳亢证的出现率处于较低水平,说明痰作为病理因素及病理产物贯穿疾病始终,起着重要作用,中风恢复阶段气虚血瘀逐渐占据主要地位。(2)脑梗死恢复阶段分期与中医病位证素的关系:肝的出现率呈逐渐减低趋势,肾的出现率呈逐渐上升趋势,神的出现率呈逐渐减低趋势。其他心、大肠、肺、脾的出现率没有明显变化,经络的出现率在各期出现率最高,胃的出现率在各期出现率最低,但在各期之间比较无显著变化。(3)脑梗死恢复阶段分型与中医病性证素的关系:恢复中期的风证、瘀证中重型高于轻型,其他各期各病性证素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4)脑梗死恢复阶段分型与中医病位证素的关系:经络的出现率在恢复早期、中期中重型高于轻型,大肠的出现率在恢复中期、后遗症期中重型高于轻型,肺的出现率后遗症期中重型高于轻型,其他病位证素的出现率在各期比较无显著差异。说明脑梗死恢复阶段分期分型与中医病性证素、病位证素有一定的相关性,分期分型可以为脑梗死恢复阶段中医辨证提供参考指标。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大面积脑梗死影像标志物研究进展[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96)
- [2].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指南 2020(01)
- [3].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分析[J]. 智慧健康 2020(02)
- [4].1例脑梗死合并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J].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0(01)
- [5].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急救与护理[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04)
- [6].高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脑白质疏松与肾小球滤过率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 2019(35)
- [7].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对其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当代医药论丛 2020(03)
- [8].精细化护理在急诊重症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和临床价值体会[J]. 心理月刊 2020(13)
- [9].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常见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 2020(12)
- [10].中西医结合治疗心源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0(01)
- [11].以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的大面积脑梗死1例[J]. 人民军医 2020(03)
- [12].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发生阿司匹林抵抗的危险因素分析[J].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0(04)
- [13].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腔隙性脑梗死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19(22)
- [14].二级预防相关措施对脑梗死患者复发的干预效果[J]. 当代医学 2020(16)
- [15].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梗死伴偏瘫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观察[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0(08)
- [16].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与轻型脑梗死患者卒中复发相关性研究[J]. 中国卒中杂志 2020(06)
- [17].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彩超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分析[J]. 名医 2020(06)
- [18].MicroRNA-26a-5p在重症脑梗死患者中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J].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0(06)
- [19].拜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再发的预防[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11)
- [20].持续颅内压监测在大面积脑梗死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 新疆医学 2020(08)
- [21].依达拉奉辅助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效果[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27)
- [22].脑心通胶囊联合长春西汀治疗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研究[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11)
- [23].常见实验室指标与初发脑梗死患者预后关系研究[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0(19)
- [24].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对脑梗死的诊断作用分析[J]. 智慧健康 2019(06)
- [25].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短期内脑梗死发生风险的预测[J].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19(01)
- [26].脑梗死 糖友致残致死的杀手[J]. 江苏卫生保健 2019(02)
- [27].情绪护理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09)
- [28].院内肢体活动增加对轻度脑梗死患者出院后的影响[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9(16)
- [29].整体针灸治疗脑梗死疗效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9(23)
- [30].对脑梗死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对改善其语言及肢体功能的效果[J]. 当代医药论丛 201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