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双质量体弹簧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能量损耗,阻尼器,弹簧模型
双质量体弹簧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李俊,龚虞翔,闾坚强[1](2017)在《人体背包行走双质量弹簧模型能量损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人在背包行走过程中的能量消耗可分为人体本身的消耗和背包的消耗。人们很关心人背包行走时的各个参数是如何影响行走过程中的能量消耗。Jeffrey提出了人背包行走的双质量弹簧模型,该模型被用来计算背包行走过程中的总能量损耗,用该模型计算的总能量损耗值与之前实验测得的总能量损耗数据相一致。双质量弹簧模型可方便地计算悬挂刚度、负重质量、行走速(本文来源于《第十九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7-10-13)
曾荣,左厅,江征风,陈雷,胡伟[2](2015)在《周向长弧形弹簧式双质量飞轮迟滞非线性扭转特性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周向长弧形弹簧式双质量飞轮(DMF-CS)的扭转特性是扭转刚度及阻尼作用的综合效果,能更贴切地反映DMF-CS的隔振、阻振特性。对DMF-CS的扭转特性进行仿真分析,获得了不同摩擦因数下的扭转特性迟滞非线性曲线。仿真结果表明其滞回面积随摩擦因数的增大而增大,且以无摩擦时的扭矩曲线为基架。根据仿真分析结果建立了该DMF-CS的迟滞非线性扭转特性模型。进行了该DMF-CS扭转特性试验,应用试验数据对建立的模型进行了参数识别,模型识别结果与试验结果较接近,从而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机械工程》期刊2015年16期)
王立伟[3](2015)在《周向长弧形弹簧双质量飞轮迟滞非线性模型参数辨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汽车传动系统的扭转振动及其产生的振动噪声等问题将直接影响到汽车的运行的平顺性、乘坐的舒适性及燃油的经济性等。新型扭转减振器双质量飞轮得到广泛地使用,其对降低汽车传动系的扭转振动和噪声、缓解传动系的冲击和实现对发动机的过载保护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多数学者研究都集中在动力学特性仿真分析和试验结果描述等方面,缺少迟滞非线性特性及迟滞模型的研究。因此,本文以周向长弧形弹簧双质量飞轮(DMF-CS)为研究对象,对DMF-CS的迟滞特性进行深入研究,依据DMF-CS迟滞特性试验建立相应的迟滞模型,并完成迟滞模型的参数辨识,为双质量飞轮的优化设计、生产预测与性能监测等提供理论指导和工程实践意义。(1)进行DMF-CS迟滞特性产生机理研究,弧形弹簧弹塑性变形、粘性与库伦摩擦力及周期激励等产生能量损耗是迟滞产生原因。采用离散化方法,建立弧形弹簧单元力学模型,推导出弹簧恢复力与扭转角间的递推关系式,进行DMF-CS的静动态迟滞扭转仿真分析。以弧形弹簧弹性恢复扭矩和迟滞阻尼扭矩为基础,理论推导建立DMF-CS迟滞模型,从理论推导知,DMF-CS迟滞特性与转速具有相关性。(2)搭建DMF-CS静态迟滞特性试验台,并进行DMF-CS静态迟滞特性试验研究。基于双线性迟滞模型建立DMF-CS静态迟滞非线性模型,结合仿真数据与试验结果完成该模型的参数辨识,得到DMF-CS静态迟滞模型通用公式。辨识结果能很好地描述DMF-CS的静态迟滞特性,与试验曲线吻合很好。(3)搭建DMF-CS动态迟滞特性试验台,并进行DMF-CS动态迟滞特性试验研究,获得不同转速下的恢复扭矩与扭转角的关系。基于多项式迟滞模型建立DMF-CS迟滞系统的动态迟滞模型,其各辨识参数均可被表示为转速的函数。结合仿真分析与试验数据,完成该模型的参数辨识,得到DMF-CS动态迟滞模型通用公式,辨识结果能很好地描述DMF-CS的动态迟滞特性,与试验曲线吻合很好。采用等效平均法,求得DMF-CS的等效刚度与等效阻尼系数,获得DMF-CS的等效简化迟滞模型,使DMF-CS的问题分析趋于简单化,具有工程实践研究价值。(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15-04-10)
胡伟,江征风,曾荣,陈雷,王立伟[4](2014)在《周向长弧形弹簧双质量飞轮静刚度理论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弧形弹簧自身变螺旋角的特征为基础建立了周向长弧形弹簧双质量飞轮静刚度理论模型。基于弧形弹簧曲线方程,根据弧形弹簧螺旋角成周期变化的特点,结合相关力学理论推导出弧形弹簧传递扭矩与总变形之间的关系(弹簧静刚度)。应用周向长弧形弹簧双质量飞轮静刚度实验台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与理论结果的对比验证了该静刚度理论模型的可行性与准确性;对比多种其他静刚度理论模型,该方法提高了静刚度计算精度。(本文来源于《中国机械工程》期刊2014年24期)
宋立权,赵孝峰,何泽海,罗书明,田宏艳[5](2009)在《引入摩擦的周向短弹簧汽车双质量飞轮分析模型及扭振固有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首次将摩擦引入周向短弹簧汽车双质量飞轮的转矩和转角关系的分析计算,获得了与测试结果基本一致的转矩特性曲线的力学模型。由所建立的发动机—双质量飞轮式扭振减振器—传动系的动力学模型,分析各参数对系统固有频率的影响。将利用摩擦实现增大转矩和过载保护的理念引入双质量飞轮的设计,为高性能双质量飞轮的产品的开发提供设计思路,揭示引入摩擦的双质量飞轮减振器优良减振的内在本质。得到考虑摩擦特性的分析模型更具真实性和更有利于提高产品的减振性能的结论,以及使共振转速完全被隔离在发动机的工作转速之外,可通过调整双质量飞轮的扭转刚度k1和初级飞轮转动惯量J1及次级飞轮转动惯量J2而实现,增加J1而减小J2对避免共振的产生是有利的。(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09年11期)
葛文杰,夏旭峰,黄杰,文放[6](2007)在《基于双质量-弹簧模型的仿袋鼠机器人间歇跳跃落地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跳跃落地稳定性是跳跃机器人的关键技术。通过对仿袋鼠机器人跳跃运动稳定性分析,揭示了袋鼠跳跃稳定性的运动规律,提出了一种机器人跳跃动态稳定性的分析方法。考虑踝关节力矩作用,建立了仿袋鼠跳跃机器人双质量-弹簧动力学模型,采用能量法,分析给出了该跳跃机器人的动态稳定区域及其前、后边界稳定裕量的表达式,并结合实例,应用Matlab进行仿真计算分析,给出了袋鼠机器人保持落地稳定性时的腿部弹簧刚度系数、触地角及触地速度等参数之间应满足的关系和各取值范围。分析结果表明:仿袋鼠机器人的动、静态稳定区域不同,二者无重合域。(本文来源于《西北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07年04期)
双质量体弹簧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周向长弧形弹簧式双质量飞轮(DMF-CS)的扭转特性是扭转刚度及阻尼作用的综合效果,能更贴切地反映DMF-CS的隔振、阻振特性。对DMF-CS的扭转特性进行仿真分析,获得了不同摩擦因数下的扭转特性迟滞非线性曲线。仿真结果表明其滞回面积随摩擦因数的增大而增大,且以无摩擦时的扭矩曲线为基架。根据仿真分析结果建立了该DMF-CS的迟滞非线性扭转特性模型。进行了该DMF-CS扭转特性试验,应用试验数据对建立的模型进行了参数识别,模型识别结果与试验结果较接近,从而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双质量体弹簧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李俊,龚虞翔,闾坚强.人体背包行走双质量弹簧模型能量损耗分析[C].第十九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7
[2].曾荣,左厅,江征风,陈雷,胡伟.周向长弧形弹簧式双质量飞轮迟滞非线性扭转特性模型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15
[3].王立伟.周向长弧形弹簧双质量飞轮迟滞非线性模型参数辨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5
[4].胡伟,江征风,曾荣,陈雷,王立伟.周向长弧形弹簧双质量飞轮静刚度理论模型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14
[5].宋立权,赵孝峰,何泽海,罗书明,田宏艳.引入摩擦的周向短弹簧汽车双质量飞轮分析模型及扭振固有特性[J].机械工程学报.2009
[6].葛文杰,夏旭峰,黄杰,文放.基于双质量-弹簧模型的仿袋鼠机器人间歇跳跃落地稳定性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