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血小板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抗血小板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山西省晋中市第二人民医院山西晋中030800)

【摘要】目的:对抗血小板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研究参与对象为200例冠心病患者,均为我院2017年1月份到2017年12月份收治。采用抽签法分成两组,对照组100例,取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实验组100例,联合阿司匹林以及氯吡格雷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相对较高,差异显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血小板聚集率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比较相对理想,差异显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不良反应率与对照组比较相对较低,差异显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对冠心病进行治疗,可改善患者的病情症状,且安全性高。

【关键词】抗血小板药物;冠心病;临床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7-0158-02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发生率高。主要病因为冠状动脉出现功能性变化或者器质性病变,导致冠脉血流以及心肌组织需求出现失衡,引起心肌受损,因此又成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发作的影响因素较多,包括季节因素、情绪因素、饮食因素、吸烟酗酒、体力活动过度等。对于老年群体,因机体免疫力较差,加之机体存在一系列合并症,因此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猝死等症状更为显著[1]。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临床上主要实施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常见如阿司匹林以及氯吡格雷等。我院就抗血小板药物在冠心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详细报道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参与对象为200例冠心病患者,均为我院2017年1月份到2017年12月份收治。采用抽签法分成两组,对照组100例,取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其中男性患者有55例,女性患者有45例。年龄为55~78(67.2±2.4)岁。其中有37例患者为心肌梗死,有30例患者为心绞痛,有33例患者为无症状缺血。实验组100例,联合阿司匹林以及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其中男性患者有53例,女性患者有47例。年龄为54~77(68.4±2.5)岁。其中有39例患者为心肌梗死,有32例患者为心绞痛,有29例患者为无症状缺血。患者均无认知障碍、精神病史、急性心肌梗死。排除高血压病,糖尿病史。两组患者基线数据(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相仿,差异显示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治疗,包括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降脂药物、硝酸类扩血管药物等。

对照组患者同时取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取阿司匹林100mg/d口服。

实验组患者联合阿司匹林以及氯吡格雷进行治疗,阿司匹林的治疗方法与对照组一致。同时取氯吡格雷75mg/d,口服。

1个疗程为7天,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4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1)显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心绞痛发作次数下降≥80%,硝酸酯类药物的使用量下降≥80%,可存在轻微心绞痛症状;(2)有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减轻,同等劳动强度下心绞痛发作次数下降50%到80%,硝酸酯类药物的使用量下降50%~80%,可存在轻微心绞痛症状;(3)无效:患者治疗后病情改善不明显,或者加重。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

同时对患者的血小板聚集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聚集率变化。

记录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予以分析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均录入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软件选择SPSS19.0,计数资料行χ2检验且以率为描述形式;计量资料行t检验且以均数±标准差为描述形式。数据差异显示P值低于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相对较高,差异显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

表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3.讨论

冠心病是中老年群体的常见疾病,属于心血管疾病的一种,在目前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冠心病的发病基础为心肌营养物质的供送血管-冠状动脉出现粥样硬化性病变引起。冠心病患者临床症状以心绞痛、心力衰竭、猝死、心律失常等为主。冠心病诱因较多,包括老年疾病、年龄因素等,因此老年群体是冠心病的多发群体。对于冠心病的治疗,临床上主要实施药物治疗[2]。

阿司匹林又叫乙酰水杨酸,其在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肺梗塞等疾病的防治中应用广泛,具有镇痛解热、消炎抗风湿、治疗关节炎、抗血栓以及血小板聚集抑制效果,阿司匹林进入机体后,与环氧化酶中的COX-1活性部位多肽链530位丝氨酸残基的羟基发生不可逆乙酰化的化学反应,导致环氧化酶活性丧失,导致AA转化为血栓烷A2的途径受阻,抑制PLT的聚集。阿司匹林应用的逐渐扩展,其不良反应也开始受到关注。阿司匹林应用不合理可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肝损伤、中枢神经损伤、中枢神经系统反应等,对患者预后造成赢。因此对于阿司匹林的应用,临床上需要加强控制以及规范。

氯吡格雷也是一种抗血小板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因血小板聚集导致的心、脑以及其余动脉循环障碍疾病,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显著效果。氯吡格雷的药物机理为对ADP与血小板受体的结合进行选择性抑制,并对ADP介导的糖蛋白GPIIh/IIIa复合物活化进行抑制,继而对血小板聚集进行抑制。氯吡格雷的药物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较少,因此与阿司匹林联合使用可有效降低阿司匹林剂量,提高治疗安全性。

我院研究得出,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相对较高,差异显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血小板聚集率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比较相对理想,差异显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不良反应率与对照组比较相对较低,差异显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对冠心病进行治疗,可改善患者的病情症状,且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效果,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晏国锋.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在冠心病心绞痛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4(8):144-145.

[2]柏冬梅.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15,28(28):214-215.

标签:;  ;  ;  

抗血小板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