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和液氮论文-张玲玲,钱晓莺,周宇,熊明弟

饱和液氮论文-张玲玲,钱晓莺,周宇,熊明弟

导读:本文包含了饱和液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温热饱和盐水,液氮冷冻,跖疣

饱和液氮论文文献综述

张玲玲,钱晓莺,周宇,熊明弟[1](2018)在《温热饱和盐水浸泡联合液氮冷冻治疗跖疣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温热饱和盐水浸泡联合液氮冷冻治疗跖疣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该院皮肤科就诊的跖疣患者120例,随机分成联合组与对照组,各60例,联合组温热饱和盐水浸泡患足,每天1次;同时液氮冷冻患处,每周1次,3个月为1个观察周期。对照组仅用液氮冷冻治疗,每周1次,观察3个月。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8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热饱和盐水联合液氮冷冻治疗跖疣疗效确切,且使用简单方便,价格低廉,对周围组织损伤小。(本文来源于《中国乡村医药》期刊2018年01期)

张全全[2](2017)在《饱和砂层渗流作用下液氮快速冻结温度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盐水冻结是地层止水和加固方法之一,但是含地下水流饱和砂层冻结时冻结壁发展缓慢甚至不交圈,而液氮冻结可以快速解决地下水流问题。本文结合市政工程中经常采用布孔形式,以饱和砂渗流地层的人工冻结过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和物理试验两种研究方法对渗流作用下液氮冻结温度场发展规律进行系统研究。考虑到液氮温度的不均匀性,通过数值模拟研究管壁温度分布情况,并结合实际情况建立Comsol计算模型。通过偏微分方程实现渗流场与温度场的耦合。通过单管计算结果得出不同流速与管壁温度在地下水流作用下液氮冻结温度场发展规律;通过典型参数分析,得出四根冻结管在渗流作用下的冻结规律;通过单因素分析研究地下水流速、冻结管间距、管壁温度以及水流温度对冻结温度场的影响;运用正交试验研究各因素对液氮冻结渗流温度场和交圈时间的影响显着性。根据相似准则,进行物理试验研究得出各测点温度变化情况,依据测点温度求出冻结壁厚度变化规律。根据试验中测得的管壁温度通过相似准则还原到原型进行数值模拟,得出结果与物理试验进行对照验证数值模拟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7-06-01)

董兆一,淮秀兰[3](2005)在《饱和液氮爆发沸腾实验与传热机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瞬态高热流加热下饱和液氮会发生爆发沸腾,而对于该过程的特殊传热机理因素,目前还没有相关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本文基于实验,在总结沸腾传热机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饱和液氮爆发沸腾过程中以汽泡群形态实现热量传递的特殊之处,并进行了理论模拟验证。结果表明,汽泡群内部众多汽泡所发生的破裂收缩行为,会释放潜热并形成热流,成为爆发沸腾独特的传热机理影响因素。(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2005年04期)

董兆一[4](2005)在《饱和液氮爆发沸腾实验与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饱和液氮瞬态爆发沸腾研究是对传统沸腾研究的新突破,同时也是超导应用、液氮汽车等诸多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关键性应用基础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 本课题旨在通过新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从新的视角揭示液氮乃至低温液体工质在瞬态高热流冲击下所表现出的超常沸腾行为、影响规律、以及传热过程特性,填补国内在该领域研究的空白,同时为实际应用提供重要技术指导。主要研究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在国内首次建立了饱和液氮爆发沸腾实验台。采用脉冲激光提供瞬态高强度热流,利用特制的铂金属薄膜试件吸收激光能量,并对周围的液氮工质进行加热,从而实现爆发沸腾。采用单次曝光、多次重复的高速摄影方法对微秒量级饱和液氮爆发沸腾现象进行了可视化观测研究,并实现了微秒量级温度场的瞬态测量。该实验系统是目前国内外爆发沸腾可视化研究中最为快速的实验台之一。 2.饱和液氮爆发沸腾具有鲜明的特点:其形核过程非常短暂、剧烈,表现为空间沸腾现象;微小空间中骤然出现大量微小汽泡,与夹杂的液相工质组成复杂的汽液混合物——汽泡群,这是爆发沸腾的重要形态特征;同时,加热表面上方还会出现由爆发沸腾向常规核态沸腾的过渡,通过转变时间这一特征参量能够对两种沸腾形态进行划分。实验发现爆发沸腾发生时的加热温升速率阈值为10~7K/s量级,并对爆发沸腾的评价体系以及转变时间的意义进行了分析。 3.将饱和液氮爆发沸腾与常规核态沸腾以及过冷工质爆发沸腾进行了对比分析,揭示了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结果表明,常规核态沸腾中描述汽泡行为的特征参数不完全适用于爆发沸腾。是否存在沸腾形态的转变以及汽泡群持续时间的长短是饱和爆发沸腾与过冷爆发沸腾的重要差别。 4.加热方式、加热表面特性对饱和液氮爆发沸腾过程有重要影响。更高的热流密度和更长的脉冲宽度,会使饱和液氮爆发沸腾更加剧烈,转变时间推迟。可以用热流密度和加热脉宽的乘积,即输入总能量作为加热方式影响作用的综合评价指标。此外,当加热表面特性有利于吸收激光能量,有利于向周围液体(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期刊2005-05-01)

许建俊,华泽钊,刘宝林,傅行军[5](1998)在《饱和液氮中临界热流密度和最小膜态沸腾热流密度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直径为50mm、厚度分别为12,20,30mm的铜平板在液氮中进行了不同热面方位角(热面水平向下为0°,热面垂直为90°)的淬冷沸腾实验研究。方位角对临界热流密度、最小膜态沸腾热流密度及其壁面过热度的影响较大。在一定的方位角下,临界热流密度随平板厚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厚度达到一定大小时,其值与厚度无关。最小膜态沸腾热流密度与厚度呈离散关系。平板厚度对临界沸腾密度和最小膜态沸腾热流密度所对应的表面过热度的影响较小(本文来源于《低温工程》期刊1998年06期)

曹前,华泽钊,陈儿同,许建俊[6](1998)在《沉浸速度对小样品在饱和液氮中的淬冷沸腾传热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沉浸法研究了金属小球以较高速度沉浸入饱和液氮时的淬冷沸腾传热特性。实验用了14个直径为0.1~3.0mm的小球,小球运动速度为2~6m/s,在液氮中的运动距离(称为沉浸距离)为50cm。实验发现,沉浸样品的直径减小和沉浸速度增大,均导致沸腾曲线急剧向右上方移动,同时也讨论了沉浸距离对沸腾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低温工程》期刊1998年03期)

曹前,华泽钊,陈儿同,许建俊[7](1998)在《实验研究小样品在饱和液氮中的淬冷沸腾》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沉浸法研究了球状小样品沉浸入饱和液氮时的沸腾传热规律.实验测量了降温曲线和沉浸速度,发现当球状小样品在液氮中的运动距离为5cm,沉浸速度为1~6m/s时,沉浸速度对沸腾过程几乎无影响,可以认为在上述实验条件下,淬冷沸腾相当于池沸腾.实验证实了用沉浸法研究小样品的淬冷沸腾传热特性的可行性.根据实验数据,提出了计算小球的最低热流密度点(Leidenfrost点)热流密度的拟合公式.(本文来源于《上海理工大学学报》期刊1998年02期)

许建俊,华泽钊,刘宝林,傅行军[8](1998)在《用淬冷法确定饱和液氮中的池沸腾热流密度曲线》一文中研究指出用直径为50mm、厚度为12mm的铜平板在液氮中进行了不同热面方位角的淬冷沸腾实验,各方位角为θ=0°(热面向下)、10°、20°、30°、50°和90°(热面垂直);随着方位角的增加,临界热流密度、最小膜态沸腾热流密度及其壁面过热度相应地增加,且在方位角θ<30°时,θ对上述参数的影响更大;得出qCHF、qmin与方位角的关系式.(本文来源于《上海理工大学学报》期刊1998年02期)

汪荣顺,钱鸿章,谢鸿济[9](1998)在《多孔层管内液氮自然循环饱和沸腾传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研究了大气压下自然循环饱和液氮在国产多孔层管内沸腾传热特性。在整理并分析数据的基础上提出了多孔层管内流动结构及无因次准则式。(本文来源于《真空与低温》期刊1998年02期)

汪荣顺,钱鸿章,谢鸿济[10](1997)在《多孔层管内液氮自然循环饱和沸腾传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试验研究了大气压下自然循环饱和液氮在国产多孔层管内沸腾传热特性,当热流密度 q>0.3W/cm2,且视观高度h从0.9降到0.8时,沸腾传热系数增大;其后又随h下降而减小.沸腾传热温差沿管高分布出现了在泡状段后呈微小升高的现象。采用多孔层管内强化大气压下自然循环液氮沸腾效果是明显的,较光滑表面沸腾传热系提高了2.4到4倍,且热流越小,其强化效应越大.整理并分析了本文及前人数据基础上提出了多孔层管内流动结构及无因次准则式.(本文来源于《上海市制冷学会一九九七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1997-12-01)

饱和液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盐水冻结是地层止水和加固方法之一,但是含地下水流饱和砂层冻结时冻结壁发展缓慢甚至不交圈,而液氮冻结可以快速解决地下水流问题。本文结合市政工程中经常采用布孔形式,以饱和砂渗流地层的人工冻结过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和物理试验两种研究方法对渗流作用下液氮冻结温度场发展规律进行系统研究。考虑到液氮温度的不均匀性,通过数值模拟研究管壁温度分布情况,并结合实际情况建立Comsol计算模型。通过偏微分方程实现渗流场与温度场的耦合。通过单管计算结果得出不同流速与管壁温度在地下水流作用下液氮冻结温度场发展规律;通过典型参数分析,得出四根冻结管在渗流作用下的冻结规律;通过单因素分析研究地下水流速、冻结管间距、管壁温度以及水流温度对冻结温度场的影响;运用正交试验研究各因素对液氮冻结渗流温度场和交圈时间的影响显着性。根据相似准则,进行物理试验研究得出各测点温度变化情况,依据测点温度求出冻结壁厚度变化规律。根据试验中测得的管壁温度通过相似准则还原到原型进行数值模拟,得出结果与物理试验进行对照验证数值模拟的可靠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饱和液氮论文参考文献

[1].张玲玲,钱晓莺,周宇,熊明弟.温热饱和盐水浸泡联合液氮冷冻治疗跖疣效果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2018

[2].张全全.饱和砂层渗流作用下液氮快速冻结温度场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7

[3].董兆一,淮秀兰.饱和液氮爆发沸腾实验与传热机理分析[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5

[4].董兆一.饱和液氮爆发沸腾实验与理论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5

[5].许建俊,华泽钊,刘宝林,傅行军.饱和液氮中临界热流密度和最小膜态沸腾热流密度的实验研究[J].低温工程.1998

[6].曹前,华泽钊,陈儿同,许建俊.沉浸速度对小样品在饱和液氮中的淬冷沸腾传热的影响[J].低温工程.1998

[7].曹前,华泽钊,陈儿同,许建俊.实验研究小样品在饱和液氮中的淬冷沸腾[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1998

[8].许建俊,华泽钊,刘宝林,傅行军.用淬冷法确定饱和液氮中的池沸腾热流密度曲线[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1998

[9].汪荣顺,钱鸿章,谢鸿济.多孔层管内液氮自然循环饱和沸腾传热研究[J].真空与低温.1998

[10].汪荣顺,钱鸿章,谢鸿济.多孔层管内液氮自然循环饱和沸腾传热研究[C].上海市制冷学会一九九七年学术年会论文集.1997

标签:;  ;  ;  

饱和液氮论文-张玲玲,钱晓莺,周宇,熊明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