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漪人文教育思想及其对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启示

于漪人文教育思想及其对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启示

论文摘要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地将“人文性”确定为语文学科的重要内涵,明确了语文学科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特别是学生的独立的逻辑判断能力的要求。新课程改革也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力图转变传统课堂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状况。同时,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主张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学生差异性,促进每个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关注学生可持续地发展。按照上述新课程标准和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语文教育就应该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多重教育功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多方面的能力,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本”,回归到“人的教育”的本真上去。新课程标准在带给人们新教育理念的同时也给一线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因为理念向教学实践的有效转换性不强,而供广大的教师借鉴的范例也很少。于是就出现了在一线教学过程中的种种问题,给新课程理念的实施带来了困难。于漪作为一名语文特级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改革思想和教育理念,以及她一贯主张的教育人文理念,为我们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实施新课程改革,在中小学的课堂中实施人文教育提供了很好的研究范例。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对于漪的著作和研究于漪的文献资料进行梳理,提炼和总结出了她的人文教育思想。在文章的第一章文献综述部分,梳理了各个时期人们研究于漪的语文教育思想的情况和重点,并且对本文中涉及的几个重要的概念“人文、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教育”进行解析。第二部分从历史的角度来论述她的人文教育思想形成的过程。通过对她所经历的历史年代和她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的分析,力图揭示她的人文教育思想所孕育的过程。第三部分是本文的重点,主要从她的语文学科性质观、学生发展观和教学方法几方面具体地论述了于漪人文教育思想的内涵,通过她对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的认识、对师生关系的理解以及对她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的激发兴趣、情感熏陶和思维训练以及综合整体课堂观的教学方法等几方面的阐述,总结和分析出她的教育思想具有深刻的人文性的特征。第四部分是经由第三部分得出的对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启示,也是本文所追求的创新之处。通过第三部分对于漪人文教育思想深层次的剖析,在这一部分,本文的作者总结出了她的人文教育思想对新课程改革的四方面的启示,即教育的目标应该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教师要有人文素质和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生观和教师要具备相应的教学能力。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1.1.1 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 1.1.2 由新课程的标准所确立的语文教育理念
  • 1.1.3 当今语文教育人文精神失落
  • 1.1.4 于漪及其教育思想的价值
  • 1.2 研究现状
  • 1.2.1 于漪简介
  • 1.2.2 于漪语文教育思想研究的现状
  •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3.1 人文
  • 1.3.2 人文精神
  • 1.3.3 人文精神教育
  • 第二章 于漪人文教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条件因素
  • 2.1 于漪所经历的语文教育理论的发展历程
  • 2.1.1 建国初期的语文教育
  • 2.1.2 “大跃进”十年的语文教育
  • 2.1.3 六十年代前期语文工具性性质的确定
  • 2.1.4 文革十年的语文教育
  • 2.1.5 改革开放时期的语文教育
  • 2.2 于漪的知识结构
  • 2.2.1 于漪的传统文化知识
  • 2.2.2 于漪的业务知识
  • 2.3 于漪的人格品质
  • 2.3.1 人格
  • 2.3.2 教师人格
  • 2.3.3 于漪的人格品质
  • 第三章 于漪人文教育思想的内涵
  • 3.1 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语文学科性质观
  • 3.1.1 语言本身的性质
  • 3.1.2 语文教育的性质
  • 3.1.3 语文教育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整体
  • 3.2 以人为本的学生发展观
  • 3.3 人文教育的方法观
  • 3.3.1 思维训练的人文教育方法
  • 3.3.2 情感熏陶的人文教育方法
  • 3.3.3 激发兴趣的人文教育方法
  • 3.3.4 综合、整体的课堂教学方法
  • 第四章 于漪人文教育思想对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启示
  • 4.1 教育的目标应该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
  • 4.2 教师要有人文素质
  • 4.2.1 教师要有人文情怀
  • 4.2.2 教师要有坚定的职业信念和职业追求
  • 4.2.3 教师要有创新精神
  • 4.2.4 教师要有正确的育人观
  • 4.3 在教学中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生观
  • 4.3.1 学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 4.3.2 学生是生活世界的人
  • 4.3.3 学生具有主体性
  • 4.3.4 学生具有全面性
  • 4.3.5 学生具有发展性
  • 4.3.6 学生具有个性特征
  • 4.4 教师具备相应的教学能力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徐特立政治教育思想对毛泽东的影响[J]. 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0(04)
    • [2].孔子和苏格拉底教育思想异同分析[J]. 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4)
    • [3].人的可塑性与教育的可能性——荀子教育思想的再解读[J]. 外语艺术教育研究 2017(02)
    • [4].弘扬和传承徐特立教育思想的研究与实践[J]. 特立学刊 2013(01)
    • [5].论蔡元培教育思想产生的文化语境[J]. 淮海文汇 2012(05)
    • [6].以“教、学、做合一”的行知教育思想提升高职院校微课资源质量[J]. 计算机产品与流通 2020(02)
    • [7].论吕祖谦的实学教育思想及对新时代高职教育的启示[J]. 教育教学论坛 2020(17)
    • [8].晏阳初与陶行知平民文化教育思想比较研究[J].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01)
    • [9].教育思想史治学的探索[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20(03)
    • [10].实用主义与激进建构主义教育思想比较研究[J]. 浙江教育科学 2020(02)
    • [11].重层结构——庄子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J]. 教育现代化 2019(81)
    • [12].孔子价值观的教育思想探微——基于《论语》的文本研究[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7(12)
    • [13].尼采教育思想及其现代启示[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7(02)
    • [14].论梁启超的女子教育思想——以《论女学》为例[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6(06)
    • [15].做一个有教育思想和专业判断力的教师[J]. 教育测量与评价 2017(06)
    • [16].朱熹的“自得”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 大众文艺 2017(14)
    • [17].赫尔巴特兴趣教育思想的解读[J]. 知识经济 2017(16)
    • [18].杜威兴趣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17(07)
    • [19].非连续性教育思想对教师教育机智的启示[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7(01)
    • [20].杜威与阿德勒教育思想比较及启示[J]. 教学与管理 2017(24)
    • [21].从“呆滞”向“充满想象”转型——怀特海教育思想的启示[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7(05)
    • [22].洛克的自然状态学说与教育思想[J]. 教育学报 2017(05)
    • [23].教育思想大讨论专题[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2)
    • [24].“厚生”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代高等教育的启示[J]. 科技创业月刊 2016(10)
    • [25].“六大解放”教育思想与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融合[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01)
    • [26].行知教育思想引领特色高中发展履痕[J]. 生活教育 2020(01)
    • [27].林纾古文教育思想及其影响探析——以《中学国文读本》为中心[J]. 北方文学 2020(08)
    • [28].关于福禄培尔父职教育思想的启示[J]. 新课程 2020(17)
    • [29].成为有教育思想的教师之路径[J]. 课程教育研究 2020(16)
    • [30].角色游戏与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教育思想的联系[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20(01)

    标签:;  ;  ;  

    于漪人文教育思想及其对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启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