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协作与农户质量控制行为研究 ——基于江苏省生猪行业的实证分析

垂直协作与农户质量控制行为研究 ——基于江苏省生猪行业的实证分析

论文摘要

我国畜产品供给已从短缺状态转变为相对过剩状态,消费者对畜产品的需求已由数量开始转向对品质的需求,动物性食品安全正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解决,仅靠加工和销售企业的努力显然是无法做到的,因此突出生产阶段的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大量学术研究成果为解决畜产品质量安全现实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纵观这些学术成果可以看出:一方面,目前学术研究多集中在畜产品生产者质量控制意愿方面,而对生产者的具体质量控制行为研究较少;另一方面,有些学术研究还多集中在政府管理体制和质量标准化建设方面,而对建立以农户为主的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的研究涉及较少;最后,有些研究多汇集于以畜产品供应链管理理论为基础的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研究,而揭示垂直协作和农户质量控制行为的内在逻辑关系和相互影响方面研究较少。通过上述“三多三少”的分析,本文基于生猪行业作为研究对象。认为从一般理论上讲,垂直协作与养猪户质量控制行为之间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能否构建一个理论分析框架对垂直协作和养猪户质量控制行为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和梳理?揭示出垂直协作对养猪户质量控制行为差异的影响及可能的原因,这种影响通过什么机制来实现的?在不失一般性的原则下,考察并验证交易成本对垂直协作选择和养猪户质量控制行为的影响及其程度。本文以垂直协作的作用机理特性作为逻辑起点,采用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理论分析,证明垂直协作和农户质量控制行为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为实证分析提供理论支撑。接着以江苏省6个县(市、区)、14个镇、28个村542户以养猪业为主的农户进行实地调查的数据为依据,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对不同特征和禀赋的养猪户垂直协作和质量控制行为的相互关系以及影响因素进行描述性分析和模型检验。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全文分为8个部分,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研究内容一:垂直协作和农户质量控制行为之间的关系分析通过契约选择和交易成本两个视角对垂直协作和农户质量控制行为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行阐释。探讨垂直协作对农户质量控制行为的影响及其成因。然后对加工屠宰(收购)企业与养猪户之间契约选择机理的分析建立非对称信息下多代理人的委托-代理模型。研究发现:第一,养猪户的特征和一些社会经济因素对于农户垂直协作选择和质量控制行为产生影响;第二,养猪户的养殖规模和所采用的不同契约激励模式也是影响其质量控制行为的因素;第三,交易成本对垂直协作和养猪户质量控制行为也有较强的影响。研究内容二:江苏省生猪行业农户垂直协作形式和质量控制情况通过对江苏省生猪行业农户参加垂直协作情况和质量控制情况的描述,进一步明确了江苏省生猪行业垂直协作所处阶段和质量控制情况。从对江苏省养猪户的调查数据看,目前养猪户仍主要采用市场交易的垂直协作方式(69%),采用合作社和生产合同的比例较低,分别占25.1%和5.9%,农户参与合作社和生产合同的时间普遍不长。农户的质量控制行为虽有所改善,但仍不容乐观。研究内容三:垂直协作和养猪户质量控制行为实证分析据实地调查,运用Probit和Tobit模型对垂直协作和养猪户质量控制行为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垂直协作的紧密程度对养猪户质量控制行为的确存在显著影响。除此外,其他诸多影响因素中,还包括农户养殖经验、有无生猪治疗和防疫记录、是否干部、参与合作组织与否、养殖培训和质量安全政策法规认知程度等均随着农户养殖规模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且影响较为明显。研究内容四:垂直协作和养猪户质量控制行为的比较分析据实地调查,分别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双栏”选择模型较为系统地分析并比较了垂直协作和养猪户质量控制行为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结果表明,垂直协作的紧密程度对养猪户的药物添加剂使用行为存在明显差异,而且影响因素亦不尽相同。总体来说,养猪户的质量控制行为主要受到养猪户所处区位、年龄、受教育程度、健康程度、是否村干部、非农就业人数、养猪收入占总收入比重、养殖规模(折算)、有无防疫治疗记录、养猪户的风险偏好以及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认知等因素的影响。对于参与紧密合同关系方式下的养殖户而言,其药物添加剂的使用行为影响因素明显多于松散的市场交易方式,且对于药物添加剂的需求倾向也明显弱于后者。研究内容五:交易成本对垂直协作和养猪户质量控制行为影响研究据实地调查,采用二元Probit模型系统地分析了生猪流通中交易成本对不同规模养猪户垂直协作和质量控制行为的影响及其差异。研究发现:信息成本对三类经营规模农户都有较强的约束;谈判成本对不同经营规模养猪户的垂直协作形式选择的影响差异比较明显;监督(执行)成本对经营规模较大农户垂直协作形式选择的负面影响明显大于对中小经营规模农户的负面影响;当养猪户认为自己养殖的生猪质量不确定性较强时,就越倾向于选择质量检查相对不严的市场交易方式,而养殖规模对于质量检查问题的反应很强烈。总之,本研究围绕上述五部分内容,借助垂直协作和农户质量控制行为的一般经济学理论,对我国畜产品质量控制和追溯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垂直协作和养猪户质量控制行为的发展关系,以及养猪户自身的发展,展开全面、系统和深入的研究。通过研究和探索,期望能在理论上有所创新,在政策选择上有新的突破。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概念的界定和研究对象
  • 1.2 问题的提出
  • 1.3 研究目标、内容和假说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4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 1.4.1 数据来源
  • 1.4.2 研究方法
  • 1.4.3 调查方法与技术路线
  • 1.5 创新与不足
  • 2 理论回顾与研究综述
  • 2.1 垂直协作的涵义
  • 2.2 垂直协作的相关理论
  • 2.2.1 交易成本决定论(Transaction Cost Economics)
  • 2.2.2 激励决定论(AgencyTheory)
  • 2.2.3 企业能力决定论(Competency/Capabilities Approach)
  • 2.2.4 企业战略管理决定论(strategic Management Theory)
  • 2.2.5 质量惯例决定论(Convention Theory)
  • 2.2.6 简评
  • 2.3 研究综述
  • 2.3.1 国内对生产者质量控制行为的研究
  • 2.3.2 国外对生产者质量控制行为的研究
  • 2.4 本章小结
  • 3 分析框架
  • 3.1 垂直协作和农户质量控制行为——契约选择的视角
  • 3.1.1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
  • 3.1.2 行为经济学理论
  • 3.1.3 契约理论
  • 3.2 垂直协作和农户质量控制行为的模型构建
  • 3.3 垂直协作和农户质量控制行为——交易成本的视角
  • 3.4 本章小结
  • 4 江苏生猪行业农户垂直协作形式及质量控制情况
  • 4.1 江苏省生猪行业发展现状
  • 4.1.1 生猪生产规模、市场结构与组织化程度
  • 4.1.2 生猪生产地域特征
  • 4.1.3 良繁与养殖技术改进
  • 4.1.4 消费
  • 4.2 江苏省生猪行业农户垂直协作形式现状分析
  • 4.2.1 数据来源
  • 4.2.2 特征描述
  • 4.2.3 养猪户参与垂直协作情况
  • 4.3 江苏省生猪行业农户质量控制情况
  • 4.3.1 养猪户的日常养殖管理及防疫
  • 4.3.2 养猪户的质量安全认知和相关态度情况
  • 4.4 本章小结
  • 5 垂直协作和养猪户质量控制行为实证分析
  • 5.1 养猪户质量控制行为的影响因素
  • 5.1.1 养猪户养殖管理特征与质量控制行为
  • 5.1.2 养猪户垂直协作方式的选择与质量控制行为
  • 5.2 研究方法
  • 5.2.1 变量选择与说明
  • 5.2.2 计量模型与说明
  • 5.3 检验结果与分析
  • 5.3.1 样本选择性偏误检验
  • 5.3.2 多元回归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垂直协作和养猪户质量控制行为的比较分析
  • 6.1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比较分析
  • 6.1.1 理论模型和研究假设
  • 6.1.2 问卷设计和描述统计
  • 6.1.3 估计结果与分析
  • 6.1.4 结果与讨论
  • 6.2 基于"双栏"选择模型的比较分析
  • 6.2.1 变量选择
  • 6.2.2 计量模型与说明
  • 6.2.3 结果与讨论
  • 6.3 本章小结
  • 7 交易成本对垂直协作和养猪户质量控制行为影响分析
  • 7.1 理论框架
  • 7.2 基于二值Probit模型的因素分析
  • 7.2.1 变量选择与说明
  • 7.2.2 计量模型与说明
  • 7.2.3 估计结果与分析
  • 7.3 本章小结
  • 8 全文总结与政策建议
  • 8.1 全文总结
  • 8.2 政策建议
  • 8.3 研究展望
  • 英文参考文献
  • 中文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公开出版物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垂直协作与农户质量控制行为研究 ——基于江苏省生猪行业的实证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