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技创新团队自组织演化研究

高校科技创新团队自组织演化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以知识创新和创新知识应用为显著特征的知识经济的来临,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对一个国家前途命运的极端重要性已被广泛认同。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科技创新能力的竞争,科技创新能力决定着经济发展的趋势和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高校作为科技组织与教育组织的统一体,具有知识生产、知识传播、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科技成果转化、衍生企业和企业技术服务与咨询等多功能,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也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科高度综合、交叉、渗透的情境下,科研人员不仅需要独立思考和研究,而且需要团队攻关。本文以研究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的演化过程为目的,从团队层面对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的演化方式进行实证分析,对于提高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认真总结和客观评价的基础上,论文首先对高校创新团队的内涵、组建方式进行了分析,并通过相关性检验发现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投入与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人均GDP呈现出显著的相关性,并着重研究了目前我国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其次,论文从耗散理论出发,从四个方面论证了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的耗散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高校科技创新团队进行自组织演化的条件。然后运用熵理论阐述了高校科技创新团队自组织演化的动因,构建了团队自组织演化过程中的熵变模型,并从演化的动力源和演化的当量聚集得出了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的演化机理。再次,本文在界定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演化过程中的序参量的基础上,以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的资源获取和能力变化过程为主线,研究了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演化过程各因素的相互关系,以此为基础,首次运用协同动力学的方法建立了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演化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从团队初始能力、科研项目需求以及外部支持状况等方面的变化研究了高校创新团队的演化规律,并提出了一系列演化策略。然后,在阐述进行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协同力评价的目的及作用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自组织的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协同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AHP对评价指标的权重进行了确定,最后通过专家调查问卷,对某一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协同力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论文分析了制约我国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发展的因素,包括运行机制不健全、体制障碍、考评体系不科学以及创新文化薄弱等,然后从建立管理协同机制、完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建立虚拟化的高校科技创新团队以及加强团队创新文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促进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发展的对策。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 1.1.2 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团队理论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理论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3 高校科技创新组织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4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3 论文的总体思路、基本框架及研究方法
  • 1.3.1 论文写作思路及基本框架
  • 1.3.2 论文的研究方法
  •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2章 论文的相关理论基础
  • 2.1 自组织理论与方法
  • 2.1.1 自组织领域的研究内容
  • 2.1.2 自组织与被组织
  • 2.1.3 自组织方法论的整体框架和特性
  • 2.1.4 自组织的整体方法论的基本点
  • 2.2 创新理论及国家创新体系
  • 2.2.1 创新理论
  • 2.2.2 国家创新体系
  • 2.3 团队理论
  • 2.3.1 团队的概念与团队过程
  • 2.3.2 影响团队效能的关键因素
  • 2.3.3 团队的发展
  • 2.4 演化经济学理论
  • 2.4.1 演化经济学的思想源流
  • 2.4.2 演化经济学的方法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现状分析
  • 3.1 科研组织系统及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的内涵
  • 3.1.1 科研组织系统的内涵
  • 3.1.2 科研组织系统特征
  • 3.1.3 科研组织系统组织形式的演进及演化规律
  • 3.1.4 新型科研组织系统——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的内涵及特征
  • 3.2 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的组建方式
  • 3.2.1 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的组建动因
  • 3.2.2 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的组建规模
  • 3.2.3 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的组建要素
  • 3.3 高校科技创新团队与国家创新体系的关系研究
  • 3.3.1 国家创新体系对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的促进作用
  • 3.3.2 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对国家创新体系的促进作用
  • 3.4 我国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发展状况分析
  • 3.4.1 我国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的发展状况
  • 3.4.2 我国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的自组织演化机理
  • 4.1 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的耗散结构特征分析
  • 4.1.1 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的开放性
  • 4.1.2 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的非平衡性
  • 4.1.3 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的非线性作用
  • 4.1.4 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的涨落
  • 4.2 高校科技创新团队自组织演化的条件分析
  • 4.2.1 维持和增加系统的开放性是高校科技创新团队走向有序的前提条件
  • 4.2.2 远离平衡态是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演化的稳定态条件
  • 4.2.3 非线性相互作用是高校科技创新团队自组织的动力学条件
  • 4.3 高校科技创新团队自组织演化的动因——熵变
  • 4.3.1 自组织和熵的关系
  • 4.3.2 高校科技创新团队自组织演化中的熵流与熵变模型
  • 4.3.3 影响高校科技创新团队自组织演化中熵变的因素分析
  • 4.4 高校科技创新团队自组织演化机理
  • 4.4.1 高校科技创新团队自组织演化的动力源——竞争协同机制
  • 4.4.2 高校科技创新团队自组织演化的当量集聚机理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的自组织演化动力
  • 5.1 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演化过程中的序参量——协同力
  • 5.1.1 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序参量的内涵及构成
  • 5.1.2 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协同力与市场环境的相互影响
  • 5.2 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演化过程中的因果反馈回路
  • 5.3 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演化的自组织动力学流图与运动方程
  • 5.3.1 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演化的自组织动力学流图
  • 5.3.2 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演化的运动方程
  • 5.4 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的演化规律研究
  • 5.4.1 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系统的演化过程
  • 5.4.2 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系统演化的平衡轨道
  • 5.4.3 初值对组织演化的影响
  • 5.4.4 科研项目需求增长对组织演化的影响
  • 5.4.5 外部资源支持对组织演化的影响
  • 5.5 科技创新团队的演化策略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高校科技创新团队自组织演化过程中序参量——协同力的评价
  • 6.1 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协同力评价的目的及作用
  • 6.1.1 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协同力评价的目的
  • 6.1.2 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协同力评价的作用
  • 6.2 基于自组织的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协同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6.2.1 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协同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6.2.2 基于自组织的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协同力评价指标体系
  • 6.2.3 指标解释
  • 6.3 指标权重的确定
  • 6.3.1 基于AHP的高校科技创新团队评价指标权重确定方法
  • 6.3.2 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协同力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
  • 6.4 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协同力模糊综合评价——以x x团队为例
  • 6.4.1 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协同力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 6.4.2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运用
  • 6.4.3 评价结果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我国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发展的制约因素及提升对策
  • 7.1 我国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发展的制约因素
  • 7.1.1 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的运行机制不健全
  • 7.1.2 科技创新团队发展的体制障碍形成的条块分割
  • 7.1.3 高校科技创新团队考评体系不科学
  • 7.1.4 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创新文化薄弱
  • 7.2 促进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发展的对策研究
  • 7.2.1 建立管理协同机制,完善运行机制
  • 7.2.2 完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保障科技创新团队的发展
  • 7.2.3 打破学科分类,建立虚拟化的高校科技创新团队
  • 7.2.4 加强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创新文化建设
  • 7.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驻沈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态势分析与评价[J]. 科技广场 2019(05)
    • [2].新中国成立70年来江苏高校科技创新的经验与前瞻[J]. 中国高等教育 2019(20)
    • [3].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比较研究[J]. 社会科学家 2019(10)
    • [4].我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省际评价与比较[J]. 上海教育评估研究 2019(06)
    • [5].高校科技创新类社团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J]. 管理观察 2019(35)
    • [6].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 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J]. 民主 2019(12)
    • [7].“软文化+硬科技”协同培育徐州地方高校科技创新文化[J]. 安徽化工 2020(01)
    • [8].浅谈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J]. 科技经济导刊 2020(04)
    • [9].高校科技创新“孤岛现象”的源头治理[J]. 教育发展研究 2020(03)
    • [10].江苏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 内江科技 2020(05)
    • [11].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比较研究——基于组合评价法和K均值聚类的分析[J]. 中国高校科技 2020(05)
    • [12].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探究[J]. 科技创业月刊 2020(06)
    • [13].新时期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探究[J]. 科技创业月刊 2020(04)
    • [14].基于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教育产业发展问题研究[J]. 产业科技创新 2019(01)
    • [15].高校科技创新与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19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的实证检验[J]. 科技管理研究 2020(13)
    • [16].我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 管理观察 2020(11)
    • [17].中德高校科技创新教育的对比与启示[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23)
    • [18].我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省际比较研究[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9(02)
    • [19].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策略研究[J]. 科学与管理 2019(04)
    • [20].高校科技创新外部协同运行机制提升策略[J]. 中国高校科技 2019(08)
    • [21].中国省域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双层次因素分析与综合评估[J]. 现代教育科学 2019(10)
    • [22].我国高校科技创新研究40年的进展与反思——基于对1979—2018年重要文献高频关键词的共现分析[J]. 当代教育论坛 2019(05)
    • [23].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促进方法[J]. 高教学刊 2019(22)
    • [24].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研究[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9(23)
    • [25].我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区域差异成因与优化对策[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9(11)
    • [26].高校创新生态系统构建及运行机制[J]. 中国科技论坛 2017(01)
    • [27].珠三角高校科技创新机构的发展现状[J]. 中国高校科技 2016(12)
    • [28].关于增强高校科技创新竞争力的管理机制研究[J]. 党史博采(理论) 2017(02)
    • [29].基于扎根理论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模型构建[J]. 科技管理研究 2017(05)
    • [30].安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J]. 中国科技资源导刊 2017(01)

    标签:;  ;  ;  ;  

    高校科技创新团队自组织演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