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片转子论文-朱熀秋,倪寅坤

薄片转子论文-朱熀秋,倪寅坤

导读:本文包含了薄片转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无轴承永磁薄片电机,数学模型,结构,双层转子

薄片转子论文文献综述

朱熀秋,倪寅坤[1](2017)在《用于离心泵的双层转子结构无轴承永磁薄片电机》一文中研究指出无轴承永磁薄片电机应用于离心泵,可实现离心泵的完全密封,让传统离心泵的密封难题得到解决。从空间利用率的角度,设计了一种具有新型双层转子结构的无轴承永磁薄片电机,减小了电机轴向长度,分析了该磁路及悬浮力产生原理,并推导了数学模型。用软件构建了模型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结果证明电机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该结构设计可行。(本文来源于《微特电机》期刊2017年03期)

孙宇新,钱建林,朱熀秋,张维煜[2](2016)在《基于转子偏心坐标系的无轴承永磁薄片电机径向悬浮力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无轴承永磁薄片电机(BPMSM)运行时转子悬浮不够稳定的问题,研究了影响BPMSM转子悬浮性能的主要因素,即转子径向悬浮力模型。依据位移补偿控制理论和角坐标系的概念,建立了新的转子偏心坐标系。在转子偏心坐标系下,基于麦克斯韦应力张量法,利用积分和叁角变换推导了转子径向悬浮力模型,并设计悬浮力绕组电流直接控制系统。建立电机的有限元模型,通过对比径向悬浮力的有限元分析结果与数学模型计算结果,验证了所推导数学模型的正确性与准确性。(本文来源于《电机与控制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李发宇,朱熀秋,祝苏明,钱建林[3](2015)在《无轴承永磁薄片电机不同转子结构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转子结构影响电机的气隙磁通密度,从而影响无轴承永磁薄片电机可控性、转矩脉动以及径向悬浮力等性能。本文从无轴承永磁薄片电机不同的永磁转子结构(表贴式、表面嵌入式、Halbach阵列以及平行充磁环形转子)出发,对其机械强度、磁场分布等进行对比分析。基于麦克斯韦张量法提出了无轴承永磁薄片电机在任意极对数下的数学模型,运用Ansoft对其计算精度进行验证分析,并对具有不同永磁转子结构的无轴承永磁薄片电机径向悬浮力与悬浮力绕组电流之间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不同永磁转子结构的优缺点。样机试验验证了仿真结果的正确性,研究结果对无轴承永磁薄片电机转子的参数优化设计具有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电工电能新技术》期刊2015年08期)

陈超,陈小元[4](2013)在《高速无轴承永磁薄片电机转子径向偏移及转角检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无轴承永磁薄片电机转子径向偏移和转角的实时精确检测对电机高速运行时的稳定悬浮至关重要。利用叁个电涡流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和输出参数在径向空间上的坐标关系,建立数学模型,并在数字控制器上实时分析计算,解算出无轴承永磁薄片电机转子径向偏移量;依据叁个霍尔传感器的安装位置,综合比较各霍尔传感器输出磁密信号,分析判断转子转角象限,通过反余弦法计算出转子转角。将实时计算得到的转子径向偏移值和转角值代入无轴承永磁薄片电机的径向悬浮力数学模型,最后通过实验实现电机高速闭环运行时的稳定悬浮,验证本文提出的转子径向偏移和转角检测方法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微特电机》期刊2013年02期)

杜昌雷,张怀武,张晓涛,钟智勇[5](2010)在《一种新型薄片转子磁悬浮陀螺的结构设计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铁氧体作悬浮磁芯,设计和制造了一种新型薄片转子磁悬浮陀螺原型机。该原型机原理是用变磁阻马达结构来驱动转子旋转,轴向和径向均采用L-C调谐式的磁悬浮控制方式来实现转子在叁维空间的稳定悬浮,用位置传感器来实现薄片转子的位置检测。借助Ansoft Maxwell 3D电磁场分析软件对磁悬浮结构的电磁特性进行了模拟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原型机能实现薄片转子在叁维空间内较稳定的悬浮和旋转,并实现薄片转子在悬浮和旋转的情况下对加速度和角速度的响应,实现陀螺效应,为进一步的磁悬浮转子微陀螺研究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本文来源于《磁性材料及器件》期刊2010年02期)

朱熀秋,郝晓红[6](2010)在《无轴承永磁薄片电机转子不平衡振动补偿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无轴承永磁薄片电机转子质量的不平衡振动严重影响了系统的动态特性及安全运行。介绍了无轴承永磁薄片电机转子悬浮力产生机理,推导了悬浮转子的动力学方程,在电磁转矩和径向悬浮力解耦控制的基础上,对无轴承永磁薄片电机转子进行了振动补偿控制,设计了反馈不平衡补偿控制系统,采用Matlab/Simulink工具箱构建了仿真系统,进行了性能仿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反馈补偿控制器的振动控制策略能够较好的抑制悬浮转子振动,大大提高了转子的旋转精度。(本文来源于《系统仿真学报》期刊2010年02期)

何杰,朱熀秋[7](2009)在《无轴承薄片转子永磁电动机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无轴承薄片转子永磁电动机在特殊的液体传输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首先介绍了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推导了电机的径向悬浮力数学模型;然后用有限元Ansys软件,分析了电机转矩绕组和径向悬浮力绕组分别产生的磁场以及合成磁场的分布情况,来验证径向悬浮力产生的原理。最后分析计算了电机在转矩绕组电流不变时径向悬浮力和径向悬浮力绕组中电流的关系;并分析了在气隙不变时径向悬浮力与永磁体厚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在永磁体厚度不变的条件下,径向悬浮力和气隙大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对无轴承永磁薄片转子电机的优化设计具有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微电机》期刊2009年01期)

何杰[8](2008)在《无轴承永磁薄片电机有限元分析和转子振动补偿》一文中研究指出无轴承永磁薄片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是电机采用无轴承技术实现径向两自由度主动悬浮,利用磁阻拉力实现薄片转子轴向和倾斜叁个自由度的被动悬浮。无轴承永磁薄片电机作为一种高度集成的无轴承电机,除了拥有一般无轴承电机系统的所有优点外,它还具有轴向长度短、结构简单,成本低等特点,在工业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并得到迅速的发展与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在特殊的液体传输、超纯净驱动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在江苏省高技术研究和教育部留学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的支持下对无轴承永磁薄片电机的结构优化以及薄片转子不平衡振动进行了研究,具体内容如下:1.在介绍无轴承永磁薄片转子电机基本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推导了薄片电机的数学模型,给出了电机的控制系统结构。2.在介绍有限元法理论的基础上,用有限元ANSYS软件,对电机磁场进行分析,验证了径向悬浮力产生的原理;分析计算了径向悬浮力分别和径向悬浮力绕组中电流以及永磁体厚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在永磁体厚度不变的条件下,径向悬浮力和气隙大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对电机结构的优化设计具有参考价值。3.分析了无轴承永磁薄片电机的转子由于质量不平衡产生的振动,并通过分析通用陷波器和广义陷波器的优缺点,利用仿真工具Matlab/Simulink,在无轴承永磁薄片电机解耦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对以作用力最小为准则的广义陷波器补偿方案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补偿方案的有效性。4.介绍了TMS320F2407A的数字信号处理器以及仿真环境CCS,然后通过实验得出了分别在转矩绕组和径向悬浮力绕组作用下的电流波形和位移波形,为无轴承永磁薄片电机的稳定运行提供了可靠的实验论证。(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08-05-01)

郝晓红[9](2008)在《无轴承永磁薄片电机解耦控制与转子不平衡补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无轴承永磁薄片电机是传统电机的结构和电气传动领域的一次新的设计理念革命,采用磁悬浮技术实现薄片转子径向二自由度悬浮控制,利用磁拉力实现轴向和翻转叁个自由度的被动悬浮。无轴承永磁薄片电机具有磁轴承支承的电机系统所有优点,应用于生物化工、生命科学、半导体加工等领域特殊液体的传输,解决传统电气传动系统无法实现的传输技术难题。论文从无轴承永磁薄片电机的运行机理出发,研究了针对无轴承永磁薄片电机复杂耦合系统的解耦控制方法以及对转子的质量不平衡进行补偿控制研究,建立了相关数学模型和推导了控制算法,采用Matlab平台进行了仿真分析,最后设计了无轴承永磁薄片电机的数字控制系统,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分析无轴承永磁薄片电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无轴承永磁薄片电机径向力产生的机理,给出了无轴承永磁薄片电机驱动系统方程以及径向悬浮力计算公式,并根据无轴承永磁薄片电机的特点采用转子磁场定向方式设计了无轴承永磁薄片电机的控制系统。2.采用非线性微分几何方法对无轴承永磁薄片电机的耦合系统进行了解耦控制和近似线性化,使复杂的非线性耦合控制系统解耦成独立的伪线性控制系统,并对解耦后的伪线性子系统设计了神经滑模变结构控制器,并进行了仿真试验。3.在无轴承永磁薄片电机解耦控制系统的基础之上,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反馈补偿控制器,对悬浮转子进行了不平衡补偿,利用Matlab/simulink平台进行了仿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转子振动幅值大幅度减小。4.对无轴承永磁薄片电机数字实验控制系统进行设计,给出了各个功能模块的流程图,相关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来验证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08-05-01)

陈姝[10](2008)在《无轴承薄片电机转子动力学及稳定性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超洁净驱动技术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发展的一种高密封性、超洁净性、无交叉污染的绿色驱动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制药、医疗机械、化工、生命科学、核废料处理等超洁净领域。无轴承薄片电机继承了无轴承电机的所有优点,同时由于省去了轴向磁轴承,密封性能好。可以说直到无轴承薄片电机的出现,才真正将磁悬浮技术融合到了超洁净领域中。国外,虽然无轴承薄片电机已经进入了工业化应用阶段,但电机系统在高速运行状态下的稳定性差以及抗干扰能力等问题,已经严重的制约了该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对于高速运行下的无轴承薄片电机系统,其转子动力学性能的分析和设计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系统的运行性能。以应用于人工心脏血泵的电机系统为例,转子系统的稳定性直接影响使用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对本课题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运用刚体动力学和陀螺力学原理,建立系统被动悬浮转子动力学模型,研究了在不同阻尼、不同函数以及不同参数下系统的稳定性。为一台无轴承交替极薄片电机设计H∞鲁棒控制器并进行仿真,研究控制器对外扰和模型不确定性的抑制作用,并与经典频域法中的PID控制器的控制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考虑了实际电流幅值为仿真模型增加电流限幅,分析电流限幅对系统悬浮特性的影响。本文还利用dSPACE实时仿真系统实现了采用PID控制器的无轴承交替极薄片电机的静止悬浮。(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08-03-01)

薄片转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无轴承永磁薄片电机(BPMSM)运行时转子悬浮不够稳定的问题,研究了影响BPMSM转子悬浮性能的主要因素,即转子径向悬浮力模型。依据位移补偿控制理论和角坐标系的概念,建立了新的转子偏心坐标系。在转子偏心坐标系下,基于麦克斯韦应力张量法,利用积分和叁角变换推导了转子径向悬浮力模型,并设计悬浮力绕组电流直接控制系统。建立电机的有限元模型,通过对比径向悬浮力的有限元分析结果与数学模型计算结果,验证了所推导数学模型的正确性与准确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薄片转子论文参考文献

[1].朱熀秋,倪寅坤.用于离心泵的双层转子结构无轴承永磁薄片电机[J].微特电机.2017

[2].孙宇新,钱建林,朱熀秋,张维煜.基于转子偏心坐标系的无轴承永磁薄片电机径向悬浮力模型[J].电机与控制学报.2016

[3].李发宇,朱熀秋,祝苏明,钱建林.无轴承永磁薄片电机不同转子结构的对比研究[J].电工电能新技术.2015

[4].陈超,陈小元.高速无轴承永磁薄片电机转子径向偏移及转角检测研究[J].微特电机.2013

[5].杜昌雷,张怀武,张晓涛,钟智勇.一种新型薄片转子磁悬浮陀螺的结构设计与分析[J].磁性材料及器件.2010

[6].朱熀秋,郝晓红.无轴承永磁薄片电机转子不平衡振动补偿控制[J].系统仿真学报.2010

[7].何杰,朱熀秋.无轴承薄片转子永磁电动机有限元分析[J].微电机.2009

[8].何杰.无轴承永磁薄片电机有限元分析和转子振动补偿[D].江苏大学.2008

[9].郝晓红.无轴承永磁薄片电机解耦控制与转子不平衡补偿研究[D].江苏大学.2008

[10].陈姝.无轴承薄片电机转子动力学及稳定性的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

标签:;  ;  ;  ;  

薄片转子论文-朱熀秋,倪寅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