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兹华斯与雪莱的两首诗歌的功能文体解析—《我独自云游》与《颂一朵凋零的紫罗兰》

华兹华斯与雪莱的两首诗歌的功能文体解析—《我独自云游》与《颂一朵凋零的紫罗兰》

论文摘要

文体学作为一门介于语言学和文学批判的中间学科,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并广泛成为众多文本分析运用时的理论依据。作为文化遗产的诗歌,是众多文本中的一种,其传统分析方法为文学批判。但是随着现代语言学的发展,文体学作为一种更客观的方法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青睐。功能文体学则作为文体学的一个分支,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作为理论基础,运用语言功能去研究语言的文体。本文从英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浪漫主义诗歌中选择两首为例,并运用功能文体学加以分析,一首是华兹华斯的《我独自云游》,另一首则是雪莱的《颂一朵凋零的紫罗兰》,其目的在于为读者提供新的视角和客观的标准来欣赏这两首诗。本文先陈述了文体的概念,文体学的定义和发展以及功能文体学的发展,以便读者对本文所要运用的理论有所了解。接着,论文陈述了本文所运用的理论基础,为下文的具体分析埋下伏笔。理论基础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三个元功能的陈述,包括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的解析;第二部分为语域理论的介绍;第三部分为词汇语法层面的三个元功能的阐述,包括对及物性系统、语气和情态系统,信息结构以及衔接的陈述。最后本文基于理论基础,对华兹华斯和雪莱的两首诗歌分别就语域理论和词汇语法层面的三个元功能进行了具体的、全面的定性分析。通过定性分析,本文得出的结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通过运用语域理论分析,读者可以知道这两首诗的内容,主要人物和表达形式;(二)概念功能可以通过及物性系统来实现,及物性系统又以选择六种不同过程来实现,而本文中的两首诗歌正是通过选择三种过程来体现它们陈述性和描述性的特点;(三)语气和情态系统可以实现人际功能。本文分析的两首诗歌运用的语气和情态系统相对简单,主语主要集中在叙述者和花(水仙花和紫罗兰)上,并且过去时和现在时的运用也体现了诗歌的陈述性和描述性的特点。两首诗中各只出现了一处情态表达;(四)信息结构和衔接可以实现语篇功能。诗人通过使用信息结构来突出不同的信息,但读者可以发现这两首诗主要使用了无标记主位,说明诗中都没有特别需要强调的信息,而三种层面的衔接手段的使用则说明两首诗运用了多种手段来实现整首诗的衔接。以上结论可以充分证明功能文体学是一种可实行和可操作的理论。这一理论提供了一种不同于传统方法的新视角来分析文本。换句话说,它提供了一种基于语言学元素的客观标准来帮助读者重读华兹华斯和雪莱的诗歌。本文希望通过这样的研究可以体现功能文体学的价值,帮助英语学习者从新的角度欣赏诗歌,也可以为英语诗歌的教学提供一些指导意义。

论文目录

  • Acknowledgements
  • Abstract
  • 摘要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1.1 Significance
  • 1.2 Objective and Approach
  • 1.3 Organization
  • Chapter Two Stylistics and Functional Stylistics
  • 2.1 Notion of Style
  • 2.2 Development of Stylistics
  • 2.3 Development of Functional Stylistics
  •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 3.1 Three Metafunctions on the Semantic Level
  • 3.2 Register Theory
  • 3.3 Three Metafunctions on the Lexicogrammatical Level
  • 3.3.1 Transitivity
  • 3.3.2 Mood and Modality
  • 3.3.3 Thematic Structure and Cohesion
  • 3.3.3.1 Thematic Structure
  • 3.3.3.2 Cohesion System
  • 3.4 Summary
  • Chapter Four An Analysis of Wordsworth’s Po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S
  • 4.1 Life Experiences and Poetic Works
  • 4.2 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 4.2.1 Context of Situation
  • 4.2.2 Metafunctional Analyses on the Lexicogrammatical Level
  • 4.2.2.1 Transitivity
  • 4.2.2.2 Mood and Modality
  • 4.2.2.3 Theme and Rheme
  • 4.2.2.4 Cohesive Devices
  • 4.3 Summary
  • Chapter Five An Analysis of Shelley’s Po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S
  • 5.1 Life Experiences and Works
  • 5.2 On a Faded Violet
  • 5.2.1 Context of Situation
  • 5.2.2 Metafunctional Analyses on the Lexicogrammatical Level
  • 5.2.2.1 Transitivity
  • 5.2.2.2 Mood and Modality
  • 5.2.2.3 Theme and Rheme
  • 5.2.2.4 Cohesive Devices
  • 5.3 Summary
  • Chapter Six Conclusion
  • Bibliography
  • 详细摘要
  • 相关论文文献

    • [1].新闻报道中模糊语言的纯理功能分析[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1(03)
    • [2].基于语域理论的礼仪致辞翻译[J].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01)
    • [3].文学名著改写本对原著的经验重构——基于对《神笔马良》及其简写本、扩写本的功能文体分析[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 [4].《收费公路管理条例》的及物性分析[J]. 校园英语 2016(13)
    • [5].运用功能文体理论的语篇分析[J]. 科技创新导报 2008(31)
    • [6].商务文体比较研究——以中外银行英文简介为例[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3(11)
    • [7].前景化理论与广告标题的交际功能的实现[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3(07)
    • [8].上海世博展馆英文简介的功能文体分析与解读[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07)
    • [9].语码转换的前景化——小说中语码转换的文体效应探索[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9(11)
    • [10].詹姆斯·乔伊斯《死者》的功能文体分析[J]. 咸宁学院学报 2011(03)
    • [11].从《一间自己的房间》到《三个女人》[J]. 文学教育(中) 2010(11)
    • [12].奥巴马白宫记者协会晚宴演讲语篇分析[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8(04)
    • [13].《修墙》一诗的系统功能文体分析(英文)[J].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1)
    • [14].对欧·亨利短篇小说《两条面包》的功能文体分析[J].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009(03)
    • [15].对外交往活动中书面用语的分析与研究——浅释英文合同的文体特点及翻译[J].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2009(04)
    • [16].多模态功能文体学理论框架探索[J]. 外语教学 2012(03)
    • [17].从语篇衔接看《促织》的三个英译本[J]. 宜春学院学报 2010(07)
    • [18].《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文体特征及其英译[J]. 安顺学院学报 2010(03)
    • [19].功能文体视角下的医学英语语篇教学初探[J].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11(01)
    • [20].对《傲慢与偏见》第十九章之及物性分析[J]. 电影文学 2009(07)
    • [21].《论爱情》的功能文体分析[J]. 潍坊教育学院学报 2009(01)
    • [22].盲聋女作家的快乐之源——评海伦·凯勒自传《我的生活故事》[J]. 现代传记研究 2015(02)
    • [23].海明威冰山文体风格的语篇格律解读[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2(01)
    • [24].《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译文的前景化特征[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5)

    标签:;  ;  ;  ;  ;  

    华兹华斯与雪莱的两首诗歌的功能文体解析—《我独自云游》与《颂一朵凋零的紫罗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