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高硅含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硅电工钢,热变形行为,动态再结晶,本构方程
高硅含量论文文献综述
肖飞,张志豪,付华栋[1](2019)在《Si含量对高硅电工钢热变形与动态再结晶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Gleeble-3800D热模拟试验机在应变量0. 6、变形温度750~1050℃、应变速率0. 01~1 s-1工艺条件范围内,研究了Fe-(5. 5%、6. 0%、6. 5%) Si高硅电工钢的热变形与动态再结晶行为.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叁种成分实验钢的流变应力本构方程.计算得到Fe-5. 5%Si、Fe-6. 0%Si和Fe-6. 5%Si高硅电工钢的热变形激活能分别为310. 425、363. 831和422. 162 k J·mol-1,说明Fe-(5. 5%、6. 0%、6. 5%) Si高硅电工钢的热变形激活能随Si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大,这使得Fe-(5. 5%、6. 0%、6. 5%) Si高硅电工钢相同条件下的变形抗力随Si含量的升高而增大.采用金相截线法对不同成分和变形条件下实验钢的动态再结晶百分数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同一热变形条件下,Fe-(5. 5%、6. 0%、6. 5%) Si高硅电工钢的动态再结晶百分数随Si质量分数的升高而减小.本文实验条件下,当变形温度为750~850℃时,Fe-(5. 5%、6. 0%、6. 5%) Si高硅电工钢软化机制主要为动态回复;而变形温度为950~1050℃时,Fe-(5. 5%、6. 0%、6. 5%) Si高硅电工钢软化机制主要为动态再结晶.(本文来源于《工程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王景凤,张瑾,董哲飞[2](2018)在《青海某高硅复杂金矿石中金银含量测定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金矿石中金银的测定目前没有标准方法,一般借鉴金精矿中金的经典测定方法 GB/T 7739.1-2007,在用该方法测定含有较高二氧化硅的金矿石样品时,在火法熔融过程中熔液容易溢出坩埚,导致试验失败;同时由于样品中含有较微量的银,形成的金银合粒中,银量和金量的比例相差甚大,给分金环节带来极大困难,金银合粒甚至无法有效分离.基于此,响应国家节能、减排、降耗的号召,根据该类样品的性质,通过试验进行了研究,通过不断改变固体熔剂的用量,优化并建立一次造渣铅扣适宜的试验条件,同时通过补加纯银,弥补样品中银量与金量的比例缺陷.在优化的工作条件下经过验证,分析结果准确、快速,减少了反复造渣引起的环境污染,减小了劳动强度和难度,检测成本大幅降低,现已用于大批高硅复杂金矿石中金银含量的测定,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该方法适用于金矿石中含金量为100~600 g/t与含银量为30~100 g/t的测定.(本文来源于《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期刊2018年06期)
张八淇[3](2018)在《铁含量对喷射沉积连续挤压高硅铝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喷射沉积连续挤压(SC)技术和传统铸造技术分别制备了Al-20Si-xFe(x=0、2、3、4、5wt.%)五种不同成分的高硅铝合金。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万能拉伸试验机、Gleeble-3500型热模拟试验机、销-盘式摩擦磨损仪等测试设备对这五种合金的微观组织、室温和高温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分析。研究表明,铸态合金中存在的富铁相主要是β-Al_5FeSi和δ-Al_3FeSi_2相,而在SC态合金中存在的富铁相主要是β-Al_9Fe_2Si_2和δ-Al_9FeSi_3相。SC态过共晶Al-Si-Fe合金组织与传统铸态相比较,组织中的Si颗粒得到有效细化,且分布更加均匀;富铁相尺寸也得到较大程度的减小,同时合金中的富铁相沿平行于挤压方向(即轴向)进行排布。随着Fe含量的增加合金中初晶硅颗粒的尺寸均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合金中添加Fe元素与未添加Fe元素的合金相比较,添加Fe元素的合金拉伸性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合金的抗拉强度的提高尤为明显。SC技术将铸态Al-20Si合金的抗拉强度从91MPa提高至192MPa,添加2wt.%Fe元素之后SC态Al-20Si合金抗拉强度提高至210MPa。与铸态合金相比较,SC态合金室温抗拉强度是铸态合金的2倍。随着Fe含量从2wt.%增加至5wt.%时,SC态合金的室温抗拉强度由210MPa增加至367MPa,断裂延伸率则由2.89%降低至0.52%。SC态合金室温拉伸性能与高温拉伸性能相比较,室温的抗拉强度远高于高温抗拉强度,约为高温抗拉强度的1.5倍,但是室温断裂延伸率仅为高温断裂延伸率的15%左右。随着Fe含量的增加合金高温抗拉强度也随之增加,由142MPa增加至192MPa;断裂延伸率则由11.4%降低至7.2%。SC技术能够提高合金的磨损性能。SC技术制备的合金耐磨性能和铸态合金相比较得到很大提升。与铸态相比较,SC态合金磨损率小于铸态的50%。并且随着合金中Fe元素的增加SC态合金的磨损率在不断的降低。与合金高温磨损率相比较,室温耐磨性能更好,在Fe元素含量为4%时,合金室温高温的磨损率十分接近。(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8-05-01)
李艳霞,张巨成,王云霄,史逍兰,孙晓茹[4](2017)在《高硅含量铝硅梯度合金制备及其组织、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一套半固态反挤压装置,利用其以A390铝合金为坯料,制备了一个近活塞形状的杯状样品。利用金相显微镜、布氏硬度计、拉伸试验机和摩擦磨损试验机等设备分析、测定了样品的组织和性能分布。结果显示,沿杯底至杯壁,组织中初生硅相体积分数及材料硬度呈梯度分布,其中杯底硅相体积分数达到25%,至杯壁顶部递减至8-10%,对应的硬度在杯底最大达到138.7HB,杯壁顶部为76HB。杯底高硅合金经T6热处理后抗拉强度为275MPa,满足活塞类零件的强度要求,同时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而杯壁初生硅相体积分数低,可以满足活塞高导热性要求。(本文来源于《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王大川[5](2017)在《高硅铝含量煤灰熔融及黏温特性改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温条件下煤灰的熔融和黏温特性对气流床气化炉安全、稳定运行的影响至关重要,同时也是煤种选择的重要参考指标。针对高硅铝含量的煤灰其熔融温度较高的情况,通过采用添加助熔剂及配煤方法,可以改善此类劣质煤煤灰的高温流动特性,满足气化炉运行要求。本论文利用智能灰熔点测试仪、高温旋转黏度计、马弗炉、高温加热炉、热力学计算软件FactSage、X射线荧光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对我国典型的高灰熔点、高灰含量原煤的熔融及黏温特性进行系统研究。详细考察不同助熔剂添加量及不同混煤比对高硅铝含量煤灰熔融特性以及高温黏度的影响;研究了高温下煤灰成分的物相反应及其产物,分析了添加助熔剂及与不同煤质混配对高硅铝含量煤灰高温流动性的影响机理;考察了典型气化煤种在高温下的流变特性,并研究了高温物相组成对熔渣流型的影响。具体内容包括:(1)研究了 CaCO_3、Fe_2O_3、复合助熔剂(CaCO_3/Fe_2O_3)、白云石和典型铁矿石(原矿粉、炼铁后矿渣和洗选后铁渣)等类型助熔剂对高硅铝含量煤灰熔融温度的影响。基于Factsage热力学软件,分析了添加助熔剂后煤灰样品的液相线温度和不同温度下矿物质组成,利用X射线衍射仪测定了高温下煤灰中矿物质的转化。研究表明:采用钙基或铁基类助熔剂均能有效降低煤灰熔融温度,添加含钙类助熔剂能使煤灰中矿物质成分由莫来石转变为熔点更低的堇青石、钙长石和钙黄长石;添加含铁类助熔剂能使煤灰中含液率增加,降低煤灰熔融温度;复合助熔剂和Fe_2O_3对煤灰的助熔效果最好,而铁矿石可以有效改善煤灰的熔融温度,铁矿石类助熔剂的助熔效果依次为:原矿粉>炼铁后矿渣>洗选后铁渣。(2)研究了添加CaCO_3助熔剂对高硅铝含量煤灰的黏温特性的影响。基于热力学软件Factsage计算了煤灰降温过程中析出的矿物质类型和含量对煤灰黏温特性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CaCO_3可较好地改善煤灰黏温特性,随着CaCO_3添加量的增大,黏温曲线类型由晶体渣逐渐转变为玻璃体渣;CaCO_3的加入使熔渣中的SiO_2及Al_2O_3网格结构发生解聚,降低熔渣中网格的结构强度,熔融煤灰在降温过程中析出的矿物质由莫来石转变为钙长石,从而改善液态熔渣的流动性,降低高温下的熔渣黏度。(3)研究了混配煤对高硅铝含量煤灰熔融特性及黏温特性的影响。针对不同类型的配煤,使用Factsage软件计算分析了不同温度下混配煤灰中矿物质种类及其含量,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验证了熔渣在高温下的矿物质类型。研究表明:混配煤比例对配煤灰的熔融温度影响较小,但对煤灰的黏温曲线形态影响较大,特别是在临界黏度温度附近区域,配煤比例影响了降温过程中析出晶体的种类,造成配煤灰的黏温特性差异显着。(4)研究了典型气化煤种在弱还原性气氛下的高温流变特性。使用热力学计算方法,揭示了降温过程中析出晶体对煤灰流变性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当温度高于煤灰全液相温度时,煤灰流变性均表现为牛顿型流体;随着温度转件,析出晶体,煤灰流变性转变为胀塑性流体或假塑性流体;降温过程中,熔渣中析出的晶体种类对煤灰高温流变性有较大影响,具体变现为当熔渣中首先析出莫来石时,煤灰呈现牛顿流体形态,而熔渣中首先析出钙长石时,煤灰则呈现非牛顿流体形态。(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7-05-11)
陈豹,吕金秋,宋维华,张爱黎[6](2016)在《D4/A-151共改性新型高硅含量硅丙建筑涂料用乳液制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为主要单体,乙烯基叁乙氧基硅烷(A-151)和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对丙烯酸树脂进行改性,预乳化半连续乳液合成法制备性能稳定的硅丙乳液。优化结果表明:MAA/St配比2∶1、A-151/D4配比1∶1;以占丙烯酸单体总质量计算用量,有机硅15%、引发剂0.5%、乳化剂3%、电解质0.5%时,乳液稳定性能高,漆膜吸水率4.28%,附着力0级,其性能满足GB/T 20623-2006《建筑涂料用乳液》的要求。傅里叶红外光谱对树脂表征有机硅成功接枝到丙烯酸树脂分子上。(本文来源于《辽宁化工》期刊2016年12期)
刘喜山,高颂,庞晓辉,李蓓[7](2016)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高硅铝合金中Nb、Mo、W、Ta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用ICP-OES法测定高硅铝合金中铌、钼、钨、钽元素的方法。通过溶样方法的选择、仪器工作参数的优化、基体和共存元素的影响等试验,确定了采用盐酸、氢氟酸和硝酸溶解样品,用基体匹配方法消除基体钛对测定的影响。在仪器最佳工作条件下,选择了Nb:269.706nm、Mo:202.030nm、W:239.708nm、Ta:240.063nm为待测元素分析线,测得的方法检出限是0.001~0.002μg/mL。加标回收和精密度结果表明:本方法快速、准确,可以满足铝合金中的铌、钼、钨、钽元素的测定要求,方法 RSD<9.45%,回收率90%~110%。(本文来源于《分析仪器》期刊2016年04期)
高红艳[8](2016)在《硅含量和热处理对铸造高硅不锈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高硅奥氏体不锈钢以其优异的耐高温强氧化介质腐蚀性能被广泛的应用在硫酸制酸设备中,但目前对其化学成分及热处理工艺对组织、性能(力学性能和耐蚀性能)方面较为系统性的研究并不多见,本课题以宣达集团XDS-2不锈钢为基础,分别加入4.0%、4.5%、5.0%、5.5%、6.0%、6.5%的Si元素,利用真空中频感应炉进行真空熔炼,制备出不同Si含量的不锈钢材料,并揭示Si含量变化对铸造高硅不锈钢组织、室温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选择综合性能良好的一组材料进行固溶处理,探究热处理参数对合金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对不同Si含量不锈钢材料的铸态组织、室温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及耐电化学腐蚀性能研究。结果表明:Si含量为4.0%~6.0%时,合金的基本晶体结构为面心立方的奥氏体;Si含量为6.5%时,合金以面心立方的奥氏体为主,同时含有少量体心立方结构的δ铁素体。随着Si含量的增加,合金铸态显微组织中铁素体含量不断增加,铁素体的形态也由零散的点状、树枝状逐渐转变为细条状,半网状。Si含量在4.0%~5.0%时,合金的抗拉强度变化不大,屈服强度先减小后增大;当ω(Si)>5.0%时,抗拉强度由464Mpa增加到628Mpa,屈服强度也不断增大,以含硅4.5%的试样最低(σ_(0.2)=289Mpa)。随着Si含量的增加,合金的延伸率不断降低,硬度不断增大。随着Si含量的增加,合金钢在93%和98%硫酸中的均匀腐蚀速率都不断降低。相比于93%H_2SO_4,合金钢在98%H_2SO_4中更耐腐蚀。合金钢在腐蚀过程中,样品表面形成了富含Si O_2的氧化膜,随着Si含量的增加,这种钝化膜不断增多而且更加致密,从而使得合金耐腐蚀性能提高。随着Si含量的增加,合金的E_(corr)变大,I_(corr)减小,I_(pass)减小,Passivation Region增大,不锈钢的钝态稳定性提高,耐蚀性能增强。对综合性能较好的一组不锈钢(ω(Si)=5.5%)固溶态的组织、室温力学性能、耐蚀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固溶处理保温时间的延长,不锈钢中铁素体的含量不断减少,形态也由铸态时的长条状、半网状变为粒状、尖端圆钝的短条状。经过1050/1100℃固溶处理后,合金钢的抗拉强度先增大后不断减小,但都高于铸态时的强度值,而屈服强度则一直降低,为铸态时(415Mpa)最大。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合金的延伸率都不同幅度的增大,而当保温超过1h后变化幅度不大,但都显着高于铸态。经1100℃固溶处理后的合金钢强度低于1050℃固溶处理后的强度值。当保温时间为0.5h~1h时,随保温时间的延长,合金腐蚀速率显着减小,而当保温时间超过1h后,合金腐蚀速率变化幅度不大。经1100℃固溶处理的合金钢,其合金腐蚀速率更低,耐腐蚀性能更好。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腐蚀样表面形成的Si O_2钝化膜数量增加而且更加致密。Si含量为5.5%时,不锈钢的综合性能最好,对其进行1100℃保温1h的固溶处理后,其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相对最佳,并显着优于其铸态。(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16-04-18)
杨番,刘海峰,王柱,张涛,胡志忠[9](2016)在《高硅含量阳离子型硅丙乳液的合成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和丙烯酸为基础单体,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叁(叁甲基硅氧基)硅烷为改性单体,在阳/非离子复合乳化剂(3%)、引发剂(1%)和交联剂(1.5%)的作用下,采用种子乳液聚合半连续法,制备了高硅含量的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通过外观观察、稳定性测试、粒度测量、红外光谱、热重分析、透射电镜、接触角及扫描电镜,分析研究了核壳粒子的形貌结构、热稳定性和吸水率,以及不同有机硅含量和不同乳液稀释浓度对织物拒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硅单体参与了共聚反应,所得乳液外观均匀,色泽乳白泛蓝,稳定性好,平均粒径为170 nm左右,具有清晰的核壳结构。随着有机硅含量的增加,共聚物的耐热性提高,吸水率明显降低。乳液对织物进行整理后发现,当乳液稀释质量浓度相同时,随着有机硅含量的增加,织物表面对水接触角逐渐提高;当有机硅含量相同时,随着乳液的稀释质量浓度降低,织物表面对水接触角逐渐提高,拒水性能优良。(本文来源于《印染》期刊2016年05期)
宋菲[10](2016)在《高硅含量丙烯酸乳液的合成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丙烯酸酯乳液具有良好的成膜性能,如良好的外观、光泽度好、透明度好及良好的机械性能等,但存在耐水耐溶剂性差、耐候性差等缺点。相比之下,有机硅具有优良的耐水性、耐化学品、耐高低温及耐紫外线等性能。利用有机硅组分对丙烯酸酯乳液改性,可以提高丙烯酸酯聚合物的耐高、低温性以及耐水性能。本文采用乳液聚合法,用乙烯基叁乙氧基硅烷(VTES)对丙烯酸酯乳液进行改性,制备硅丙乳液,并对硅丙乳液及乳胶膜的性能进行了研究。(1)采用半连续工艺制备了有机硅氧烷VTES改性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研究了引发剂、复合乳化剂的用量及配比、反应温度及VTES用量等因素对聚合反应的影响。(2)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及热重分析等实验对硅丙乳胶膜的性能进行了表征。有机硅VTES的引入提高了胶膜的耐热性能和降低了胶膜的吸水率。随着VTES用量的增加,乳胶膜初始失重温度和最高失重温度均有所提高,乳胶膜的吸水率也随VTES用量的增加逐渐降低。(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6-02-27)
高硅含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金矿石中金银的测定目前没有标准方法,一般借鉴金精矿中金的经典测定方法 GB/T 7739.1-2007,在用该方法测定含有较高二氧化硅的金矿石样品时,在火法熔融过程中熔液容易溢出坩埚,导致试验失败;同时由于样品中含有较微量的银,形成的金银合粒中,银量和金量的比例相差甚大,给分金环节带来极大困难,金银合粒甚至无法有效分离.基于此,响应国家节能、减排、降耗的号召,根据该类样品的性质,通过试验进行了研究,通过不断改变固体熔剂的用量,优化并建立一次造渣铅扣适宜的试验条件,同时通过补加纯银,弥补样品中银量与金量的比例缺陷.在优化的工作条件下经过验证,分析结果准确、快速,减少了反复造渣引起的环境污染,减小了劳动强度和难度,检测成本大幅降低,现已用于大批高硅复杂金矿石中金银含量的测定,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该方法适用于金矿石中含金量为100~600 g/t与含银量为30~100 g/t的测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硅含量论文参考文献
[1].肖飞,张志豪,付华栋.Si含量对高硅电工钢热变形与动态再结晶行为的影响[J].工程科学学报.2019
[2].王景凤,张瑾,董哲飞.青海某高硅复杂金矿石中金银含量测定方法研究[J].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2018
[3].张八淇.铁含量对喷射沉积连续挤压高硅铝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D].昆明理工大学.2018
[4].李艳霞,张巨成,王云霄,史逍兰,孙晓茹.高硅含量铝硅梯度合金制备及其组织、性能研究[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7
[5].王大川.高硅铝含量煤灰熔融及黏温特性改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7
[6].陈豹,吕金秋,宋维华,张爱黎.D4/A-151共改性新型高硅含量硅丙建筑涂料用乳液制备研究[J].辽宁化工.2016
[7].刘喜山,高颂,庞晓辉,李蓓.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高硅铝合金中Nb、Mo、W、Ta含量[J].分析仪器.2016
[8].高红艳.硅含量和热处理对铸造高硅不锈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D].兰州理工大学.2016
[9].杨番,刘海峰,王柱,张涛,胡志忠.高硅含量阳离子型硅丙乳液的合成及应用[J].印染.2016
[10].宋菲.高硅含量丙烯酸乳液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东南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