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封建地主社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张居正,大学士,王崇古,张四维
封建地主社会论文文献综述
高春平,卫永红[1](2012)在《张居正与山西官商家族——兼谈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地主、商人、官僚叁位一体的经营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明中叶后,伴随着明政府对蒙古政策的调整和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晋商的活动地域和范围进一步扩大,全省各地兴起数十家经商致富的富商巨族。比如明代蒲州王崇古家族、王文显家族、王海峰家族、展玉泉家族、张四维家族、李季家族、范世逵家族、杨善普家族、沈廷珍家族、韩坡家族、徐昂家族及阳城王家、陈家、大同天城卫薛家等。这些商人家族可分为叁类:一类是土生土长的中小商人家族,第二类是因本家族子弟通过科举入仕或捐买虚衔演变成为官商大家族;第叁类是通过嫁娶与官僚家(本文来源于《张居正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2-06-08)
戚霄[2](2008)在《社会流动与封建地主庄园经济》一文中研究指出封建地主庄园经济是中国封建地主经济的一种经济模式。它是以对土地的占有超过一定限额,导致封建地主不能采取一般的雇工经营,也不适用一般的出租土地收取地租的传统经营模式,而采取封建地主庄园的管理经营模式管理所拥有的土地。栖霞牟氏封建地主庄园家族是古时栖霞四大望族之首名宦牟氏的一个后世分支。其先祖牟国珑以科举入仕途,遭权臣诬陷被免职,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了很大的转变,放弃通过科举求功名的士子之路,转而追求财富。遵循“耕读世业”的祖训,后世子孙开始艰难地积累财富和发家致富。到五世子孙牟墨林时,家业以渐成规模。牟墨林抓住灾年的时机,采取以粮换地等办法,兼并栖霞境内众多自耕农及其他地主大量土地,而一跃成为栖霞最大的地主。他采用封建地主庄园的模式,以帐房先生和庄头为管理人,经营和管理其拥有的庞大土地,并开始修建栖霞牟氏庄园。经过牟墨林四个儿子,六个孙子的不断发展,二十世纪叁十年代栖霞牟氏封建地主庄园家族达到鼎盛时期,整个家族拥有六万多亩土地,十二万多亩山岚,并拥有其他许多产业,成为胶东乃至中国北方最大的封建地主。栖霞牟氏封建地主庄园家族与栖霞名宦牟氏的历史渊源,决定其书香门第的性格内涵,和封建儒家地主的本质,并深深影响其发生、发展、壮大、长盛乃至衰败。而栖霞牟氏封建地主庄园阶级本质,封建地主庄园管理模式和其名宦牟氏的历史渊源,很大程度决定其栖霞牟氏封建地主庄园家族本身的社会流动,如家族成员的一进一出的男婚女嫁,家族男性成员的阶层与社会地位的变化,还有家族与社会其他阶层的交流互动等;还一定程度地决定该家族通过对土地拥有的基础上,以佃户村为基点,构建的以其为主导的区域社会的一些社会流动,比如原来的自耕农到成为栖霞牟氏封建地主庄园家族佃户的身份变化,栖霞牟氏封建地主庄园家族某些佃户从某地到新的某地的地域变化,一些外来流民成为其佃户的身份变化和地域变化,还有栖霞牟氏封建地主庄园家族的放饭制度吸引一批流民定居古镇都社会流动停滞现象等。分析栖霞牟氏封建地主庄园家族的社会流动和它影响的一系列社会流动,不难发现其源自栖霞名宦牟氏的历史渊源,和“耕读世业”的书香门第性格是决定其社会流动很重要的内在因素。但是,其封建地主的阶级本质和庄园经营管理模式是最主要的经济因素和决定性原因,决定了栖霞牟氏封建地主庄园家族成员婚嫁在地域上存在分散性和相对集中,在婚嫁对象的阶级属性上有明显地倾向性——倾向封建地主阶级,而与社会其他阶级的社会互动在地域上的相对狭小和集中,并决定栖霞牟氏封建地主庄园家族对其所拥有的土地上存在,发生的社会流动有主导性,体现在制造其佃户和一些流民的社会流动,控制甚至制约这种社会流动等。当然,栖霞牟氏封建地主庄园家族存在和发生的社会流动,和其自身的社会流动的性质、特点,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个家族的发展和土地经营管理。总之,栖霞牟氏封建地主庄园家族本身的阶级性质和历史渊源,特别是其封建地主庄园管理模式,决定其和所属佃户、一部分流民的社会流动,而这些社会流动反映了其封建地主庄园的经济性质和经营管理特点,并对该家族的发展和经营管理起促进或阻碍作用。(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08-04-20)
张林祥[3](2007)在《“封建社会”与“地主经济”》一文中研究指出封建主义或封建社会的涵义虽然有一个演变的过程,但土地的分层占有制、以私人契约为基础的普遍的人身依附关系和统治权的分散等,是其基本特征,为一般学者所公认。中国战国或秦以后的社会制度,显然与此不相符合,因而不宜称为封建社会。至于中国学者提出的"地主封建制"理论,虽然大体不违史实,但最多证明中国古代社会不具有资本主义的性质,而不能证明它是封建社会。导致这种定性错位的原因是将人类历史上的特例误判为普遍的历史规律。(本文来源于《甘肃理论学刊》期刊2007年05期)
陈其人[4](2002)在《关于中国地主经济封建社会的产生及其发展迟缓问题——重读王亚南关于中国社会经济史着作的笔记》一文中研究指出封建社会可以分为领主经济和地主经济两个阶段。中国封建社会历时比西欧长得多 ,因为中国的地主经济阶段比西欧长得多。这就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迟缓问题的实质。西欧进入地主经济阶段和在农村中产生资本主义是同时的。中国进入地主经济封建社会 ,是由于要突破农村公社———井田制———对生产力发展的束缚 ,因而以秦国的商鞅变法和秦统一天下为契机 ,在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土地民得以买卖 ,变领主经济为地主经济 ,在政治上废封建、置郡县 ,变贵族政治为官僚政治。地主经济这一经济基础及由其产生的叁位一体公式、官僚政治及其支柱科举制度这一政治上层建筑、儒家学说这一思想上层建筑、被科举制度打乱的阶级关系 ,即四位一体公式等 ,使中国地主经济封建制度得以延长 ,资本主义产生困难。(本文来源于《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2年05期)
唐文基[5](2002)在《试论中国封建社会经营地主——对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的再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封建社会的经营地主 ,其特征是以增殖财富为目的 ,搞集约经营 ,努力改善生产设备和技术 ,调整与生产者关系 ,讲究投资效益 ,与寄生地主形成鲜明对比。他们对于商品市场的拉动作用也大于小生产者。经营地主是中国封建地主政治经济体制的产物 ,土地商品化是经营地主产生的市场条件。中国封建社会地主的传统经营方式和发育不充分的封建市场 ,又制约着经营地主的发展(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2年01期)
李文治[6](1992)在《再论地主制经济与封建社会长期延续》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在1983年我曾写过一篇《地主制经济与封建社会长期延续问题论纲》在《中国史研究》发表。后来感到该文仍需再行发挥,曾多次与严中平同志讨论。1990年12月31日,我到严府看望,他还提了不少意见。未满一月,不意中平同志遽然于1991年1月24日病逝,这是我国学术界一重大损失。《再论》初稿已成,其间凝聚着中平同志的宝贵心血,谨以此作为对他的怀念。(本文来源于《中国经济史研究》期刊1992年02期)
庄永敏[7](1992)在《初中第二册第叁课 封建社会地主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本课的编写特点第一,编写的方法变了。这也是本教材的一个共同特点。新教材在编写的方法上,首先从具体的生动的故事、事例出发,进行归纳概括,最后引出概念原理。这样,教材论述的概念原理即结论,基本上放在每课、每节或每框的后面。另外,新教材编写的内容,着重内容的科学性和教育性。这样编写的目的在于注重教材的教育性和实际的教学效果。这一学科理(本文来源于《思想政治课教学》期刊1992年06期)
芈一之[8](1991)在《解放前青海东部农业区处于封建地主制发展阶段——青海解放前社会形态研究之二》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是认识青海省情一组文章的第二篇。 人们创造历史并不是随心所欲的活动,是不能离开前人留给我们的基础的,它无论是富是贫是美是丑,我们只能接受之改造之,而无法拒绝之。在旧中国漫长的历史中,一国之内广大国土上,尤其边远民族地区,客观上存在着社会发展的不平衡状态,并存着多种社会制度,而不能“一刀切”。(本文来源于《青海民族研究》期刊1991年01期)
方行[9](1988)在《封建社会地主的自给经济》一文中研究指出封建社会的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研究课题,可以从各个方面、多种角度进行探讨。我在《封建社会的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一文中,曾对封建社会农民的自给生产和商品生产有所讨论。现在拟对封建地主(包括西欧封建领主和中国封建地主)自给经济的若干问题,略加论列,作为补充,并期引起讨论。(本文来源于《中国经济史研究》期刊1988年04期)
林加奇,陈泽尧[10](1987)在《封建地主制经济土地不断兼并和再分配规律初探——兼论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封建社会在春秋战国之交,产生了由封建领主制经济向封建地主制经济的转变。这种经济制度转变的基本点,在于土地制度的改变,以及由此必然引起的剥削形式和剥削关系的改变。从此,以土地自由买卖为基本特征的封建地主制经济土(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1987年04期)
封建地主社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封建地主庄园经济是中国封建地主经济的一种经济模式。它是以对土地的占有超过一定限额,导致封建地主不能采取一般的雇工经营,也不适用一般的出租土地收取地租的传统经营模式,而采取封建地主庄园的管理经营模式管理所拥有的土地。栖霞牟氏封建地主庄园家族是古时栖霞四大望族之首名宦牟氏的一个后世分支。其先祖牟国珑以科举入仕途,遭权臣诬陷被免职,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了很大的转变,放弃通过科举求功名的士子之路,转而追求财富。遵循“耕读世业”的祖训,后世子孙开始艰难地积累财富和发家致富。到五世子孙牟墨林时,家业以渐成规模。牟墨林抓住灾年的时机,采取以粮换地等办法,兼并栖霞境内众多自耕农及其他地主大量土地,而一跃成为栖霞最大的地主。他采用封建地主庄园的模式,以帐房先生和庄头为管理人,经营和管理其拥有的庞大土地,并开始修建栖霞牟氏庄园。经过牟墨林四个儿子,六个孙子的不断发展,二十世纪叁十年代栖霞牟氏封建地主庄园家族达到鼎盛时期,整个家族拥有六万多亩土地,十二万多亩山岚,并拥有其他许多产业,成为胶东乃至中国北方最大的封建地主。栖霞牟氏封建地主庄园家族与栖霞名宦牟氏的历史渊源,决定其书香门第的性格内涵,和封建儒家地主的本质,并深深影响其发生、发展、壮大、长盛乃至衰败。而栖霞牟氏封建地主庄园阶级本质,封建地主庄园管理模式和其名宦牟氏的历史渊源,很大程度决定其栖霞牟氏封建地主庄园家族本身的社会流动,如家族成员的一进一出的男婚女嫁,家族男性成员的阶层与社会地位的变化,还有家族与社会其他阶层的交流互动等;还一定程度地决定该家族通过对土地拥有的基础上,以佃户村为基点,构建的以其为主导的区域社会的一些社会流动,比如原来的自耕农到成为栖霞牟氏封建地主庄园家族佃户的身份变化,栖霞牟氏封建地主庄园家族某些佃户从某地到新的某地的地域变化,一些外来流民成为其佃户的身份变化和地域变化,还有栖霞牟氏封建地主庄园家族的放饭制度吸引一批流民定居古镇都社会流动停滞现象等。分析栖霞牟氏封建地主庄园家族的社会流动和它影响的一系列社会流动,不难发现其源自栖霞名宦牟氏的历史渊源,和“耕读世业”的书香门第性格是决定其社会流动很重要的内在因素。但是,其封建地主的阶级本质和庄园经营管理模式是最主要的经济因素和决定性原因,决定了栖霞牟氏封建地主庄园家族成员婚嫁在地域上存在分散性和相对集中,在婚嫁对象的阶级属性上有明显地倾向性——倾向封建地主阶级,而与社会其他阶级的社会互动在地域上的相对狭小和集中,并决定栖霞牟氏封建地主庄园家族对其所拥有的土地上存在,发生的社会流动有主导性,体现在制造其佃户和一些流民的社会流动,控制甚至制约这种社会流动等。当然,栖霞牟氏封建地主庄园家族存在和发生的社会流动,和其自身的社会流动的性质、特点,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个家族的发展和土地经营管理。总之,栖霞牟氏封建地主庄园家族本身的阶级性质和历史渊源,特别是其封建地主庄园管理模式,决定其和所属佃户、一部分流民的社会流动,而这些社会流动反映了其封建地主庄园的经济性质和经营管理特点,并对该家族的发展和经营管理起促进或阻碍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封建地主社会论文参考文献
[1].高春平,卫永红.张居正与山西官商家族——兼谈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地主、商人、官僚叁位一体的经营模式[C].张居正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2
[2].戚霄.社会流动与封建地主庄园经济[D].山东大学.2008
[3].张林祥.“封建社会”与“地主经济”[J].甘肃理论学刊.2007
[4].陈其人.关于中国地主经济封建社会的产生及其发展迟缓问题——重读王亚南关于中国社会经济史着作的笔记[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
[5].唐文基.试论中国封建社会经营地主——对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的再认识[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
[6].李文治.再论地主制经济与封建社会长期延续[J].中国经济史研究.1992
[7].庄永敏.初中第二册第叁课封建社会地主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J].思想政治课教学.1992
[8].芈一之.解放前青海东部农业区处于封建地主制发展阶段——青海解放前社会形态研究之二[J].青海民族研究.1991
[9].方行.封建社会地主的自给经济[J].中国经济史研究.1988
[10].林加奇,陈泽尧.封建地主制经济土地不断兼并和再分配规律初探——兼论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