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论文的选题及研究内容获得诸克军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石油勘探管理中软计算集成的理论和方法研究(NO.70573101)”和笔者主持的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石油储层纵向预测软硬计算融合的理论与方法研究(NO.20070491011)”的联合资助。1996年我国产石油15729×104t,石油消费量为17307×104t,石油对外依存度为9.12%;2004年产石油17499×104t,石油消费量为31873×104t,石油对外依存度为45.10%,该年的石油消费量和石油进口量分别居世界第二位和第三位;2007年产原油18665.7×104t,石油消费量34593.7×104t,石油对外依存度为46.04%。以上数据显示:我国原油产量虽有大幅度增长,但是我们面对的主要情况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快,而石油产量的年增长率相对滞后,供需矛盾进一步凸显,并且随着石油勘探领域的不断扩大,储层预测面临的研究对象越来越复杂,已有的预测技术与不断提高的解释要求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如何有效利用新的技术手段和思路,科学地预测储层的岩性和含油性,对于指导石油勘探和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并普遍受到人们的关注。本研究以江汉油田某区块为石油储层纵向预测的案例,基于将该区块储层的测井数据转化成信息,再将信息转化成认识的动态过程,把软计算和硬计算进行融合,提出软计算和硬计算融合的模式,并且在这些融合模式下进行算法设计,对石油储层进行纵向预测:(1)在分析了软计算和硬计算的基本理论和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软计算和硬计算的融合模式(分离模式、并行连接模式、串联模式和嵌套模式),并分析了各个模式的特点。(2)创建三维表(三维包括搜索策略、评价标准和识别任务类别。其中,搜索策略包括:穷举法、启发方法和随机方法;评价标准模式包括:过滤模式、包裹模式和杂交模式;识别任务类别包括分类和聚类。)对属性优化方法(特征选择)进行了归纳,并且在归纳的基础上提出了算法选择平台,依据算法选择平台可以从归纳的特征选择方法中选择匹配的算法进行属性优化。(3)在储层岩性识别中通过硬计算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然后通过算法选择平台得出匹配的算法和各种软计算和硬计算方法中的分类器进行组合,最后得出识别该区块岩性最优的属性子集为孔隙度(POR),然后运用人工神经网络(ANN)对数据进行学习,从中提取对应各个类别的识别函数(硬计算函数),把该识别函数作为目标函数,再用遗传算法(GA)从中进行规则提取:①如果POR是中,则该层为砂岩;②如果POR是低,则该层为砂岩;③如果POR是高,则该层为泥岩。(4)在储层含油性识别中,通过算法选择平台得出匹配的算法和各种软计算和硬计算方法中的分类器进行组合,最后得出识别该区块含油性最优的属性子集为声波时差(AC)和含油饱和度(So),接着提出了数据驱动的灰色关联预测方法来识别储层的含油性,然后进行样本约简,最后运用人工神经网络(ANN)对数据进行学习,从中提取对应各个类别的识别函数(硬计算函数),把该识别函数作为目标函数,再用遗传算法(GA)从中进行规则提取①如果AC是低和So是低,则该层为干层;②如果AC是中和So是低,则该层为干层;③如果AC是高和So是低,则该层为水层;④如果AC是中和So是中,则该层为差油层;⑤如果AC是低和So是中,则该层为油层;⑥如果AC是高和So是中,则该层为油层;⑦如果So是高,则该层为油层。(5)在岩性识别的最优属性子集POR和含油性最优属性子集AC和So的基础上,如果在测井数据集中没有或者缺少这些关键属性时,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怎样在不需要额外的开支下(钻井、化验等)构建预测POR,AC和So的模型。首先通过硬计算方法中的回归模型分别建立预测POR,AC和So的回归方程;然后再用软计算方法中的遗传算法和BP神经网络的嵌套(GA-BP,其中遗传算法用来优化确定BP神经网络的输入属性组合和隐含层神经元的个数)得到满意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来预测和识别POR,AC和So;最后对硬计算和软计算得到的模型进行比较和分析,得出GA-BP模型优于多元回归预测模型。(6)该研究区块的储层分为四个类别:①如果该层岩性为砂岩,含油性为油层,那么该储层为类别Ⅰ;②如果该层岩性为泥岩,含油性为油层,那么该储层为类别Ⅱ;③如果该层岩性为砂岩,含油性为差油层,那么该储层为类别Ⅲ;④如果该层岩性为泥岩,含油性为差油层,那么该储层为类别Ⅳ。石油储层纵向预测可以为减少石油勘探风险、准确评估石油储量、明确合理开发方案、提高石油采收率等提供极为重要的决策依据。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定边——吴起地区长6_1储层特征及其对含油性的控制[J]. 岩性油气藏 2018(04)
- [2].软计算与硬计算融合的含油性属性与样本约简[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10(23)
- [3].自由烃差值法评价页岩含油性的思想、方法及应用[J]. 地球科学 2019(03)
- [4].潜江凹陷盐间页岩含油性定量评价方法[J]. 江汉石油科技 2017(04)
- [5].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微相与含油性关系——以欢喜岭油田锦99块杜家台油层为例[J].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2014(05)
- [6].一种用于储层含油性识别的蚁群聚类算法[J]. 计算机工程 2011(13)
- [7].致密储层源储结构对储层含油性的控制作用——以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6~长8段为例[J].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19(03)
- [8].纯化油田湖相滩坝薄储层含油性差异及控制因素[J]. 山东国土资源 2017(10)
- [9].气测含油性指标的创建及在油藏评价中应用[J]. 录井工程 2013(02)
- [10].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9小层致密砂岩含油性控制因素[J]. 现代地质 2018(01)
- [11].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页岩油储层特征及含油性[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9(03)
- [12].基于核磁共振驱替技术的页岩含油性评价[J]. 石油化工应用 2017(11)
- [13].物性与孔喉结构对致密砂岩储层含油性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华池—合水地区长7段为例[J]. 断块油气田 2015(02)
- [14].樊学油区长8储层含油性测井评价[J]. 国外测井技术 2014(04)
- [15].火山岩储层含油性预测方法——以克拉玛依油田九区石炭系油藏为例[J].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4(06)
- [16].猫群与k-means算法在储层含油性识别问题中比较分析[J]. 喀什大学学报 2016(03)
- [17].孔隙结构对砂岩储层含油性的控制作用[J]. 科技创新导报 2020(17)
- [18].东营凹陷林樊家地区馆陶组底部河道砂体地震描述及含油性预测[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4(S1)
- [19].潜江凹陷潜江组盐间页岩含油性及其勘探意义[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19(06)
- [20].轻烃分析评价储层含油性技术在文中油田的应用[J].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2(12)
- [21].基于动阻力分析的不同压力环境下圈闭含油性预测方法——以东营凹陷为例[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5)
- [22].杏北区长6储层非均质性对含油性分布的影响[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2)
- [23].核磁共振钻井液含油质量分数分析方法探讨[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1(03)
- [24].泥页岩三维定量荧光分析技术与应用[J]. 石油实验地质 2020(02)
- [25].陆相页岩含油性的化学动力学定量评价方法[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9(01)
- [26].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油田李家城则地区长6致密油储层微观特征与含油性[J]. 石油实验地质 2019(03)
- [27].姬塬油田池46井区长8_2油层组含油性影响因素研究[J]. 地质学报 2017(02)
- [28].车排子地区“亮点”反射特征影响因素及其含油性评价[J]. 油气地球物理 2017(01)
- [29].济阳坳陷第三系地层圈闭含油性量化评价[J].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 2010(03)
- [30].储层含油性识别的数据驱动灰色关联预测方法[J]. 统计与决策 20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