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杨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科上海200090)
【摘要】目的:分析食品微生物检验中培养基的质量控制方法与效果。方法:抽取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中常用到的脱水培养基,严格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中相关要求,对培养基适用性检查进行合理控制,同时对平板计数营养琼脂培养基进行独立试验,试验2次。然后对贮存21d内的培养基接种5种菌种,对细菌生化特征表现进行分析。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氏菌、粪肠球菌、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在不同时间段(7d、14d、21d)的生化特性表现良好,2次试验样本pH值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食品微生物检验中培养基质控问题加以关注,严格执行相关操作标准,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
【关键词】食品;微生物检验;培养基;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R1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4-0223-02
研究发现,微生物检验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培养基质量好坏、保存得当、配置科学与否,与微生物检验质量存在密切关联[1]。在开展食品微生物检验过程中,需要对培养基质量控制问题进行关注,采取必要措施进行完善。从而保证微生物检验质量。本研究主要目的在于充分炎症脱水培养基配制、贮存后开展食品微生物检验,是否满足质量控制标准,进而使整个检验过程受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广州瑞智公司提供的超净工作台(SW-CJ-2FD),上海博讯实业提供的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YXQ-LS-50SII)及电热恒温培养箱(BPX-272);平板计数营养琼脂培养基由广东环凯微公司提供,广东光华公司提供甘油(分析纯)。5种菌种由广东环凯微公司提供,见表1。
表1培养基接种的5种菌种具体情况
1.2方法
(1)菌液制备: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氏菌、粪肠球菌、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5种菌种复苏后,采用传代培养方法进行相应处理。然后采用第3代菌液,1ml生理盐水制成菌液,菌落数控制在50~100CFU,制备完成后,注意菌液需在2h内使用,避免性状发生改变而影响检验结果。
(2)培养基贮存:随机抽取平板计数营养琼脂2瓶,严格按照操作说明书中相关规范,对培养基进行配制,并在1×105Pa高压状态下行灭菌处理,时间控制15min;灭菌完成后,将平板计数营养琼脂培养基贮存在温度为4℃的冰箱内。
(3)适用性检查:对平板计数营养琼脂培养基的适用性进行检查,贮存后第7d、第14d和第21d,取出灭菌处理后的培养基,结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2]中相关规定,测定培养基适用性。在此过程中,采用新配制培养基作为参照对象,做好对比。
1.3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15.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培养基适用性检查结果分析
接种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氏菌、粪肠球菌、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的平板计数营养琼脂培养基,贮存后不同时间段(7d、14d、21d)未出现明显变化,适用性良好,见表2。
表2平板计数营养琼脂培养基对不同菌种适用性检查结果(%)
3.讨论
培养基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体现在其能够为微生物繁殖、代谢提供营养支持,进而满足微生物提供检验基础环境[3-4]。在开展微生物检验时,保证微生物具有良好存活状态,能够为微生物性状检测与分析提供参考指标,进而准确识别微生物种类,为食品微生物检验提供更多科学依据,提高检验准确性[5]。相关文献[6]报道认为,测定微生物检验培养基性能,合理贮存,能够突出细菌的特征,因此在选择培养基时,应满足已知阳性、阴性菌接种要求,且具备一定的生化反应能力。本次实验抽取食品微生物脱水培养基为平板计数营养琼脂培养基,对其进行独立试验,通过配制、灭菌、贮存后,结合药典中相关规定,对培养基适用性进行检查,验证贮存7d、14d、21d平板计数营养琼脂培养基的适用性,结果显示,在相同环境下,灭菌后的脱水培养基接种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氏菌、粪肠球菌、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贮存21d后,适用性均符合药典中相关要求。上述研究结果与文献[7-8]报道内容基本一致,且本研究2次试验样本pH值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本次实验所得结果至少可以说明2个问题,其一,在相同环境下,脱水培养基配制、贮存受控,即使贮存3周之久,亦能够保证培养基每次使用符合检验标准。其二,采购脱水培养基后,仅需对同1批号培养基的适用性进行检查,无需全部验证,同时可预先配制一定培养基,满足大量食品微生物检验操作要求,提高工作质量,降低风险。
综上所述,对食品微生物检验中培养基质控问题加以关注,严格执行相关操作标准,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
【参考文献】
[1]易琳.微生物检测中ATP生物发光法的应用研究现状[J].生物化工,2019,5(01):124-126.
[2]罗晓慧,李惠静,麦苗.食品微生物检验灭菌培养基贮存有效性研究[J].轻工科技,2019,35(01):6-7+33.
[3]陈超.探究新技术在食品微生物检验检测中的应用[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8,20(12):80-84.
[4]黄亚楠,吴艳芳,于慧颖.食品微生物检验样品的采集和保存及检验方法[J].现代食品,2018(23):70-71+78.
[5]张文馨.食品微生物检验样品采集和保存的注意事项及检验技术[J].现代食品,2018(21):43-44+47.
[6]SheanRC,GreningerAL.Privatecollection:highcorrelationofsamplecollectionandpatientadmissiondateinclinicalmicrobiologicaltestingcomplicatessharingofphylodynamicmetadata[J].VirusEvolution,2018,4(1).
[7]贺艳娇,周志强,熊小芳.关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微生物检验质控结果探析[J].食品安全导刊,2018(29):67.
[8]唐贤华.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方法及质量控制[J].现代食品,2018(17):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