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基于社会公平问题导向型的城市规划研究

转型期基于社会公平问题导向型的城市规划研究

论文摘要

追求效率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正是这个特征,导致了一些社会不公平问题的发生,如果不对这些问题采取适当的措施,就会加大甚至激化了社会矛盾,阻碍社会发展。社会公平涉及的内容主要指向公共领域,而作为政府重要的公共政策,城市规划必定会成为社会公平诉求的主要对象。在此背景下,本课题创新性地将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交叉运用到规划研究之中,从促进社会公平的角度探讨不同层面城市规划所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改进措施,旨在通过解决规划公平问题促进社会公平的基础上,进一步保障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本文以“宏观-中观-微观”为脉络,分别就城市总体发展模式及设施的公平布局,城市重大资源周边用地的公平指标,和谐社区的公平规划三个层面进行深入研究,并从社会公平的角度对现行城市规划管理制度的优化展开探讨。宏观层面,通过对不同城市发展模式特点进行研究,得出单中心是中小城市发展的最佳模式,而多中心模式则是大城市追求社会公平的必然选择。同时,为了实现各城市中心的公平发展,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布局都要实现“空间公平”和“标准公平”。中观层面,创新性地引入相对剥夺理论与“基尼系数”量化指标,通过问卷调查、基尼系数来量化“相对剥夺”理论等方法,对重大城市公共资源周边区域的用地布局进行研究,并以城市公共绿地及快捷交通站点为例探讨构建公平指标的模式与方法。微观层面,主要包括基于空间公正的社区资源配置的研究和公平问题导向型的社区规划的研究。同时创新性的提出采用不同收入阶层在一定程度上混合居住的“向下兼容的混合社区”模式。制度层面,通过阐释国内城市规划体系中的现状与核心问题,对城市规划制度中公平问题较突出的审批决策体制进行研究,得出城市规划委员会制度的改进与城市规划非政府组织(规划NGO)的建立是实现城市规划制度公平的关键所在。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实现社会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 1.1.1.1 各个历史阶段公平的表现
  • 1.1.1.2 现阶段我国重视公平的表现
  • 1.1.2 社会公平成为现阶段中国社会发展必须关注的重大问题
  • 1.1.2.1 从平均主义到追求公平正义:中国的社会公平的发展
  • 1.1.2.2 转型期我国的不公平社会现象
  • 1.1.3 城市规划对于促进社会公平的作用越发凸现
  • 1.1.3.1 城市规划宏观领域的不公平现象
  • 1.1.3.2 城市规划中观领域的不公平现象
  • 1.1.3.3 城市规划微观领域的不公平现象
  • 1.1.3.4 城市规划对社会公平的促进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性正视城市发展中产生的社会不公平现象
  • 1.2.2 有效发挥城市规划在促进社会公平方面的作用
  • 1.2.3 合理运用社会心理学等相关理论拓展城市规划领域
  • 1.3 研究现状
  • 1.3.1 文献综述
  • 1.3.2 文献统计
  • 1.3.3 结论
  • 1.4 研究基点
  • 1.4.1 公正与公平的含义与关系
  • 1.4.2 从社会学角度定义社会公平
  • 1.4.3 从城市规划角度定义社会公平
  • 1.4.4 结论
  • 1.5 研究方法与思路
  • 1.5.1 研究方法
  • 1.5.2 论文结构
  • 1.5.3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研究
  • 2.1 社会公平理论发展研究
  • 2.1.1 国外社会公平理论研究
  • 2.1.2 国内相关理论的发展
  • 2.1.3 研究启示
  • 2.2 社会心理学理论
  • 2.2.1 社会心理学概述
  • 2.2.1.1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 2.2.1.2 公平心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心理基础
  • 2.2.1.3 社会心理学视野下的社会不公平现象
  • 2.2.2 社会心理学理论发展研究
  • 2.2.2.1 社会心理学理论发展
  • 2.2.2.2 相对剥夺理论(relative deprivation theory)
  • 2.2.2.3 城市社会心理学
  • 2.2.3 研究启示
  • 2.3 城市规划公平理论
  • 2.3.1 城市规划公平理论的内涵
  • 2.3.2 体现公平的规划理论发展
  • 2.3.2.1 社会公正成为城市规划理论的核心思想
  • 2.3.2.2 社会公平与规划理论
  • 2.3.3 研究启示
  • 第三章 城市发展模式的公平性研究
  • 3.1 单中心城市发展模式概述
  • 3.1.1 单中心模式在城市发展中的意义
  • 3.1.2 单中心发展模式对社会公平的影响
  • 3.2 多中心、多组团城市发展模式概述
  • 3.2.1 多中心发展模式的相关理论
  • 3.2.2 多中心发展模式能够促进社会公平
  • 3.3 城市公平发展案例研究
  • 3.3.1 案例研究:东京、巴黎打造城市副中心的借鉴
  • 3.3.1.1 日本东京案例
  • 3.3.1.2 巴黎新城和副中心案例
  • 3.3.2 我国大城市在多中心模式上的探索与思考
  • 3.3.3 大城市多中心实证探讨——以天津西站城市副中心为例
  • 3.4 研究结论
  • 3.4.1 主要结论
  • 3.4.2 实践意义及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应用
  • 第四章 公平视角下城市重大公共设施布局
  • 4.1 市政公共服务设施的公平性研究
  • 4.1.1 实现城市市政公共服务设施公平的重要性
  • 4.1.1.1 基于公平的城市市政公共服务设施的内涵
  • 4.1.1.2 市政公共服务设施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性
  • 4.1.2 以交通设施为例探索公平的市政公共服务设施布局
  • 4.1.2.1 均匀配置城市道路资源,在建设时序和标准上应向外围道路倾斜
  • 4.1.2.2 遵循“以人为本,路权平等”,配置城市道路资源
  • 4.1.2.3 通过加强城市用地规划和轨道交通规划的协调性,促进社会公平
  • 4.2 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的公平性研究
  • 4.2.1 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相关内容
  • 4.2.1.1 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 4.2.1.2 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的公平性内涵
  • 4.2.2 城市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公平
  • 4.2.2.1 划分等级,明确社会公共服务设施服务范围
  • 4.2.2.2 基于区位模型的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的选址
  • 4.2.2.3 基于可达性角度的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评价
  • 4.2.3 城市公共设施的标准公平
  • 4.2.3.1 城市公共设施实际使用公平现状
  • 4.2.3.2 城市公共设施标准公平的提出
  • 4.2.3.3 实现标准公平的规划对策
  • 4.3 研究结论
  • 4.3.1 主要结论
  • 4.3.2 实践意义及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应用
  • 第五章 在重大公共资源周边构建公平的城市用地指标体系
  • 5.1 重大城市资源的确定
  • 5.1.1 重大城市资源的定义
  • 5.1.2 公平指标数学模型的构建:基尼系数和洛伦兹曲线
  • 5.1.3 一些关注度较高的社会资源的选择
  • 5.2 快捷交通站周边用地经济指标研究指标研究
  • 5.2.1 快捷交通站点周边区域异质性分析
  • 5.2.1.1 城市快捷交通的优势
  • 5.2.1.2 城市快捷交通的公平现状
  • 5.2.1.3 研究范围的确定
  • 5.2.2 城市快捷交通站点周边区域用地经济指标研究
  • 5.2.2.1 CAZ 概念的引入
  • 5.2.2.2 城市综合体相关指标
  • 5.2.2.3 城市核心快捷交通站点周边区域用地布局
  • 5.2.2.4 城市外围快捷交通站点周边区域布局
  • 5.2.3 城市快捷交通站点周边区域住宅户型公平配比研究
  • 5.2.4 实证研究
  • 5.2.4.1 核心区域地铁站点实证研究——以天津地铁营口道站为例
  • 5.2.4.2 城市外围区域实证研究——以天津地铁南楼站为例
  • 5.3 公共绿地周边指标研究
  • 5.3.1 公共绿地周边区域异质性分析
  • 5.3.2 城市公共绿地周边区域用地经济指标研究
  • 5.3.2.1 城市公共绿地的分类
  • 5.3.2.2 大型城市公共绿地周边区域用地经济指标研究
  • 5.3.2.3 中小型公共绿地周边区域用地经济指标研究
  • 5.3.3 实证研究
  • 5.3.3.1 大型城市公共绿地实证研究——天津水上公园
  • 5.3.3.2 中小型城市公共绿地实证研究——天津南翠屏公园
  • 5.4 主要结论与局限性
  • 5.4.1 主要结论
  • 5.4.2 局限性
  • 第六章 城市社区规划中公平要素的体现
  • 6.1 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社区建设
  • 6.1.1 公平理念下的社区规划定义
  • 6.1.2 转型期社区公平规划的主要内容
  • 6.2 基于空间公正的社区资源配置研究
  • 6.2.1 社区资源配置概念的界定和背景
  • 6.2.1.1 社区资源配置的概念
  • 6.2.1.2 社区资源配置的背景与公平现状
  • 6.2.2 社会公平理念下的社区资源配置的意义和原则
  • 6.2.2.1 社会公平理念在社区资源配置中的意义
  • 6.2.2.2 公平理念下社区公平规划的原则
  • 6.2.3 社会公平理念下的社区资源配置的意义和原则
  • 6.2.3.1 社区基本空间资源的公平配置
  • 6.2.3.2 居民生活空间资源的公平配置
  • 6.2.3.3 居民交往空间资源的公平配置
  • 6.3 公平问题导向型的社区规划研究
  • 6.3.1 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对公平的影响
  • 6.3.1.1 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
  • 6.3.1.2 城市居住空间分异于社会公平
  • 6.3.2 倡导“邻里同质,社区混合”的社区公平规划模式
  • 6.3.2.1 居住空间分异背景下公平的内涵
  • 6.3.2.2 社区混合居住的客观必要性
  • 6.3.2.3 美国案例研究
  • 6.3.3 基于“邻里同质、社区混合”观念的社区规划策略
  • 6.3.3.1 我国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现状及出路
  • 6.3.3.2 “邻里同质、社区混合”的社区规划策略
  • 6.3.3.3 注重社区导向标识系统设计,关注弱势群体
  • 6.3.3.4 混合社区的规划的其他要点
  • 6.4 研究结论
  • 6.4.1 主要结论
  • 6.4.2 实践意义及在社区规划中的应用
  • 第七章 基于社会公平的城市规划制度保障
  • 7.1 城市规划体制现状
  • 7.1.1 城市规划面临的公平难题
  • 7.1.1.1 城市规划体系在社会经济发展层面的公平缺失
  • 7.1.1.2 城乡规划监督制约机制的公平缺失
  • 7.1.1.3 城市规划公共政策属性还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
  • 7.1.1.4 城市规划目标与实施效果的背离
  • 7.1.2 小结
  • 7.2 注重公平与效率的城市规划审批决策体制
  • 7.2.1 我国城市规划审批决策体制的公平与效率的现状
  • 7.2.1.1 关于城市规划审批决策体制的规定
  • 7.2.1.2 我国规划审批决策体制的怪现象
  • 7.2.1.3 基于国内规划审批现状的启发
  • 7.2.2 关于规划审批决策体制公平与效率的实现路径
  • 7.2.2.1 城市规划委员会制度的引入
  • 7.2.2.2 我国城市规划委员会的类型
  • 7.2.2.3 我国城市规划委员会制度现状
  • 7.2.2.4 城市规划委员会制度的重构
  • 7.2.3 小结
  • 7.3 多元利益诉求下公众参与模式的有效性研究
  • 7.3.1 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的现状概况
  • 7.3.1.1 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的困境
  • 7.3.1.2 天津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的进展
  • 7.3.1.3 西方发达国家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的特点
  • 7.3.2 非政府组织(NGO)模式的引入
  • 7.3.2.1 非政府组织 NGO 的概念界定
  • 7.3.2.2 NGO 的分类
  • 7.3.2.3 规划 NGO 模式构想
  • 7.3.3 对城市规划 NGO 发展的思考
  • 7.3.3.1 我国城市规划 NGO 的发展与困境
  • 7.3.3.2 国内城市规划 NGO 保障措施
  • 7.3.4 小结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8.1 论文的主要结论
  • 8.1.1 宏观层面的结论
  • 8.1.2 中观层面的结论
  • 8.1.3 社区层面的结论
  • 8.1.4 度保障层面的结论
  • 8.2 论文的创新点
  • 8.2.1 创新性的研究内容与理论支撑
  • 8.2.2 创新性的抽象问题量化方法
  • 8.2.3 创新性的研究见解
  • 8.3 本研究的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附录一 天津地铁营口道站点问卷分析
  • 附录二 天津地铁南楼站站点问卷分析
  • 附录三 天津水上公园周边问卷分析
  • 附录四 天津南翠屏公园周边问卷分析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转型期基于社会公平问题导向型的城市规划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