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风沙尘成分谱论文-刘珊

土壤风沙尘成分谱论文-刘珊

导读:本文包含了土壤风沙尘成分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土壤风沙尘,成分谱,重金属,环境风险评价

土壤风沙尘成分谱论文文献综述

刘珊[1](2015)在《吕梁市土壤风沙尘成分谱特征分析及重金属元素环境风险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吕梁市位于山西省中西部,地处黄土高原,西部黄土丘陵区和土石山区占到了市域总面积的92%,且植被覆盖率不高,土壤风沙尘对大气颗粒物贡献率较大,加之土壤受人类活动影响越来越大,导致了土壤风沙尘中重金属等污染物的富集,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可能造成威胁,因此本研究以吕梁市土壤风沙尘为研究对象,采集了吕梁市土壤风沙尘样品,建立了土壤风沙尘PM10和PM2.5成分谱,分析了成分谱特征,并对土壤风沙尘中10种重金属进行了环境风险评价和健康风险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风沙尘PM10和PM2.5成分谱由化学元素谱、碳组分谱和离子谱3部分组成,主量成分包括Ca2+、Mg、Na、K、OC、Fe、Ca、Al、Si;土壤风沙尘主要来源于地壳物质。(2)富集因子分析结果表明,10种重金属元素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富集,土壤风沙尘PM10中As、Cr、Mn、V、Ni轻微富集,Cd中度富集,Co、Zn、Cu、Pb显着富集;土壤风沙尘PM2.5中Cr、Mn、As轻微富集,Ni、V、Cd中度富集,Co、Zn、Cu、Pb显着富集。(3)地质累积指数评价结果显示,土壤风沙尘PM10中As、Cr、Mn基本无污染,V、Ni、Cd轻度污染,Co、Zn、Cu、Pb为中度污染;土壤风沙尘PM2.5中Cr基本无污染,Mn、As、Ni、V轻度污染,Cd为偏中度污染,Co、Zn、Cu、Pb为中度污染。(4)土壤风沙尘PM10重金属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为0.6905,小于0.7,处于清洁水平,土壤风沙尘PM2.5重金属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为0.8642,介于0.7~1之间,处于尚清洁水平。对单种重金属生态风险系数及多种重金属联合的生态风险指数(RI)的分析结果显示,吕梁市土壤风沙尘PM10和PM2.5潜在生态风险中等。(5)土壤风沙尘PM10和PM2.5带来的非致癌总风险均未超出安全阈值,表明吕梁市土壤风沙尘PM10和PM2.5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小。Cr致癌风险最大,5种重金属致癌风险及总致癌风险均低于致癌风险阈值10-6,表明吕梁市土壤风沙尘PM10和PM2.5重金属Cr、Co、Ni、As、Cd致癌风险较低,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小。(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5-06-01)

姬亚芹[2](2006)在《城市空气颗粒物源解析土壤风沙尘成分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TSP和PM_(10)来源解析表明土壤风沙尘是颗粒物的重要尘源,土壤风沙尘成分谱是应用受体模型研究颗粒物来源的基础。为了风沙尘成分谱的建立、比较和诊断,使之更加符合当地风沙尘的实际情况,本论文针对风沙尘成分谱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本论文首次对土壤风沙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与比较,概括了土壤风沙尘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采集代表性土壤风沙尘的采样方法,包括采样数量、采样时间、采样地点的选择和采样深度等,并设计了采样记录卡,为风沙尘成分谱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创造条件;提出了要在分布类型检验的基础上用统计学方法判断异常值,并提出采用正常值最大值(最小值)对异常最大值(最小值)进行替代的方法;以土壤元素背景值为参比系统,通过地质累积指数、富集因子和污染负荷指数等方法,分析土壤风沙尘成分谱中各元素的自然来源和人为来源,从而把元素分成叁大类,即主要受自然因素影响的元素,受人类活动影响大的高污染元素,受人类和自然双重影响的中间元素;通过分歧系数、浓度对数图、聚类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等方法比较城市土壤风沙尘成分谱,初步确立了土壤风沙尘成分谱相似与否的判定准则;首次将土壤元素背景值和土壤风沙尘元素结合在一起,建立起土壤风沙尘与土壤风沙尘、土壤背景值元素之间的数学模型,并进行模型验证,为土壤风沙尘成分谱合理性诊断提供依据;以全国电子地图和土壤元素背景值图为基础,建立了基于Arcgis的可视化成分谱数据库,该数据库可以实现对土壤背景值和土壤风沙尘成分谱的查询、添加、修改和删除。(本文来源于《南开大学》期刊2006-04-01)

姬亚芹,朱坦,白志鹏,冯银厂[3](2005)在《大气颗粒物源解析土壤风沙尘成分谱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风沙尘是颗粒物源解析的一类重要尘源,文章从概念、成分、粒径、采样、区域性特征、标识元素选择、成分谱比较、影响因素、数据库建设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土壤风沙尘的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期刊2005年05期)

土壤风沙尘成分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TSP和PM_(10)来源解析表明土壤风沙尘是颗粒物的重要尘源,土壤风沙尘成分谱是应用受体模型研究颗粒物来源的基础。为了风沙尘成分谱的建立、比较和诊断,使之更加符合当地风沙尘的实际情况,本论文针对风沙尘成分谱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本论文首次对土壤风沙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与比较,概括了土壤风沙尘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采集代表性土壤风沙尘的采样方法,包括采样数量、采样时间、采样地点的选择和采样深度等,并设计了采样记录卡,为风沙尘成分谱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创造条件;提出了要在分布类型检验的基础上用统计学方法判断异常值,并提出采用正常值最大值(最小值)对异常最大值(最小值)进行替代的方法;以土壤元素背景值为参比系统,通过地质累积指数、富集因子和污染负荷指数等方法,分析土壤风沙尘成分谱中各元素的自然来源和人为来源,从而把元素分成叁大类,即主要受自然因素影响的元素,受人类活动影响大的高污染元素,受人类和自然双重影响的中间元素;通过分歧系数、浓度对数图、聚类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等方法比较城市土壤风沙尘成分谱,初步确立了土壤风沙尘成分谱相似与否的判定准则;首次将土壤元素背景值和土壤风沙尘元素结合在一起,建立起土壤风沙尘与土壤风沙尘、土壤背景值元素之间的数学模型,并进行模型验证,为土壤风沙尘成分谱合理性诊断提供依据;以全国电子地图和土壤元素背景值图为基础,建立了基于Arcgis的可视化成分谱数据库,该数据库可以实现对土壤背景值和土壤风沙尘成分谱的查询、添加、修改和删除。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土壤风沙尘成分谱论文参考文献

[1].刘珊.吕梁市土壤风沙尘成分谱特征分析及重金属元素环境风险评价[D].太原理工大学.2015

[2].姬亚芹.城市空气颗粒物源解析土壤风沙尘成分谱研究[D].南开大学.2006

[3].姬亚芹,朱坦,白志鹏,冯银厂.大气颗粒物源解析土壤风沙尘成分谱研究进展[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5

标签:;  ;  ;  ;  

土壤风沙尘成分谱论文-刘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