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模糊分析学是模糊数学的一个很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模糊实分析和模糊复分析。近几十年来,模糊实分析与模糊复分析的研究均有了较成型的长足发展。不过在模糊复分析中,复模糊数和复模糊集值函数的运算都是基于扩张原理的形式给出的,而复模糊集值函数的微分和积分也都是基于区间值函数的相应结果利用表现定理的形式给出的,这些运算的共同特点:是对元素遍历某个条件所对应的全体结果进行运算,或者是λ遍历[0 , 1]所对应的全体结果求并运算,这些运算的遍历过程给模糊复分析理论的应用带来了很多不便,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模糊数学的应用研究,因此有必要寻找其它简单有效的运算方式。本文借助于郭嗣琮教授提出的模糊结构元的概念,对模糊复分析中的复模糊数、复模糊集值函数及其微积分做了较详细的研究,简化了模糊复分析的计算,为模糊复分析理论与应用研究提供了一条新途径。本文主要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1)完善了基于模糊结构元的模糊数及模糊值函数的基本理论。给出了模糊数的大小比较定义;讨论了模糊数的Q-距离及极限的性质,得出几个新的类似于分析数学中的概念和定理,并用直观简便的方法进行了证明。2)研究了基于模糊结构元的复模糊数的基本理论。给出了建立在模糊结构元基础上的复模糊数的表现形式;构造了复模糊数的Q-距离公式并研究了其性质;给出了依赖于Q-距离的复模糊数列的极限概念并研究了其极限性质;最后讨论了复模糊数项级数的敛散性,得到复模糊数项级数的敛散性完全由四个普通数项级数的敛散性来决定。3)研究了基于模糊结构元的复模糊集值函数的基本理论。给出了建立在模糊结构元基础上的复模糊集值函数的表现形式;研究了复模糊集值函数的微积分,建立了一条复模糊集值函数的微分、积分与实函数之间的新桥梁。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国际复分析研讨会在我校召开[J]. 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3)
- [2].2016南京复分析及其应用学术研讨会开幕式[J].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6(06)
- [3].基于素质教育理念的复变函数教学改革与实践[J]. 高师理科学刊 2017(01)
- [4].第21届有限和无限维复分析及其应用国际会议[J]. 国际学术动态 2014(03)
- [5].柯西与早期复分析的发展[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12(24)
- [6].复数课程改革的理据[J]. 数学通讯 2014(10)
- [7].级数求和的复分析方法[J].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4)
- [8].从历史的角度引入柯西-黎曼方程[J]. 高等数学研究 2009(04)
- [9].关于复分析教学的几点思考[J].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8(04)
- [10].新形势下复分析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刍议[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1(01)
- [11].拉斯·阿尔福斯:20世纪的复分析大师[J].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13(06)
- [12].关于一类新的解析函数的讨论[J]. 科技风 2012(10)
- [13].复分析专栏(第1期)评论[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4)
- [14].流体力学的数学基础(英文)[J]. 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 2016(03)
- [15].考虑任意压力分布的裂缝诱导应力场计算模型及其应用[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3)
- [16].煤层发育背景下储层预测方法研究[J]. 中国科技信息 2011(11)
- [17].基于结构元的复模糊数及其序列极限[J]. 模糊系统与数学 2011(05)
- [18].一个广义Davey-Stewartson系统在R~n中的惟一连续性(英文)[J]. 数学进展 2013(01)
- [19].McCoy-Orrick恒等式的注记[J]. 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 2008(02)
- [20].一类有理函数的共轭性质的证明[J]. 商业故事 2016(10)
- [21].图书推荐[J]. 科技传播 2011(03)
- [22].简证对数螺线的数理性质[J]. 大学物理 2015(07)
- [23].亚纯函数φ(z)f(z)M[f]的值分布[J].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13(03)
- [24].梅蕊飘香去 良师风范存[J]. 中学数学教学 2011(01)
- [25].用于解析函数复分析的共轭边界元法[J]. 应用数学和力学 2017(08)
- [26].环形裂缝群激发的渗流场之复分析[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9(21)
- [27].Q_K空间的插值序列(英文)[J]. 数学杂志 2016(03)
- [28].拟线性双曲系统复函数自伴扰动稳定性正解[J]. 科技通报 2015(08)
- [29].Q_p~α空间的完备性[J]. 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3)
- [30].华罗庚[J]. 高等数学研究 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