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农业产业化项目是为了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而提出的,对于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增加农民收入起着四两拨千金的作用,为解决三农问题做出了贡献。但是,农业产业化项目资金绩效不高,实施效果不好却是不争的事实。从项目管理角度对农业产业化项目管理进行研究将有助于提高农业产业化项目实施的绩效,对发挥财政资金支持“三农”问题起到应有的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从项目管理角度对农业产业化项目实施绩效不高进行系统研究的尚不多见,本文从微观和宏观层面上对农业产业化项目管理进行了系统研究。微观层面上,从农业产业化项目管理的流程(选择阶段和实施阶段)、模式选择和机制构建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宏观层面上,对农业产业化项目管理进行制度创新。对农业产业化项目管理流程的研究集中在扶持“龙头企业+基地”型项目上。在项目选择方面,分析了政府对企业(项目)的选择以及企业与农户之间的相互选择。在政府对企业的选择中,利用委托代理理论分析了政府对企业准入条件的设定,认为政府应该把进行基地资金投入作为选择龙头企业的准入条件之一。同时还从不可验证性的角度论证了项目库建立的重要性并讨论了项目库建立的标准和程序,提出政府应加强项目库的建设,由此克服决策选择的随意性以及杜绝选择过程中的寻租行为,减少和避免项目选择的失误。企业与农户的相互选择体现在契约条款的约定上。本文建立了固定价格情况下、增加违约金情况下、项目资金投入时企业与农户的一次博弈模型,分析得出,项目资金投入作为双方的收益将改变博弈均衡,增加双方的违约成本,如果再结合违约金条款,将有效克服由于市场价格波动代来的违约行为。在此基础上,首次提出将农业产业化项目资金中的无偿部分作为财政支农资金的转移支付全部或者部分地落实到农户.项目资金作为企业和农户的专用性投入,可以确保履约率的提高,并以实证资料对理论分析进行了验证。在项目实施方面,对政府的日常检查和资金县级报账制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文中建立了政府对企业检查的混合战略博弈模型,并进行了求解,结果显示:(1)企业选择按计划实施项目的概率随着政府监督成本的增加而减小;(2)企业获得的项目资金越大,企业越有可能按计划实施项目;(3)企业的生产成本占项目资金的比例越大,政府越需要加强检查。通过对以上结论的分析,提出政府应加强对项目的检查,尤其是加强对项目资金量投入少的项目(往往由中小企业承担项目)的检查力度。应用委托代理模型对资金县级报账制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结果显示,报账的频度(进度因子)与社会效益因子正相关,而与信息不对称系数负相关,说明对于那些创造社会效益较大的企业,政府应该加快报账的进度(加大报账的频度),而对于那些信息不对称程度高的企业则需要加强检查监督之后再进行资金的报账支付(即减小报账的频度)。日常检查监督与报账制的结合可以保障项目按计划顺利实施,因此,政府应该加强日常检查的力度并严格执行资金县级报账制,同时应鼓励企业与政府保持密切的联系,减少信息不对称程度。在农业产业化项目管理模式选择方面,借鉴国内外政府投资项目的几种主要管理模式(主要是DBB模式和代建制)的基础上,按照选择的原则和标准,提出了农业产业化项目管理模式应在对项目进行分类的基础上,采用项目法人制与代理制相结合的模式:(1)补贴类项目采用代理制模式;(2)非补贴类项目宜采用“项目法人制+代理制”模式。在农业产业化项目管理机制构建方面,首次将“参与式”方法引入农业产业化项目管理中,提出了“参与式”农业产业化项目管理模式并对其主要内容和实施程序进行了探讨和案例分析,提出应将应把农民的参与度作为评审、检查和验收项目的一个最根本的依据。在农业产业化项目管理制度创新方面,从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和农业产业化项目投资政策创新两个方面探讨了农业产业化项目管理的制度创新问题,并提出如下政策建议:(1)在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方面,提出要通过农业立法确保农业产业化项目资金的稳定增长,确保政府农业农业产业化项目的投入行为;参照国外项目管理的经验,制定项目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应加快制定农产品交易合同方面方面的法律法规,完善和规范合同三方面的政策建议。(2)在农业产业化项目投资政策创新方面,提出了项目资金整合、发挥农户在项目中的主体地位、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确保农业产业化项目资金要总量上增加的政策建议。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本文对提高农业产业化项目的绩效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并针对本研究的不足,指出了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农业产业化项目管理论文; 流程管理论文; 模式选择论文; 机制构建论文; 制度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