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联补偿线路论文-邹旻昊,周力行,李秀俊,廖秀晶

串联补偿线路论文-邹旻昊,周力行,李秀俊,廖秀晶

导读:本文包含了串联补偿线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小水电系统,Matlab,固定串联补偿,电压质量

串联补偿线路论文文献综述

邹旻昊,周力行,李秀俊,廖秀晶[1](2019)在《基于Matlab的10 kV配电线路串联补偿能效分析软件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串联补偿的方法,解决传统配电网末端低电压、末端T接小水电产生的季节性高低压问题。建立串联补偿位置及容量选择的优化模型,在潮流计算的基础上,开发了基于Matlab平台的程序化确定串联补偿位置及容量的软件。典型案例应用表明:应用该方法获得的串联补偿方案可满足电能质量的要求,并可以提高线路输送容量、达到降损节能的最大化。(本文来源于《电力电容器与无功补偿》期刊2019年04期)

李杲喆,薛玮,周力行[2](2019)在《配电网串联补偿线路铁磁谐振风险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影响串联补偿线路发生铁磁谐振的因素的分析,选取激发铁磁谐振产生的主要故障类型和影响因素作为评价对象,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铁磁谐振的影响因素建立判断矩阵,计算各影响因子的权重,并结合线路防振措施提出防护系数的概念,确立评价模型进行综合分析,计算线路铁磁谐振发生的概率,从而实现串联补偿线路铁磁谐振的风险评估。最后,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可以更准确、可靠地对串联补偿线路发生铁磁谐振的风险进行评估。方法对串补线路铁磁谐振的抑制措施选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效避免铁磁谐振的发生。(本文来源于《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廖秀晶,薛玮,邹旻昊,王贝,周力行[3](2018)在《基于能效分析的10 kV线路串联补偿优化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串联补偿技术是解决配网10kV线路电压质量问题的有效手段,但补偿点及补偿容量的确定尚无实用的程序化方法。研究在潮流计算的基础上,针对农网典型的10kV线路末端低电压、末端T接小水电线路电压波动问题,提出基于综合能效分析的固定串联补偿位置及容量的程序化确定方法。典型案例应用表明:应用该方法确定的串联补偿方案不仅可使各节点电压符合国家标准,且可获得最大的降损节能、提高线路输送容量的效果。(本文来源于《电力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廖秀晶[4](2018)在《配电网串联补偿线路铁磁谐振概率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配电线路加装串联补偿可以有效提高线路末端电压,降低线路网损。但回路中铁芯电感会因磁饱和程度不同而呈现不同的电感量,在串联补偿装置投入或发生冲击扰动时,可能诱发线路铁磁谐振。铁磁谐振现象持续时间长幅值高影响范围广,对配电网的安全运行造成极大威胁。如何对串联补偿电路进行准确的铁磁谐振风险评估,防止铁磁谐振的发生,在提高电能质量的同时保障线路安全稳定的运行成为串联补偿电路的关键问题。本文针对配电线路串联补偿诱发铁磁谐振问题进行研究。首先阐述了串联补偿技术在配电网中的应用原理和优势,并分析了铁磁谐振的产生机理与特点,利用ATP仿真与MATLAB仿真进行了简单的串联补偿电路铁磁谐振仿真。研究发现串联补偿线路采取的的补偿方式和串补度范围对铁磁谐振的发生有重要影响;其次结合电网运行实际,对诱发铁磁谐振的各种原因与影响因素做了详细分析,分别从线路参数,故障种类,防护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构建状态量的权重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串联补偿线路发生铁磁谐振的概率分析模型,计算串联补偿线路发生铁磁谐振的概率,并提出了相应的铁磁谐振防范措施。最后以某线路为例,计算了该线路发生铁磁谐振的概率,所得结果验证了此方法的可行性与准确性,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具有适用性。(本文来源于《长沙理工大学》期刊2018-04-01)

孙军成,孙毓泽,范玉莹,张凡[5](2017)在《油田电网配电线路串联补偿的可行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长庆油田电网部分配电线路分支多、供电半径长,目前采用的调压方式电压调整效果较差,不利于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根据串联补偿的原理,其对线路电压的调节随负载电流可实时变化,通过晶闸管实现对串联电容的控制,达到补偿随着负荷变化的实时响应。对一条10 kV配电线路串联补偿进行计算,与并联补偿进行对比,串联补偿降损及改善电压作用更加明显,验证了串联补偿措施在油田电网中应用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油气田地面工程》期刊2017年09期)

李俊,徐亮,薛廷超,宋晓楠,付瑞卿[6](2017)在《配电线路串联补偿恒负荷仿真及运行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串联补偿技术在高压、特高压输电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始于上世纪20年代,随着电力普及,在低压配电领域也出现了串联补偿的应用需求。本文在研究和总结了串联补偿技术在高压输电领域的成熟理论技术和实际应用经验后,建立10 kV配电线路仿真环境,利用PSCAD仿真得出不同负荷情况下串联补偿在低压配电线路上的应用效果,并搜集串联补偿设备现场运行数据加以效果分析,为长距离配电线路出现末端电压低等电能质量问题提出更有效的解决途径。(本文来源于《电力电容器与无功补偿》期刊2017年03期)

林厚飞,黄益宏,姜经勇,吕佳铭,梁一桥[7](2017)在《10kV配电线路晶闸管保护串联补偿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阐述了应用串联补偿技术解决10kV配电线路低电压问题的基本工作原理。提出确定串补装置安装位置、串补电容器容抗、额定电压、额定电流等基本参数的计算方法。从原理上说明了采用晶闸管保护的串补装置不会对线路的过电流保护整定值产生任何影响。通过实际案例进一步验证了应用该技术解决低电压问题和降损节能的显着效果,并对工程应用中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总结。(本文来源于《电力电容器与无功补偿》期刊2017年02期)

罗深增,李银红,游昊,李本瑜,石恒初[8](2017)在《基于同步相量测量单元的串联补偿线路自适应故障定位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串联补偿线路提出了基于同步相量测量单元的自适应故障定位算法。基于串联补偿线路两侧同步相量,采用最小二乘法在线估计串联补偿线路实时参数。线路故障后,采用分布参数模型,基于故障通路电压、电流相位特性构造故障定位函数,无需串补模型。理论分析及仿真表明,所构造的故障定位函数在定位区间具有单调近似线性变化的特性,采用二分法或弦截求根法即可快速精确求解故障点。基于PSCAD/EMTDC和Matlab的仿真结果表明,故障定位方法实现简单,计算速度快、精度高,对不同的故障类型、过渡电阻和故障位置均有较好的适用性。(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刘佳钰[9](2017)在《串联补偿装置接入后超特高压交流线路输送功率修正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超特高压交流输电系统是中国远距离、大容量输送电能的重要方式。为了提升超特高压输电线路的输送能力,在交流长线路两侧常会加装串联补偿装置等补偿设备。然而,实际工程中却发现,在装设补偿设备后,由于线路的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安装点分别布置在补偿装置两侧,传统的线路输送功率计算方法无法准确获取线路传输的功率,进而导致变电站监控系统判定母线功率不平衡的状况时有发生。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基于线路潮流计算方法,定量分析了补偿装置的引入引发交流线路功率计算不准的原因,推导了功率修正算法。简单算例及西部某变电站的500 k V输电线路算例验证了算法的准确可靠。该方法简单易行,易于在超特高压变电站中实施应用。(本文来源于《四川电力技术》期刊2017年01期)

徐红城,王庆磊,张强,张海霞[10](2017)在《电力传输线路串联补偿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电力线路传输中,为了增加输电能力,可以在线路中串联补偿,减少电压损失,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为电力传输系统向大电网、超高压、远距离传输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本文先叙述了串联电容器的作用,然后对串联补偿电力传输系统搭建了模型并进行MATLAB仿真分析。(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7年05期)

串联补偿线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对影响串联补偿线路发生铁磁谐振的因素的分析,选取激发铁磁谐振产生的主要故障类型和影响因素作为评价对象,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铁磁谐振的影响因素建立判断矩阵,计算各影响因子的权重,并结合线路防振措施提出防护系数的概念,确立评价模型进行综合分析,计算线路铁磁谐振发生的概率,从而实现串联补偿线路铁磁谐振的风险评估。最后,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可以更准确、可靠地对串联补偿线路发生铁磁谐振的风险进行评估。方法对串补线路铁磁谐振的抑制措施选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效避免铁磁谐振的发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串联补偿线路论文参考文献

[1].邹旻昊,周力行,李秀俊,廖秀晶.基于Matlab的10kV配电线路串联补偿能效分析软件开发[J].电力电容器与无功补偿.2019

[2].李杲喆,薛玮,周力行.配电网串联补偿线路铁磁谐振风险评估[J].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2019

[3].廖秀晶,薛玮,邹旻昊,王贝,周力行.基于能效分析的10kV线路串联补偿优化方法[J].电力学报.2018

[4].廖秀晶.配电网串联补偿线路铁磁谐振概率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8

[5].孙军成,孙毓泽,范玉莹,张凡.油田电网配电线路串联补偿的可行性分析[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7

[6].李俊,徐亮,薛廷超,宋晓楠,付瑞卿.配电线路串联补偿恒负荷仿真及运行效果分析[J].电力电容器与无功补偿.2017

[7].林厚飞,黄益宏,姜经勇,吕佳铭,梁一桥.10kV配电线路晶闸管保护串联补偿及应用[J].电力电容器与无功补偿.2017

[8].罗深增,李银红,游昊,李本瑜,石恒初.基于同步相量测量单元的串联补偿线路自适应故障定位算法[J].电工技术学报.2017

[9].刘佳钰.串联补偿装置接入后超特高压交流线路输送功率修正方法[J].四川电力技术.2017

[10].徐红城,王庆磊,张强,张海霞.电力传输线路串联补偿仿真研究[J].科技视界.2017

标签:;  ;  ;  ;  

串联补偿线路论文-邹旻昊,周力行,李秀俊,廖秀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