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声成像技术在骨肉瘤诊断中的应用基础研究

光声成像技术在骨肉瘤诊断中的应用基础研究

论文摘要

背景:骨肉瘤是一种在青少年人群中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其80%以上出现在四肢长管状骨,病情进展迅速,预后极差。近年来随着新辅助化疗及术后化疗方案的完善,患者2年生存率可达50%以上,其前提条件是早期明确诊断并给予最佳治疗措施。由于该病临床表现及影像学存在个体差异,早期发现并给予及早的治疗往往难以实现。光声成像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其结合了纯光学成像的高对比度特性和纯超声成像的高穿透深度特性。该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无创、无辐射、易发现早期病灶等优点,使其在生物医学成像领域的研究日益广泛。将光声成像技术应用于骨肉瘤的诊断,对骨肉瘤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制作SD大鼠骨肉瘤模型,采用光声层析成像技术对不同时期的大鼠骨肉瘤模型进行信号采集和成像分析,进而利用纳米金对比剂对骨肉瘤进行光声信号增强,对信号增强后的大鼠骨肉瘤进行成像分析,通过光声图像与骨肉瘤模型病理结果的对比,以探索应用光声成像技术发现骨肉瘤的可行性,重建出可显示微小骨肉瘤的高对比度、高分辨率光声图像,为临床早期诊断骨肉瘤开辟一条新途径。方法:常规传代培养SD大鼠骨肉瘤细胞系UMR-106,通过肿瘤细胞接种的方法制作SD大鼠骨肉瘤模型,构建光声成像系统,在肿瘤模型肿瘤生长的不同时期进行光声信号采集,应用迭代重建算法进行图像重建,再行纳米金对比剂进行光声信号增强后的骨肉瘤光声信号采集和图像重建,对比骨肉瘤模型肿瘤生长的不同时期、纳米金对比剂行光声信号增强前后的光声信号特点,最后将大鼠骨肉瘤的光声图像与大鼠骨肉瘤的组织病理学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成功地进行了肿瘤细胞培养并制作了SD大鼠的骨肉瘤模型,成功地利用光声成像技术对不同生长时期的大鼠骨肉瘤进行了在体信号采集和图像重建。重建的图像与病理结果一致。在纳米金对比剂的增强作用下,肿瘤区域光声信号的对比度明显增强,能在更早的时期发现骨肉瘤区域的异常光声信号。结论:光声成像技术可以实现对大鼠骨肉瘤在体成像,该成像技术具有非侵入性、无电离辐射损伤、高分辨率、高对比度的特点,使用纳米对比剂可以实现对肿瘤区域的光声信号增强,可以更早期地发现更微小的肿瘤。光声成像技术在肿瘤成像诊断领域具有良好的潜在应用价值。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骨肉瘤模型的制作
  • 2.1 实验动物和细胞
  • 2.2 主要实验仪器、材料和试剂
  • 2.3 方法
  • 2.3.1 肿瘤细胞培养
  • 2.3.2 骨肉瘤细胞接种及大鼠饲养
  • 第三章 骨肉瘤模型的光声成像
  • 3.1 光声成像概述
  • 3.2 光声成像技术的特点
  • 3.3 纳米金对比剂在光声成像研究中的应用
  • 3.4 光声成像图像重建的算法
  • 3.5 光声成像系统
  • 3.6 骨肉瘤模型的光声成像
  • 第四章 骨肉瘤模型病理切片制作
  • 4.1 主要材料与仪器
  • 4.2 方法
  • 第五章 实验结果
  • 5.1 大鼠的骨肉瘤模型制作结果
  • 5.2 骨肉瘤模型的光声成像结果
  • 第六章 讨论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科研成绩
  • 本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光声成像技术在骨肉瘤诊断中的应用基础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