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建设中群体性事件应对的理论与实践

和谐社会建设中群体性事件应对的理论与实践

论文摘要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维护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妥善处理社会矛盾。决定要求,要适应我国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的发展变化,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党的十七大提出,要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视野来看,群体性事件的处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群体性事件是目前我国社会活动中出现的一些超出现行社会规范的行为,是社会关系中出现的一种不协调、不和谐现象。在社会上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影响了社会的稳定,日益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制约因素。因此,如何有效预防和应对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当前社会必须研究的重大课题。笔者试就加强突发性群体事件的理论研究,掌握突发性群体事件的来龙去脉,如何有效应对好群体事件作一探讨。本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群体性事件的概念、发展过程和特征。认为群体性事件是指具有某些共同利益的群体,为了实现某一目的,采取静坐、冲击、游行、集合等方式向党政机关施加压力,破坏公私财物,危害人身安全,扰乱社会秩序的事件。具有多样性、多元性、目的性、策划性和突发性。第二部分着重分析了群体性事件的成因。群体性事件产生主要有根源性、文化、基础性、政治性、体制、启动性等因素。第三部分提出建立全面系统的群体性防范机制。着重阐述了防范机制的目的、内涵和应对预案。第四部分形成科学有效的群体性事件处置机制。全面阐述了处置群体性的基本原则、处置步骤及方法、善后机制、法律对策和政法机关的执法策略等,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论文目录

  • 中文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探索开展群体性事件应对的背景以及开展群体性事件应对工作的现实意义
  • (一) 经济社会发展对和谐社会建设提出新的要求
  • (二) 群体性事件相继发生的现状及处置
  • 二、群体性事件的概念、发展过程和特征
  • (一) 群体性事件的概念
  • (二) 群体性事件的变化过程
  • (三) 群体性事件的基本特征
  • 1. 事件起因的多样性
  • 2. 事件主体的多元性
  • 3. 事件意图的目的性
  • 4. 事件组织的策划性
  • 5. 事件表现的突发性
  • 三、群体性事件的成因
  • (一) 群体性事件产生的根源性因素
  • (二) 群体性事件产生的文化因素
  • (三) 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基础性因素
  • (四) 群体性事件产生的政治性因素
  • (五) 群体性事件产生的体制因素
  • (六) 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启动性因素
  • 四、建立全面系统的群体性事件防范机制
  • (一) 建立全面系统的群体性事件防范机制的目的
  • (二) 群体性事件应对预案
  • (三) 全面系统的群体性事件防范机制的内涵
  • 1. 积极预防,努力化解群体性事件
  • 2. 建立系统规范的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福利网络
  • 3. 建立健全社会安全阀系统
  • 4. 加强法制建设
  • 五、形成科学有效的群体性事件处置机制
  • (一) 处置群体性事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 1. 坚持“协调整合、预防为主”的应对原则,将群体性事件处理在萌芽状态
  • 2. 坚持“以人为本,宣传教育”的原则,依法解决群体性事件
  • (二) 群体性事件处置步骤及方法
  • 1. 灵敏高效的指挥机构是处置群体性事件的重要前提
  • 2. 加强信息沟通,取得上级支持,是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政治保障
  • 3. 指挥靠前,严密组织,是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关键
  • 4. 审时度势,刚柔并济,是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有效策略
  • 5. 化解矛盾,铲除病根,是成功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标志
  • (三) 确立稳妥的群体性事件善后机制
  • (四) 应对群体性事件的法律对策
  • 1. 处置群体性事件的主体必须合法
  • 2. 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措施必须要有法律依据
  • 3. 处置群体性事件必须严格依照法定的程序进行
  • (五) 政法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执法策略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和谐社会建设中群体性事件应对的理论与实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