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一切其他资源存在的载体和场所,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类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不合理的管理措施和开发利用方式,导致土地资源大量的毁损和浪费,并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影响着经济和人类社会的稳定发展。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是土地资源研究的重点内容,随着遥感技术的兴起和迅速发展,人们积极将遥感应用在土地资源学领域中,其应用进一步推动和促进了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和发展,使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研究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在我国北部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的农牧交错地带,应用遥感技术对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状况进行动态监测,对了解该区域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格局和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了解和总结国内外同类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遥感手段,以陕北农牧交错地带的定边县为研究区,应用1986年和2003年两个时相的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在专业图像处理软件ERDAS9.1和ARCGIS9.2的支持下,进行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动态变化进行监测和分析研究。在土地利用信息提取方面,首先对1986年和2003年遥感影像作预处理,包括遥感影像的校正、镶嵌、图像增强和影像裁剪等处理,以获得研究区清晰的高质量影像,为下一步更准确的分类图像和信息提取做好准备。再根据遥感影像中各地物波段光谱信息和谱间结构,通过设置阈值逐层逐类地提取土地类型,并掩膜掉已提取的类型,消除它对其他地物提取的影响,使得分类过程越来越容易的分层分类法来提取土地利用信息。利用分层分类法对两个时相的遥感影像进行分类,分类的总精度分别达到了83.67%和82.74%,Kappa也分别达到了82.17%和81.10%。超过了最低70%的要求,达到分类的标准。根据分类结果进行了1986年~2003年土地利用状况分析、土地利用转化分析和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在研究期间内定边县土地利用状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北部风沙滩区和南部丘陵沟壑区的土地类型状况存在较大差异。在整个定边县内草地、水域、旱地、水浇地、建筑用地增加,草地面积增加幅度最大;荒草地、裸土、灌木林地、有林地、沙地面积减少,荒草地和裸土地大幅度减少。总耕地面积有所增加。其中,到2003年水浇地增加了2183.04 hm~2,比1986年增加了40%,旱地增加了3472.68 hm~2,增加的水浇地主要来源于林地、旱地和荒草地;总林地面积减少了2817.32 hm~2,主要为有林地的减少,减少了2476.71 hm~2,减少的灌木林地主要转化为草地和荒草地;草地面积大幅度增加,增加了96859 hm~2,是1986年的1.59倍,它的增加主要是由沙地、荒草地和裸土地转化而来;近年来,由于坝系工程建设扎实开展,新建了许多淤地坝并维修和加固了淤地坝,到2003年定边县总的水域面积已经增加到2581.92 hm~2,成绩显著,增加的面积主要是由林地转化而来,由林地转化而来的有629.61 hm~2,其中包括灌木林地327.99 hm~2和有林地301.62 hm~2;建筑用地面积增加了2757.69 hm~2,增加的面积是1986年的29%,建筑用地面积的增加主要是由耕地和裸土地转化而来;未利用土地面积大幅减少,到2003年,沙土地、裸土地和荒草地面积分别减少了6367.91 hm~2、50805.5 hm~2、45783 hm~2,减少的沙地主要转化为草地和裸土地,也有部分向林地和耕地转化,裸土地在减少的同时伴随着草地、旱地和灌木林地的增加。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主要是农牧交错带的恶劣的自然环境、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技术进步和国家政策的作用。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河北省土地利用分区研究[J]. 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学术研究 2012(Z1)
- [2].常熟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J]. 资源环境与发展 2008(04)
- [3].兰州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J]. 资源环境与发展 2008(02)
- [4].土地利用转型过程及其对区域生态质量的影响分析——以巢湖市为例[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9(11)
- [5].2000-2015年新疆南部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J]. 科技通报 2020(02)
- [6].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贵州坝子土地利用功能演变研究[J]. 生态学报 2019(24)
- [7].晋北地区土地利用覆被格局的演变与模拟[J]. 生态学报 2020(01)
- [8].中国土地利用冲突研究进展[J]. 地理科学进展 2020(02)
- [9].基于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模拟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分析[J].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2)
- [10].土地利用隐性转型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20(03)
- [11].盐池县土地利用自然生态位变化及其对景观格局的影响[J]. 生态科学 2020(01)
- [12].旅游驱动下干旱旅游区土地利用的变化[J]. 江苏农业科学 2020(02)
- [13].土地管理现状和提高土地利用水平的思路探讨[J]. 住宅与房地产 2020(06)
- [14].评《城镇化下土地利用变化与效应》[J]. 区域经济评论 2020(02)
- [15].应用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挖掘浙江省土地利用演变信息[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2)
- [16].1980~2015年长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分析[J]. 人民长江 2020(02)
- [17].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多功能空间格局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土地科学 2020(02)
- [18].中国土地利用变化遥感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基于陈述彭学术思想的引领[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20(04)
- [19].基于地理国情监测的土地利用/覆盖时空演变分析——以榆次区为例[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0(05)
- [20].土地利用转型与土地资源管理探讨[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0(08)
- [21].关于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J]. 环境与发展 2020(03)
- [22].三峡库区典型流域聚落变迁的土地利用效应[J]. 生态学报 2020(12)
- [23].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分析[J].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20(05)
- [24].福建省土地利用隐性形态与土地生态安全耦合协调分析[J]. 水土保持研究 2020(04)
- [25].阿克苏河流域中下游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3)
- [26].甘州区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关系的实证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20(14)
- [27].1978–2018年叶尔羌河流域土地利用及其生态服务价值变化数据研究[J]. 全球变化数据学报(中英文) 2020(01)
- [28].土地利用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关系研究——以遵义市为例[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5)
- [29].北江流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水文过程影响研究[J]. 人民长江 2020(08)
- [30].土地利用转型与土地资源管理措施探讨[J]. 山西农经 20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