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和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在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和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在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论文摘要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 (SREBP-1c)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中的表达变化,以探讨二者在NAFLD形成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予以40%CCL4皮下注射每周2次和高脂饲料复合喂食以获得NAFLD大鼠模型,运用酶法分析各组在2、4、6、8周4个时间点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的水平、ELISA方法检测各观察点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用免疫组化方法及RT-PCR方法分析肝组织PPARγ和SREBP-1c的表达情况。结果1、随着造模时间延长,实验组大鼠肝脏脂肪变越来越明显,血清ALT、AST、TG、TC逐渐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实验组大鼠肝细胞中TNF-α从第2周起就开始有较弱表达,随造模时间延长表达逐渐增强,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3、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SREBP-1c早期表达于细胞质中,第2周末即可见棕黄色颗粒此种表达随造模时间延长而增强,并强于对照组(p<0.05),至第8周末细胞质中可见大量棕褐色颗粒沉积,同时大部分细胞核也呈阳性着色(p<0.05)。而实验组PPARY在4周末表达方开始增强,肝细胞质中棕黄色颗粒增多。随着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加重,PPARγ表达增强,第8周末细胞质中可见大量棕褐色颗粒沉积(p<0.05)。5、RT-PCR检测到2周末实验组大鼠肝组织SREBP-1cmRNA转录开始增多,随着造模时间延长而增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RT-PCR检测大鼠肝脏PPARγ的表达情况发现:实验组各组间PPARγmRNA从4周开始表达增加,此时mRNA转录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多,随脂肪肝程度的加重逐渐增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随着脂肪肝造模时间延长,炎症坏死逐渐明显,肝损害逐渐加重。实验组大鼠ALT、AST、TG及TC逐渐升高,血清TNF-α亦呈上升趋势。统计相关分析显示血清TNF-α与ALT、AST、TG、TC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82、P<0.05;0.863、P<0.05;0.356、P<0.05;0.786、P<0.05。相关性分析RT-PCR结果发现SREBP-1c、PPARY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951,P<0.05。进一步分析SREBP-1c、PPARγ的RT-PCR结果与血清TNF-α结果亦呈正相关,TNF-α与SREBP-1c、PPARγ相关系数分别为0.922、0.903(P<0.05)。结论1、PPARγ和SREBP-1c、TNF-α可作为敏感的指标反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及发展情况。2、PPARγ和SREBP-1c与肝细胞病变程度有很好的一致性关系,两者可能协同作用参与并促进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生、发展。进一步提示抑制PPARγ和SREBP-1c的不适当表达可能是预防和治疗NAFLD的一条有效途径。同时推测SREBP-1c与PPARγ也参与了炎症坏死,抑制其表达可能抑制了细胞对多种炎症刺激的反应。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前言
  •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实验动物及饲料配制
  • 1.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 1.2 方法
  • 1.2.1 实验动物分组及模型建立
  • 1.2.2 标本的提取
  • 1.2.3 生化指标的检测
  • 1.2.4 肝组织病理学检测
  • 1.2.5 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
  • 1.2.6 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TNF-α含量
  • 1.2.7 肝组织PPARγ及SREBP-1c免疫组化
  • 1.2.8 RT-PCR
  • 1.2.9 统计学方法
  • 第二章 结果
  • 2.1 各组大鼠一般情况
  • 2.2 各组大鼠血清ALT、AST、TG、TC水平的变化
  • 2.3 各组大鼠肝脏组织学形态变化
  • 2.3.1 肝脏肉眼观察
  • 2.3.2 HE染色
  • 2.4 各组大鼠肝脏TNF-α结果
  • 2.5 各组大鼠肝脏PPARγ和SREBP-1c免疫组化结果
  • 2.6 各组大鼠肝脏SREBP-1c和PPARγ的RT-PCR结果
  • 2.7 ALT、AST、T G、T C和TNF-α在大鼠血清中表达的相互关系
  • 2.8 SREBP-1c、PPARγ与TNF-α在大鼠肝细胞中表达的相互关系
  • 第三章 讨论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肝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 中国医刊 2010(12)
    • [2].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在前列腺癌中的研究进展[J].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06)
    • [3].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与炎症的关系研究进展[J].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16(12)
    • [4].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及其靶基因在脂肪代谢中的研究进展[J]. 猪业科学 2009(11)
    • [5].急性和慢性酒精性脂肪肝小鼠肝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α和甾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及其调控关键靶分子的蛋白表达情况[J].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17(07)
    • [6].鹅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J]. 畜牧兽医学报 2008(07)
    • [7].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信号通路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J].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17(10)
    • [8].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及其靶基因网络[J]. 遗传 2013(05)
    • [9].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调控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研究进展[J].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09(05)
    • [10].冠心病患者血清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1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的意义分析[J]. 海军医学杂志 2020(01)
    • [11].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在肿瘤细胞代谢中的调控机制[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12)
    • [12].脂肪酸通过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诱导足细胞的损伤[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3(18)
    • [13].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J]. 微循环学杂志 2009(04)
    • [14].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J]. 肝脏 2008(03)
    • [15].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干扰片段/激动剂浓度对猪卵母细胞体外发育效果的影响[J].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0(03)
    • [16].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在脂质代谢相关疾病中的作用[J].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18(06)
    • [17].青蒿琥酯对非酒精性脂肪炎大鼠肝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和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表达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报 2014(23)
    • [18].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参与调节肝细胞脂性自噬[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5(10)
    • [19].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的剪切机制研究及其在肿瘤中的作用[J].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2019(03)
    • [20].脂肪酸合成相关的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转录因子1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J]. 中国肿瘤临床 2018(08)
    • [21].电针“丰隆”穴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组织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的影响[J]. 针刺研究 2017(04)
    • [22].寻常型银屑病表皮中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表达模式的研究[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1(03)
    • [23].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信号通路研究进展[J].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2015(10)
    • [24].CO/FT调节元件与植物开花时间调节研究进展[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9(02)
    • [25].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抑制剂的研究进展[J]. 现代药物与临床 2019(08)
    • [26].SREBP通过调节脂质代谢影响细胞生长[J]. 生命的化学 2011(06)
    • [27].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在肿瘤代谢与肿瘤进展中的作用[J]. 广东医学 2016(11)
    • [28].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的分子进化分析[J].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2016(05)
    • [29].柴胡人参药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法尼醇X受体和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表达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14(04)
    • [30].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表达降低导致高脂饲养大鼠发生肥胖抵抗的研究[J]. 临床荟萃 2010(15)

    标签:;  ;  ;  ;  

    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和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在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