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胆汁纳米细菌感染致兔胆囊黑色素结石的实验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作者: 王利民
导师: 沈文律
关键词: 胆囊结石,动物模型,纳米细菌感染,细菌被膜,羟基磷灰石
文献来源: 汕头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研究背景 胆结石病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对人民健康危害极大。胆结石分为三大类,即胆固醇结石、棕色胆色素结石和黑色胆色素结石。一般认为:胆固醇结石的发生与胆固醇代谢异常有关,并受胆汁中促成核因子和抑成核因子的共同影响;棕色胆色素结石由细菌感染引起,细菌产生的外源性β-葡萄糖醛酸苷酶水解双葡萄糖醛酸结合胆红素生成游离胆红素和葡萄糖醛酸,前者与钙离子结合形成胆红素钙沉淀,同时,细菌还产生磷脂酶,降解卵磷脂生成棕榈酸,与Ca2+形成棕榈酸钙沉淀,导致棕色胆石形成;黑色胆结石,呈黑色不规则外形,质地坚硬,主要由胆红素盐和粘蛋白构成,病因不明,多发生于溶血性疾病和肝硬化患者的胆囊内。 芬兰科学家Kaiander等进行哺乳动物细胞培养时发现细胞内存在一种超微生物,能通过100nm的滤菌器,根据其体型微小、栖息在血液中的特点,将其命名为Nanobacterium sanguineum,简称Nanobacteria,中文译名纳米细菌。纳米细菌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超微细菌,不能利用葡萄糖,主要靠摄取氨基酸来提供能量,新陈代谢率极其缓慢,约为普通细菌的1/10,000,当生存环境不利时,能利用环境中的钙、磷合成羟基碳酸磷灰石将自身包裹,形成一层厚厚的生物被膜,使其渡过困难时期。纳米细菌主要寄生于哺乳动物的血液中,由于能透过0.1um滤菌膜,因此在80%的商用牛血清中存在纳米细菌污染,是导致培养细胞不明原因死亡的重要因素。普通的细菌学方法很难发现纳米细菌的存在,相差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可以清楚地对其进行观测。大量纳米细菌通过受体介导的胞饮作用侵入培养细胞后,被不完全消化,释放出内毒素,导致受感染细胞凋亡。研究表明纳米细菌与肾结石、胆结石、前列腺炎、多囊肾、多囊肝、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发生有关。研究证实,纳米细菌感染可以导致肾结石的发生:另外,胆囊结石患者血液中纳米细菌的阳性率是非结石患者的4倍,而胆囊结石患者胆汁纳米细菌感染阳性率则高达61.3%,提示胆汁纳米细菌感染可能是诱发胆囊结石的重要原因,因此我们设计本实验,观察胆汁纳米细菌感染对实验兔胆囊结石的诱发作用。我们将实验分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从胆囊结石患者胆汁中培养纳米细菌,对其微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按文献方法,对其存在的真实性进行鉴定:第二部分,将由人胆汁中分离、培养的纳米细菌注入实验兔的胆囊中,两周后观察动物成石情况,并对动物的胆囊、胆汁、胆石进行分析。
论文目录:
缩略语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论文正文
前言
第一部分 胆汁纳米细菌的培养及鉴定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纳米细菌感染致兔黑色胆囊结石动物模型的建立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创新点
今后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综述(附录1)
个人简历(附录2)
致谢(后记)
发布时间: 2005-09-30
相关论文
- [1].健康人和慢性肝病、原发性肝癌患者纳米细菌感染状况的检测[D]. 王学军.中南大学2003
- [2].纳米细菌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初步探讨[D]. 李全明.中南大学2003
- [3].固醇携带蛋白2与胆固醇结石关系的研究[D]. 张淑坤.天津医科大学2003
- [4].细菌在胆固醇结石形成中作用的研究[D]. 朱雷明.复旦大学2003
- [5].肠胆反流与胆管色素结石关系及胆囊GUSB mRNA表达在胆囊结石中意义研究[D]. 金俊哲.中国医科大学2006
- [6].胆固醇代谢关键基因在胆固醇结石形成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 崔云峰.天津医科大学2006
- [7].纳米细菌培养及其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生物学形状的影响和机制探讨[D]. 刘国文.中南大学2006
- [8].纳米细菌对人胆囊结石形成的影响和机制探讨[D]. 张雷.中南大学2007
- [9].纳米细菌对兔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生物学形态的影响和机制探讨[D]. 耿文茂.中南大学2007
- [10].脂肪酸胆汁酸衍生物抗胆结石体内实验研究[D]. 于雷.吉林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