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无性一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转基因马铃薯,盐胁迫,HaBaDH,无性一代
无性一代论文文献综述
吴英英,张丽,巩檑,甘晓燕,聂峰杰[1](2019)在《转基因HaBADH马铃薯无性一代耐盐性及农艺性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分子生物学、形态学及生理检测等方法对转化HaBADH马铃薯无性一代2个株系目的基因整合情况,耐盐性鉴定及农艺性状进行了检测与分析。经PCR、RT-PCR及Southern blot分析,验证HaBADH基因稳定存在于转基因无性一代株系基因组中。当120 mmol/L NaCl持续胁迫20 d后,转基因无性一代株系表现出较强的抗盐能力,B10及B22株高平均增幅均达到15 cm,冠径平均增幅均达到12 cm,对照株高和冠径平均增幅分别达到5 cm和7 cm,平均单株结薯重量分别较对照重9 g和2 g,平均单株结薯数量较对照高0.53个和12.28个,Pro含量显着上升,MDA含量显着下降,进一步表明了转入HaBADH基因可稳定提高马铃薯的耐盐性。(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9年07期)
王雯慧[2](2016)在《我国第一代杉木无性系良种诞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刊讯(王雯慧)近日,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主持,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湖南省林业科学院等单位协作选育的"湘杉"系列杉木优良无性系良种通过国家林业局组织的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并宣布为杉木良种。"湘杉"系列良种为我国第一批国审杉木无性系良种,标志着我国第一代杉木无性系良种的诞生,是我国杉木无性系育种的重要突破,对杉木资源培育质量、杉木产业升级及区域经济生态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科技》期刊2016年09期)
鲍真晶,闫军辉,何亚丽[3](2012)在《高羊茅抗逆无性系的选择和其子一代在上海的草坪特性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的综合抗性和草坪质量,开展了高羊茅选择育种。2006年3月至2009年11月,在人工接种褐斑病菌、夏季人工涝害胁迫、以及在上海与江苏阜宁两地夏季与冬季自然逆境条件胁迫下,从17个高羊茅品种(系)的单株圃和小区约51万株单株中,筛选到11个(TF01、TF02、…、TF11)越夏性强和8个(TF31、TF32、…、TF38)越冬性强的单株建立无性系。2009年11月至2011年5月,对17个优良无性系的子一代和19个引进的品种与自育的老品系等对照材料在上海田间条件下进行了草坪特性鉴定。试验结果表明子一代草坪草综合抗性较强,草坪质量较好的排名前2位的材料为从"Plantation"中选得的"TF06"和从"TripleA"商品组合中选得的"TF34"。"TF06"子一代的夏季草坪草死亡率低,次年仲春恢复生长后盖度达93%,具有中等生长速度和叶片质地,且叶色为特有的灰绿色;而"TF34"子一代草坪草越冬性和越夏性均强,恢复生长后的草坪草盖度为85%,具有较慢的生长速度、较细腻的叶片质地和深绿色的叶色。除了上述2个突出的无性系子一代外,"TF05"和"TF36"等的综合表现良好,排名前10。这4个表现突出的无性系可供大面积扩繁种子用以推广示范,也可用以配制高羊茅新组合。研究表明选择优良无性系和筛选优良子一代建坪的高羊茅育种方法是有效的。(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期刊2012年03期)
曾亚男[4](2012)在《欧美杨新一代杂种无性系评比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16个欧美杨新一代杂种无性系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其造林成活率、生长量、病虫害抗性等性状,探讨了欧美杨新一代无性系苗期重要性状的差异,为新一代杂种无性系的选择提供了依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16个无性系成活率由高到低是80、01171、01262、01233、0359、02222、0139、0464、01190、0118、131、0217、276、01227、0126、0116,其成活率分别为86.0%、77.0%、74.0%、71.0%、67.0%、67.0%、67.0%、62.0%、59.0%、58.0%、58.0%、57.0%、53.0%、52.0%、48.0%、43.0%。其中无性系80成活率最高,与无性系0116成活率极显着,无性系80、01171、01262、01233、0359、02222、0139和0464之间成活率差异不显着,成活率相对较高。(2)16个无性系树高由高到低依次是80、01262、01233、0139、0359、01227、0217、0118、0126、0464、01171、131、01190、02222、0116、276,其树高分别是4.81m,4.52m、4.50m、4.48m、4.48m、4.42m、4.36m、4.35m、4.35m、4.28m、4.22m、4.20m、4.15m、4.07m、3.90m、3.84m。无性系80和01262、01233、0139、0359之间树高差异不显着。(3)16个无性系地径由大到小依次是80、0359、01262、01227、0116、01233、01190、0118、0139、0217、0464、02222、0126、131、01171、276,其地径分别是3.30cm、3.08cm、2.93cm、2.85cm、2.84cm、2.74cm、2.71cm1、2.70cm、2.69cm、2.66cm、2.63cm、2.61c1m、2.58cm、2.51cm、2.49cm、2.45cm。无性系80与0359、01262、01227、0116、01233、01190之间的地径差异不显着。(4)16个无性系叶锈病感病率由高到低依次是01262、0359、01233、0139、0126、276、02222、0118、01227、0217、0116、0464、131、01171、80、01190,其感病率分别是31.8%、27.6%、24.2%、22.7%、20.8%、18.3%、15.2%、15.2%、13.9%、13.9%、12.6%、12.4%、12.1%、10.8%、9.1%、4.5%。除无性系0162外,其余无性系的叶锈病感病率差异不显着,相对较好,尤其以01190抗性表现最好。(5)16个无性系溃疡病感病率由高到低依次是0464、01262、0359、0126、02222、0139、01171、131、0217、01233、80、276、0116、01190、0118、01227,其感病率分别是22.3%、21.4%、15.3%、11.4%、10.6%、9.1%、7.6%、6.4%、6.2%、6.1%、6.1%、6.1%、4.8%、4.5%、4.5%、1.5%。无性系0139、01171、131、0217、01233、80、276、0116、01190、0118、01277之间的溃疡病感病率差异不显着,为最好无性系。(6)16个无性系天牛寄生率由高到低依次是0359、0118、0217、01227、0116、0464、01262、0126、01190、02222、0139、01171、276、131、80、01233,其寄生率分别是24.2%、9.1%、7.6%、7.6%、6.4%、5.0%、3.2%、3.2%、3.0%、3.0%、3.0%、3.0%、3.0%、1.5%、1.5%、0.0%。无性系0118、0217、0116、0464、01262、0126、01119、02222、0139、01171、276、131、80、01233相互之间天牛寄生率差异不显着,特别是无性系01233的寄生率为0。(7)综合成活率、生长量、病虫害抗性等性状,我们初步认为,在湖南地区可以尝试优先推广杂种无性系131、80、276。(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期刊2012-05-01)
陈亚斌[5](2009)在《马尾松第一代改良无性系种子园建园材料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福建省漳平五一国有林场马尾松第一代无性系种子园为研究群体,在对园内无性系及其子代家系测定数据分析基础上进行无性系再选择,重建改良代种子园。结果表明,子代生长量与当代无性系产籽量和雌雄球花量,在家系与无性系水平上差异极其显着,且不同程度受遗传控制,具有一定选育潜力。采用综合评定和独立淘汰相结合的方法,能实现性状兼优的无性系再选择。以一代(CK1)为对照,从160个无性系中再选择30个无性系建立的改良代种子园育种效果显着,其遗传增益估值,8年生子代材积提高10.9%,产籽量和雌、雄球花量分别提高49.1%、18.9%、7.6%;以母树林混合种(CK)为对照,2个选择阶段,8年生子代材积累计遗传增益估值18.1%。(本文来源于《福建林业科技》期刊2009年03期)
龙国,王锦,梅艳,张绍荣,曹曦[6](2009)在《马铃薯杂交无性一代植物学性状与产量相关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马铃薯个体产量由其遗传性所约,并受生长发育过程中所经受的外界环境的影响[1]。本研究以大西洋×白引4号、威芋3号×白引3号两个杂交组合无性一代混选的单薯系作研究对象,从地上部主要性状与产量、地下结薯状况与产量、地上主茎数与地下块茎的关系等方面的测定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马铃薯的产量与单株的主茎数、结薯数、薯块大度、分枝数、茎叶重和茎粗等均呈正相关,而与株高的相关性不显着或不稳定。因此,能获得丰收的马铃薯个体的地上部应具备的性状是:植株有较多的主茎(3~5)或适当的分枝;生长健壮、茎粗叶茂、株高适宜的地上形态结构,这样就可达到地下部结薯多、大中薯比例高,产量也高。(本文来源于《种子》期刊2009年05期)
马伟清,王培伦,陈广侠,杨元军,董道峰[7](2009)在《马铃薯实生苗与无性一代单株块茎数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对马铃薯实生苗单株块茎数与其无性一代单株块茎数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实生苗单株块茎数与其无性一代单株块茎数之间呈正相关,但不同杂交组合之间存在差异,有的组合相关性达显着水平,有的组合相关性弱。在营养钵栽培条件下,实生苗单株块茎数为2~55个,主要集中在3~14个之间,占总株数的80.8%;无性一代单株块茎数为3~22个,主要集中在5~15个之间,占总株数的95.2%。与实生苗相比,无性一代单株块茎数分布较集中。实生苗块茎数少的单株,其无性一代单株块茎数有增加的趋势;实生苗块茎数多的单株,无性一代单株块茎数有减少的趋势。(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科学》期刊2009年04期)
[8](2005)在《高产速生的橡胶树新一代种植材料——自根幼态无性系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热带作物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一文中研究指出橡胶树是异花授粉植物,实生树的橡胶产量株问差异甚大,平均产量不到芽接树的1/3。目前,生产上大部分种植芽接树(但砧木对接穗的影响达15%-40%),只有少部分缺乏种胶知识的胶农种植实生树。为了获得更高的橡胶产量,培育高产无性系的扦插苗成了各国橡胶树栽培育(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05年12期)
徐建飞[9](2005)在《不同生态条件对马铃薯无性一代主要育种性状选择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将分别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克山马铃薯研究所和内蒙古呼盟农科所的3个育种群体,每群体100个无性系,同时在哈尔滨、克山和加格达奇种植,以比较主要育种性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表现的差异,明确不同环境对同—性状表现的影响。试验主要考察的性状有:块茎比重、平均单株重、单株块茎数、主茎数、分枝数等在这叁地的表现,以期为马铃薯异地选种提供初步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如下: 1 各性状最佳选种地点 块茎比重,尤其是高比重材料在叁地表现相对稳定,块茎比重在加格达奇表现充分,材料间比重差别在哈、加两地相当,在克山差别最小。所以,选育高比重材料宜在加格达奇选育。 单株块茎重在叁地表现稳定,但其中单株块茎重低的材料更稳定,单株块茎重在叁地表现无规律性,材料间单株块茎重在哈尔滨差别最明显,所以选育单株块茎重高的材料宜在哈尔滨选择,但要在无性一代及时淘汰掉单株块茎重低的材料,不要期望低产单株会在异地表现出好的产量性状。 单株块茎数在叁地表现相对稳定,单株块茎数在克山表现充分,材料间单株块茎数差别在哈尔滨较明显,所以在哈尔滨易于选育出合适单株块茎数的材料。 主茎数,尤其是主茎数较多的材料在叁地表现相对稳定。主茎数在叁地表现程度相差不大,材料间主茎数在克山差别明显,所以选育合适主茎数的材料宜在克山,但要及时淘汰主茎数过多的材料。 薯形在叁地表现相对稳定,在哈尔滨长形薯比率较高,在加格达奇圆形薯比率高,材料间薯形级别在哈、加差别较明显,所以选育长形薯宜在哈尔滨,选育圆形薯宜在加格达奇。 芽眼深浅在叁地表现相对稳定,芽眼深浅在叁地表现程度无共同规律性,随材料来源而异,材料间芽眼深浅在哈尔滨差别较明显,所以要选育芽眼浅的材料宜在哈尔滨选择。 花期长势在叁地表现相对稳定,各级别长势在叁地所占比率基本一致,材料间花期长势差别在克山明显,所以要选育合适花期长势材料宜在克山选择。 2 选择出的优良材料 比重高、单株块茎重高的材料:K-100。 芽眼浅、单株块茎重高的材料:K-43。 长薯形、单株块茎重高的材料:H-56,K-93,K-60,W-24。(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05-04-25)
余柏胜,陈家吉,程群,沈燕芬,黄元勋[10](2002)在《马铃薯杂交育种无性一代产量选择效果的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2001年,对无性一代单株产量低于对照 Mira 的39个低产株系在无性二代的产量表现进行了跟踪评定试验。结果表明,在无性二代,39个株系比对照 Mira 增产的有27个株系,占69.2%,增产幅度在4%~279.8%之间, 增产10%以上的有23个株系,占59%;增产30%以上的有17个株系,占 43.6%;增产50%以上的有12个株系,占30.8%;增产100%~279.8%之间的高产株系有6个,占15.4%。从27个增产株系中,通过对产量、抗病性、生育期、块茎性状的综合评定,筛选出了10个突出的株系。结果说明, 在当地,马铃薯杂交育种无性一代不宜进行产量选择,否则有遗漏优良株系的风险,究其原因,主要与无性一代出苗晚、出苗不整齐导致部分材料不能正常成熟,产量潜力不能充分发挥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期刊2002-07-01)
无性一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刊讯(王雯慧)近日,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主持,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湖南省林业科学院等单位协作选育的"湘杉"系列杉木优良无性系良种通过国家林业局组织的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并宣布为杉木良种。"湘杉"系列良种为我国第一批国审杉木无性系良种,标志着我国第一代杉木无性系良种的诞生,是我国杉木无性系育种的重要突破,对杉木资源培育质量、杉木产业升级及区域经济生态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无性一代论文参考文献
[1].吴英英,张丽,巩檑,甘晓燕,聂峰杰.转基因HaBADH马铃薯无性一代耐盐性及农艺性状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2019
[2].王雯慧.我国第一代杉木无性系良种诞生[J].中国农村科技.2016
[3].鲍真晶,闫军辉,何亚丽.高羊茅抗逆无性系的选择和其子一代在上海的草坪特性鉴定[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12
[4].曾亚男.欧美杨新一代杂种无性系评比试验[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
[5].陈亚斌.马尾松第一代改良无性系种子园建园材料选择[J].福建林业科技.2009
[6].龙国,王锦,梅艳,张绍荣,曹曦.马铃薯杂交无性一代植物学性状与产量相关性的研究[J].种子.2009
[7].马伟清,王培伦,陈广侠,杨元军,董道峰.马铃薯实生苗与无性一代单株块茎数的相关性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09
[8]..高产速生的橡胶树新一代种植材料——自根幼态无性系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热带作物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J].中国农业科学.2005
[9].徐建飞.不同生态条件对马铃薯无性一代主要育种性状选择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05
[10].余柏胜,陈家吉,程群,沈燕芬,黄元勋.马铃薯杂交育种无性一代产量选择效果的评价[C].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