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部常见病症术语的规范研究

鼻部常见病症术语的规范研究

论文摘要

背景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语言文字的统一。主张“书同文,车同轨。”把语言文字的统一作为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强盛的重要基础和象征。中国历史悠久,发展过程中融合了多个学科,内容十分广博;而中医各家各派众多,不同派别、不同医家对中医学的认识不完全一致;我国地域辽阔,方言众多;中国文字丰富多彩,对于中医学的描述也复杂多样。这些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医用语包括病症术语上的不规范。如鼻鼽又称鼽、鼽嚏、鼻流清涕等。目标中医药名词术语规范化工作,主要从三方面展开:第一是组织编纂全国高等中医院校教材,第二是编纂出版各类工具书,第三是进行中医药名词术语规范化研究,制定行业标准、国家标准。为临床提供诊断的指导标准依据。方法、内容新世纪以来,国家对中医药术语标准工作更加重视,重点开展了两个方面的工作。第一个方面是中医药学名词规范与审定工作。其中包括第一步审定中医药基本名词术语;第二步审定基本名词之外各科所有的名词术语;第三步修订已公布的名词,审定新出现的名词。第二个方面是国家术语标准。其中又包括①中医临床诊疗术语治疗部分②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③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征候部分④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等内容。而在病症方面,目前,国内较少进行病症方面的规范化研究,有关部门组织的专门研究尚未见到各种中医药辞典中涉及了一些症状名的内容,但涉及的范围很小,具体内容各不相同;一些专著涉及了症状规范化的内容如秦伯未编著的《中医临证备要》收集症状417条,赵金铎主编的《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收集症状500条,均对各症的概念、鉴别和辨证辨病意义有较详细的阐述。这对病症的规范化研究大有裨益,然而其系统性、涉及范围均为局限。统编教材《中医诊断学》中症状的内容比较系统,但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如脾系证类中“大便溏薄”、“便溏”、“大便稀溏”等内涵相同的名词同时出现等。1996年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和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都缺少了对于症状的名词术语规范化。因此,建立中医症状名词术语的规范化十分重要。而在研究之前我们应该首先明确“病”、“症”、“证”三者的关系。病是在病因作用和正虚邪凑,体内出现的具有一定发展规律的邪正交争、阳阳失调的全部演变过程,具体表现为若干特定的症状和各阶段相应的证候。症状是由在一定致病因素作用下形成的疾病或证候,其机体病理变化的外部表现,是组成证候的基本要素。再通俗地说,人患病后就会表现出症状,不同的疾病表现出不同的症状,症状是机体对疾病的反应状态。而症状是构成证候的主要因素,临床辨证论治主要是辨证候,那么症状就是识别证候的主要依据。也就是说,要确立一个证候,必须根据症状,再结合舌、脉象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由此可见症状在临床辨证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又进一步说明了进行症状名词术语规范化的重要性。意义中医名词术语规范研究的主要意义有:第一,文献研究方面,通过文献的整理、研究能很好的理清某症状的医学史,对医学史的研究、发展起到基础作用。第二,教学方面,症状名词术语规范化后,学生在学习、认识时能更好的理解,从而有利于中医的传承。第三,临床方面,有助于指导临床医生的正确的辨证论治,从而指导临床治则、用药、用方。第四,对外交流方面,有助于中医被国外友人更好的了解、认识、接受,从而使中医得到传播和发扬。本论文应用解剖学、文献学、比较学的方法对病症进行规范研究。由于大量中医古籍的亡佚,目前仅可从传世的中医古籍中对病症术语进行规范研究。近年来有不少早期的医学古籍出土,虽大多残缺不全,但从文化历史背景的角度对术语进行研究大有裨益。并且,在先秦以及秦汉时期的文学、史书中可见散在的医学文献资料,也可做些补充。本论文是中医病症术语规范化的初步研究。由于中医病症术语规范化这一研究项目涉及面广,研究内容多,需要广大中医药业内人士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因此,本论文仅选取鼻部的8个常见临床病症作为研究对象,从其正名历史源流和文献通考(释名、定名的依据、历史源流)、别名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规范研究。论文主要开展了鼻渊、鼻鼽、鼻疮、鼻疔、鼻窒、鼻衄、鼻槁、鼻疳等8个中医病症名的规范研究。结论通过文献考据、整理及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明确了鼻渊的发病部位是在中医定义的山根部,西医解剖的筛窦部。所以重新定义鼻渊为以鼻頞辛酸疼痛,鼻流浊涕如水泉下不止,常伴头痛、鼻塞不闻香臭,久则出现鼻中淋沥腥秽血水,头眩虚晕而痛为主要表现。2.将鼻鼽从文字考据重新定义。限定鼻鼽主要症状为鼻塞、流清涕下如水。3.将国家标准、教材中混称的鼻疳、鼻疮和鼻疔明确的区分并重新定义。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中医名词术语规范化的进程
  • (一) 中医名词术语规范化的作用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三) 研究的目的、意义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关于"症"与"病"、"证"的关系研究
  • (一) 字义
  • (二) "症"与"病"、"证"的关系
  • (三) 中医"证"有关名词概念的新进程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鼻的解剖、生理功能
  • (一) 鼻的解剖
  • (二) 生理功能
  • 第四部分:研究内容
  • 鼻渊
  • 1. 定名
  • 2. 释名和定名依据
  • 3. 源流考释
  • 4 小结
  • 鼻鼽
  • 1. 定名
  • 2. 释名和定名依据
  • 3. 源流考释
  • 4 小结
  • 鼻窒
  • 1. 定名
  • 2. 释名和定名依据
  • 3. 源流考释
  • 4 小结
  • 鼻衄
  • 1. 定名
  • 2. 释名和定名依据
  • 3 源流考释
  • 4 小结
  • 鼻槁
  • 1. 定名
  • 2. 释名和定名依据
  • 3. 源流考释
  • 4 小结
  • 鼻疮
  • 1. 定名
  • 2. 释名和定名依据
  • 3 源流考释
  • 4 小结
  • 鼻疔
  • 1. 定名
  • 2. 释名和定名依据
  • 3. 源流考释
  • 4 小结
  • 鼻疳
  • 1. 定名
  • 2. 释名和定名依据
  • 3. 源流考释
  • 4 小结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鼻部常见病症术语的规范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