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第三空间的身份之旅 ——论V.S.奈保尔《抵达之谜》中的身份认同

通往第三空间的身份之旅 ——论V.S.奈保尔《抵达之谜》中的身份认同

论文摘要

V.S.奈保尔作为一名后殖民作家,他具有多元的文化背景,他的祖籍是印度,一直生活在特立尼达岛,在岛上受的又是英国的殖民教育,受英国的文化浸养,他在身份认同上有一种困惑。这篇论文主要运用后殖民的理论和空间理论,试图通过对奈保尔的自传性作品《抵达之谜》的文本解读来阐释他对身份的追寻与探索之旅。文章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引言主要概述了对于奈保尔的国内外研究的情况以及本篇论文的创新点,明确了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方法,并且提出了所要解决的问题。论文的第一章分析的是奈保尔的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使他陷入身份认同危机,无法认同于任何一种文化,处于三重边缘化的地位。第二章分析了奈保尔《抵达之谜》中的主人公“我”的精神探索之旅。叙述者“我”一直向往英国的生活,在获得奖学金后就去英国留学了。“我”在英国为了成为一名作家,隐藏了自己的印裔身份,自己身份中的人与作家的身份割裂开来了。“我”对自我的身份进行了反思,意识到必须正视自己的多元文化背景。第三章主要分析奈保尔对于身份的重新建构。从后殖民的角度分析西方文化一直都对殖民地起到主导性的作用,奈保尔在《抵达之谜》中指出,要想重构一个新的身份,就必须对第一世界文化和第三世界文化的二元对立进行解构,接受自我身份中的他性,把人的身份与作家的身份结合在一起,从而建构出一个混合的身份,在第三空间抵达。结语部分对全文作了总结,指出奈保尔的作品具有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永远在别处—奈保尔的身份认同危机
  • 第一节 身份的缺失—身份认同与流散族群
  • 一、身份认同概念
  • 二、流散族群的身份缺失
  • 第二节 三重边缘化—奈保尔的认同危机
  • 一、一重边缘化:印度
  • 二、二重边缘化:特立尼达
  • 三、三重边缘化:英国
  • 第二章 精神探索之旅—《抵达之谜》的身份追寻
  • 第一节 “我”的身份反思
  • 一、对宗主国的向往
  • 二、对“我”的身份的反思
  • 第二节 逃离英国
  • 一、否定性空间
  • 二、《抵达之谜》—逃离英国
  • 第三节 正视自己的多元文化身份背景
  • 第三章 在第三空间抵达—《抵达之谜》的身份建构
  • 第一节 走出殖民幻想
  • 一、西方文化的主导性
  • 二、解构英国性
  • 第二节 在第三空间抵达
  • 一、第三空间的“空间”
  • 二、在第三空间抵达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奈保尔的中国镜像[J]. 创作评谭 2019(01)
    • [2].维·苏·奈保尔的创作理念及其作品在中国的译介研究[J]. 福建茶叶 2019(02)
    • [3].维·苏·奈保尔的第三世界观与普世文明论辨析[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7(03)
    • [4].奈保尔的旧房子[J]. 扬子江评论 2016(05)
    • [5].奈保尔如何成为奈保尔[J]. 南方文学 2018(06)
    • [6].康拉德对奈保尔创作的影响——《黑暗之心》与《河湾》的比较研究[J]. 文教资料 2016(34)
    • [7].超越镜像叙事的作家书写:奈保尔作家主题研究[J].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17(02)
    • [8].语言与权力——论奈保尔小说《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J]. 青年文学家 2018(03)
    • [9].旅行写作“讲述”与“展示”的“真实”——以V·S·奈保尔“印度三部曲”为例[J].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2017(02)
    • [10].“恶棍”奈保尔[J]. 齐鲁周刊 2018(33)
    • [11].维·苏·奈保尔的后殖民主义解析——以《毕斯沃斯先生的房子》为例[J]. 长江丛刊 2016(35)
    • [12].维·苏·奈保尔:穿行在文明冲突地带[J]. 文学少年(中学) 2017(09)
    • [13].这个世界的诗人——读奈保尔小说《布莱克·沃兹沃斯》[J]. 读写月报 2017(25)
    • [14].维·苏·奈保尔:穿行在文明冲突地带[J]. 星火 2016(06)
    • [15].维·苏·奈保尔作品的创作特色分析[J]. 长城 2014(12)
    • [16].特立尼达人,印度人还是英国人?——《抵达之谜》中奈保尔的文化身份意识解读[J]. 山花 2015(08)
    • [17].像奈保尔那样谈论奈保尔——我看奈保尔《作家看人》[J]. 江南 2015(06)
    • [18].西方人眼中的东方人——奈保尔笔下的印度三部曲[J]. 青年文学家 2013(36)
    • [19].解读奈保尔作品中的“加勒比”特色[J]. 芒种 2014(08)
    • [20].“魔鬼”奈保尔[J]. 时代人物 2014(09)
    • [21].奈保尔,文学世界的漂流者[J]. 环球人物 2014(23)
    • [22].英国作家奈保尔的殖民意识与反殖民意识[J]. 芒种 2012(14)
    • [23].维·苏·奈保尔:穿行在文明冲突地带(1932—)[J]. 西湖 2010(10)
    • [24].奈保尔 爱文学更爱鬼混[J]. 南方人物周刊 2008(10)
    • [25].写作的伦理:民族悖论与奈保尔的后殖民文学创作[J]. 当代外国文学 2020(01)
    • [26].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奈保尔去世[J]. 现代企业 2018(08)
    • [27].文化置换:奈保尔的小说《河湾》文化身份杂糅的表征[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6(06)
    • [28].维苏奈保尔后殖民意识研究[J]. 戏剧之家 2017(12)
    • [29].奈保尔,《我们的普世文明》,马维达等译[J]. 文化纵横 2015(02)
    • [30].叙事写实特征的研究——以奈保尔小说为例[J]. 北方文学 2019(08)

    标签:;  ;  ;  ;  ;  

    通往第三空间的身份之旅 ——论V.S.奈保尔《抵达之谜》中的身份认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