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化:教育者的实践理性回归

教师专业化:教育者的实践理性回归

论文摘要

本文将在探讨教师教育实践本真意义的基础上对教师专业化的实现作一个理论上的探讨与尝试。教师的教育实践原初地是教师的教育实践与教育实践理性的统一。实践包含理性、意义与价值实现,教师的实践是教育实践与生命实践的统一,教师的教育目的与生命目的合二为一。但随着教育的国家化,教育目的的政治化与经济化,生命成为教育目的以外的蕴涵,教师作为工具性的存在失去了对教育目的的价值设定,教师的生命失去教育生命目的的支撑而成为空无,成为无目的的存在与无生命的存在。同时又由于教育理性的逐步深化,实践理性向形而上的方向发展,逐步抽象化,深刻化,发展到理论的形态(不能为一般教育工作者所掌握),并进而将教师的教育实践对象化为方法、技术手段的应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发生了严重的分裂。理论由于其本身具有的形而上情节,执着与追求的是普遍性与概括性,对实践的指导陷于空泛。实践则由于目的外化,教育主体无法投入自身的价值追求,而无法使教育的实践理性由“自为”走向“自觉”,却甚至走向无理性的教育实践。因此,如何使教师的教育实践理性回归教育的实践,使教师的生命实践回归教育实践是教育回归本真的关键,也是教师专业化走向“自身实现”的关键。在对教育实践分析的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提出了“教育作为意义世界的解读”,以及教师与教育者的真实的区别,可以说是在教育实践理性阐述的基础上对教育和教师以及二者关系的再阐述,是结合教师的教育实践对教育实践理性理论的再读。这种再读有利于我们对具有实践理性的教师形象的具体化,是教师专业化实践理性理论在现实中的回应。同时对高校教师特征的分析,形成这样的思路,即作为高校教师,由于其自身所处的独特位置(处于突破教师专业化时代局限性的有利位置),具有作为中小学校教师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又由于自身素质的优越使其更接近教育者的概念。作为高校教师,教师的实践理性回归的实施将更彻底、更有利,实现教师专业化的可能性因此更大。努力实现高校教师的实践理性的建设,不仅有利于高校教师的专业化,更有利于整个教师的专业化实现,鉴于教师专业化的本真意义,高校教师专业化将有必要成为教师专业化的前奏。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的意义与现状
  • 三、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四、相关概念鉴定
  • 第一章 教师专业化之思
  • 1.1 教师专业化:理论与现实之间
  • 1.1.1 教师专业化之历史视角
  • 1.1.2 教师专业化在我国
  • 1.2 教师专业化解读
  • 1.2.1 教师专业化的提出
  • 1.2.2 教师专业属性
  • 第二章 教师专业化之基
  • 2.1 教师专业化:从理念到实现
  • 2.2 教师专业化与教育目的
  • 第三章 教师专业化之质
  • 3.1 实践与教育实践
  • 3.1.1 实践
  • 3.1.2 教育实践
  • 3.2 教育实践理性回归与教师专业化
  • 第四章 教师专业化之径
  • 4.1 从理论到理性
  • 4.2 从实践到理性
  • 第五章 高校教师与教师专业化
  • 5.1 教育与教育者
  • 5.1.1 教育作为意义世界的阐述
  • 5.1.2 教育在意义世界之后
  • 5.1.3 教师与教育者
  • 5.2 高校教师专业化的必行性与可行性
  • 5.2.1 高校教师专业化的必行性分析
  • 5.2.2 高校教师专业化的可行性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文章目录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相关论文文献

    • [1].杜威教育目的观解读及其现实意义研究[J]. 滨州职业学院学报 2009(03)
    • [2].学校规训教育与教育目的的失落[J]. 教育现代化 2019(86)
    • [3].杜威与彼得斯的教育目的观之比较[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9(12)
    • [4].劳动教育在我国教育目的表述中的演变[J]. 池州学院学报 2019(06)
    • [5].教育目的异化的辩证——基于高中与大学衔接的视角[J]. 教育探索 2017(06)
    • [6].浅谈我国教育目的实施方向中核心素养的作用[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8(09)
    • [7].试论数学教育目的异化的问题[J]. 教育导刊 2017(04)
    • [8].教师的教育目的观之迷失与回归[J]. 教学与管理 2017(27)
    • [9].现代教育目的异化的批判与扬弃[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6)
    • [10].未雨绸缪 重在规划有序[J]. 江淮法治 2019(20)
    • [11].如何有效的对学生进行批评[J]. 课程教育研究 2016(37)
    • [12].我国教育目的的历史变迁及分析[J]. 教书育人 2009(33)
    • [13].中国教育目的60年:演变与反思[J]. 中国教师 2009(21)
    • [14].教育目的的功利性之批判[J]. 教书育人 2009(09)
    • [15].教育目的[J]. 内蒙古教育 2010(14)
    • [16].教育目的在于形成理想的“人之形象”[J]. 辽宁教育 2011(10)
    • [17].教育目的之冲突与调和——《再论教育目的》的启示[J]. 中国教师 2012(13)
    • [18].高校教育目的的异化及矫正[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8(27)
    • [19].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目的观反思与建构[J]. 基础教育研究 2011(05)
    • [20].教育需从经典走向创新[J].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 2016(11)
    • [21].布雷岑卡教育理论评述[J]. 青海教育 2017(02)
    • [22].个性发展能否作为教育的目的?[J].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7(03)
    • [23].班级管理中注重智育和德育的发展[J]. 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 2016(10)
    • [24].做孩子的良师益友——浅谈生活环节中的教师引导[J]. 考试周刊 2017(11)
    • [25].中美教育观念对比与思考——培养人方面探究[J]. 中华少年 2017(08)
    • [26].教师的表扬和批评对幼儿的影响[J]. 启迪与智慧(教育) 2017(03)
    • [27].《幼儿工作者的视野》简介[J]. 早期教育(教师版) 2017(03)
    • [28].我与学生们的书信情缘[J]. 新课程(上) 2017(02)
    • [29].亡羊补牢,犹未迟也[J]. 现代教学 2017(06)
    • [30].关于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的思考[J]. 中华少年 2017(11)

    标签:;  ;  ;  

    教师专业化:教育者的实践理性回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