纂异记论文-高启安

纂异记论文-高启安

导读:本文包含了纂异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丝绸之路,饮食文化研究,来通,罚觥

纂异记论文文献综述

高启安[1](2018)在《“来通”传入与唐人“罚觥”——以《纂异记·张生》为线索》一文中研究指出唐人饮酒必行酒令,违反酒令则有科罚,科罚被称作"抛觥"、"飞觥"等,是则"觥"为专门的罚爵。兕觥作为专用罚爵,至迟在东汉已流行,汉儒多有解释,亦有实例。至唐代,则大为流行。之所以以兕觥为罚爵,是西方一种被称之为"来通"的角形饮酒器传入中土,由于其特殊的造型构造:尖端有流角,不能放置,可体现对违令者的处罚,因此大行其道。兕觥作为专用罚酒器,其实是东西方饮食文化交流的一个特殊事例。(本文来源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期刊2018年12期)

马国云[2](2018)在《论《纂异记》的诗人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纂异记》是唐笔记小说中颇具特点的一部小说集,和其他笔记小说一样,作者李玫在创作时,充分吸收了古代各种文体的养分。唐代,诗歌成为影响力最大的文学形式,并对其他文学形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纂异记》融入了相当数量的诗歌,并且诗歌样式各异,有着较高的艺术水准,作者运用虚构想象等艺术方法,采用描写、渲染的手法,尽情抒发自己的情感。文集虽是笔记小说,却明显体现了"诗人意识"。(本文来源于《叁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陈毅[3](2017)在《李玫《纂异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纂异记》是唐代优秀的传奇集,记录了中晚唐时期许多社会现象和政治局面,是研究中晚唐社会不可缺少的材料。论文将分四个部分对其进行研究。第一部分,考证《纂异记》的作者生平,了解李玫当时生活的社会状况以及《纂异记》的创作思想。由于原书已经亡佚,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辑佚与点校,笔者对《纂异记》的辑佚进行评述。第二部分,从叁个方面管窥中晚唐社会。蓄妓成为中晚唐时期的社会现象,家富是蓄妓的重要前提;酒宴成为中晚唐时期普遍娱乐方式,并在酒宴之上进行饮酒歌唱、劝酒助兴;《纂异记》中的服饰描写是中晚唐社会的体现,分析服饰颜色背后蕴含的寓意对理解唐代服饰具有重要作用。第叁部分,分析《纂异记》中的中晚唐政局。李玫是一个济世忧民、关心国家命运的作者,《徐玄之》反映了中晚唐时期的政治局面,《刘景复》记录了中晚唐时期吐蕃攻陷河湟地区并对其残暴统治的历史。第四部分,研究《纂异记》的叙事特征。主要从叙事手法、叙事新变、诗歌的叙事功能叁个方面进行展开。叙事手法方面主要运用了幻设、影射、讽刺的叙事手法;叙事新变表现在生活化叙事和不同篇章之间的呼应;诗歌的叙事功能主要体现在抒情言志,对话互答,推动情节发展,书信传情等叙事功能。(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期刊2017-05-10)

叶菁[4](2013)在《李玫《纂异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唐李玫的《纂异记》是唐代传奇集鼎盛时期的优秀作品,主要特点为蕴含了深刻的政治讽刺内容。本论文分为五个部分对其进行研究。第一部分,对作者李玫的生平交游情况进行考证,可知唐文宗时宰相舒元舆对其有“推食脱衣”之恩,这是李玫创作政治讽刺小说的背景。第二部分,对《纂异记》版本及流传情况进行考证。《纂异记》原书散佚,《太平广记》等后代小说总集对《纂异记》进行了收录,今存十四篇。其中大多数篇目被后代文集收录并改题他人所着。最明显的是《齐君房》的作者与文本问题,经考证,《齐君房》确实是《纂异记》中的一篇,为李玫所作。第叁部分,对《纂异记》中体现的政治讽刺内容进行研究。如《许生》为“甘露之变”中罹难的四相鸣冤,《韦鲍生妓》体现了中晚唐科举制度的新变,《徐玄之》揭露了中晚唐腐朽的政局,以及佛道素材中蕴含的政治讽刺内容。本文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详细考证其政治讽刺内容与特色。第四部分,主要研究《纂异记》中反映的宗教生活和民俗描写,展现出中晚唐的社会生活状况。第五部分,研究《纂异记》中具有的鲜明的文学特色,主要体现题材的转变,虚构性的突出,叙事手法的新变以及诗歌的插入上,是唐代传奇集中的优秀作品。(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3-05-01)

周燕[5](2012)在《《纂异记》版本考略》一文中研究指出《纂异记》是由唐人李玫所撰的传奇小说集,《新唐书.艺文志》和《宋史.艺文志》都有着录。原书已亡佚,但在《太平广记》、《类说》、《绀珠集》、《说郛》等书中收有其佚文。通过历代书志、笔记记载及各种类书、丛书所收佚文,对《纂异记》的版本情况进行考察,推断《太平广记》所收《纂异记》的故事最接近原书原貌,《绀珠集》、《类说》本所载只是原书的删节本,而《说郛》所载则是在《绀珠集》、《类说》本模式上仿作的伪书。(本文来源于《沧州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4期)

崔海妍[6](2009)在《《纂异记》中的中晚唐民俗》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唐说部绝佳之作”[1]的《纂异记》收有小说十四篇,描写了大量的民间习俗,为后人了解中晚唐的民俗提供了参考资料,主要有以下几点:1、中秋望月:《嵩岳嫁女》中叙田、邓二人在中秋望夕被二书生邀去共望月,由这一情节可知唐已有中秋望月的习俗。此可与杜甫的《八(本文来源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期刊2009年07期)

崔海妍[7](2007)在《唐传奇《纂异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李玫以忧世、兼济的儒家情怀和佛道思想创作了《纂异记》,将满腔的悲怨融入其中。《纂异记》在中国小说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它在情节内容、主题、人物、叙事等方面对其前期传奇小说都有所继承,又有所发展,达到了圆熟的境地。(本文来源于《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7年06期)

崔海妍[8](2007)在《唐传奇《纂异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首先介绍了《纂异记》的版本,并解析了作者李玫的心态,指出他具有儒家情怀,又兼有佛道思想。然后以文本细读和传统的文学研究方法为主,辅以叙事学等理论,分别从情节、人物、主题、叙事模式四个方面对《纂异记》进行了详细地解析。第一部分考查了《纂异记》情节承续前代小说和独立创新之处,揭示了作者的构思方法。《纂异记》的主题主要有现实政治批判、宣扬宗教、士子意趣,其中现实政治批判是《纂异记》最重要的主题。第叁部分将《纂异记》中的人物分为神仙、鬼魂、精怪、士人四个类型分别进行考查,指出作者描写的主要人物是鬼神,鬼魂和神仙之间互有关联。鬼神、精怪形象生动,言行类似于日常生活中的人,呈现出人情化、人形化的特点,而士人性格多不鲜明。第四部分从叙事观念、叙事角度、叙事结构、叙事时间分析了《纂异记》的叙事模式。《纂异记》继承了前代小说的成就,艺术趋于完美、圆熟,是唐代小说发展的总结和高潮。同时,它又走上了类型化的道路,预示着唐代小说下滑的趋势。(本文来源于《西藏民族学院》期刊2007-04-01)

崔海妍[9](2006)在《唐传奇《纂异记》的叙事观念》一文中研究指出《纂异记》的叙事观念在唐代小说中是独特的,这体现在文本的叙事意图、世界图景和叙述精神叁个方面《。纂异记》叙事观念表明它是唐代小说中真正有意识创作的小说之一,在小说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来源于《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6年05期)

余才林[10](2004)在《《纂异记》和卢仝死因》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卢仝的死,前人有不同猜测,新近出版的《唐五代文学编年史》也采取了存疑的态度。本文根据贾岛《哭卢仝》诗以及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新茶》诗分析认为,卢仝当于元和八年因困瘁潦倒热病复发而死。(本文来源于《文学遗产》期刊2004年01期)

纂异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纂异记》是唐笔记小说中颇具特点的一部小说集,和其他笔记小说一样,作者李玫在创作时,充分吸收了古代各种文体的养分。唐代,诗歌成为影响力最大的文学形式,并对其他文学形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纂异记》融入了相当数量的诗歌,并且诗歌样式各异,有着较高的艺术水准,作者运用虚构想象等艺术方法,采用描写、渲染的手法,尽情抒发自己的情感。文集虽是笔记小说,却明显体现了"诗人意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纂异记论文参考文献

[1].高启安.“来通”传入与唐人“罚觥”——以《纂异记·张生》为线索[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8

[2].马国云.论《纂异记》的诗人意识[J].叁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

[3].陈毅.李玫《纂异记》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7

[4].叶菁.李玫《纂异记》研究[D].安徽大学.2013

[5].周燕.《纂异记》版本考略[J].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

[6].崔海妍.《纂异记》中的中晚唐民俗[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

[7].崔海妍.唐传奇《纂异记》研究[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

[8].崔海妍.唐传奇《纂异记》研究[D].西藏民族学院.2007

[9].崔海妍.唐传奇《纂异记》的叙事观念[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

[10].余才林.《纂异记》和卢仝死因[J].文学遗产.2004

标签:;  ;  ;  ;  

纂异记论文-高启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