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传统武术技击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以社会和个人需求为动力,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技击演练和实战为表现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一种生活方式。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搏击精华的浓厚积淀。传统武术技击在历史演变中对于人类生存、军事、文化生活乃至中华民族的发展都起到重要的作用。但在当代,传统武术技击的发展面临着严峻考验,其中除了人类和平时期和体育多元化时期的社会因素外,也有其自身因素。本文以传统武术技击模式的构建为论证切入点,以传统武术技击模式的历史演进特点为线索,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与问卷法、个案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系统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传统武术技击现代化的导向进行定位,并提出了传统武术技击模式现代化发展策略。研究结果表明:①传统武术技击模式是以传统武术技击思想和理论为指导,以揭示实战技术和演练技术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形式的集合。它是传统武术技击构成要素及其相关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图式。构成的基本要素是传统武术技击理论知识结构、技术范式、功能体系以及社会环境。由核心功能、本体功能、衍生功能构成其功能体系。②传统武术技击模式演进带有明显的时段性,分为雏形、形成与完善、定型、转型以及当代发展五个阶段。③传统武术技击模式演进受多种动力因素共同作用和制约,排在前六位的是:技术轨道的推动、政治制度变迁的推动、社会与个人需求的拉动、家族式传承模式的内在要求、传统文化同化力的作用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助推。界定了内在动力因素和外在动力因素。在时序上,各种动力会在其模式演进的不同时段上发挥不同作用,在某一时段上也存在几种动力同时发挥作用。在诸动力因素中“技术轨道的推进”是首位权重的。④传统武术技击现代化发展可借鉴柔道、跆拳道、泰拳现代发展经验:走教育化、大众化、竞技化发展道路,注重德艺双修,挖掘符合时代内容,利用信息化手段宣传报道,促使其在当代发展的升华。⑤传统武术技击现代化发展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它选择的现代化发展模式是传统武术技击竞技化、健身娱乐化、学校体育化多元并存发展模式。在继承的基础上,对部分技术动作及其模式运行机制进行改革、创新;在传统武术技击科学化、规范化的基础上,促使其模式竞赛内容特色化、竞赛类型多样化;以市场策略为导向,开拓和扩大传统武术技击市场,提升产业化竞争力;建立多层次立体推广模式,推进传统武术技击国际化发展。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中文文摘第1章 绪论1.1 选题背景1.1.1 传统武术技击在当代实践中的缺失1.1.2 传统武术技击模式面临着创新问题1.1.3 传统武术技击模式的当代审视1.2 研究意义1.3 国内学术界研究现状1.3.1 传统武术的研究现状1.3.2 传统武术技击的研究现状1.3.3 传统武术技击模式的研究现状1.3.4 传统武术现代化的研究现状1.4 研究方法与基本框架1.4.1 研究方法1.4.2 研究的基本框架1.5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1.5.1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1.5.2 本研究不足之处第2章 传统武术技击理论研究2.1 相关概念的讨论与界定2.1.1 传统和传统武术的概念界定2.1.2 传统武术技击的认识过程与概念的提出2.2 传统武术技击理论探析2.2.1 传统武术技击理论基础分析2.2.2 传统武术技击专项理论知识结构2.2.3 传统武术技击传承发展的现代学科支持2.3 传统武术技击技术体系与功能体系2.3.1 传统武术技击的技术体系2.3.2 传统武术技击的功能体系2.4 传统武术技击模式构建的理论假设与依据2.4.1 理论假设2.4.2 假设依据2.4.3 传统武术技击基本模式的构成要素及其图式第3章 传统武术技击模式的演进3.1 传统武术技击雏形模式3.1.1 自卫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需要3.1.2 远古时代人类出于自卫需要而产生的个人实用技击的萌芽3.2 传统武术技击模式的形成与完善3.2.1 先秦时期传统武术技击模式的初步形成阶段3.2.2 秦汉至隋唐时期传统武术技击模式的初步完善阶段3.2.3 宋元时期传统武术技击模式的完善阶段3.3 传统武术技击模式的定型3.3.1 各拳种大量涌现、门派林立3.3.2 手搏、摔角等技击模式的定型3.3.3 气功、导引、中医药理论与方法提升传统武术技击练功效果3.3.4 古典哲学对传统武术技击理论的影响3.3.5 传统武术技击理论的基本形成3.4 传统武术技击模式的转型3.4.1 武术进入学校课堂3.4.2 西方文化的进入与《中华新武术》的形成3.4.3 国民政府时期对武术的改进3.5 传统武术技击的当代发展3.5.1 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及武术机构的建立3.5.2 社会武术的发展及竞技武术的形成3.5.3 当代武术的教学与科研3.5.4 武术的国际传播第4章 传统武术技击模式演进的动力学机制4.1 传统武术技击模式演进的动力因素分析4.1.1 传统武术技击模式演进的方法学依据4.1.2 对专家调查的结果与分析4.2 传统武术技击模式演进的内在动因4.2.1 技术轨道对传统武术技击模式演进的推动4.2.2 社会与个人需求对传统武术技击模式演进的拉动4.2.3 家族式传承是传统武术技击模式演进的方式途径4.3 传统武术技击模式演进的外在动因4.3.1 政治制度变迁是传统武术技击模式演进的外在动力源泉4.3.2 科学技术发展对传统武术技击模式的推动4.3.3 传统文化同化力的作用对传统武术技击模式演进的推动4.4 传统武术技击模式演进的多元动力观点4.4.1 传统武术技击模式演进的二元动力4.4.2 传统武术技击模式演进的三元动力4.4.3 传统武术技击模式演进的四元动力4.5 主导与多元相统一的动力机制:传统武术技击现代化的现实基础4.5.1 主导动力分析4.5.2 主导动力与多元动力相结合的可行性分析4.5.3 多元动力作用的时序分析第5章 柔道、跆拳道、泰拳的现代发展经验借鉴5.1 柔道的现代发展5.1.1 柔道"由术至道"的演进5.1.2 柔道现代发展特征5.1.3 柔道现代发展经验5.2 跆拳道的现代发展5.2.1 跆拳道的演进5.2.2 跆拳道现代发展的特征5.2.3 跆拳道现代发展的经验5.3 泰拳的现代发展5.3.1 泰拳的演进5.3.2 泰拳现代发展特征5.3.3 泰拳现代发展经验5.4 柔道、跆拳道、泰拳的现代发展对传统武术技击的启示5.4.1 倡导传统武术技击教育化、大众化、竞技化发展5.4.2 注重德艺双修5.4.3 在继承传统本质的基础上,挖掘其符合时代节拍的内容5.4.4 充分发挥传统武术技击礼仪性、娱乐性、表演性的特征5.4.5 加大传统武术技击后备人才的培养5.4.6 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及途径,建立传统武术技击推广传播网络第6章 传统武术技击现代化发展考量6.1 现代化与传统武术技击现代化6.1.1 现代化内涵6.1.2 传统武术技击现代化的概念界定6.2 传统武术技击现代化发展的机遇6.2.1 国家政策法规利于传统武术技击现代化发展6.2.2 中国体育现代化发展激活了传统武术技击的现代化发展6.2.3 主体价值多向选择性拓展了传统武术技击现代化发展空间6.2.4 现代社会科学化发展促使和要求传统武术技击现代化发展6.2.5 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助推传统武术技击的现代化发展6.3 传统武术技击现代化发展的制约因素6.3.1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主导地位的减落6.3.2 传统武术技击形式和内容的自身萎缩6.3.3 传统武术技击传承环境脆弱第7章 传统武术技击现代化发展模式选择与策略7.1 传统武术技击现代化发展模式的重要性与必要性7.1.1 合理定位是传统武术技击现代化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7.1.2 由"传统"向"现代"转型是现代社会对传统武术技击发展提出的要求7.1.3 现代化进程方向的把握有利于解决传统武术技击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矛盾7.2 传统武术技击现代化发展模式选择的原则7.2.1 适度开放与自身完善相结合的原则7.2.2 兼顾攻防技击与文化内涵的统一原则7.2.3 传统武术技击的民族性和时代性的辩证统一原则7.2.4 理论研究与实践挖掘同步发展的原则7.3 传统武术技击现代化发展模式选择7.3.1 学校体育化模式是传统武术技击现代化传承创新的基础7.3.2 健身娱乐化模式是传统武术技击市场化的基础7.3.3 竞技化模式是传统武术技击走向国际竞技舞台的现代化形态7.4 传统武术技击现代化发展策略7.4.1 传统武术技击现代化的市场策略7.4.2 传统武术技击现代化的开发策略7.4.3 传统武术技击现代化的竞赛策略7.4.4 传统武术技击现代化的推广策略7.4.5 传统武术技击现代化的创新策略结论参考文献附录一附录二附录三 “传统武术技击现代化发展”调查问卷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致谢个人简历
相关论文文献
- [1].咏春拳技击特征和技击能力研究[J]. 体育学刊 2020(01)
- [2].武术技击的研究述评[J]. 中华武术(研究) 2016(12)
- [3].论武术的“技击弱化”[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7(01)
- [4].基于广义视角的技击理论研究[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7(09)
- [5].对藤球参与提高跆拳道时空技击精准性训练的研究[J].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9(24)
- [6].咏春拳技击特征和技击能力[J]. 拳击与格斗 2020(04)
- [7].技击是武术的灵魂[J]. 武当 2020(07)
- [8].太极拳实战技击战术谈[J]. 武当 2019(03)
- [9].攻防技击意识在武术套路教学中的重要性[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12(04)
- [10].技击专项一般身体素质评价研究[J]. 新课程(综合版) 2012(01)
- [11].突然进攻技击法[J]. 搏击 2009(06)
- [12].技击八忌[J]. 少林与太极 2009(10)
- [13].基于“双峰贯耳”不同技击原理应用在拳法实战中的分析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 2019(31)
- [14].体认理论视野下的跆拳道技击审美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 2019(33)
- [15].社会发展背景下传统太极拳应用的失衡与复兴[J]. 体育学刊 2020(03)
- [16].简论张之江先生的国术技击观[J]. 中华武术(研究) 2017(03)
- [17].以攻防技击为主线的畲家拳教学探究[J]. 运动 2016(08)
- [18].浅谈少林拳技击思想[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6(09)
- [19].传统武术中的技击之道(下)[J]. 武当 2012(09)
- [20].浅议“齐之技击”[J]. 青春岁月 2013(02)
- [21].孙氏拳技击基本素质的训练——孙氏拳前辈启示录之一[J]. 搏击 2013(04)
- [22].太极拳桩功的技击特点和功能研究[J].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3(12)
- [23].少林武术技击思想的演变及文化诠释[J]. 湖北体育科技 2013(06)
- [24].太极拳技击思想与教学[J]. 中国科技信息 2010(11)
- [25].试析警察攻防技击体系及警察武术的构建[J]. 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 2009(04)
- [26].太极拳技击思想初探[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21)
- [27].武术套路中非技击实效性动作的技术特征与价值研究[J]. 体育与科学 2008(05)
- [28].攻防技击回归武术套路教学的探讨[J]. 当代体育科技 2016(28)
- [29].武术套路形成过程中非技击因素的渗入——以太极拳为例[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5(10)
- [30].缠拳 千年技击文化积淀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J]. 拳击与格斗 2012(05)
标签:传统武术技击论文; 模式论文; 演进论文; 要素论文; 理论基础论文; 动力机制论文; 现代化发展论文; 策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