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反应蛋白、颈动脉斑块及其他危险因素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C反应蛋白、颈动脉斑块及其他危险因素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浓度、颈动脉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并研究危险因素问是否存在交互作用,从而揭示多重危险因素与脑梗死的关系,为临床诊断、筛选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①试验设计采用非匹配设计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②测定91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72例非脑梗死健康者(对照组)的颈动脉超声及血清CRP浓度、血压、血糖、血脂等各种生化指标;③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1.5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s表示,进行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单因素、多因素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④两因素交互作用分析采用相加模型。结果①脑梗死组与对照组年龄、性别无显著性差异;②危险因素单、多因素分析: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心脏病史、吸烟史、饮酒史、颈动脉斑块、CRP、血糖(Glu)、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等,引入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最终分析有意义的变量有5个,分别为CRP、颈动脉斑块、高血压史、吸烟史、全血粘度低切,具有统计学的显著性差异(OR>1,且OR 95%CI不包括1;P<0.05;OR值分别为:2.982,2.496,5.443,3.158,1.525)。③联合作用:高CRP和颈动脉斑块、高血压史、吸烟史等常见的脑梗死危险因素分别存在着统计学和生物学上的协同交互作用,交互作用归因比(attributable proportion ofinteraction,API值分别为69.6%,17.1%,35.6%),颈动脉斑块和高血压史、吸烟史也存在着协同交互作用(API值分别为9.6%,5.4%,35.6%),高血压史和吸烟史也有协同交互作用(API值为44.7%)。结论CRP、颈动脉斑块是脑梗死发病的独立的危险因素,并通过影响其危险因素而参与了脑梗死的发生发展,高CRP和颈动脉斑块、高血压史、吸烟史分别存在正交互作用,颈动脉斑块和高血压、吸烟史分别存在正交互作用,吸烟史和高血压史也存在正交互作用。因此,在脑梗死的防治中,干预CRP的水平、颈动脉斑块和其他危险因素有重要意义。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正文
  • 前言
  • 对象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正文
  • 参考文献
  • 符号说明
  • 个人简介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大面积脑梗死影像标志物研究进展[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96)
    • [2].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指南 2020(01)
    • [3].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分析[J]. 智慧健康 2020(02)
    • [4].1例脑梗死合并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J].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0(01)
    • [5].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急救与护理[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04)
    • [6].高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脑白质疏松与肾小球滤过率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 2019(35)
    • [7].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对其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当代医药论丛 2020(03)
    • [8].精细化护理在急诊重症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和临床价值体会[J]. 心理月刊 2020(13)
    • [9].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常见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 2020(12)
    • [10].中西医结合治疗心源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0(01)
    • [11].以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的大面积脑梗死1例[J]. 人民军医 2020(03)
    • [12].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发生阿司匹林抵抗的危险因素分析[J].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0(04)
    • [13].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腔隙性脑梗死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19(22)
    • [14].二级预防相关措施对脑梗死患者复发的干预效果[J]. 当代医学 2020(16)
    • [15].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梗死伴偏瘫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观察[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0(08)
    • [16].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与轻型脑梗死患者卒中复发相关性研究[J]. 中国卒中杂志 2020(06)
    • [17].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彩超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分析[J]. 名医 2020(06)
    • [18].MicroRNA-26a-5p在重症脑梗死患者中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J].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0(06)
    • [19].拜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再发的预防[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11)
    • [20].持续颅内压监测在大面积脑梗死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 新疆医学 2020(08)
    • [21].依达拉奉辅助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效果[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27)
    • [22].脑心通胶囊联合长春西汀治疗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研究[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11)
    • [23].常见实验室指标与初发脑梗死患者预后关系研究[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0(19)
    • [24].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对脑梗死的诊断作用分析[J]. 智慧健康 2019(06)
    • [25].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短期内脑梗死发生风险的预测[J].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19(01)
    • [26].脑梗死 糖友致残致死的杀手[J]. 江苏卫生保健 2019(02)
    • [27].情绪护理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09)
    • [28].院内肢体活动增加对轻度脑梗死患者出院后的影响[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9(16)
    • [29].整体针灸治疗脑梗死疗效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9(23)
    • [30].对脑梗死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对改善其语言及肢体功能的效果[J]. 当代医药论丛 2019(18)

    标签:;  ;  ;  ;  ;  

    C反应蛋白、颈动脉斑块及其他危险因素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