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历史性队列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邹旭,左雪,高雪梅[1](2021)在《内蒙古自治区3—7岁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现状调查及改进建议》文中指出感觉统合失调率高达41.7%,其中:轻度感觉统合失调率为26.8%、中度感觉统合失调率为11.0%,重度感觉统合失调率为3.9%。研究发现,男童感觉统合失调率明显高于女童;年龄越小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率越高;独生子女轻度感觉统合失调率高于非独生子女;乡村儿童轻度感觉统合失调率高于城市儿童。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率较高的现象应引起重视,采取普及感觉统合知识、加强感觉统合学习、加大感觉统合训练投入等相应措施,促进儿童健康发展。
王嘉骏[2](2021)在《银川市学龄前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与体质健康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
张子东[3](2021)在《足球游戏对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孙娅楠[4](2020)在《拉丁舞练习对感觉统合失调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感觉统合是指人类大脑中的中枢神经区域接收到外界的有效信息,通过自身的整合能力和肢体互相协调运作,从而进行学习的过程。而感觉统合失调则指的是儿童大脑神经区域对于外界所获得的信息不能进行有效的整合,并对肢体没办法完全掌控以及迅速做出相应的反应,这样会导致儿童自我认知能力与适应能力下降,从而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近年来随着拉丁舞的发展与普及,尤其是少儿拉丁舞受到了很多儿童的喜爱,尤其是拉丁舞这项体育项目的运动意义较强、在音乐的配合下需全神贯注进行全身心运动,对儿童大脑中神经感觉机能的训练有良好的作用。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是通过实验研究4-6岁感觉统合失调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影响,帮助感觉统合失调儿童有更多方法进行感觉统合训练来促进感觉统合失调恢复,丰富感觉统合失调儿童训练方法和手段。在训练的过程中使感觉统合失调儿童不断地提高自身适应、控制能力等,全面提高其感觉统合能力;进一步探讨拉丁舞练习在改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方面的效果,所以对练习拉丁舞的感觉统合失调儿童进行了调查与研究。本文研究对象是拉丁舞对感觉统合失调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的影响,以对广州花舞飞扬艺术教育、广州星海韵艺术培训中心以及广州德莘树人培训中心的60名4-6岁学习拉丁舞的感觉统合失调儿童为实验对象。并根据台湾奇德儿脑力开发联盟的《感觉统合评定量表》里面的评分标准,(由北京医科大学心理健康研究所引进),用来纳入和排除研究对象。根据标准,通过量表测试确定了60名儿童(实验组30名,对照组30名)实验组进行拉丁舞(恰恰)练习,对照组则不进行拉丁舞(恰恰)练习,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实验法等进行了该研究,最后对两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拉丁舞对儿童感觉统合失调行为改善的研究中,整体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数据发生了明显变化,实验组实验前后平均值由20.36上升到23.21,对照组实验前后平均值由实验前的20.59下降到19.63。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前的P值为P=0.682,说明无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后的的P值为P=0.00说明有显着性差异(P<0.05)。在前庭系统失衡板块实验组实验前后平均值由19.96上升至21.96,对照组实验前后平均值由20.67下降至19.01。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前的P值为P=0.613,说明无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后的的P值为P=0.000说明有显着性差异(P<0.05)。在触觉系统失调板块实验组实验前后平均值由18.73上升至22.19,对照组实验前后平均值由19.65变至20.01。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前的P值为P=0.639,说明无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后的的P值为P=0.000说明有显着性差异(P<0.05)。在本体感觉失调板块实验组实验前后平均值由18.33上升至20.90,对照组实验前后平均值由17.60下降至17.74。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前的P值为P=0.653,说明无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后的的P值为P=0.000说明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整体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患有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在进行拉丁舞练习之后整体感觉统合失调的情况发生了明显变化,这也证明了拉丁舞对感觉统合失调儿童有良好的促进与恢复作用。结论:经过一段时间的拉丁舞练习,可以改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行为。拉丁舞在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培养儿童的专注力、毅力以及健康强壮的体格方面具有良好作用,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奠定了基础。因此,拉丁舞作为一种运动项目值得在有关感觉统合失调训练中进行普及。建议:(1)为了让感统失调儿童有更多的方法得到改善,拉丁舞可以融入到一些幼儿园和小学的课间活动中,编制成专门的课间操。通过拉丁舞的趣味性让学生进行课间活动时可以提高他们对课间活动兴趣,更好地进行体身体锻炼。(2)可以让拉丁舞动作中的一些舞蹈元素与传统的感觉统合训练进行融合,增加和丰富感觉统合训练的方式和方法,可以让感觉统合失调儿童在进行感觉统合训练时有更多的选择。(3)家长们和相关部门要对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问题多加注意并足够重视,同时家庭氛围的好坏也是影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重要原因,希望家长们可以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与孩子常常进行一些身体活动的锻炼与互动,改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问题。
李慧敏[5](2020)在《创编有氧操对6岁感觉统合失调儿童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感觉统合训练是通过对失调儿童实施身体干预,影响其身心正常发育的一种手段。本研究通过创编有氧操对失调儿童进行干预训练,目的是验证创编有氧操对感统失调儿童产生积极的影响。本人先通过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对沈阳市皇姑区昆山路第二小学一年级6岁学生共计152人进行感觉统合能力现状调查,并最终选取25人为实验研究对象,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数据统计法的基础上,结合实验法的本质开展实验教学,利用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对其进行三个月针对性的训练。实验结果如下:(1)触觉中度失调、轻度失调在实验后触觉功能都有显着性提高(P<0.05),触觉功能正常儿童在实验后不存在显着性提高(P>0.05)。且触觉中度失调、轻度失调和触觉正常儿童两两组相比较,实验后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都达到触觉正常水平。(2)前庭中度失调、轻度失调儿童在实验后前庭功能都有非常显着性提高(P<0.01),前庭功能正常儿童在实验后有显着性提高(P<0.05)。且前庭中度失调、轻度失调和前庭正常儿童两两组相比较,实验后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都达到前庭正常水平。(3)本体感觉中度失调儿童在实验后本体感觉功能都有显着性提高(P<0.05),本体感觉轻度失调儿童在实验后本体感觉有非常显着性提高(P<0.01),本体感觉正常儿童在实验后都不存在显着性提高(P>0.05)。且本体感觉中度失调、轻度失调和本体感觉正常儿童两两组相比较,实验后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除一名中度失调同学改善为轻度失调外,其他同学都达到本体感觉正常水平。(4)创编有氧操感觉统合干预训练前后被试儿童的学习成绩存在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根据以上研究结果得出结论:《花式篮球操》干预训练对触觉中度失调、轻度失调儿童具有显着性改善,对触觉功能正常儿童在实验后不存在显着性提高;《加油操》干预训练对前庭中度失调、和轻度失调儿童都具有非常显着性改善,对前庭功能正常儿童在实验后存在显着性提高;《平衡瑜伽操》干预训练对本体感觉中度失调儿童具有显着性改善,对本体感觉轻度失调儿童在实验后存在非常显着性改善,对本体感觉正常儿童在实验后不存在显着性提高;在此创编操训练结束后,全部失调儿童的学习能力都具有显着性改善。
曲迪[6](2020)在《小组工作介入感统失调儿童抗逆力提升的实务性研究 ——以深圳市HD小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感觉统合失调(Sensory Integrative Dysfunction)对儿童身心成长有较大影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儿童的生长环境和抚养方式发生改变,国内患有感统失调的儿童越来越多。身体机能障碍导致的语言障碍、视听障碍、学习障碍和异常的行为表现等会导致儿童在自我认知能力、情绪管理和家庭生活等方面出现问题,进而引发他们在学校学习、运动锻炼、群体交往、社会适应和竞争能力等方面处于相对困难与不利的境地,在面对各种困境时往往缺乏适应性、乐观感和自我修复能力,亟待提升“抗逆力”。本文对深圳市HD小学8名8-11岁感统失调儿童进行了社会工作干预实践,以优势视角理论、社会支持网络理论和情绪ABC理论为理论视角,以提升服务对象的抗逆力为目标,运用小组工作方法,对感统失调儿童进行干预设计和实务实践。首先,笔者对服务对象及其家庭进行调查和评估,了解其感统失调情况和抵御困难时的抗逆力情况、影响抗逆力的主要因素并进行提升抗逆力的需求分析;然后,在前期资料整合的基础上,通过完整的八次小组过程,帮助感统失调儿童强化积极乐观感、自我效能感、团队归属感,构建社会支持网络系统;最后运用社会工作评估方法进行过程分析和成效评估,建议建立家校社三位一体互助系统,提出社会工作介入感统失调儿童的现实意义和有效策略,梳理并总结促进抗逆力提升的小组工作模式,为感统失调儿童的社会工作介入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促进社会工作实践的发展。
申宇静[7](2020)在《粗大动作训练对6-7岁感觉统合失调儿童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感觉统合是一种大脑与身体协调的学习过程,与儿童的大脑、身体的发展息息相关。其失调会影响儿童的认知、语言、社会性、注意力以及身体发育和运动能力的发展。近年来有关调查研究显示,我国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比例呈现逐渐提高的趋势,感觉统合失调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为了探索干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症状的有效运动手段,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教学实验、量表测量、数理统计等方法,选用粗大动作训练作为干预手段,以一年级小学生(实验组18人,对照组11人)作为实验对象,开展了为期9周27次课程的教学实验。本研究对实验结果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出以下研究结果:(1)实验组感觉统合能力的前庭失衡、感触过分防御、本体感觉失衡、学习能力不足这四个指标都取得显着性提高(P<0.01);(2)对照组感觉统合能力的前庭失衡、学习能力不足指标取得显着提高(P<0.05),感触过分防御和本体感觉失衡两项指标未取得显着提高(P>0.05);(3)经过27课的实验干预后,实验组前庭失衡、感触过分防御、本体感觉失衡、学习能力不足四个指标测试结果显着高于与对照组(P<0.05);(4)通过对实验对象进行TGMD-3测试,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移动技能和物体操控技能测试结果具有显着差异(P<0.01),且两组移动技能难度值高于物体操控技能;(5)感觉统合能力的前庭失衡、感触过分防御、本体感觉失衡、学习能力不足四个指标与跑等粗大动作在0.05双侧水平上具有相关性(P<0.05)。研究结论:(1)粗大动作训练对感觉统合失调前庭失衡、感触过分防御、本体感觉、学习能力四个指标的改善具有显着效果。常规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对改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效果不明显;(2)与常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内容的作用相比,粗大动作训练对改善感觉统合失调效果更好;(3)粗大动作训练对提高儿童的移动技能、物体操控技能水平的作用明显好于常规体育教学内容,且两组移动技能掌握程度好于物体操控技能;(4)从总体上看,粗大动作的发展水平与感觉统合能力显着相关,即粗大动作发展水平越高感觉统合能力越好。
李佳琪[8](2019)在《对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干预训练及效果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感觉统合失调被称为是一种“时代病”,感觉统合能力不足会使患儿出现运动能力低下,语言表达不畅,心理成熟晚,情感脆弱,自控能力差,缺乏自信,人际关系差等问题,且感觉统合失调的临床症状不会自然消失,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将严重影响患儿个体的健康发展,对其健康成长产生持久、广泛的不良影响。相关研究表明,我国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比例超过24.78%。如何改善儿童的感觉统合失调症状,已引起相关学者的高度重视。本研究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量表测量法、访谈法、个案研究法、观察法、数据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借助成都市某感觉统合训练机构提供的专业平台,通过设计并实施干预训练方案,从前庭觉训练、本体觉训练、触觉训练入手,对10名感觉统合失调的学龄前儿童进行为期12个月的感觉统合干预训练,基本达到预期研究目的。研究结果显示:(1)通过12个月干预之后,10名感觉统合失调的学龄前儿童的失调情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证明该干预方案对感觉统合失调儿童的前庭觉功能、本体觉功能、触觉功能的改善具有一定的效果。(2)通过对比10名干预对象训练前后的前庭觉、本体觉、触觉三项功能的测验数据,得出前庭觉功能恢复到正常水平的有8名,本体觉功能恢复到正常水平的有7名,触觉功能恢复到正常水平的有8名。(3)通过对比10名干预对象训练前后的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语言、社交行为五大能力的测验数据,得出该干预方案对儿童的基础能力的提高具有一定的效果。(4)测试结果表明,本研究的针对干预对象的前庭觉、本体觉、触觉进行训练的干预方案设计基本合理,实施效果基本达到预期目标。
王梦花,杨丽华,温朋飞[9](2017)在《感觉统合失调及感觉统合训练的研究现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阅读、逻辑推理等方法梳理了有关感觉统合训练的研究成果,通过阐述感觉统合和感觉统合失调的相关概念,归纳出感觉统合失调的机理、主要表现及原因,总结了感觉统合训练的机理及其应用现状.针对当前感觉统合失调和感觉统合训练研究中的不足提出新的研究展望,以期充实感觉统合训练理论,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教育和训练实践.
沈茜[10](2017)在《成都市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成都市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有效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成都市两所幼儿园的781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儿童感觉统合能力评定量表及儿童基本情况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率为38.28%,轻、重度感觉统合失调检出率分别为29.96%和8.32%;男童失调率(23.05%)高于女童(15.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41,P<0.05)。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居住面积、分娩时孕周、孕期阴道出血史、父母教育态度、父母文化水平。结论成都市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发生率较高。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受生物和社会因素共同影响,应引起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广泛重视,早期开展筛查积极治疗。
二、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历史性队列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历史性队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内蒙古自治区3—7岁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现状调查及改进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工具 |
3. 统计方法 |
三、研究结果 |
1. 内蒙古自治区3—7岁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率 |
2. 男女童感觉统合失调率 |
3. 年龄越小感觉统合失调率越高 |
4.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感觉统合失调率 |
5. 城乡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率 |
四、分析与讨论 |
1. 感觉统合失调率较高 |
2. 男童感觉统合失调率高于女童 |
3. 年龄越小感觉统合失调率越高 |
4. 独生子女轻度感觉统合失调率高于非独生子女 |
5. 乡村儿童重度感觉统合失调率高于城市儿童 |
五、改进3—7岁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建议 |
1. 普及感觉统合知识,改变家长观念 |
2. 加强感觉统合学习,提升教师感觉统合专业能力 |
3. 加大感觉统合训练投入,营造良好训练环境 |
(4)拉丁舞练习对感觉统合失调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感觉统合失调 |
1.1.2 感觉统合失调干预 |
1.1.3 拉丁舞的发展及作用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关于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及产生的原因 |
2.2 .关于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 |
2.2.1 本体感觉失调 |
2.2.2 前庭感觉失调 |
2.2.3 视觉系统失调 |
2.2.4 听觉系统失调 |
2.2.5 触觉系统障碍 |
2.3 感觉统合失调的危害与感觉统合训练 |
2.3.1 关于感觉统合训练 |
2.3.2 感觉统合训练原则 |
2.3.3 感觉统合训练理论基础 |
2.3.4 感觉统合训练作用 |
2.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4.1 感觉统合失调的比列 |
2.4.2 对感觉统合失调体育方法干预预取得效果 |
3 研究对象和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1.1 实验对象的筛选 |
3.1.2 实验对象排除标准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数理统计法 |
3.2.4 实验法 |
3.2.5 量表测量法 |
4.结果与分析 |
4.1 实验组和对照组总体结果分析 |
4.1.1 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比较 |
4.1.2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 |
4.2 感觉统合失调儿童三大板块结果分析 |
4.2.1 拉丁舞练习对感觉统合失调儿童前庭失衡结果分析 |
4.2.2 拉丁舞练习对感觉统合失调儿童触觉系统障碍结果分析 |
4.2.3 拉丁舞练习对感觉统合失调儿童本体感觉失调的结果分析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6 研究不足 |
7 致谢 |
8 参考文献 |
9 附录 |
(5)创编有氧操对6岁感觉统合失调儿童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研究背景 |
一、选题依据 |
二、相关概念界定 |
(一)有氧操 |
(二)感觉统合和感觉统合失调 |
三、研究现状 |
(一)感统失调现象的研究现状 |
(二)国内外感统训练开展状况的研究现状 |
(三)感统失调干预训练的研究现状 |
(四)有氧操对幼儿的影响的研究现状 |
四、研究意义及创新点 |
(一)研究意义 |
(二)创新点 |
第二章 研究方法及实施方案 |
一、研究方法 |
(一)文献资料法 |
(二)专家访谈法 |
(三)问卷调查法 |
(四)实验法 |
(五)数据统计法 |
二、实施方案 |
第三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一、感觉统合状况统计结果 |
(一)沈阳市皇姑区昆山路第二小学感觉失调状况统计结果 |
(二)实验前后感觉统合人数统计结果 |
(三)感觉统合训练干预结果 |
二、个案表现 |
(一)触觉功能失调实验前后的个案表现 |
(二)前庭功能失调实验前后的个案表现 |
(三)本体感觉功能失调实验前后的个案表现 |
三、分析与讨论 |
(一)《花式篮球操》对触觉功能改善的分析讨论 |
(二)《加油操》对前庭功能改善的分析讨论 |
(三)《平衡瑜伽操》对本体感觉功能的改善的分析讨论 |
第四章 结论、建议及不足 |
一、结论 |
二、建议 |
三、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一 |
附录二 |
个人简历及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6)小组工作介入感统失调儿童抗逆力提升的实务性研究 ——以深圳市HD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内外关于感统失调问题的研究 |
二、国内外关于抗逆力的相关研究 |
三、国内外关于社会工作介入感统失调儿童的实务研究 |
四、研究综述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
第一节 理论基础 |
一、社会支持网络理论 |
二、优势视角理论 |
三、情绪ABC理论 |
四、抗逆力理论 |
第二节 概念界定 |
一、感觉统合 |
二、感觉统合失调 |
三、小组工作 |
第三章 深圳市HD小学感统失调儿童抗逆力提升小组工作的准备阶段 |
第一节 小组工作介入的学校背景 |
第二节 小组成员的选择及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 |
一、服务对象的选择 |
二、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 |
第三节 小组成员抗逆力现状评估 |
一、小组成员抗逆力情况分析 |
二、影响小组成员抗逆力的主要因素 |
三、小组成员提升抗逆力的需求分析 |
第四章 深圳市HD小学感统失调儿童抗逆力提升小组工作的介入和评估 |
第一节 小组方案设计 |
第二节 小组工作介入 |
一、第一次小组活动:猜猜我是谁 |
二、第二次小组活动:表达与倾听 |
三、第三次小组活动:加油我可以 |
四、第四次小组活动:跨越逆境海 |
五、第五次小组活动:情绪小主人 |
六、第六次小组活动:团体障碍赛 |
七、第七次小组活动:大手拉小手 |
八、第八次小组活动:优点大轰炸 |
第三节 小组工作评估 |
一、过程评估 |
二、成效评估 |
第五章 结论与反思 |
第一节 结论 |
一、小组工作模式介入感统失调儿童的抗逆力提升具有可行性 |
二、提高感统失调儿童的抗逆力需要建立家校社互助系统 |
第二节 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致谢 |
(7)粗大动作训练对6-7岁感觉统合失调儿童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一节 选题的依据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假设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假设 |
第四节 研究的创新点 |
第五节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六节 核心概念界定 |
一、感觉统合及感觉统合失调 |
二、粗大动作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核心概念的辨析 |
一、有关感觉统合及感觉统合失调的概念 |
二、有关粗大动作及粗大动作发展的概念 |
第二节 感觉统合能力的相关研究概述 |
一、有关我国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状况的研究 |
二、有关感觉统合失调的具体表现及机理的研究 |
三、有关感觉统合失调对儿童发展影响的相关研究 |
四、有关感觉统合能力影响因素的分析 |
五、改善感觉统合能力的实验研究 |
第三节 有关大肌肉群动作发展的相关研究概述 |
一、有关大肌肉群动作发展水平的研究 |
二、有关粗大动作发展重要作用的研究 |
三、6-7岁发展基础动作必要性的概述 |
四、影响儿童粗大动作发展水平的因素 |
五、粗大动作作为改善感觉统合失调方法的原因概述 |
第四节 粗大动作发展水平的测试与粗大动作练习的概述 |
一、粗大动作发展水平测试的相关研究 |
二、有关粗大动作训练内容分类的研究 |
第五节 本研究的思考 |
第三章 研究的对象及方法 |
第一节 研究对象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一、文献资料法 |
二、量表测试法 |
三、实验法 |
四、测试法 |
五、数理统计法 |
六、逻辑分析法 |
第四章 研究结果 |
第一节 实验对象感觉统合失调的基本情况 |
第二节 实验前、后感觉统合能力各指标测试结果比较 |
一、实验组与对照组感觉统合能力前测结果比较 |
二、实验组感统失调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前、后测结果比较 |
三、对照组感统失调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前、后测结果比较 |
四、实验组与对照组感觉统合能力后测结果比较 |
第三节 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对象粗大动作发展状况对比 |
一、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对象各项粗大动作发展状况对比 |
二、实验组与对照组移动技能和物体操作技能总分对比 |
第四节 感觉统合能力与粗大动作发展水平的相关性 |
第五章 讨论与分析 |
第一节 粗大动作训练对感觉统合失调影响效果的分析 |
一、粗大动作训练对前庭失衡的影响 |
二、粗大动作训练对感触过分防御的影响 |
三、粗大动作训练对本体感觉失衡的影响 |
四、粗大动作训练对学习能力不足的影响 |
第二节 常规体育与健康课程对感觉统合失调影响的分析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一节 结论 |
第二节 建议 |
第三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
一、研究的不足 |
二、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中文文献 |
英文文献 |
附录 |
附件一 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 |
附件二 6-7岁感觉统合能力原始分与标准分对照表 |
附件三 实验组每节课具体安排(教学时长:15-20分钟) |
附件四 TGMD-3测试动作标准 |
致谢 |
(8)对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干预训练及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感觉统合机能是决定幼儿身心发育水平的重要因素 |
1.1.2 感觉统合失调将严重影响幼儿身心正常发育 |
1.1.3 感觉统合训练是提高幼儿感觉统合机能的有效途径 |
1.2 选题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2 相关研究综述 |
2.1 相关概念解释 |
2.1.1 感觉统合 |
2.1.2 感觉统合失调 |
2.1.3 感觉统合训练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2.1 关于感觉统合失调现状的研究 |
2.2.2 关于感觉统合失调表现的研究 |
2.2.3 关于感觉统合失调影响的研究 |
2.2.4 关于感觉统合失调训练现状的研究 |
3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量表测量法 |
3.2.3 访谈法 |
3.2.4 案例研究法 |
3.2.5 观察法 |
3.2.6 统计法 |
4 感觉统合训练相关理论 |
4.1 训练原理和训练原则 |
4.1.1 训练原理 |
4.1.2 训练原则 |
4.2 干预训练机理 |
4.2.1 前庭觉功能的干预机理 |
4.2.2 本体觉功能的干预机理 |
4.2.3 触觉功能的干预机理 |
4.2.4 智力的干预机理 |
4.3 干预的阶段划分 |
5 干预训练方案与实施 |
5.1 评定干预对象 |
5.1.1 智力水平评定 |
5.1.2 感觉统合能力发展测验结果 |
5.2 确定干预方法 |
5.2.1 提高前庭觉功能的干预方法 |
5.2.2 提高本体觉功能的干预方法 |
5.2.3 提高触觉功能的干预方法 |
5.3 开展干预训练 |
5.3.1 分组方式 |
5.3.2 干预分组训练方案 |
6 干预训练结果 |
6.1 五大能力干预结果 |
6.2 干预后前庭功能评定结果 |
6.2.1 评定方法与指标 |
6.2.2 评定结果 |
6.3 干预后本体觉功能评定结果 |
6.3.1 评定方法与指标 |
6.3.2 评定结果 |
6.4 干预后触觉功能评定结果 |
6.4.1 评定方法与指标 |
6.4.2 评定结果 |
7 结论与建议 |
7.1 结论 |
7.2 建议 |
7.2.1 增加干预对象人数 |
7.2.2 增加干预训练时间 |
7.2.3 提高评估的专业性 |
7.2.4 家长和幼教的支持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感觉统合失调及感觉统合训练的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感觉统合和感觉统合失调的相关研究 |
1.1 感觉统合与感觉统合失调的概念 |
1.2 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 |
1.3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现状 |
1.4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产生原因的相关研究 |
2 感觉统合训练的相关研究 |
2.1 感觉统合训练的依据 |
2.1.1 前庭平衡及训练 |
2.1.2 协调能力及训练 |
2.1.3 本体感觉及训练 |
2.1.4 触觉及训练 |
2.2 感觉统合训练在国内外的开展情况 |
2.3 感觉统合训练的相关实验研究 |
3 结语 |
(10)成都市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1.2.1 调查工具 |
1.2.2 调查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程度及类型分布 |
2.2 不同性别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发生率比较 |
2.3 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
3 讨论 |
3.1 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基本情况 |
3.2 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影响因素 |
3.3 对家庭的建议 |
3.4 对医疗及教育部门的建议 |
四、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历史性队列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内蒙古自治区3—7岁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现状调查及改进建议[J]. 邹旭,左雪,高雪梅. 教育探索, 2021(05)
- [2]银川市学龄前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与体质健康的相关性研究[D]. 王嘉骏. 宁夏大学, 2021
- [3]足球游戏对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D]. 张子东. 渤海大学, 2021
- [4]拉丁舞练习对感觉统合失调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D]. 孙娅楠. 广州体育学院, 2020(06)
- [5]创编有氧操对6岁感觉统合失调儿童的影响研究[D]. 李慧敏. 沈阳师范大学, 2020(12)
- [6]小组工作介入感统失调儿童抗逆力提升的实务性研究 ——以深圳市HD小学为例[D]. 曲迪. 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吉林省行政学院), 2020(12)
- [7]粗大动作训练对6-7岁感觉统合失调儿童影响的实验研究[D]. 申宇静. 中央民族大学, 2020(01)
- [8]对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干预训练及效果的研究[D]. 李佳琪. 成都体育学院, 2019(12)
- [9]感觉统合失调及感觉统合训练的研究现状[J]. 王梦花,杨丽华,温朋飞. 肇庆学院学报, 2017(02)
- [10]成都市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及影响因素研究[J]. 沈茜.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