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垃圾焚烧过程中二恶英低温热处理及紫外光解试验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工程热物理
作者: 黄蕾
导师: 岑可法,李晓东
关键词: 城市生活垃圾,垃圾焚烧炉,二恶英,飞灰,烟气,热处理,紫外光解,控制技术
文献来源: 浙江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技术在我国逐步兴起,如何控制垃圾焚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恶英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环境污染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对垃圾焚烧过程飞灰中的二恶英分布特性、二恶英前驱物生成机理、飞灰中二恶英的低温热处理控制技术、以及烟气中前驱物生成的二恶英的紫外光解控制技术展开研究,为今后垃圾焚烧过程中二恶英控制技术奠定基础。 固态五氯酚作为前驱物,测定了五氯酚中所含的二恶英含量,研究了五氯酚在飞灰表面上低温催化反应生成物中二恶英的分布特性,并对影响二恶英生成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研究了五氯酚生成烟气中二恶英的光化学降解机理。采用中压汞灯对烟气直接光照,进行光降解试验,结果表明烟气中高氯代PCDD/Fs可以在一定条件下接受通过紫外光的照射,发生光致氧化到光致降解的一系列复杂的脱氯、降解及生成反应,形成多种低氯代同系物。降解率最高可达99.5%,I-TEQ值的脱除率可达88%。烟气中通入臭氧气体能催化二恶英光解。臭氧光催化氧化分解二恶英主要是在于产生了具有强氧化能力的羟基基团,由于羟基基团的攻击使二恶英发生亲电子加成反应最终使二恶英得到分解。 对飞灰热处理试验结果证实在缺氧条件下,飞灰中的二恶英通过脱氯/加氢反应得以降解,降解率在42%—100%之间;确定了最经济有效的低温脱除飞灰中二恶英的试验条件是:氮气气氛下,温度在400℃,加热60min。 文中还对下一步二恶英的控制技术研究工作提出了设想。
论文目录: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符号表: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技术及引起的环境问题
§1.2.1 焚烧技术的应用现状
§1.2.2 垃圾焚烧引起的环境问题
§1.3 二噁英的理化特性及环境来源
§1.3.1 二噁英的结构、理化特性和毒性
§1.3.2 二噁英在环境中的来源
§1.4 垃圾焚烧过程中二噁英的生成机理研究
§1.4.1 燃料中固有的二噁英
§1.4.2 气相生成二噁英
§1.4.3 异相催化反应合成二噁英
§1.5 垃圾焚烧过程中二噁英的控制技术研究
§1.5.1 燃烧前PCDD/Fs的防治措施
§1.5.2 燃烧过程中优化燃烧过程、改进燃烧状况减少PCDD/Fs的生成
§1.5.3 已生成的PCDD/Fs在燃烧区域后的防治措施
§1.6 飞灰热处理及紫外光解技术研究现状
§1.6.1 飞灰热处理技术
§1.6.2 紫外光解技术
§1.7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五氯酚在飞灰表面异相催化反应生成二噁英试验研究
§2.1 引言
§2.2 试验原料与工况设置
§2.2.1 试验材料及试剂
§2.2.2 试验装置及方法
§2.2.3 样品预处理及GC/MS分析
§2.3 试验结果和讨论
§2.3.1 PCP中二噁英的分布
§2.3.2 飞灰/PCP反应二噁英含量及其分布
§2.3.3 气氛对二噁英含量及其分布的影响
§2.4 结论
第三章 烟气中二噁英的紫外光解实验研究
§3.1 引言
§3.2 烟气中二噁英的紫外光降解试验
§3.2.1 试验原料与工况设置
§3.2.2 试验结果与讨论
§3.3 氧化气氛下烟气中二噁英光催化氧化降解试验
§3.3.1 工况设置
§3.3.2 结果与讨论
§3.4 烟气中二噁英在光化学反应仪中的光解试验
§3.4.1 工况设置
§3.4.2 结果与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垃圾焚烧炉飞灰中二噁英的低温热处理试验
§4.1 引言
§4.2 垃圾焚烧炉飞灰热处理试验
§4.2.1 试验装置和试验工况
§4.2.2 结果和讨论
§4.3 分粒径飞灰中二噁英的低温热处理试验
§4.3.1 试验原料与工况设置
§4.3.2 试验结果与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
§5.1 阶段总结
§5.2 研究展望
全文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含录用):
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10-08
参考文献
- [1].垃圾焚烧过程飞灰中二恶英的分布特性及控制技术初步研究[D]. 陈彤.浙江大学2003
- [2].城市生活垃圾燃烧特性研究[D]. 郭建.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8
- [3].垃圾焚烧炉换热器高温腐蚀实验研究[D]. 张楠.天津大学2016
- [4].基于DCS的垃圾焚烧炉排炉自动燃烧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D]. 赵志营.东南大学2017
- [5].垃圾焚烧炉实时仿真模型的研究[D]. 陈扬.华北电力大学2012
- [6].水对二恶英从头合成影响的试验研究及二恶英从头合成的模型验证[D]. 章骥.浙江大学2006
- [7].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炉燃烧和污染物生成的数值模拟[D]. 韩静.华北电力大学2011
- [8].飞灰二恶英低温热处理降解影响因素研究[D]. 黄凤兰.暨南大学2014
- [9].垃圾焚烧炉烟气净化用袋式除尘滤料的试验研究[D]. 张亮.东华大学2007
- [10].广州市大气环境中二恶英季节特征研究[D]. 苏原.西南石油大学2014
相关论文
- [1].水对二恶英从头合成影响的试验研究及二恶英从头合成的模型验证[D]. 章骥.浙江大学2006
- [2].二恶英类物质去除降解研究[D]. 张玉海.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7
- [3].富氧型高活性吸收剂(M型)脱除二恶英类物质的实验研究[D]. 左静.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7
- [4].广州市机动车来源多环芳烃与二恶英的污染特征研究[D]. 邓芸芸.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
- [5].二恶英形成机理的密度泛函研究及HN3与OH反应的直接动力学计算[D]. 李善青.山东大学2007
- [6].硫对垃圾焚烧过程中二恶英生成的抑制作用的研究[D]. 石谊双.浙江大学2005
- [7].痕量及超痕量二恶英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分析技术研究[D]. 徐瑞娟.四川大学2005
- [8].垃圾焚烧过程中氯源对HCL和二恶英排放特性影响的初步研究[D]. 杨忠灿.浙江大学2003
- [9].垃圾焚烧过程中二恶英低温生成机理及控制研究[D]. 姚艳.浙江大学2003
- [10].垃圾焚烧过程飞灰中二恶英的分布特性及控制技术初步研究[D]. 陈彤.浙江大学2003
标签:城市生活垃圾论文; 垃圾焚烧炉论文; 二恶英论文; 飞灰论文; 烟气论文; 热处理论文; 紫外光解论文; 控制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