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乡镇企业审计“三忌”

现行乡镇企业审计“三忌”

一、当前乡镇企业审计“三忌”(论文文献综述)

毛秋艳[1](2021)在《电子商务企业审计风险研究 ——基于拼多多的案例分析》文中指出

仉立文[2](2020)在《内部控制审计功能与质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内部控制审计是各国监管层继美国SOX法案以后要求参照实施的一项上市公司外部治理机制。内部控制审计是通过审计师对上市公司进行内部控制测试和内部控制缺陷识别来保障公司财务报告系统的可靠性,通过对公司内部控制的评价和缺陷的披露来抑制管理层的舞弊行为,并最终为公司财务信息质量提供重要保障。内部控制审计通过鉴证、出具审计意见的方式来发挥监督功能和信号传递作用,从微观层面来保障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转。然而,首先,对于外部投资者和监管者来说,内部控制审计属于行为过程审计,其审计过程难以观测,审计意见结果的形式和内容也相对简单。其次,由于长期以来中国审计市场需求较弱,审计师出于经济利益和审计市场竞争的考虑都会保留相应的审计投入,甚至对审计独立性做出妥协,从而伤害了审计质量。因此,内部控制审计作为一种外部治理手段是否可以发挥相应的审计功能实现它提高财务信息质量的目标?对提高审计质量是否具有积极的作用?是否可以帮助公司纠正内部控制缺陷?内部控制审计意见是否具有相应的信息含量?这些问题都都值得我们去进一步挖掘。目前我国金融开放与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一方面,为了引进外资不断扩大开放市场,放宽各类资本的市场准入条件。另一方面,证券市场的不断扩容与即将实施的注册制使得当前的监管压力不断扩大和深化。如何有效利用市场力量引入外部有效的治理和监督机制是监管层和投资者公共关注的话题。在此背景下,我们通过对内部控制审计功能与质量进行研究,基于审计理论通过对是否实施内控审计和内控审计意见两个层面,对内控审计监督功能、信息功能和保险功能发挥和内控审计质量进行了检验,具体包括:第一,代理理论视角下,内控审计具有一定的监督功能。研究发现:与未实施内控审计的公司相比,实施内部控制审计可以减少公司财务重述的发生,并能抑制应计项盈余管理行为,起到了一定的监督作用。但对公司违规违法行为和真实盈余管理并不能起到预期的效果。内控审计意见可以揭示公司未来可能发生财务重述、违规处罚和应计项盈余管理。进一步研究发现,内部控制审计对财务重述和应计盈余质量的作用在不同内控水平的公司中存在差异。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会降低内部控制审计对减少财务重述和应计盈余管理的积极作用。当前内控审计体现出的监督功能说明,实施内控审计可以帮助公司识别内控内控缺陷并督促公司改进内控和财务报告系统,从而减少了公司财务重述并抑制了管理层应计盈余管理行为。非标准内控审计意见可以提示公司未来发生舞弊和违规行为发生的可能。然而,内控审计难以改变公司内部控制实质性缺陷的存在,并不能抑制被出具非标内控意见公司的重述、违规和应计盈余管理行为。公司内控水平的差异导致内控审计监督功能发挥存在异质性,存在实质内控缺陷的公司抑制了内控审计监督功能的发挥。公司由于业绩压力和公司固有内控缺陷的存在让公司违规违法行为和盈余操纵仍存在机会。第二,信息理论视角下,内控审计具有信息功能。研究发现:首先,在实施内控审计的公司中,非标内控审计意见伴随着较低的财务报告可靠性及财务报表舞弊的可能,市场投资者会做出负向的市场反应。公司同时收到非标内控和非标财报审计意见引起的公司股价下跌幅度超过了单独收到非标内控或非标财报审计意见带来的影响。并且非标内控审计意见可以向市场传达显着的负向信息,并引起公司股票价格下跌。以上证据证实当前内控审计已经具备了一般审计的信号功能,可以向市场投资者传递公司内控相关的信息并在股价中得到反映。其次,基于现有的信息披露规则,公司在季报和半年报中可以向市场传递公司的财务信息,投资者可以根据季报、半年报以及公司披露的业绩预告提前对公司财务状况进行有效的判断和预测,而投资者无法对公司的内部控制状况进行事前的判断和了解。随着内控审计实施年份的增长,投资者对公司内部控制与财务报告舞弊行为联系的认知更加深入。当公司被单独出具内控审计意见或是同时出具非标内控和财报审计意见时就会产生显着的负向市场反应。最后,市场投资者对公司风险的规避超过了对公司盈利的关注。与公司盈利相比,投资者显现出对公司经营和资金压力的关注。说明现有市场投资者对内控缺陷可能引起的舞弊及欺诈更倾向于“风险厌恶”。公司内部控制缺陷很难在短期得到纠正,意味着未来发生舞弊和欺诈的可能,非标内控审计意见向市场传递公司发生舞弊行为的信号作用被投资者所关注。第三,保险理论视角下,内部控制审计具有保险功能。研究发现,实施内部控制审计增加了公司的审计费用,公司存在内控缺陷带来更高的审计费用溢价;法律风险在对内控缺陷与审计费用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实施内控审计增强了审计师和公司对内控缺陷带来法律风险的认知。一方面审计师通过提高审计费用来增强内控审计的保险价值,另一方面公司希望通过内控审计来缓解自身的法律风险,并接受审计费用的溢价。从法律风险与内控审计意见的关系来看,审计师会对高法律风险的公司出具非标内控意见,通过非标内控意见来为公司释放法律风险,同时也缓解了自身的法律责任。同时,公司内部控制缺陷和会计师事务所规模会对内部控制审计的保险价值产生影响。审计师提高了对存在内部控制缺陷公司会产生诉讼风险的认知,从而显着增长了公司审计费用。进一步分析发现,公司内部控制缺陷对审计保险价值的影响在不同法律环境下存在差异,在高法律环境地区,公司内部控制缺陷可以提高审计师对公司内控缺陷产生诉讼风险的认知,显着提高审计费用,但这种关系在低法律环境地区并不显着。此外,公司被出具非标内控审计意见后并没有积极改进内部控制消除可能的法律风险。第四,内控审计质量与内控审计功能发挥。研究发现,首先,内部控制审计质量越高,公司发生财务重述的可能性越低,且这种影响在不同产权性质的公司中存在差异。其次,内部控制审计质量影响了审计监督功能的发挥,检验结果说明内控审计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审计意见购买活动。上市公司会通过审计师变更来实现内部控制审计意见购买。相比国有控股企业,非国有控股企业更倾向于进行内部控制审计意见购买。进一步分析发现内部控制审计意见购买行为并不受审计行业专长的影响,高审计行业专长不能帮助上市公司减少并整改内部控制缺陷,从而说明审计师难以抑制公司的内部控制审计意见购买行为。再次,内控审计中存在意见购买的成因是对于外部投资者和监管者来说由于内部控制审计属于行为过程审计,其审计过程和审计意见的形成都难以观测。公司的内部控制审计意见比财务报告审计意见更具不可预测性。内控审计质量的高低难以进行直接量化和评价,给公司带来了意见购买的机会。目前在内控审计功能发挥中,审计信息功能体现相对显着,监督功能和保险功能发挥并不充分。因此,提高内控审计质量和加强监管力度是充分发挥内控审计监督功能和保险功能的必然条件。因此,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中内控审计发挥了一定程度的审计功能,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内控审计的监督功能抑制了公司财务会计差错的发生和应计盈余管理行为,但并未充分抑制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和监管违规等机会主义行为。内控审计的信息功能促使公司对自身的内部控制进行修正和优化,向市场传递积极的信息,相应的提高了市场经济效率,同时非标准内控审计意见的具有负向市场反应,促使公司在监管和融资压力下寻求对自身有利的内控审计意见;内控审计的保险功能促使公司和审计师之间产生了更多的经济依赖,建立了内控缺陷和法律风险之间的联系,非标内控审计意见降低了公司和审计师的法律责任,体现出相应的保险价值。研究创新和贡献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将内部控制审计作为一项独立的第三方审计进行研究,通过对内部控制审计监督、信息和保险功能的检验,揭示了投资者、监管层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共同关注的内部控制审计治理作用及实施效果的问题。第二,有效区分了两类非标审计意见,并对其市场反应的进行研究。检验了当前市场投资者对内控审计意见的认知和反应,及内控审计信息功能的表现。让市场投资者和监管者对非标内控审计意见的信息含量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第三,从制度设计最终目标上探究了当前市场中内控审计治理的效果情况,进一步通过检验发现存在审计意见购买这个结果,并以此来分析影响内部控制审计质量及审计功能发挥的原因。尝试打开由于内控审计的不可预测性导致的执业“黑箱”。第四,采用了学术和实务界共同认可的多种变量作为衡量内控审计监督、信息及质量的替代变量,避免了单一变量检验结果不稳定的情形,保证了结论的稳健性。第五,采用了机器学习中交叉检验的方法来对内控审计质量进行评估,尝试了突破现有延续财务报告审计质量衡量方式的局限性。由于内部控制审计的边界不局限于财务和会计活动,且公司内部控制的发展是领先于审计和会计职业及其理论发展的,因此必须采用新的评价方法来对内部控制审计质量进行评价。

兰文[3](2020)在《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研究 ——以康力电梯股份有限公司为例》文中指出现代企业普遍在经营与管理中引入高科技技术手段,既包括互联网,也包括云计算等。目前,我国发展已进入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作为电子数据大集中的显着代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的推动力量。对现代企业的内部审计而言,大数据时代既孕育着机遇,也不乏挑战。从机遇来讲,所有事物的发展都要跟进时代潮流,不断寻求突破创新,借助引进的先进科学技术优化和创新审计方法,更有助于达到企业内部的审计目标。在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的同时,审计信息化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从而更新了传统审计的工作理念。除了思维模式和工作方式以外,还完善了内部审计的制度体系等。从挑战来讲,大数据整体形式过于复杂、规模较大,对处理技术要求较高,假如依旧拘泥在传统审计方式之中,则很难满足现代企业的内部审计需求。所以,在大数据的挑战面前,必须积极寻求应对挑战与机遇的方法,尝试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内部审计转型升级,不断提高审计能力与质量。本文围绕我国大型企业集团展开论述,针对其审计信息化成功经验进行分析,从中梳理实现审计信息化的具体方式,并加大该类新型审计方式的推广力度。结合学术界有关内部审计信息化的文献成果可知,大多学者将不同发展阶段信息化技术在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实际应用作为研究重点,在探讨大数据审计时则以内部审计受大数据影响和大数据技术应用作为研究重点,少数学者通过综合大数据与内部审计的方式,探究企业在大数据环境中的内部审计情况。因此,本文在阐释内部审计信息化理论和大数据审计理论的同时,还综合运用计算机审计理论与大数据审计技术理论,选取当前处于大数据环境中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具代表性的公司——康力电梯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康力电梯”)作为研究对象,深入探究企业处于大数据环境中,其发展管理和传统审计之间的必然问题,并梳理国家与企业在审计信息化工作领域的具体要求,立足于企业的信息化环境,全面总结了康力电梯当前的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建设与工作情况,并由此发掘康力电梯现下内部审计信息化的主要问题,既涉及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信息化审计成果运用等,也包括内部审计人员信息化水平、数据安全和存储以及审计信息化时效性等问题,结合康力电梯在大数据环境中的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提出可行意见与举措。本文研究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持续发展的大数据为企业生产营运提供了大规模的数据信息,但传统审计方式单一且存在较高风险,为内部审计提出全新挑战。在大数据环境中的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具有两大优势,一是显着拓展内部审计的覆盖范围,二是提升审计质量及效率。本文立足于大数据环境,选取康力电梯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内部审计化现存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改善意见,为我国同处于大数据环境中的企业建设内部审计信息化提供借鉴和参考。

张宁[4](2020)在《完善我国绿色审计法律制度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建设生态文明需要推进绿色发展,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经济体系,其中加强环境监管是重中之重。绿色审计作为环境监督的重要手段,对于实现绿色发展十分必要。然而当前我国绿色审计法律制度的建设才刚刚起步,绿色审计实务的开展缺乏系统可行的法律依据,绿色审计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制约着我国绿色审计实务的发展。完善绿色审计法律制度是发展绿色经济,促进企业自身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保障公众环境权益的必然要求。可持续发展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环境资源价值理论、外部性理论为完善我国绿色审计法律制度提供了理论基础。近年来,我国已经出台了一些绿色审计法律法规及政策,在很多地区积极实施了绿色审计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进了我国资源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但与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相比,我国绿色审计法律制度仍存在很多不足。首先,绿色审计法律制度体系不完善,缺少专门的绿色审计法律、绿色审计准则,导致目前我国绿色审计的实施主要还是依靠政策性文件和原有实践经验,我国绿色审计的权威性受到一定程度的争议。其次,绿色审计法律制度的内容有缺失,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对绿色审计的规定多为指导性意见,不够明确具体,导致目前我国绿色审计的审计主体单一、审计范围狭窄且审计结果的约束力有限,无法充分发挥绿色审计制度的环境监管作用。最后,绿色审计配套制度不健全导致绿色审计无法充分开展。完善我国绿色审计法律制度应从以下三大方面着手:一是要完善我国绿色审计法律制度体系,制定专门的绿色审计法和绿色审计准则。二是要完善我国绿色审计法律制度的内容,包括:扩大绿色审计主体,明确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绿色审计主体地位,并明确三类主体各自的绿色审计职责;扩大绿色审计范围;规范绿色审计程序;规范绿色审计报告;规范绿色审计法律责任。三是健全绿色审计配套制度,包括:健全绿色会计制度;健全资源环境定价制度;健全资源环境产权制度。

王万华[5](2020)在《政府投资项目决策审计风险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政府投资项目建设是政府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及政府服务质量的重要“抓手”,是政府管理和市场交易的重要“接触面”,更是问题发生的重灾区,尤其表现在工程决策阶段,权钱交易、政绩工程等乱象频发。科学决策是合理确定和控制工程造价的前提,但在政府投资项目建设领域,决策者受非法利益驱动常常为了“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对建设项目进行“拍脑袋”决策,导致重大决策失误,带来巨量财政资金浪费和不可逆后果。针对上述现象本研究强调审计机构应在决策阶段介入政府投资项目,对决策审计风险进行有效识别,有利于实现“事前审计”,保障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决策科学性。但经文献梳理发现国内外目前对于政府投资项目决策审计的关注度较低且相关理论研究十分匮乏,整体审计研究呈现出“重事后轻决策、重企业轻工程、重财务轻环境”的格局。因此本研究深度聚焦于影响政府投资项目决策审计的风险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等问题,在回顾相关文献和咨询专家建议的基础上结合决策三角理论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和相应研究假设,利用结构方程建立了政府投资项目决策审计风险理论模型。并且为了保证研究结论的普遍性和适应性,本研究先通过试测问卷确定了评价指标体系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最后通过SPSS22.0和Smart-Pls两个软件对江苏省五个市的政府投资项目决策审计相关人员的143份有效问卷数据进行了研究假设的验证分析,结果发现:①本研究制定的决策审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有较好的适应性;②从结构模型的直接影响效应来看,审计主体的人员素质能力、管理水平和人员结构是避免或控制决策审计风险的根本;③从结构模型的总影响效应来看,法律法规完善程度通过“法律法规完善程度-->审计主体管理水平-->决策审计风险”和“法律法规完善程度-->审计客体内部决策控制水平-->决策审计风险”两条主要路径对决策审计风险产生最为显着的影响。本研究对于推进中国政府投资项目决策审计风险评价进程,健全工程决策审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提高政府投资项目决策效能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通过构建科学完善的政府投资项目决策审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将有利于审计作业提前到工程项目前期决策阶段,提高审计人员的决策审计风险辨别意识和防范意识,打破当前政府投资项目决策审计风险控制“魔咒”,具备较高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王庆[6](2020)在《衡阳县村级财务审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进入新时代,中央和各地政府把对“三农”的重视程度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力度更是空前少有;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法律化对新时期农村财务审计指出了新的发展方向和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由于历史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及我国基层政治体制的束缚,加上村级会计财务不完整,村级财务制度不规范,村务公开不透明,乡镇财政所监督不到位,导致村级“三资”管理漏洞多、风险高、村民意见大。因此,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开展农村财务审计工作,能够有效盘清集体资产,理清集体账目,透明群众心底,对于盘活农村集体资产,深化农村财务改革、防范农村财务管理风险、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衡阳县村级财务审计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衡阳县村级财务审计现状、村级财务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学习国内村级财务审计先进经验,提出衡阳县村级财务发展建议。首先,论文学习了国内外村级财务审计的相关文献,明确了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其次,论文对村级财务、村级财务管理、村级财务审计进行了界定,归纳总结了与村级财务审计相关的委托代理理论、集权与分权理论和内部控制理论。第三,论文从衡阳县当前村级财务审计原则、关系、环节的做法进行了现状分析。第四,论文对衡阳县村级财务审计过程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发现衡阳县村级财务审计在审计合力、审计制度、审计环境、审计效果方面的问题;论文从村级财务审计认识不高、机制不完善、要素供给不足和缺乏权威性进行了原因分析。最后,通过学习国内村级财务审计的先进经验,结合衡阳县村级财务审计工作实际,从加强村级审计组织领导、引入村级财务管理第三方审计制度,加强村级财务审计要素投入和完善村级财务审计民主监督机制提出了衡阳县村级财务审计的建议。

姬文艺[7](2019)在《山东省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以郓城县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将精准脱贫作为决胜小康的三大攻坚战之一。财政扶贫资金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保障,直接关系着贫困地区的脱贫效果和经济发展,但其在使用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挤占挪用、扶贫效果不理想、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为保障财政扶贫资金合理有效的利用,开展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显得尤为重要。而对财政扶贫资金进行绩效审计则需要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鉴于此,本文以能力贫困为切入点,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对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设计,并将其运用到实际案例,进一步检验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本文以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理论、新经济管理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依托国内外学术界现有的研究成果,以实现贫困人口的可持续脱贫和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对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首先,本文借助相关统计数据和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了当前山东省农村贫困状况和扶贫开发工作现状,为下文指标体系的设计提供现实依据。其次,依据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全面性与重点性相结合、可比性和可操作性的指标构建原则,基于“3E+S”的评价标准,从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以及可持续发展性四个维度对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设计,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确定了各指标权重。最后,本文以山东省郓城县为例,将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具体的应用。研究结果显示,现阶段,我省财政扶贫成效显着,脱贫效果较好,但在资金使用效率和可持续发展方面仍有待完善,尤其还需继续加大对财政扶贫资金的落实监管、贫困人口反贫能力的培育、生态环境的保护修复以及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等。基于此,本文进一步提出完善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的相关对策建议。

甄广川[8](2010)在《基于“免疫系统”理论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金跟踪审计》文中认为国家审计从本质上来说就具有先天性免疫,但先天获得的“免疫系统”只能预防一般性的经济风险。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类经济风险不断涌现,国家审计的先天性免疫已经无法抵御这些风险,这时就急需要探索新的审计方式,以此来增强国家审计的获得性免疫,使国家审计真正承担起社会经济系统的“卫士”。“免疫系统”理论的提出拓展了国家审计的功能,创新了国家审计的审计方式。这时,国家审计具有了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通过国家审计预防经济社会运行中的各类风险,揭示经济社会系统中的机制和体制缺陷,抵御各类腐败和损害国家利益的经济活动。同时,在审计方式上,在“免疫系统”理论框架下,提出了跟踪审计的理念,并把这一理念在汶川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金审计中加以实践。本文首先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从国家审计“免疫系统”的功能和实现途径、基于“免疫系统”理论的审计本质研究和“免疫系统”理论的应用研究三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免疫系统”理论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内容、目的和方法;其次,介绍了“免疫系统”理论的思想基础和技术基础,并从医学和审计学两个角度阐释了“免疫系统”理论的内涵;随后,介绍了“免疫系统”理论指导下的汶川地震恢复重建资金审计的概况、主要特点、功能和模式;最后,分析了基于免疫系统理论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金跟踪审计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利用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理论、构筑反腐倡廉大堤的制度建设理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免疫学等相关理论,通过理论研究——实践总结——理论研究的研究模式,探求基于“免疫系统”理论的灾后恢复重建资金跟踪审计的特点、功能和模式,并通过审计署驻成都特派办在灾后恢复重建资金跟踪审计的实践来检验理论与实践的差距,通过这种研究思路进一步完善灾后恢复重建资金跟踪审计“免疫系统”理论。本文的创新点在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把“免疫系统”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来检验理论的适用性,并将根据其在实践中的效果,分析总结其不足,进一步完善“免疫系统”理论。

徐东升[9](2009)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三农”问题在我国政治和经济生活中始终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农村经济中的很多新问题也随之而来。由于农村集体经济审计起步晚,法制建设滞后,加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特殊性,相关研究还比较薄弱。因此,研究如何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审计监督,对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首先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的发展过程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其次,结合河南省农村实际,对目前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的形式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总结,归纳为“内部审计、国家审计机关派驻审计、社会审计”三种一般审计模式,和“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站审计、委托CPA(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两种典型的审计模式,通过上述模式的深入分析和比较,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其局限性,剖析产生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借鉴韩国相关的成功经验,并与我国农村审计的主体、职能、重点、范围、处理形式、现有的基础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对比,在此研究分析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监督的基础——村务信息公开、委托主体——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机构设置的原则和思路,从现实背景、领导机制、组织结构、运行机制、行为模式、保障机制等方面构建了农村集体经济双重领导的审计模式,展望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的未来发展趋势是:内部审计为主导模式,委托外部社会审计是必要的补充。

梁德[10](2000)在《当前乡镇企业审计“三忌”》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很多乡镇政府成立了审计组织,对于促进乡镇企业健康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但也有不少地方乡镇企业仍然存在着“穷庙富方丈”、虚盈实亏和负盈不负亏等问题,严重地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对此,笔者通过乡镇企业审计的实践,感到在乡镇企业审计工作上存在着一些问题,具...

二、当前乡镇企业审计“三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当前乡镇企业审计“三忌”(论文提纲范文)

(2)内部控制审计功能与质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2 核心概念的界定与分析
        1.2.1 内部控制
        1.2.2 内部控制审计
        1.2.3 审计监督、信息与保险功能
        1.2.4 内部控制审计质量
    1.3 概念框架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章节安排
    1.4 研究创新与研究意义
        1.4.1 研究创新
        1.4.2 研究意义
2 文献回顾
    2.1 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
        2.1.1 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区别与联系
        2.1.2 整合审计的研究综述
    2.2 内部控制审计影响因素和经济后果
        2.2.1 实施内部控制审计的影响因素
        2.2.2 内部控制审计的经济后果
        2.2.3 内部控制审计市场反应
    2.3 内部控制审计质量
        2.3.1 内部控制审计质量与行业监管
        2.3.2 审计师与客户关系
        2.3.3 审计意见购买
    2.4 现有研究文献评价
3 制度背景与理论基础
    3.1 公司外部审计的职能
    3.2 内部控制审计制度发展
        3.2.1 国外内部控制审计发展历程
        3.2.2 国内内部控制审计发展
    3.3 监管环境的发展与变革
        3.3.1 金融监管发展与需求
        3.3.2 法律环境建设
    3.4 理论基础
        3.4.1 审计需求理论
        3.4.2 政府监管理论
        3.4.3 不完全契约理论
        3.4.4 有效市场理论
    3.5 理论分析框架
4 内部控制审计与审计监督功能
    4.1 研究背景
    4.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4.3 研究设计
        4.3.1 实证模型
        4.3.2 变量定义
        4.3.3 数据来源
    4.4 实证结果与分析
        4.4.1 描述性统计
        4.4.2 多元回归分析
    4.5 拓展性检验
    4.6 小结与结论
5 内部控制审计与审计信息功能
    5.1 研究背景
    5.2 理论分析与文献回顾
    5.3 研究假设
    5.4 研究设计
        5.4.1 实证模型
        5.4.2 变量定义
        5.4.3 数据来源
    5.5 检验结果
        5.5.1 描述性统计
        5.5.2 单变量分析
        5.5.3 多元回归结果
    5.6 稳健性检验
    5.7 本章小结
6 内部控制审计与审计保险功能
    6.1 研究背景
    6.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6.2.1 内部控制审计与审计费用
        6.2.2 内控缺陷对法律风险中介效应的影响
    6.3 模型设定与实证方案
        6.3.1 样本选择
        6.3.2 变量设计与模型构建
    6.4 实证结果与分析
        6.4.1 描述性统计
        6.4.2 回归结果分析
        6.4.3 进一步分析与稳健性检验
    6.5 内部控制审计意见与法律风险
        6.5.1 研究假设与模型
        6.5.2 检验结果
    6.6 本章结论与启示
7 内部控制审计质量与审计功能实现
    7.1 本章背景与预期贡献
        7.1.1 研究背景
        7.1.2 预期贡献
    7.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7.3 研究设计
        7.3.1 实证模型与变量定义
        7.3.2 样本选择
    7.4 实证结果与分析
        7.4.1 描述性统计
        7.4.2 多元回归结果分析
        7.4.3 进一步分析与稳健性检验
    7.5 内部控制审计意见购买
        7.5.1 研究假设与模型
        7.5.2 检验结果
        7.5.3 进一步分析
        7.5.4 稳健性检验
    7.6 本章小结
8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8.1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
    8.2 政策建议
    8.3 研究局限和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3)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研究 ——以康力电梯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文献综评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大数据时代内部审计信息化理论概述
    2.1 内部审计信息化的概念
        2.1.1 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含义
        2.1.2 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内容
        2.1.3 内部审计信息化的特点
    2.2 大数据时代内部审计信息化的特点
        2.2.1 审计内容的全面性
        2.2.2 审计过程的持续性
        2.2.3 审计实施的远程性
        2.2.4 审计管理的智能性
    2.3 内部审计信息化的理论基础
        2.3.1 计算机审计理论
        2.3.2 内部审计相关理论
        2.3.3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理论
        2.3.4 统计学相关理论
第3章 公司的内部审计信息化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3.1 康力电梯简介
    3.2 康力电梯内部审计信息化现状
        3.2.1 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建设情况
        3.2.2 内部审计信息化“大数据”分析应用建设情况
        3.2.3 大数据环境下内部审计开展情况
    3.3 内部审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3.3.1 大数据环境下内部审计数据采集有待加强
        3.3.2 大数据环境下内部审计数据储存与安全不完善
        3.3.3 大数据环境下内部审计数据分析不充分
        3.3.4 大数据环境下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审计时效性滞后
        3.3.5 内部审计人员信息化素质有待提高
    3.4 康力电梯内部审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的成因分析
        3.4.1 信息化审计队伍建设不足
        3.4.2 内部审计信息技术力量薄弱
        3.4.3 数据分析的精确性不高
        3.4.4 没有建成适合公司内部审计信息发展的规范体系
        3.4.5 信息化审计技术保障不足
        3.4.6 现有的信息技术无法实现全方位监控
第4章 康力电梯内部审计信息化体系重建路径
    4.1 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目标及总体思路
        4.1.1 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4.1.2 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目标
        4.1.3 内部审计信息化总体思路
    4.2 内部审计信息系统架构
        4.2.1 审计数据仓库
        4.2.2 风险预警系统
        4.2.3 在线监控系统
        4.2.4 审计管理系统
    4.3 内部审计信息系统流程实施过程
        4.3.1 审计作业系统流程
        4.3.2 审计管理系统流程
    4.4 审计专业化实施
        4.4.1 内部审计程序的优化
        4.4.2 后续审计工作的优化
第5章 康力电梯内部审计信息化体系的保障措施
    5.1 培养能够适应大数据时代发展需求的内部审计师队伍
        5.1.1 树立信息化审计新理念
        5.1.2 创新审计方法
        5.1.3 培养复合型人才
    5.2 完善大数据环境下内部审计信息化
        5.2.1 夯实信息化建设理论基础并制定信息化建设标准
        5.2.2 注重构建数据驱动的内部审计技术方法体系
        5.2.3 建立完善信息引导的内部审计运作机制
    5.3 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审计平台系统
        5.3.1 建立智能化和资源共享的审计云服务平台
        5.3.2 整合强化大数据应用平台建设
    5.4 积极推动信息化审计的应用
        5.4.1 进一步扩大信息化审计覆盖面
        5.4.2 进一步完善非现场审计系统
    5.5 完善信息化风险管理机制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完善我国绿色审计法律制度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二 文献综述
    三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四 创新点与不足
第一章 完善我国绿色审计法律制度的必要性
    第一节 完善绿色审计法律制度是发展绿色经济的必然要求
    第二节 完善绿色审计法律制度是促进企业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三节 完善绿色审计法律制度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
    第四节 完善绿色审计法律制度是公民环境权益保障的必然要求
第二章 完善我国绿色审计法律制度所依据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二节 委托代理理论
    第三节 环境资源价值理论
    第四节 外部性理论
第三章 我国绿色审计法律制度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节 我国绿色审计法律制度的现状
        一 我国绿色审计制度的主要发展阶段
        二 我国现行的绿色审计法律法规
    第二节 我国绿色审计法律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我国绿色审计法律制度的体系不完备
        二 我国绿色审计法律制度的内容有缺失
        三 我国绿色审计配套制度不健全
第四章 完善我国绿色审计法律制度的构想
    第一节 完善绿色审计法律制度体系
    第二节 完善绿色审计法律制度的内容
        一 扩大绿色审计的主体
        二 扩大绿色审计的范围
        三 规范绿色审计程序
        四 规范绿色审计报告
        五 规范绿色审计法律责任
    第三节 健全绿色审计配套制度
        一 健全绿色会计制度
        二 健全资源环境定价制度
        三 健全资源环境产权制度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5)政府投资项目决策审计风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政府工程审计风险的定义
        1.2.2 政府工程审计风险的来源
        1.2.3 政府工程审计风险评估和控制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2.1 政府投资项目相关理论
        2.1.1 政府投资项目的概念
        2.1.2 政府投资项目的特点
        2.1.3 政府投资项目的分类
        2.1.4 政府投资项目决策程序
    2.2 政府投资项目决策审计基本理论
        2.2.1 政府投资项目决策审计的内涵
        2.2.2 政府投资项目决策审计三方关系
        2.2.3 政府投资项目决策审计对象及审计标准
    2.3 政府投资项目决策审计风险相关理论
        2.3.1 政府投资项目决策审计风险的概念
        2.3.2 政府投资项目决策审计风险的特征
        2.3.3 审计风险管理理论
    2.4 结构方程模型基本理论
        2.4.1 结构方程模型与诀策审计风险理论的结合
        2.4.2 结构方程模型中的变量及基本假设
        2.4.3 结构模型、测量模型及路径图简介
        2.4.4 结构方程模型基本建模步骤及参数估计方法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决策审计风险识别及理论模型构建
    3.1 政府投资项目决策审计风险识别框架
        3.1.1 政府投资项目决策审计风险特点分析
        3.1.2 政府投资项目决策审计风险识别的方法及原则
    3.2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3.3 政府投资项目决策审计风险识别
        3.3.1 基于文献研究法的风险因素识别
        3.3.2 基于专家访谈的风险因素修正及指标体系建立
    3.4 政府投资项目决策审计研究假设
    3.5 理论模型及方程式构建
    3.6 政府投资项目决策审计风险调查问卷的编制和试测
        3.6.1 问卷编制目的
        3.6.2 试测对象
        3.6.3 问卷编制及试测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模型验证及结果分析
    4.1 正式问卷的发放
        4.1.1 调查对象选择及数据收集
        4.1.2 样本特征分布及描述性统计分析
        4.1.3 信度和效度分析
    4.3 研究假设的初步检验
    4.4 模型修正和再检验
        4.4.1 结构方程模型的修正
        4.4.2 模型修正后的直接效应检验
        4.4.3 结构方程模型总效应检验结果
    4.5 政府投资项目决策审计风险分析结果剖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政府投资项目决策审计风险应对措施
    5.1 决策审计主体风险控制分析
        5.1.1 审计主体风险因素可控性
        5.1.2 审计主体风险因素控制途径
    5.2 决策审计客体风险控制分析
        5.2.1 审计客体影响因素可控性
        5.2.2 审计客体影响因素控制途径
    5.3 决策审计环境影响因素控制分析
        5.3.1 审计环境影响因素可控性
        5.3.2 审计环境影响因素控制途径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衡阳县村级财务审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4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创新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村级财务
        2.1.2 村级财务管理
        2.1.3 村级财务审计
    2.2 理论基础
        2.2.1 委托代理理论
        2.2.2 集权与分权理论
        2.2.3 内部控制理论
3 衡阳县概况及其村级财务审计现状
    3.1 衡阳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3.1.1 农业经济增长状况
        3.1.2 城乡居民收入
        3.1.3 农村集体经济状况
    3.2 衡阳县村级财务审计做法
        3.2.1 坚持村级财务审计原则
        3.2.2 处理村级财务审计关系
        3.2.3 统筹村级财务审计各环节
        3.2.4 村级财务审计实施步骤及流程
4 衡阳县村级财务审计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衡阳县村级财务审计存在的问题
        4.1.1 村级财务审计没有形成合力
        4.1.2 村级财务审计制度无模式可循
        4.1.3 村级财务审计执行环境欠佳
        4.1.4 村级审计工作效果不够明显
    4.2 衡阳县村级财务审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村级财务审计认识不高
        4.2.2 村级财务审计机制不完善
        4.2.3 村级财务审计要素供给不足
        4.2.4 村级财务审计缺乏权威性
5 国内村级财务审计建设经验及启示
    5.1 国内村级财务审计经验借鉴
        5.1.1 浏阳市村级财务审计建设经验
        5.1.2 双峰县村级财务审计建设经验
        5.1.3 新宁县村级财务审计建设经验
    5.2 国内村级财务审计经验启示
        5.2.1 制定村级财务审计制度
        5.2.2 保障村级财务审计要素
        5.2.3 提升村级财务审计公信力
6 完善衡阳县村级财务审计的对策建议
    6.1 强化村级财务审计组织领导
        6.1.1 提高村级财务审计思想认识
        6.1.2 明确村级财务审计责任主体
        6.1.3 完善村级财务审计内控制度
    6.2 引入村级财务管理第三方审计制度
        6.2.1 严把第三方审计机构资格准入关
        6.2.2 落实第三方审计机构责任清单
        6.2.3 保障第三方审计主导地位
    6.3 加强村级财务审计要素投入力度
        6.3.1 加强村级财务审计经费保障
        6.3.2 加大村级财务审计教育培训
        6.3.3 建立稳定的村财务审计队伍
    6.4 完善村级财务审计民主监督机制
        6.4.1 加强村级财务审计监管
        6.4.2 推进村级财务审计信息化建设
        6.4.3 强化村级财务审计结果转化
7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衡阳县村级财务审计调查问卷
致谢

(7)山东省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以郓城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贫困与贫困治理的研究
        1.2.2 关于政府绩效审计的相关研究
        1.2.3 关于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的研究
        1.2.4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4.1 研究的创新点
        1.4.2 研究的不足之处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分析
    2.1 财政扶贫资金的相关概念界定
        2.1.1 财政扶贫资金
        2.1.2 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
    2.2 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理论基础
        2.2.1 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理论
        2.2.2 新公共管理理论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2.3 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要素
        2.3.1 审计目标
        2.3.2 审计主体与客体
        2.3.3 审计内容
        2.3.4 审计方法
3 山东省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现状分析
    3.1 山东省财政扶贫现状分析
        3.1.1 山东省农村贫困基本概况
        3.1.2 山东省财政扶贫资金现状
    3.2 山东省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
        3.2.1 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覆盖范围有限
        3.2.2 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评价内容不全面
        3.2.3 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不完善
4 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1 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
        4.1.1 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原则
        4.1.2 全面性与重点性相结合原则
        4.1.3 可比性和可操作性原则
    4.2 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标准
        4.2.1 经济性
        4.2.2 效率性
        4.2.3 效果性
        4.2.4 可持续发展性
    4.3 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的构建
        4.3.1 经济性指标
        4.3.2 效率性指标
        4.3.3 效果性指标
        4.3.4 可持续发展指标
    4.4 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4.4.1 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的基本步骤
        4.4.2 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及一致性检验修正
5 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应用
    5.1 审前调查
        5.1.1 郓城县基本概况
        5.1.2 郓城县扶贫开发现状
    5.2 实施审计
    5.3 审计结果分析
    5.4 整改建议
6 完善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的对策
    6.1 开展全过程审计,推进审计全覆盖
    6.2 注重反贫能力绩效审计,完善绩效审计内容
    6.3 建立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6.4 加大扶贫资金监管力度,建立健全审计追责机制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8)基于“免疫系统”理论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金跟踪审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家审计"免疫系统"的功能和实现途径
        1.2.2 基于"免疫系统"理论的审计本质研究
        1.2.3 基于"免疫系统"理论的应用研究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和方法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研究目的
        1.3.3 研究方法
        1.3.4 研究的前提假设
        1.3.5 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2章 "免疫系统"理论基础及概述
    2.1 "免疫系统"理论思想基础
        2.1.1 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理论
        2.1.2 构筑反腐倡廉大堤的制度建设理论
    2.2 "免疫系统"理论技术基础
        2.2.1 系统论相关理论
        2.2.2 信息论相关理论
        2.2.3 控制论相关理论
    2.3 "免疫系统"理论概述
        2.3.1 免疫的概念及免疫功能
        2.3.2 免疫系统的概念与免疫应答
    2.4 审计"免疫系统"理论基础
        2.4.1 审计"免疫系统"的概念及功能
        2.4.2 审计免疫应答机制
第3章 "免疫系统"理论指导下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金跟踪审计
    3.1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与审计
        3.1.1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进展概况
        3.1.2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金跟踪审计概况
    3.2 灾后恢复重建及资金跟踪审计的主要特点
        3.2.1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主要特点
        3.2.2 灾后恢复重建跟踪审计的主要特点
    3.3 灾后恢复重建资金跟踪审计的功能
        3.3.1 预防功能
        3.3.2 揭露功能
        3.3.3 抵御功能
    3.4 灾后恢复重建资金跟踪审计的模式
    3.5 灾后恢复重建资金跟踪审计的组织与实施
        3.5.1 指导思想和审计目标
        3.5.2 审计范围和对象
        3.5.3 重点审计内容
        3.5.4 组织分工与审计方式
第4章 基于"免疫系统"理论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金跟踪审计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4.1 跟踪审计组织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1.1 组织协调不佳,指挥领导混乱
        4.1.2 法定内容尚不明确
        4.1.3 操作有待规范,蕴含审计风险
        4.1.4 效益评价体系未建立,审计作用难发挥
    4.2 组织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思路
        4.2.1 加强领导和提高思想认识
        4.2.2 科学组织做好审前调查
        4.2.3 全面实施、突出重点、分步推进开展灾后重建审计工作
        4.2.4 注意审计方式方法,加强对跟踪审计的风险控制
        4.2.5 积极运用计算机审计技术、提高跟踪审计效率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9)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关于农村集体经济的研究现状
        1.2.2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研究现状
        1.2.3 关于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的研究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及方法
    1.4 本文的结构安排
    1.5 本文创新之处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农村审计的制度安排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模式
    2.2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2.2.1 农村集体经济概念的发展
        2.2.2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2.2.3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
    2.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3.1 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背景和意义
        2.3.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
    2.4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基本理论
        2.4.1 相关基本理论
        2.4.2 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及其意义
        2.4.3 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的产生发展
        2.4.4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模式
3. 现行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模式分析
    3.1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模式的发展
        3.1.1 乡镇企业内部审计阶段
        3.1.2 政府及部门内部审计阶段
        3.1.3 独立的审计机构运作阶段
    3.2 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模式一般
        3.2.1 内部审计模式
        3.2.2 国家审计机关派驻审计模式
        3.2.3 社会审计模式
    3.3 典型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模式分析
        3.3.1 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站模式
        3.3.2 委托CPA 审计模式
    3.4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现有模式的局限性分析
        3.4.1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缺乏较高层次的法律依据
        3.4.2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独立性差
        3.4.3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形式和内容单一,审计方法和手段落后
        3.4.4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在制度化和规范化方面还很欠缺
        3.4.5 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没有解决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与经营者问信息不对称问题
        3.4.6 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的结果处理还不能有效解决违法违纪问题
4. 韩国农村审计对我国的启示
    4.1 韩国新农村运动简介
    4.2 韩国农村审计体系
    4.3 韩国农村审计对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的启示
        4.3.1 农村审计机构、职能范围上的启示
        4.3.2 中韩两国在农业资金审计的重点上的启示
        4.3.3 中韩两国在农村审计的范围上的启示
        4.3.4 中韩两国对审计结果在处理方式上的启示
        4.3.5 中韩两国在农村审计基础上的启示
5.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模式的现实选择和发展趋势
    5.1 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模式选择的现实基础
        5.1.1 审计监督的基础——村务信息公开
        5.1.2 审计监督的委托主体——村务监督委员会
    5.2 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机构设置的原则和思路
        5.2.1 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机构设置的原则
        5.2.2 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机构设置的思路
    5.3 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模式的现实选择:双重领导审计模式
        5.3.1 现实选择的背景
        5.3.2 领导机制
        5.3.3 组织结构与运行机制
        5.3.4 运行机制
        5.3.5 行为模式
        5.3.6 保障机制
        5.3.7 应用评价
        5.3.8 案例 1
        5.3.9 案例 2
    5.4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5.4.1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审计必将成为主导模式
        5.4.2 委托外部社会审计将成为未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审计的必要补充
参考文献

四、当前乡镇企业审计“三忌”(论文参考文献)

  • [1]电子商务企业审计风险研究 ——基于拼多多的案例分析[D]. 毛秋艳. 江苏科技大学, 2021
  • [2]内部控制审计功能与质量研究[D]. 仉立文.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6)
  • [3]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研究 ——以康力电梯股份有限公司为例[D]. 兰文. 华东交通大学, 2020(01)
  • [4]完善我国绿色审计法律制度的研究[D]. 张宁. 郑州大学, 2020(02)
  • [5]政府投资项目决策审计风险研究[D]. 王万华. 扬州大学, 2020(01)
  • [6]衡阳县村级财务审计研究[D]. 王庆.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0(02)
  • [7]山东省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以郓城县为例[D]. 姬文艺. 山东农业大学, 2019(01)
  • [8]基于“免疫系统”理论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金跟踪审计[D]. 甄广川. 西南交通大学, 2010(10)
  • [9]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模式研究[D]. 徐东升. 河南农业大学, 2009(06)
  • [10]当前乡镇企业审计“三忌”[J]. 梁德.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0(01)

标签:;  ;  ;  ;  ;  

现行乡镇企业审计“三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