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论文采用水相沉淀聚合法合成了系列丙烯腈基共聚物,采用多种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不同第二单体、不同含量相变材料微胶囊以及不同的亲水性物质与添加剂对丙烯腈基共聚物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旨在探索制备非增塑可熔融丙烯腈基共聚物的制备方法,为研制聚丙烯腈基储热调温纤维开发出一条新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三种共聚物的组成比与投料比接近,且分解温度均较聚丙烯腈有所提高,其变化规律分别为:丙烯腈/丙烯酸甲酯(AN/MA)共聚物的分解温度逐渐升高;丙烯腈/醋酸乙烯酯(AN/VAc)共聚物的分解温度先升高后降低;丙烯腈/丙烯酰胺(AN/AM)共聚物的分解温度先降低后升高。其热稳定性依次为:AN/MA>AN/VAc>AN/AM。随着第二单体含量的增加,AN/MA共聚物的熔点下降最快,AN/AM共聚物的熔点下降最慢。(2)采用水相沉淀聚合法合成的AN/MA(85/1,摩尔比)和AN/MA(90/10)的共聚物的分子量分别为12,748和32,419,符合熔融纺丝的要求。(3)当第二单体的含量为15 mol%时,AN/MA的熔点可下降至174.4℃,较其它两种共聚物的熔点低,而其分解温度高达320.9℃,较其它两种共聚物的分解温度高。(4)随相变材料微胶囊含量的增加,三种共聚物的分解温度逐渐升高,而结晶度与熔点均呈降低趋势。(5)随着体系中亲水性物质含量的增加,含有碳酸乙烯酯的共聚物的分解温度先升高后降低,而熔融温度和结晶度则逐渐降低;含有聚乙二醇的共聚物的分解温度先降低后升高,而熔点与结晶度则是先升高后降低。(6)马来酸单十二醇酯可提高共聚物稳定性,同时降低共聚物的熔点和玻璃化转变温度。添加了1~3 wt%马来酸单十二醇酯的AN/MA(85/15)共混物在220℃下可以稳定30min。(7)AN/MA(85/15)共混物的结晶温度随着马来酸双十八醇酯或硼酸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当热稳定剂马来酸双十八醇酯或硼酸的添加量为1 wt%时,共混物在220℃下的稳定性较好。(8)对添加热稳定剂的AN/MA共混物进行熔融加工,温度应控制在230℃以下。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前言1.1 国外聚丙烯腈纤维的研究进展1.2 我国聚丙烯腈纤维的研究进展1.3 国内外差别化腈纶纤维的发展现状1.4 储热调温纺织品的研究1.4.1 相变材料的特性1.4.2 储热调温纺织品的保温机理1.4.3 储热调温纺织品的研究状况1.4.4 储热调温纤维的制备方法1.5 熔纺丙烯腈基共聚物的研究现状1.6 本论文的内容和意义1.7 本论文拟采用的试验原料与实验过程1.7.1 实验原料结构式:1.7.2 主要的聚合反应方程式1.7.3 实验基本流程1.7.4 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第二章 丙烯腈基共聚物的结构和性能研究2.1 前言2.2 丙烯腈基共聚物的合成2.2.1 原料2.2.2 丙烯腈基共聚物的水相沉淀聚合实验2.3 聚合物的结构与性能测试2.3.1 红外分析(FTIR)1H NMR)'>2.3.2 核磁分析(1H NMR)2.3.3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2.3.4 热重分析(DTG)2.3.5 X—射线衍射分析(XRD)2.3.6 元素分析2.3.7 凝胶渗透色谱分析(GPC)2.3.8 粘度测试2.4 结果与讨论2.4.1 丙烯腈/丙烯酸甲酯(AN/MA)共聚物的结构与性能分析2.4.2 丙烯腈/醋酸乙烯酯(AN/VAc)共聚物的结构与性能研究2.4.3 丙烯腈/丙烯酰胺(AN/AM)共聚物的结构与性能研究2.4.4 不同共聚单体对丙烯腈共聚物的熔融及分解性能的影响2.5 小结第三章 含有MicroPCMs的丙烯腈基共聚物的结构与性能分析3.1 前言3.2 含MicroPCMs的丙烯腈基共混物的合成3.2.1 原料3.2.2 共混物的制备3.3 共混物的性能测试3.3.1 红外分析(FTIR)3.3.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3.3.3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3.3.4 热重分析(TG)3.3.5 X-射线衍射分析(XRD)3.4 结果与讨论3.4.1 MicroPCMs的结构和性能研究3.4.2 含有MicroPCMs的丙烯腈/丙烯酸甲酯共混物3.4.3 含有MicroPCMs的丙烯腈/醋酸乙烯酯共混物3.4.4 含有MicroPCMs的丙烯腈/丙烯酰胺共混物3.5 小结第四章 添加亲水性物质的丙烯腈基共聚物的结构与性能研究4.1 前言4.2 聚合物的合成4.2.1 试验原料4.2.2 聚合试验4.3 共聚物的性能测试4.3.1 红外分析(FTIR)4.3.2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4.3.3 热重分析(DTG)4.3.4 X—射线衍射分析(XRD)4.4 结果与讨论4.4.1 添加碳酸乙烯酯的AN/MA共聚物4.4.2 添加聚乙二醇的AN/MA共聚物4.5 小结第五章 添加剂对丙烯腈基共聚物热稳定性的影响5.1 前言5.2 试验部分5.2.1 试验原料5.2.2 LAM的合成5.2.3 DOM的合成5.2.4 试验过程5.3 共混物的性能测试5.3.1 红外分析(FTIR)5.3.2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5.3.3 热重分析(DTG)5.3.4 热台显微镜分析5.4 结果与讨论5.4.1 添加LAM的AN/MA(85/15)共混物5.4.2 添加DOM的AN/MA(85/15)共聚物5.4.3 添加硼酸的AN/MA(85/15)共聚物5.5 小结第六章 结论6.1 实验结论6.2 未来研究重点参考文献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丙烯腈论文; 共聚物论文; 熔点论文; 分解温度论文; 相变材料微胶囊论文; 亲水性物质论文; 稳定剂论文;
含相变材料微胶囊的丙烯腈/第二单体共聚物的制备、结构与性能研究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