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肛肠科护理工作中的职业危害来源和防护策略

浅析肛肠科护理工作中的职业危害来源和防护策略

张玲

(解放军第210医院403临床部辽宁大连116021)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5-0305-01

笔者经统计发现2013年1月到2013年12月肛肠科患者艾滋病住院患者达到11人,几乎平均每月1例,另外新住院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及梅毒的检出率更高,远远高于艾滋病患者检出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可能由于部分患者来自同性恋人群,这些情况表明肛肠科院内感染的风险很高,有必要对肛肠科护理工作的职业危害进行分析,采取合适的防护策略来减少和避免院内感染。

1职业危害来源

1.1锐器损伤:

护理工作中经常接触注射器针头、输注器针头、手术刀、剪刀、碎玻璃瓶等,操作不慎易被扎伤或划伤,如果是接触过患者血液的锐器扎伤护理人员将带来血源性传染的严重危害。

1.2医学消毒剂损害:

由于肛肠科患者分泌物、灌肠冲洗物等较多,需要消毒、擦拭的物品、桌面较多,经常使用大量的化学消毒剂,如甲醛、戊二醛、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等,这些消毒剂有的有刺激性气味、有的有强烈腐蚀性,可刺激眼睛、鼻粘膜、皮肤等,经常接触可引起上呼吸道及肺部炎症、甚至于过多接触可致癌。

1.3生物性损害:

气溶胶或病房物品上沾染的细菌、病毒等在护士工作过程中通过呼吸道或接触传播,易引起疾病。

2防护策略

2.1加强安全培训、提升防护意识

在岗前培训和岗位培训过程中,把职业安全教育、提升防护意识培训作为重要工作来抓,认真学习职业防护管理制度、职业暴露上报程序、风险评估标准、消毒制度、隔离制度等,教育护士从思想上真正意识到个人防护的重要性。

2.2严格规范操作

2.2.1严格界定污染物

视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沾染物品为潜在的传染源,接触时均应该视为接触污染物,采取相应防护措施,以防止传染性疾病传播。

2.2.2规范各种预防传染技术

护士要熟悉“六步洗手法”,在护理患者前后均应该严格按“六步洗手法”来洗手,这是避免交叉感染最简便最实用的办法。

护士接触患者体液、血液、皮肤粘膜时均应该严格佩戴帽子、手套,戴口罩要盖住口鼻部、不能反复使用,戴手套后如被污染要及时更换、避免交叉污染。

如需和患者近距离接触应该佩戴护目镜,能够有效防止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溅落到护士眼睛。

另外用过的针头、手术刀等锐器一定要严格按操作规范来处理、妥善放置、置于锐器盒内,避免不必要的碰触。

2.3控制传染源、保护易感人群

一旦发现可疑传染源,要严格控制,认真按照医疗废物管理规定进行操作,养成良好习惯。医院要对护士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进行体检,及时注射相关疫苗,增强主动预防能力,配备足够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和各种医学防护准备。护士也要积极培养健康情趣、增强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

标签:;  ;  ;  

浅析肛肠科护理工作中的职业危害来源和防护策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