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涂敷法(SOD)制备硅基多孔低k薄膜材料的研究

旋转涂敷法(SOD)制备硅基多孔低k薄膜材料的研究

论文摘要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超大规模集成电路(ULSI)的特征尺寸按摩尔定律缩小。由于器件密度和连线密度增加、线宽减小,将导致阻容(RC)耦合增大,从而使信号传输延时、干扰噪声增强和功率耗散增大。未来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必须采用低介电常数(k)材料取代二氧化硅做层间介质来降低寄生电容,因此低介电常数材料(k <4)和超低介电材料(k <2)在今后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方面将占有重要的地位。本论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并与旋转涂敷工艺(SOD)相结合制备了硅基多孔低介电常数薄膜,系统地研究了制备多孔低介电薄膜的方法,并详细地分析了所制备薄膜的微结构,化学键和电学性质,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新结果。第一,首先,利用溶胶凝-胶法结合旋转涂敷工艺,制备了多孔低介电(k)的MSQ (methylsilsesquioxane甲基倍半硅氧烷)薄膜。本实验中,利用MTMS(甲基三甲氧基硅氧烷)做为主要原料,乙醇为溶剂,采用HCl为催化剂在常温下制备出MSQ胶体,然后用旋转涂敷工艺(SOD)将MSQ胶体制备成MSQ薄膜。由于MSQ的性质较为活泼,常规的制备方法难以控制,而本技术具有设备简单,工艺容易控制,掺杂方便等特点。解决了其他制备MSQ薄膜的方法所带来的困难。其次本文详细地分析了利用D4((八甲基环四硅氧烷)的低沸点和分子密度低的性质,将其作为致孔剂来制备多孔低介电的MSQ薄膜,并研究了退火温度和氛围对该多孔低介电薄膜的影响。对退火前后低介电薄膜样品的结构特点和电学性能进行了测试与分析。FTIR分析结果表明,合适的退火温度为500oC,合适的退火氛围是在氮气的保护下退火,所得到的薄膜经过退火处理后介电常数可达2.1,在氮气保护下400oC时退火之后的薄膜,它的漏电流密度比没有加D4的要低一个数量级。第二,本文详细地研究了不同气氛下退火处理对另一类硅基低介电薄膜—HSQ (hydrogensilsesquioxane)薄膜介电常数的影响。由于水的强极性键会导致介电常数和漏电流的增加,而Si-OH基易吸水,所以含有Si-OH键是低介电材料的不利因素。本论文发现了HSQ薄膜在氮气保护下并且在一定温度下退火可以有效地去除Si-OH基团,从而降低薄膜的介电常数及漏电流密度。同时又详细地介绍了用D5和D4分别作为致孔剂制备多孔低介电HSQ薄膜的技术,分析了该多孔低介电HSQ薄膜的结构变化,以及在不同氛围下退火后介电常数的变化。(1)FTIR结果发现,不加D4退火和加入D4在真空中退火后均会产生Si-OH基,而加入D4后在氮气保护下退火Si-OH基明显地被减弱。Si-OH基的出现,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Si-H和Si-O在温度的影响下被破坏,从而形成了Si-OH基。加入D4的样品在氮气保护下,温度为400oC时退火1.5小时后,-OH基团和C-H基团的吸收峰强度都有明显的减弱,表明水份和有机成分的大量流失。也就是说,在氮气的保护下退火可以有效地消减Si-OH基峰的强度。可能消减的原因可以用下面的脱水反应式来解释:Si-OH + HO-Si = Si-O-Si + H2O加入D4和未加入D4的样品,在不同的氛围下退火处理后其结构变化情况不同。加入D4的样品,并在氮气保护中,温度为400oC时退火1.5小时后的介电常数最低,加入D4,并且未经过任何处理的样品,这种薄膜的介电常数最高。加入D4,并在真空中,温度为400oC时退火1.5小时后,引起了Si-OH基的产生,造成了介电常数的增加。经过氧等离子体处理后的多孔HSQ薄膜的漏电流密度比未经过处理的多孔HSQ薄膜的漏电流密度几乎高了一个数量级。在电场强度为1 MV/cm时,经过氧气等离子体处理,又在氮气保护下,在350oC时退火1.5小时后的多孔HSQ薄膜的漏电流密度是3.0038×10-8 A/cm2,几乎是未经过处理的多孔HSQ薄膜的漏电流密度的两倍。由此可知,薄膜经退火处理之后,其漏电流密度有所改善。(2)加入D5 (十甲基环五硅氧烷)为致孔剂的多孔低介电HSQ薄膜退火处理工艺的分析。FTIR结构分析表明,在较高温度下有利于维持Si-H基,而Si-H基是构成低介电薄膜的主要基团。真空退火下出现了Si-OH基,所以真空退火不利于低介电薄膜。在温度为500oC时氮气氛围下退火1.5小时之后,由于脱水反应,Si-OH基的吸收峰强度很弱,同时由于D5分解的原因,D5分解后在薄膜中产生了孔隙,从而降低薄膜的分子密度,达到降低介电常数的目的。众所周知,Si-O键的笼式结构由于其特殊的结构有利于薄膜低介电性。而一定条件下的退火可以保持Si-H基和Si-O键的笼式结构,也就是有利于维持薄膜的低介电性。我们将在氮气保护下不同温度退火的多孔低介电HSQ薄膜与未处理的HSQ薄膜进行了介电特性测试。退火处理之后的HSQ薄膜的介电常数降低,并且介电常数随着退火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在温度为400oC时氮气氛围下退火1.5小时的薄膜样品的漏电流密度较大。其原因是在400oC时退火后,部分D5已经分解,产生了较大的孔隙,增加了漏电流密度。而在温度为500oC时,由于薄膜结构逐渐致密,变得均匀,所以漏电流密度降低。在温度为300oC时,溶剂和D5还未完全去除,故薄膜分子密度较大,所以其漏电流密度较低。在温度为400oC时退火后,Si-O-Si的笼式结构吸收峰强度大于在500oC和300oC的。第三,首次研究了甲烷等离子体表面处理对HSQ薄膜的结构和电学性能的影响。对HSQ薄膜进行了不同时间的甲烷等离子体处理,FTIR结果表明,处理时间对于单独使用甲烷等离子体处理后的HSQ薄膜结构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对于不同甲烷等离子体处理时间,又在氮气保护下,不同温度退火的HSQ薄膜而言,其结构有很大的变化。(1)随着甲烷等离子体处理时间的增加,Si-H键的含量在逐步增加,Si-O笼式结构得以保护,不会被破坏。Si-O笼式结构是维持低介电常数的主要结构,所以经过甲烷等离子体处理后的薄膜样品,可以保护低介电常数薄膜结构不被破坏。(2)随着退火温度的增加,Si-H键的含量也在逐步增加,而Si-O笼式结构容易遭到破坏,但随着甲烷等离子体处理时间的增加,破坏减小,Si-O笼式结构得以保护。因此,经过甲烷等离子体处理后的HSQ薄膜在高温退火后,可以保护Si-O笼式结构不遭到破坏,可以维持在高温退火后薄膜的低介电性能,从而保护退火薄膜的低介电性。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低介电材料的研究背景
  • 1.2 低介电常数材料的特点及分类
  • 1.2.1 电介质材料的简介
  • 1.2.2 降低介电常数的途径
  • 1.2.3 低介电常数的分类
  • 1.2.4 超低多孔介电材料
  • 1.2.5 几种重要多孔低k 介质材料的结构与性质
  • 1.3 多孔介质的沉积技术
  • 1.3.1 旋转涂敷甩胶技术
  • 1.3.2 化学气相沉积技术
  • 1.4 低k 材料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中的应用要求
  • 1.5 硅基多孔低介电薄膜材料目前存在的问题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 1.6 本文研究的意义及内容
  • 1.6.1 研究工作的意义
  • 1.6.2 研究的内容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SOD 法制备薄膜的工艺及表征
  • 2.1 溶胶-凝胶法制备低k 薄膜的方法
  • 2.1.1 甲基三氯硅烷水解/聚合制备法
  • 2.1.2 甲基三烷氧基硅烷制备法
  • 2.1.3 甲基三乙酸基硅烷制备法
  • 2.1.4 其他制备方法
  • 2.2 硅基多孔低k 薄膜的制备及等离子体处理
  • 2.3 涂胶工艺的基本原理和装置
  • 2.3.1 溶胶、凝胶简介
  • 2.3.2 旋转涂胶法的原理
  • 2.3.3 浸入涂胶技术的原理
  • 2.3.4 老化工艺
  • 2.3.5 干燥工艺
  • 2.4 多孔低k 薄膜的表征手段
  • 2.4.1 组成与结构
  • 2.4.2 电学性能的表征
  • 2.4.3 孔结构的表征
  • 2.4.4 微结构
  • 2.4.5 薄膜的热性质及吸水性分析
  •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多孔 MSQ 薄膜的制备、微结构与性能测试
  • 3.1 引言
  • 3.2 实验方案与实验参数
  • 3.2.1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低介电材料 MSQ 样品
  • 3.2.2 多孔低介电 MSQ 薄膜的制备工艺流程
  • 3.3 多孔低介电 MSQ 薄膜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
  • 3.4 多孔 MSQ 薄膜的电学性能测试
  • 3.4.1 介电常数的测量
  • 3.4.2 漏电流密度的测量
  •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多孔 HSQ 薄膜的退火处理工艺的研究
  • 4.1 引言
  • 4.2 制备多孔低介电 HSQ 薄膜的实验方案及实验参数
  • 4.2.1 实验样品的制备
  • 4.2.2 实验参数与实验流程
  • 4.3 D4 为致孔剂制备多孔低介电 HSQ 薄膜的结构分析(FTIR)
  • 4.3.1 薄膜的 FTIR 键结构分析
  • 4.3.2 退火条件对 HSQ 薄膜结构的影响
  • 4.3.3 Si-OH 基的产生与影响
  • 4.4 D4 为致孔剂制备多孔 HSQ 薄膜的电学性能测试
  • 4.4.1 薄膜的介电性能
  • 4.4.2 漏电流密度的测量分析
  • 4.5 加入 D5 后退火温度对 HSQ 薄膜结构的影响
  • 4.5.1 实验方案
  • 4.5.2 不同退火条件下的 FTIR 的结构变化
  • 4.5.3 不同退火条件下的介电常数的变化
  • 4.5.4 漏电流密度随着退火温度的变化
  •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氧气和甲烷等离子体对 HSQ 薄膜的表面处理
  • 5.1 引言
  • 5.2 等离子体处理的实验流程
  • 5.2.1 电子回旋共振的原理
  • 5.2.2 实验参数及实验流程
  • 5.3 氧等离子体处理后对结构和电学性能的影响
  • 5.3.1 未退火时的薄膜结构分析
  • 5.3.2 退火后对薄膜结构的影响
  • 5.3.3 薄膜的电学性能
  • 5.4 甲烷等离子体处理对 HSQ 薄膜结构和电学性能的影响
  • 5.4.1 未退火薄膜的结构分析
  • 5.4.2 退火后薄膜结构的变化
  • 5.4.3 退火前后 Si-H 键含量的比较
  • 5.4.4 甲烷等离子体处理对 HSQ 薄膜介电性能的影响
  • 5.4.5 慢正电子谱测试孔隙率的结果
  •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结论
  • 6.1 结论
  • 6.2 溶胶-凝胶法制备多孔薄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 参考文献
  • 创新性说明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详细摘要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旋转涂敷法(SOD)制备硅基多孔低k薄膜材料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