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Web Services的动态电子商务框架及其实现(论文文献综述)
Ivan Sarafanov[1](2020)在《金砖国家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对数据密集型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宏观经济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互联网经济与跨境电子商务成为各国企业和消费者不可或缺的部分,大规模的数字化不仅引起经济理论和国民经济结构根本性的变革,但同时也提高了社会各界对古典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贸易规则及新型合作机制探索的关注度。学术界认为,互联网交易和数据跨境自由流动是全球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阶段后,实现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和必要手段。随着互联网和新的技术持续快速发展,由跨境数据流动构成的数字产品贸易正在促进全球货物、服务、人员、资金和信息流动,以及改变各类企业的运营方式和商业模式。例如,当中小企业拥有接入互联网、计算机或智能手机等所需的基础设施和网络通信服务,它们可以接触到世界各地的客户,并随时参与全球商品和服务的供应链体系。数字贸易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它不仅涵盖了互联网上消费品的销售和在线服务的供应,而且还包括使全球价值链得以实现的数据流、使智能制造得以实现的服务以及无数其他电子交易平台和应用程序。不过,当前数字产品贸易除了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因素,还被视为各种贸易壁垒和限制措施日益增多的领域之一。这些保护政策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从宽容到严格的发展演变过程最终形成一套有针对性的、系统的、严谨的数据管理制度。即数字贸易的出现使得传统贸易壁垒的作用大大降低,导致类似于金砖国家这样的大型新兴经济体为了保护国内市场而保持着很多新型“虚拟”贸易壁垒和数据限制性政策。在这种背景下,若金砖国家将继续提高数字产品贸易壁垒或提出更严格的数据限制性措施,这是否必然会增加数据密集型行业内的企业运营成本,进而导致整个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降低是本研究关注的重点问题。因此,本文以金砖国家为例,从产业经济学角度衡量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对数据密集型行业的影响,建立一种科学的定量分析框架。首先,通过对大量国内外文献和政策措施的梳理和总结,本文对金砖国家采用的新型和传统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具体保护政策和措施作了一个系统的分析和阐述,发现其主要特点和问题,并建立金砖国家数字贸易壁垒资料库。此外,使用欧洲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中心建立的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计算数字贸易限制和数据限制指数两种指标,衡量金砖国家数字产品贸易保护程度。本文发现,根据数字贸易限制指数评估结果,金砖国家呈现“一高、三中、一低”贸易保护程度结构,其中中国采取的保护水平最高,同时巴西、俄罗斯和印度保护度属于中等以下水平,而南非的水平最低。根据数据限制指数评估结果,在金砖国家范围内中国、俄罗斯和印度数据保护程度最高并正在逐步提升,而南非与巴西维持相对较低的保护程度。其次,为了计算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对数据密集型及其他行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的影响,本文建立多维面板数据模型进行估计。本文根据数字贸易限制和数据限制指数两个反映数字产品贸易保护程度的指标,构建数字贸易保护强度综合指数(DTPSI)作为模型的自变量。为了计算模型的因变量,本文使用GTAP 10数据库建立Levinson-Petrin非参数估计模型对金砖国家2004-2014年间数据密集型及其他行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估计。最终在面板数据回归结果基础上,模拟分析三种不同程度的贸易保护方案对数据密集型及其他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产生的影响,发现金砖国家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对数据密集型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如邮电和通信服务、金融和保险业和公共服务业,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而在性质上不属于数据密集度很高的行业全要素生产率也受到了负面影响。此外,由低级保护政策所带来的负效应缺乏弹性,因此不会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很大的下滑压力,而中级和高级数字贸易保护政策对全要素生产率富有弹性,因而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较大。再次,本文采用GTAP 10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将全要素生产率估计值代入到模型当中,进一步分析限制跨境数据流动的数字贸易壁垒措施对主要宏观经济指标产生的影响。通过模拟结果发现,随着数字产品贸易保护强度水平的提升金砖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其中由于中国、俄罗斯和印度使用大量的数据本地化措施导致的损失更大一些。从各行业的产出规模来看,由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导致的数据自由流动限制使得所有国家数据密集型制造业和服务行业的生产规模萎缩,而数据密集度相对较低的行业产出水平受到影响最小。从进出口贸易规模来看,由于金砖国家采取的一半以上数字贸易壁垒政策使用于限制国内数据跨境出口(传输),因而使得数据密集型行业的出口贸易下降,而进口贸易上升。最后,为了克服由数字产品贸易壁垒政策对金砖国家数据密集型行业全要素生产率、产值和进出口贸易产生的严重负面影响,本文尝试提出可操作性较强的两种合作框架和运行机制的实现方案。其中第一个是全面考虑发展中国家数字产品贸易发展需要,以WTO为主和TiSA协议为辅GATS“+”多边数字贸易合作框架实现途径。第二个则为了加强金砖国家之间数字贸易合作联系,包括数字贸易基础设施建设、数字贸易运行机制及软环境合作领域“三位一体”的合作框架。本文认为,金砖国家之间须要加强内部协调,尽快开展同世界其他国家的多边数字贸易合作,制定有效的监管办法,促进数字贸易发展并努力实现互联网领域消费者安全、数据隐私保护和国家安全等目标。
郑良柱[2](2019)在《自动化生产线电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云计算技术快速发展以及网上零售成功案例的增多,使得工业品采购电子商务化成为可能。在制造业领域,自动化流水线均采用线下选型订购,受到空间地域的限制且流程繁琐。本文通过研究微服务架构以及系统功能模型,构建后台微服务服务体系,提升接口的响应效率,探讨开放性服务系统的安全性能旨在提高系统的高可用、高效性和安全性;通过将制造业自动化解决方案产品电子化,实现满足实际需求的自动化生产线电商系统。本文主要针对以下几项完成相关工作:1、在探讨和对比单体架构和分布式架构基础上,研究分布式服务框架Spring Cloud,针对系统业务需求和平台基础功能进行服务拆分细化,并在单体服务纵向层次划分,为完整的后台依赖服务集群设计提供基础框架。2、通过在数据库访问层上引入基于Redis技术的缓存数据层,提出微服务架构下依赖服务集群内并行调用的优化策略,研究接口的设计标准和数据库的查询优化,旨在提高后台接口服务的响应效率。3、针对开放性API服务系统的安全问题,提出基于Zuul网关技术的请求过滤机制,并针对业务设计短信注册模块和令牌授权访问技术等安全措施加以验证。4、根据实际需求开发自动化生产线电商系统,验证微服务架构的有效性,实现复杂产品结构的电子化,确保互联网和工业采购相结合的可行性。实际应用表明,缓存模块查询频繁使用且变化频率不高的数据能缓解数据库的压力;跨服务的并行调用有效提高CPU资源利用率,进而优化请求的响应效率;网关请求过滤和授权访问互相协作以及对短信注册模块逻辑漏洞的完善,保障了系统的安全性。
蒋宇霆[3](2014)在《基于Web Service技术的物流电子商务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互联网技术的革新及经济的全球化加快了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电子商务应用的普及和发展,电子商务便捷的交易形式以及灵活的表现方式给企业和个人带来了很大的利益和便利,最终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提高了生产生活的效率。电子商务正在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模式,同时也为世界的经济及社会进步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Web Services是一种基于网络的、分布式的模块化组件技术。该技术的出现直接导致了分布式电子商务应用模式的出现,同时也为系统的建设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首先通过深入剖析当前相关技术,运用分布式软件架构理论及基于.NET框架平台的web service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Web Services的动态电子商务系统框架,同时给出了详细的设计方案及应用示例。其次,在安全访问控制、服务管理机制以及事务分析处理模式等一些方面对本系统的详细设计框架进行了研究,同时研究了SOAP在消息传递当中的安全保障机制、能够实现服务动态协调的内部机制,以及在业务处理过程当中分阶段进行事务提交管理的方式。系统实现了UDDI中心扩展、事务处理、UDDI中心扩展、安全访问控制等技术和相关功能。同时,根据Web服务的事务处理以及其在互联网中的应用的特征实现了一种三阶段提交协议,并详细地阐述了事务控制的操作流程。最后,本系统通过为在企业进行构建灵活的企业电子商务平台当中的应用,表明该框架具备较强的扩展性、灵活性以及松散耦合性,因此能够不断满足企业变化多端的环境,从而使企业保持更加灵活的内部结构及外部联系,最终使得企业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本文通过对基于Web Service的动态电子商务模式的框架研究,建立了一个更为灵活、扩展性强、低耦合度的系统框架,从而能较好地解决当今企业面临的电子商务系统强耦合、低灵活性的特点,提高了B2B动态电子商务方案的可行性及方便性,最终能够给企业带来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林甲灶[4](2011)在《构建个性化智能移动电子商务系统的关键技术与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信息经济席卷全球,成为经济运行的主流,电子商务作为一种重要的商业运营模式已渗透到国民经济、社会服务、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同时,随着移动通信技术以及移动终端设备等技术的发展,人类正在进入以移动互联网为中心的移动信息时代。移动电子商务正是凭借其服务对象的移动性、服务要求的即时性、服务终端的私人性和服务方式的方便性等新颖的特性,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具有很大的潜在应用前景。然而目前移动终端设备屏幕狭小、文本输入方式单一、输入不便、电池寿命短、存储与计算处理能力有限等问题以及所处无线网络环境的带宽有限或不稳等限制,使得移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还很难保持长期稳定的连接,对移动用户开展一些关键商务活动带来诸多不便;对于目前大量移动电子商务应用,用户需要频繁地访问服务去获取交易的机会,这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从海量的商品或服务去寻找自己所需的信息;另外,移动电子商务与现有的电子商务一样仍然处于初级阶段,繁琐复杂的商务活动(商品、服务查询或浏览,选择、协商、选购、支付、运输、售后服务等)仍缺乏一种自动化的流程,仍需要用户积极参与每个步骤的商务活动。因此,目前在移动环境下缺乏一个高效开展繁琐商务活动的平台。本文结合移动代理、Web服务、上下文感知计算以及工作流等新颖技术,构建了一个CUB (Call U Back)个性化的智能移动电子商务平台。首先,充分利用了Web服务和多代理系统的优势,并参考了WSDL与OWL-S对服务的描述方法,我们提出了一个统一的CUB服务描述框架,使其能充分地表达服务的功能和行为的能力。我们也提出了一个CUB服务质量模型,对服务的非功能属性信息进行统一的描述。最主要的是在本文中提出了抽象服务概念,其对一系列功能相同或相近功能的服务类型的高层抽象描述,用来屏蔽分布式网络平台所提供的服务(A-service与E-service)异构性与多样性问题;我们通过对抽象服务的编排进而组合成了一个抽象商务流程逻辑模型ABPL,为繁琐的多步骤商务活动提供了便利,实现更加强大更加完整的商业增值服务。其次,根据移动电子商务中用户上下文以及服务信息领域知识信息的种类繁多、数据表达方式各异,采用本体建模的方法,建立了一套支持逻辑推理、便于知识共享,具有明确语义信息和指向性的上下文模型,包括移动电子商务个性化用户本体CUBUSERONT和移动电子商务领域服务本体CUBSERVICEONT.再次,提出了一个基于上下文能适应移动用户环境的动态变化和个性化需求的服务发现与选择框架。首先,我们主要设计了一个扩展UDDI标准规范的CUB服务发布中心CUBUDDI,其能集成与发布Agent与Web服务两类服务,并增加了语义解析与语义扩展能力;其次,针对分布式网络的不稳定性以及服务具有不同的服务质量等因素,提出了基于用户上下文信息的服务发现与选择CUBSDSA方法和基于上下文的复合工作流的服务发现与选择CUBCWSDSM方法。其中CUBSDSA方法首先根据请求用户与服务发布信息中的上下文的相似性,选择与用户当时情境相近的并能完成用户商务活动的功能服务,然后根据这些候选功能服务的QoS属性选择最优的;CUBCWSDSM方法首先在局部流程服务发现阶段根据请求用户与服务发布信息中的上下文信息的相似性,为每个步骤的抽象服务选择与用户相关的能完成任务的功能候选服务,在全局服务选择过程根据局部最优原理,从而产生了全局最佳的工作流执行计划。最后,根据A-Service与E-Service的不同调用方式,提出了CUB服务调用模型,根据发现的服务具体描述激活具体的目标服务。最后,我们构建了一个通过移动代理和Web服务交互模式的多层系统框架,使得消费者和商家可以从繁琐的交易环节中解脱出来,降低网上商务活动的网络通信代价。更重要的是通过建立一个移动商务原型系统,验证以及优化上述提出的方法与模型,从而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开展智能商务活动模式,为更加广泛的推广移动电子商务应用打好基础。
李斌[5](2009)在《Web Services在动态电子商务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企业内部、企业间的商业过程交互需求越来越强烈,传统的网络数据交换方式己经不能满足商业过程交互的需求。因此,动态电子商务应运而生。实现动态电子商务的关键技术是Web服务,它为分布式计算提供了支持。Web服务的平台和语言相对独立性,使得应用程序很容易地实现跨平台的互操作,成功地实现企业应用集成。本研究从实际项目的应用出发,探讨了在实际项目中,使用Web Services技术实现鞋类产品批发销售公司ShoesMarket与鞋的制造商ShoesMade之间集成的解决方案,提出了一个基于Web Services技术的异构数据库的集成框架,并对其进行了分析设计,实现了一个原型系统:在线鞋类产品查询和电子订单系统。该系统采用的相关技术规范有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SOAP(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简单对象访问协议)、WSDL(Web Services Description language Web Services描述语言)和UDDI(Universal Description, Discovery and Integration,统一描述、发现与集成协议标准)等,实现了分布式异构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搭建的系统采用Java和相关的开发工具实现。在该应用实例中,构建了一个用于实现电子商务系统集成的UDDI,设计并实现了Web查询服务和购买订单服务以及相应的客户端,其中包括服务端数据类、Web Services访问接口、客户端访问等具体实现;对于应用中的不同格式的XML数据,利用XML的映射器来完成不同XML格式文档之间的映射,在网络中通过SOAP使用XML的方式传输数据,使用Schema描述数据标准。提供者从数据库中取得数据,并将其转化为XML,然后将XML传送给使用者,使用者调用Web Services,接收提供者发送的XML,并作解析和相关数据处理;对于在Internet上传输的订单中的敏感数据的安全问题,利用对SOAP消息中的相应部分进行加密和数字签名DSA的方式来解决。本系统将改善鞋类生产企业与批发零售企业之间的各种信息灵活查询、评估及交易。最后通过全面系统测试完成平台验收并对该研究课题进行了总结,及对下一步工作进行展望。
王士信[6](2008)在《Web Services在动态电子商务系统——网上书店中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软件即服务”已经成为软件发展的趋势,动态电子商务正是这一思想的结果。目前电子商务应用中存在着商务流程的频繁更新,企业异构平台上不同系统之间收集、归纳、整合和传播困难等问题。Web Services具有开放的标准协议、高度的可集成能力、松散的耦合性和良好的封装性等优点,是解决目前电子商务存在问题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动态电子商务的关键技术。本论文主要通过一个网上书店销售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探讨Web Services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论文首先介绍了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分析了电子商务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动态电子商务是电子商务发展的目标。接着,从总体上介绍了Web Services的体系架构,阐述了Web Services的结构和特点,详细地分析了Web Service所需的几种关键技术——XML、SOAP、WSDL、UDDI。本文把Web Services技术融入到系统的各个环节,详细设计了Web Services接口。根据分析结果实现了网上书店销售系统,重点讲述了几个主要功能的具体实现以及Web Services的创建,阐述了如何实现Web Services的发布、发现及集成。最后本文对该研究课题进行了总结,并对进一步的工作进行了展望。使用Web Services所实现的系统具有很好的跨平台互操作能力,它的开发和实现模式以及相关的技术解决方案具有推广意义。
李波[7](2007)在《基于面向服务架构的企业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计算机、互联网及电信技术的发展,并伴随着基于服务的架构体系的系统集成方式的出现。电子商务作为二十一世纪互联网经济的重要支撑,正逐渐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获取更大利益的重要手段。但在电子商务领域,如何快速、高效的开发灵活可扩展的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是一个难题。依据传统方法构建的电子商务系统,由于企业采用不同的软件平台、不同的信息标准,使得企业间的企业应用间的交互和应用集成成为阻碍企业级电子商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本文对多种电子商务系统构建技术进行分析比较后,本项目决定采用J2EE多层体系结构,结合Web服务技术与Web服务动态组合技术,用基于面向服务体系结构(SOA)来架构一个企业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该系统的目标是实现稳定的、可靠的、高性能的、灵活可扩展的电子商务系统,完成自动化的商业交易流程。本文对此项目的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持久层的构建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对如何优化系统结构、构建具有高性能高可靠性的电子商务系统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尤其是针对性地说明了如何在系统中融入Web服务及Web服务组合技术,使其更加灵活,以适应商务需求的动态变化。最后对系统功能进行了测试,并分析了系统的优势与缺陷,对系统的扩展给出了展望。
唐永利[8](2007)在《基于Web Services电子商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电子商务本质上是以网络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为手段,实现业务数据的网络传输和交换,并根据业务流程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传统的分布式组件技术(CORBA、DCOM、EJB等)存在着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如异构平台间的数据交互、穿越防火墙、解决方案实施复杂等,使得当前的电子商务应用模式不能很好满足企业间业务整合的需要。Web Services作为一种基于标准的、松散耦合的组件技术,具有传统技术无法比拟的优势,它的出现,为企业应用集成和系统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也导致了分布式动态电子商务应用模式的出现。本文分析研究了Web Services的理论基础和应用技术,在总结已有电子商务应用模式和体系结构的基础之上,将之应用于B2B的电子商务模型中,设计出一种基于Web Services的动态电子商务多层框架模型DECAL WS。然后在安全访问控制、动态业务集成、服务管理机制和事务处理模式等方面,对框架的详细设计进行了探讨,给出了SOAP消息安全传递的扩展保障机制,以状态依赖的业务规则实现动态服务整合的折衷处理方法,以及在业务流程中的分阶段提交的事务控制方式。该框架充分体现了Web服务基于网络的新型组件化的思想,能够有效的实现动态电子商务系统中的企业内部集成和企业间的业务集成,经过在物流管理系统实施中的实际应用,表明该框架具备了松散耦合、灵活、简单易用、可扩展、可重用等特性,能够满足动态电子商务的需要。
彭涛[9](2007)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基于SOA的业务流程管理系统柔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电子商务环境下,随着全球化竞争的日趋激烈,打破传统的职能型企业,铸造快速响应的、实时的流程型企业成为了企业日益迫切的需求,然而以往实施流程再造和管理的IT思想、方法、技术、系统和工具在柔性上渐渐体现了不足和弊端。本文从业务流程管理(BPM)的角度出发,描述了商业情境下因流程及其管理缺乏柔性而产生的种种问题和顽疾,总结了传统流程管理技术系统柔性方面的缺陷,提出了打造柔性化企业流程的关键所在:基于SOA设计和构建柔性化流程的使能技术和系统。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有以下一些:(1)深入研究了BPM内涵的思想战略层面,将其总结为三个维度的内容,分别是横向上建立全价值链的、可控的端到端业务流程,纵向上建立以业务为驱动的、自上而下全组织的流程管理和资源集成框架,时间维上建立业务流程全生命周期的闭环管理和循序渐进优化机制,由此提出了三维的BPM模型。(2)根据发展趋势选择了相应实现柔性的技术标准,从多个角度设计了基于SOA的柔性BPM系统的体系结构,分别是BPM面向服务的集成层次体系结构,BPM基于流程生命周期的体系结构以及BPM的组件体系结构并详细描述了体系结构中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和协作。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地分析了BPM系统体系结构对流程柔性的支持。(3)针对提出的基于SOA的柔性BPM系统体系结构的柔性原理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并对实现柔性的关键柔性点进行了剖析,提出了一揽子柔性策略和框架技术解决方案,充实和完善了所设计的体系结构。(4)针对某大型计算机和电子消费品制造企业进行了案例研究,从业务和技术等方面较深入地分析了其实现柔性业务流程管理的障碍及需求,并以此为导向,将本文所提出的基于SOA的柔性BPM技术和系统应用于该问题的解决,设计了企业核心流程并利用Oracle BPEL Process Manager等一些软件进行了实现,最后结合国情和该企业的实际提出了其实现柔性BPM的实施策略和路线图。
肖颖[10](2006)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基于Web Services的多代理自动协商系统的模型和若干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步入二十一世纪,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希望通过开展电子商务来提升本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从而能最大程度的获益。电子商务对于一个企业发展的重要性等同于20世纪伟大的发明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因此,作为电子商务核心部分的电子协商及其协商系统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围绕协商系统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国内外关于协商系统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形式化的模型,例如协商支持系统模型、自动协商系统模型等等,为后人开展深入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但是由于一些模型做了一定的简化和假设,因此,还有一些协商形式不能实现,例如自动的讨价还价形式的协商、一对多协商等等。另外,一些成功的案例有的只是针对协商系统中的个别部分进行相关研究得出的结果,例如协商支持系统、拍卖形式的协商等等。因此,协商系统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本文在国家863计划CIMS主题资助的“浙江省块状经济区域网络化制造系统开发与应用”项目的“协同商务系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首次深入地对协商系统展开全面的、系统级的研究,提出了“基于Web Services的多代理自动协商系统”的整体框架模型,并对其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本文首先从Web服务角度对协商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的模型进行全新的诠释和构建,并将各种形式的协商封装成Web上的“协商服务”,对外提供接口。其次,提出了一种基于评价函数的“自动讨价还价”的协商协议的算法,实现了网上自动讨价还价的协商过程。最后,基于本文提出的协商系统的框架模型,应用多代理技术,提出了“一对多”协商的实现方法和策略,从而使得目前困扰协商系统发展的一些难题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解决。 首先,从电子商务诞生和发展出发,对电子协商及其协商系统的定义、分类、特点、研究内容及其发展进行了总结和阐述,在分析目前该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具体的项目背景,提出了本文选题和研究的意义,指明了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的路线。 其次,在对自动协商系统研究的基础上,表达了智能协商的技术思想。并提出了智能协商的技术框架模型,构建了协商代理的基本结构和基于多代理的智能协商过程模型。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对本文提出的“基于Web Services的多代理自动协商系统”的整体框架模型进行研究。结合Web Services的五层技术架构和实现框架,以及智能协商的思想,建立了“基于Web Services的多代理自动协商系统”的整体框架模型的结构,阐述了框架模型的整个协商流程,以及各个组成部分承担的功能,并通过与其它协商系统框架模型的比较,指出这种类型的协商系统的框架模型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接下来,论文围绕整体框架模型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协商注册中心和协商服务器展开研究。 在对基于Web的协商注册中心的模型研究中,首先,阐述了注册中心在协商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提供买卖双方发现彼此的平台,是开展协商的第一步:接着,借鉴Web
二、基于Web Services的动态电子商务框架及其实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Web Services的动态电子商务框架及其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金砖国家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对数据密集型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宏观经济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问题 |
1.1.3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方法 |
1.2.3 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
1.3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1.3.1 本文的创新之处 |
1.3.2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国际经济学贸易壁垒理论综述 |
2.1.1 国际贸易壁垒的概念界定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利弊因素 |
2.1.2 国际贸易壁垒主要类型 |
2.2 数字贸易理论、发展情况及规则研究的文献综述 |
2.2.1 国内研究综述 |
2.2.2 国外研究综述 |
2.3 数字贸易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研究的文献综述 |
2.3.1 国内研究综述 |
2.3.2 国外研究综述 |
2.4 关于度量数字贸易壁垒的行业和经济效应研究的文献综述 |
2.5 国内外文献综述小结 |
第3章 金砖国家数字产品贸易发展现状及其主要特征分析 |
3.1 金砖国家社会经济及对外贸易发展情况概述 |
3.1.1 金砖国家组织成立和发展历程、结构及主要经济合作领域 |
3.1.2 金砖国家成员国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分析 |
3.1.3 金砖国家产业结构发展演变情况概述 |
3.1.4 金砖国家成员国内外贸易规模及其结构 |
3.2 金砖国家互联网基础设施和网络通信服务发展水平概述 |
3.2.1 金砖国家互联网基础设施发展情况分析 |
3.2.2 金砖国家网络通信服务发展水平分析 |
3.2.3 金砖国家网络通信服务领域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分析 |
3.3 金砖国家云计算服务发展情况分析 |
3.3.1 云计算概念界定、基本功能、发展规模及其对数字贸易起到的作用 |
3.3.2 云计算服务主要类型、发展优势及其主要制约因素 |
3.3.3 金砖国家云计算服务发展水平及市场规模分析 |
3.4 金砖国家数字内容交易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
3.4.1 金砖国家计算机和手机游戏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
3.4.2 金砖国家视频点播和音乐流媒体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
3.4.3 金砖国家数字出版电子图书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
3.5 金砖国家电子商务、数字支付和电子交易记录系统发展现状分析 |
3.5.1 金砖国家电子商务与网络销售发展情况分析 |
3.5.2 金砖国家数字支付发展情况 |
3.5.3 金砖国家区块链技术与数字货币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金砖国家数字产品贸易领域主要壁垒和限制措施分析及其水平评估 |
4.1 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和限制措施含义、主要类型和特点分析 |
4.1.1 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和限制措施的含义 |
4.1.2 数字产品新型贸易壁垒主要类型及其特点分析 |
4.2 新型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在金砖国家使用情况及其效果分析 |
4.2.1 数据保护与隐私政策概述及其适用范围 |
4.2.2 数据本地化概述及其使用范围 |
4.2.3 私人和公共网络安全措施概述及其使用范围 |
4.2.4 有关知识产权政策措施概述及其适用范围 |
4.3 传统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在金砖国家使用情况及其效果分析 |
4.3.1 市场准入措施概述及其使用范围 |
4.3.2 与投资相关措施概述及其适用范围 |
4.4 金砖国家数字贸易壁垒与数据限制性政策保护程度评估 |
4.4.1 金砖国家数字贸易壁垒发展情况及其保护水平分析 |
4.4.2 金砖国家数据限制发展情况及其保护水平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多维面板数据模型金砖国家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对数据密集型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分析 |
5.1 模型设定与研究方法介绍 |
5.1.1 模型设定 |
5.1.2 研究方法介绍 |
5.2 指标选择、计算方法和数据来源介绍 |
5.2.1 数据密集型行业识别方法与实现步骤 |
5.2.2 基于L-P非参数方法金砖国家数据密集型及其他行业全要素生产率计算 |
5.2.3 建立金砖各国数字贸易保护强度指数(DTPSI)的方法与实现步骤 |
5.3 实证模型实现步骤及其结果 |
5.3.1 面板单位根检验 |
5.3.2 面板数据模型豪斯曼检验 |
5.3.3 基于多维面板数据金砖国家数字贸易壁垒对数据密集型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分析 |
5.4 低级、中级和高级数字产品贸易保护政策对15个行业TFP影响模拟分析 |
5.4.1 不同数字产品贸易保护方案对各行业TFP影响模拟方法与结果 |
5.4.2 数字产品贸易保护政策对数据密集型行业TFP影响模拟结果分析 |
5.4.3 模拟分析结果主要结论和本章主要发现 |
第6章 基于GTAP模型金砖国家数字贸易壁垒宏观经济影响分析 |
6.1 GTAP10数据库和模型介绍 |
6.1.1 GTAP10模型的基本简介及其主要特点 |
6.1.2 GTAP模型使用于评估数字贸易壁垒影响的局限性 |
6.2 基于GTAP10模型金砖国家数字贸易壁垒宏观经济影响模拟分析 |
6.2.1 模拟方法介绍及其实现过程 |
6.2.2 不同数字贸易壁垒保护程度下实际GDP变化模拟结果分析 |
6.2.3 不同数字贸易壁垒保护程度对行业产出水平的影响模拟结果分析 |
6.2.4 不同数字贸易壁垒保护程度对行业进出口贸易水平的影响模拟结果分析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数字产品贸易壁垒上升背景下的金砖国家数字贸易合作框架与运行机制构建 |
7.1 全球与金砖国家现有数字产品贸易合作框架分析 |
7.1.1 多边与诸边贸易协定层面 |
7.1.2 区域和双边贸易协定层面 |
7.1.3 金砖国家现有关于数字产品贸易政策及合作框架协议 |
7.2 金砖国家同世界其他国家数字贸易合作的模式构建及其运行机制 |
7.2.1 合作模式一:WTO框架内的多边协议–数字贸易领域多边协议 |
7.2.2 合作模式二:WTO框架内的诸边协议,以信息技术协定框架为主 |
7.2.3 合作模式三:《国际服务贸易协定》(TiSA)框架内的诸边协议 |
7.2.4 以WTO为主Ti SA协议为辅数字贸易合作框架实现途径 |
7.3 金砖国家之间数字贸易合作模式构建及其运行机制 |
7.3.1 建立金砖国家数字贸易合作框架的基础条件和技术路线 |
7.3.2 以新开发银行和应急储备安排为主金砖国家数字贸易基础设施合作模式 |
7.3.3 以BRICS支付系统为主金砖国家数字贸易运行机制的实现 |
7.3.4 金砖国家数字产品贸易软环境建设合作领域及运行机制的实现 |
7.4 本章小结 |
第8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
8.1 主要结论 |
8.2 政策建议 |
附录A 金砖国家采用的数据本地化及跨境数据流动限制政策 |
附录B NAICS行业与GTAP行业分类之间的一致性表 |
附录C 论文购买数据库和软件使用许可证明 |
附录D 简字缩语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2)自动化生产线电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电子商务的研究现状 |
1.2.2 工业电子商务的研究现状 |
1.2.3 电子商务系统架构的发展现状 |
1.2.4 互联网开发中的缓存技术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的结构安排 |
2 系统架构的研究 |
2.1 问题的提出 |
2.2 后台系统架构的研究与设计 |
2.2.1 后台系统架构的选择 |
2.2.2 微服务架构相关技术研究 |
2.3 系统功能模型划分和单体服务分层研究 |
2.3.1 系统功能模型研究及划分 |
2.3.2 服务设计分层研究 |
2.4 本章小结 |
3 系统服务效率的研究及优化 |
3.1 问题的提出 |
3.2 后台接口设计及数据库优化 |
3.2.1 接口设计 |
3.2.2 数据库的设计 |
3.3 基于Redis技术的缓存模块 |
3.3.1 Redis缓存数据库 |
3.3.2 基于Redis的缓存模块研究与设计 |
3.3.3 缓存模块的实现和验证分析 |
3.4 跨服务调用实现及优化 |
3.4.1 跨服务调用方案 |
3.4.2 跨服务调用优化 |
3.5 本章小结 |
4 系统安全策略的研究与设计 |
4.1 问题的提出 |
4.2 系统接口服务安全性的研究与设计 |
4.2.1 接口服务安全性需求 |
4.2.2 API网关请求过滤策略设计 |
4.2.3 测试验证 |
4.3 系统相关安全模块的设计 |
4.3.1 短信注册模块的设计 |
4.3.2 基于令牌的登录访问模块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5 自动化生产线电商系统实现 |
5.1 需求分析 |
5.2 系统设计 |
5.2.1 系统框架 |
5.2.2 数据库模式 |
5.3 系统实现 |
5.3.1 缓存模块的实现 |
5.3.2 网关安全基础服务 |
5.3.3 用户子服务 |
5.3.4 商品子服务 |
5.3.5 订单子服务 |
5.3.6 后台相关子服务 |
5.4 本章小结 |
6 总结和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3)基于Web Service技术的物流电子商务平台的开发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
1.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相关技术 |
2.1 理论基础 |
2.2 相关技术 |
2.3 Web Services应用与开发 |
2.3.1 服务应用模式 |
2.3.2 Web服务开发周期 |
2.3.3 实现平台选择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
3.1 系统需求 |
3.2 系统角色职责功能划分 |
3.3 系统业务流程分析 |
3.4 系统功能结构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设计 |
4.1 系统整体架构设计 |
4.1.1 物流系统基本体系架构 |
4.1.2 系统功能逻辑及框架分析 |
4.1.3 UDDI注册中心 |
4.1.4 XML数据集成器 |
4.2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实现 |
5.1 系统开发环境 |
5.2 关键实现技术 |
5.2.1 Web服务反射技术 |
5.2.2 产品信息服务 |
5.2.3 安全访问控制 |
5.2.4 动态业务集成 |
5.2.5 UDDI中心扩展 |
5.2.6 事务处理机制 |
5.2.7 系统采购实例 |
5.3 系统主要模块实现 |
5.3.1 采购管理模块 |
5.3.2 库存管理模块 |
5.3.3 配送管理模块 |
5.3.4 销售管理模块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测试 |
6.1 物流系统测试和评价 |
6.2 系统测试和评价 |
6.2.1 系统的速度性能 |
6.2.2 系统的有效性 |
6.2.3 系统的扩展性 |
6.3 部分系统测试实例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主要工作总结 |
7.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构建个性化智能移动电子商务系统的关键技术与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无线网络应用现状 |
1.1.2 移动计算环境及其应用现状 |
1.1.3 移动电子商务的研究现状 |
1.2 本文的研究动机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研究现状 |
1.4 本文研究开展的假定条件 |
1.5 本文的主要成果 |
1.6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基础理论、关键技术以及相关方法 |
2.1. 本体与本体论 |
2.1.1. 本体的基本概念 |
2.1.2. 本体的构建过程 |
2.2. 关键技术以及相关方法 |
2.2.1. 多Agent技术 |
2.2.2. Web服务技术 |
2.2.3. 语义Web服务 |
2.2.3.1. 语义Web |
2.2.3.2. 语义Web服务 |
2.2.4. 上下文与上下文感知计算 |
2.2.4.1. 上下文与上下文模型 |
2.2.4.2. 上下文感知计算 |
2.2.5. 工作流技术 |
2.2.6. 个性化服务相关技术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CUB个性化智能移动电子商务系统 |
3.1 CUB系统多层架构 |
3.2 CUB系统的代理角色 |
3.3 CUB服务框架模型 |
3.3.1 CUB服务描述模型 |
3.3.2 CUB服务质量模型 |
3.3.2.1 CUB服务QoS的多维度量参数 |
3.3.2.2 CUB服务的QoS的描述模型 |
3.4 抽象服务与抽象逻辑工作流服务描述模型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CUB上下文模型 |
4.1 移动电子商务个性化用户本体CUB_USER_ONT |
4.2 移动电子商务领域服务本体CUB_SERVICE_ONT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上下文的CUB服务发现与选择框架 |
5.1 CUB服务发布模型 |
5.1.1 现有的UDDI数据结构 |
5.1.2 CUB服务发布框架CUB UDDI |
5.2 CUB服务发现与选择模型 |
5.2.1 上下文感知的服务发现与选择CUB_SDSA模型 |
5.2.2 上下文感知的复合工作流服务发现与选择CUB_CWDSM |
5.2.2.1 多层工作流管理框架模型 |
5.2.2.2 上下文感知的复合工作流服务发现与选择CUB_CWDSM |
5.3 CUB服务调用模型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CUB智能移动电子商务原型系统 |
6.1 CUB个性智能化移动电子商务系统的特性 |
6.2 CUB个性化智能移动电子商务系统的使用流程 |
6.3 CUB移动电子商务原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6.3.1 系统开发环境 |
6.3.2 原型系统开发与设计的先决条件 |
6.3.3 CUB个性化智能移动电子商务原型系统 |
6.3.4 系统性能评估 |
6.3.5 实例场景应用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CUB商务系统的相关本体信息 |
附录B CUB系统中相关的消息描述清单 |
B-1 用户上下文描述文档实例 |
B-2 用户商务活动请求清单实例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5)Web Services在动态电子商务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意义和内容 |
1.2 电子动态商务的发展现状及 Web Services 研究动态 |
1.2.1 电子动态商务的发展现状及概念 |
1.2.2 Web Services 的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 本文的结构和组织 |
2 关键技术及动态电子商务解决方案 |
2.1 传统的解决方案及体系结构 |
2.2 基于 Web Services 的解决方案及体系结构 |
2.3 Web Services 的体系结构 |
2.4 Web Services 的关键技术 |
2.4.1 Web Services 协议栈 |
2.4.2 SOAP 协议 |
2.4.3 WSDL 协议 |
2.4.4 UDDI 协议 |
2.5 本章小结 |
3 基于 Web Services 的系统设计与实现 |
3.1 系统设计背景 |
3.2 系统需求分析 |
3.3 系统功能分析 |
3.4 系统设计 |
3.4.1 开发环境 |
3.4.2 系统架构 |
3.4.3 数据库设计 |
3.4.4 构建服务注册中心 |
3.4.5 服务提供方的设计 |
3.4.6 服务请求方的设计 |
3.5 系统实现 |
3.5.1 服务提供方的实现 |
3.5.2 服务的请求端得实现 |
3.6 XML 文档之间的交互 |
3.7 系统的安全 |
3.7.1 加密 |
3.7.2 数字签名 |
3.8 本章小结 |
4 系统测试 |
4.1 运行情况 |
4.2 系统测试的测试方法 |
4.3 系统测试内容 |
4.4 部分模块的测试 |
4.4.1 B/S 模式网络测试 |
4.4.2 人机交互界面的测试 |
4.5 测试结果及评价 |
4.5.1 系统能力 |
4.5.2 缺陷和限制 |
4.5.3 改进措施 |
4.5.4 评价 |
5 总结及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6)Web Services在动态电子商务系统——网上书店中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电子商务发展概述 |
1.1.2 问题的提出 |
1.1.3 问题的解决方案 |
1.2 Web Service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意义 |
1.4 论文的结构和安排 |
第二章 Web Service的概述及其关键技术 |
2.1 Web Service概述 |
2.1.1 Web Service的概念 |
2.1.2 Web Service的特点 |
2.1.3 Web Service的体系结构 |
2.1.4 Web Service的运行机理 |
2.2 Web Service的关键技术 |
2.2.1 统一的数据表示:XML |
2.2.2 开放的通信协议:SOAP |
2.2.3 一致的接口描述:WSDL |
2.2.4 发布和检索机制:UDDI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Web Service在网上书店中的应用设计 |
3.1 系统目标 |
3.2 系统需求 |
3.3 系统分析 |
3.3.1 功能分析 |
3.3.2 系统用例模型建立 |
3.3.3 系统类模型建立 |
3.4 设计方案分析 |
3.4.1 采用Web Service架构实现的优势 |
3.4.2 平台的选择 |
3.4.3 开发环境 |
3.5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
3.6 系统的分层设计 |
3.7 功能模块设计 |
3.7.1 用户管理模块 |
3.7.2 网上购物模块 |
3.7.3 订单处理模块 |
3.7.4 Web Service调用模块 |
3.7.5 系统管理模块 |
3.8 数据库设计 |
3.8.1 数据库存储规划 |
3.8.2 数据库逻辑模型设计 |
3.8.3 存储过程 |
3.9 Web Service设计 |
3.9.1 Web Service设计方案 |
3.9.2 Web Service的划分 |
3.9.3 Web Service的接口 |
3.9.4 Web Service类图 |
3.10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Web Service在网上书店中的实现 |
4.1 系统关键问题及其实现 |
4.1.1 临时购物车转化为注册用户的购物车 |
4.1.2 加密数据的传输 |
4.2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实现 |
4.2.1 用户管理模块实现 |
4.2.2 网上购物模块实现 |
4.2.3 订单处理模块实现 |
4.2.4 系统管理模块实现 |
4.3 Web Service实现 |
4.3.1 创建Web Service |
4.3.2 Web Service发布和发现 |
4.3.3 Web Service集成 |
4.4 第三方应用程序调用Web Service实现 |
4.4.1 功能需求分析 |
4.4.2 功能实现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7)基于面向服务架构的企业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背景 |
1.2 研究和发展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论文的组织 |
第二章 相关关键技术的分析与比较 |
2.1 Web Service |
2.1.1 可扩充的标记语言(XML) |
2.1.2 简单对象访问协议(SOAP) |
2.1.3 Web 服务描述语言(WSDL) |
2.1.4 通用描述、发现和集成协议(UDDI) |
2.2 面向服务的架构(SOA) |
2.2.1 概念 |
2.2.2 协议栈 |
2.2.3 角色与角色间的协作 |
2.2.4 服务组合技术 |
2.3 J2EE 技术 |
2.3.1 J2EE 多层体系结构 |
2.3.2 J2EE 设计模式 |
2.3.3 J2EE 应用框架领域研究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EECP 系统设计 |
3.1 系统概述 |
3.2 需求分析 |
3.3 系统设计 |
3.4 体系结构设计 |
3 .4.1 技术分析 |
3.4.2 工作流系统设计 |
3.4.3 体系结构设计 |
3.5 关键技术 |
3.5.1 WC 模式的运用 |
3.5.2 业务逻辑的基础结构设计 |
3.5.3 WEB 服务的设计 |
3.5.4 数据持久化技术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EECP 系统实现 |
4.1 数据持久层的实现 |
4.1.1 使用Hibernate 构建持久层 |
4.1.2 用DAO 模式封装Hibernate |
4.1.3 持久层的异常处理 |
4.1.4 持久层的数据存储策略 |
4.2 业务逻辑层的实现 |
4.2.1 利用EJB 实现主要功能模块 |
4.2.2 利用业务逻辑层基础结构实现子系统 |
4.2.3 常处理 业务逻辑层的异 |
4.2.4 Web 服务的实现 |
4.2.5 基于SOA 的业务集成 |
4.3 表示层的实现 |
4.3.1 视图组件的实现 |
4.3.2 控制器组件的实现 |
4.3.3 Struts 框架的配置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EECP 系统测试 |
5.1 测试环境配置 |
5.2 系统功能测试 |
5.2.1 平台基本功能测试 |
5.2.2 Web 服务测试 |
5.3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8)基于Web Services电子商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前言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技术介绍 |
2.1 电子商务基本概念 |
2.2 电子商务基本模式 |
2.2.1 企业—企业模式(B2B) |
2.2.2 企业—消费者模式(B2C) |
2.2.3 消费者—消费者模式(C2C) |
2.2.4 消费者—企业模式(C2B) |
2.3 电子商务发展历程 |
2.4 Web Services概述 |
2.4.1 Web Services概念 |
2.4.2 Web Services体系架构 |
2.4.3 Web Services协议栈 |
2.5 Web Services应用与开发 |
2.5.1 服务应用模式 |
2.5.2 服务开发周期 |
2.5.3 实现平台选择 |
第三章 基于WEB SERVICES的电子商务应用模型 |
3.1 传统电子商务系统模型分析 |
3.1.1 分布式对象技术 |
3.1.2 传统分布式模型存在的问题 |
3.1.3 Web Services技术的优势 |
3.2 面向服务的电子商务应用模型 |
3.2.1 总体设计目标 |
3.2.2 面向服务的电子商务应用模式 |
3.2.3 多层体系结构的选取 |
3.3 动态电子商务多层应用框架 |
3.3.1 框架结构设计 |
3.3.2 功能流程描述 |
3.3.3 角色职责划分 |
3.4 关键实现技术 |
3.4.1 安全访问控制 |
3.4.2 动态业务集成 |
3.4.3 UDDI中心扩展 |
3.4.4 事务处理机制 |
3.5 具体开发模式 |
3.5.1 需求分析阶段 |
3.5.2 系统设计阶段 |
3.5.3 服务划分与实现阶段 |
3.5.4 系统构造阶段 |
第四章 动态电子商务模式的物流管理系统的设计 |
4.1 系统分析的基本思路 |
4.2 物流管理系统的特点 |
4.3 物流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
4.3.1 系统的具体需求 |
4.3.2 系统的业务流程分析 |
4.3.3 系统的功能结构分析 |
4.4 系统的体系结构设计 |
4.4.1 物流系统的多层体系结构 |
4.4.2 业务逻辑处理 |
4.4.3 UDDI注册中心 |
4.4.4 XML数据集成器 |
第五章 动态电子商务模式的物流管理系统的实现 |
5.1 系统开发环境 |
5.2 具体功能实现 |
5.2.1 产品信息服务 |
5.2.2 系统采购实例 |
5.2.3 消息安全传递 |
5.2.4 服务注册机制 |
5.3 系统测试 |
5.4 总体运行评价 |
5.4.1 系统的速度性能 |
5.4.2 系统的有效性 |
5.4.3 系统的扩展性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主要工作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电子商务环境下基于SOA的业务流程管理系统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业务流程管理(BPM) |
1.3 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业务流程管理所面临的挑战和难题 |
1.4 相关研究和应用 |
1.4.1 业务流程柔性的定义 |
1.4.2 传统流程管理技术和系统在流程柔性上存在的不足 |
1.4.3 柔性BPM理论及相关研究应用进展 |
1.5 论文的主要工作 |
1.6 论文的组织 |
第二章 业务流程管理理论及其支撑技术 |
2.1 BPM外延概述 |
2.1.1 BPM的发展演进 |
2.1.2 BPM的基本任务 |
2.1.3 BPM的作用 |
2.1.4 WFM与BPM的区别 |
2.2 BPMS的框架和功能组成 |
2.2.1 BPMS框架 |
2.2.2 BPMS功能组成 |
2.3 BPM框架下的理论与技术 |
2.3.1 建模与仿真 |
2.3.2 存储与执行 |
2.3.3 部署配置与资源集成 |
2.3.4 监控管理与分析优化 |
2.3.5 BPM的跨组织流程协作 |
2.4 本章小节 |
第三章 基于SOA的柔性流程管理(BPM)系统 |
3.1 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SOA) |
3.1.1 SOA基本概念 |
3.1.2 SOA的发展历程 |
3.1.3 SOA的实现技术 |
3.1.4 SOA的原理和柔性优势 |
3.1.5 SOA与BPM的关系 |
3.2 系统的体系结构 |
3.2.1 体系结构的设计原则 |
3.2.2 体系结构的设计思路 |
3.2.3 体系结构的设计方案 |
3.3 系统柔性技术原理分析 |
3.3.1 业务人员的柔性建模 |
3.3.2 抽象与实现剥离 |
3.3.3 流程=服务 |
3.3.4 合作伙伴的动态绑定 |
3.3.5 集成规则的柔性 |
3.3.6 异常、事务和事件处理 |
3.3.7 跨组织协作编排柔性 |
3.4 系统柔性实现关键问题研究 |
3.4.1 服务抽象及粒度 |
3.4.2 关于接口定义 |
3.4.3 模型的映射转换 |
3.4.4 服务调用 |
3.4.5 数据与流程完整性 |
3.4.6 QoS服务品质问题 |
3.4.7 服务智能发现 |
3.4.8 自动异常处理 |
3.5 柔性效果总结 |
第四章 案例分析与实现 |
4.1 案例背景及需求 |
4.1.1 案例背景介绍 |
4.1.2 存在的柔性障碍 |
4.1.3 柔性需求分析 |
4.2 案例柔性实现 |
4.2.1 柔性流程设计 |
4.2.2 基础服务抽象 |
4.2.3 接口设计 |
4.2.4 流程的BPMN建模 |
4.2.5 流程的BPEL建模 |
4.2.6 WS-CDL建模 |
4.2.7 规则建模 |
4.2.8 系统实现演示 |
4.3 柔性实施策略及路线图 |
4.3.1 柔性实施策略 |
4.3.2 柔性技术路线图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束语 |
5.1 总结与展望 |
5.3 下一步工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电子商务环境下基于Web Services的多代理自动协商系统的模型和若干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插图索引 |
表格索引 |
第1章 绪论 |
1.1 概述 |
1.2 协商和协商系统 |
1.2.1 协商和协商系统的概念 |
1.2.2 协商的分类 |
1.2.3 电子商务中的协商的特点和研究内容 |
1.2.4 协商及其电子协商的发展历程 |
1.3 电子协商及其协商系统的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电子协商及其协商系统研究中目前存在的问题 |
1.5 学位论文的研究工作 |
1.5.1 论文研究的背景 |
1.5.2 论文选题与研究的意义 |
1.5.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路线 |
1.6 本章小结 |
第2章 智能协商 |
2.1 概述 |
2.2 自动协商系统的一般框架模型研究 |
2.2.1 协商活动的认知 |
2.2.2 框架模型中的协商实体及其关系 |
2.2.3 框架模型及其各个组成部分 |
2.3 智能协商的总体思想 |
2.3.1 智能协商的知识处理观 |
2.3.2 知识表示的基本方法 |
2.3.3 自动协商系统框架模型的知识表示方法 |
2.4 智能协商的技术框架 |
2.4.1 协商代理的概念和特性 |
2.4.2 基于多代理技术框架的智能协商过程模型 |
2.4.3 模型的通讯方式及其并行协作协商过程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Web Services的多代理自动协商系统的整体框架模型研究 |
3.1 概述 |
3.2 基于Web Services的多代理自动协商系统的技术基础 |
3.2.1 五层技术构架基础 |
3.2.2 实现框架基础 |
3.3 基于Web Services的多代理自动协商系统的整体框架模型 |
3.3.1 框架模型的结构概述 |
3.3.2 框架模型的协商流程 |
3.3.3 框架模型核心部分的设计分析 |
3.3.4 框架模型的评价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Web的协商注册中心的模型研究 |
4.1 概述 |
4.2 协商注册中心的框架结构 |
4.2.1 协商注册中心的作用和地位 |
4.2.2 总体框架结构 |
4.2.3 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分析 |
4.3 协商注册中心数据库的设计 |
4.3.1 数据库技术 |
4.3.2 协商信息的数据分析 |
4.3.3 数据库的构建 |
4.4 注册接口组件的设计 |
4.4.1 概述 |
4.4.2 注册接口标记语言(RIML) |
4.4.3 设计与实现 |
4.5 搜索接口组件的设计 |
4.5.1 概述 |
4.5.2 搜索接口标记语言(SIML) |
4.5.3 设计与实现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支持多种形式协商的Web Services协商服务器的模型研究 |
5.1 概述 |
5.2 基于Web Services的协商服务器 |
5.2.1 设计思想 |
5.2.2 协商服务器的总体框架及其功能 |
5.2.3 协商服务器的特点 |
5.3 协商需求的分析与设计 |
5.3.1 概述 |
5.3.2 协商需求的分类及其分析 |
5.3.3 协商需求的表示 |
5.4 协商过程的分析与设计 |
5.4.1 协商过程的描述语言 |
5.4.2 协商过程的术语的定义及其模型表示 |
5.4.3 协商过程中协商协议的表示 |
5.4.4 讨价还价形式的协商服务的实现示例 |
5.5 支持多种协商形式的一对多协商的实现方法 |
5.5.1 概述 |
5.5.2 一对多协商的模型框架 |
5.5.3 协商代理的管理和调度策略 |
5.5.4 多对多协商的实现思想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基于Web Services的多代理自动协商系统的应用案例 |
6.1 概述 |
6.2 应用前景 |
6.3 应用案例 |
6.3.1 背景介绍 |
6.3.2 系统构成 |
6.3.3 系统实施 |
6.3.4 系统评价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期间的主要科研工作和研究成果 |
参加的主要科研工作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攻读博士期间参与编写的书籍 |
致谢 |
四、基于Web Services的动态电子商务框架及其实现(论文参考文献)
- [1]金砖国家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对数据密集型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宏观经济影响研究[D]. Ivan Sarafanov.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20(05)
- [2]自动化生产线电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郑良柱. 浙江大学, 2019(03)
- [3]基于Web Service技术的物流电子商务平台的开发与应用[D]. 蒋宇霆. 电子科技大学, 2014(03)
- [4]构建个性化智能移动电子商务系统的关键技术与方法研究[D]. 林甲灶. 兰州大学, 2011(06)
- [5]Web Services在动态电子商务中的应用[D]. 李斌. 上海交通大学, 2009(S2)
- [6]Web Services在动态电子商务系统——网上书店中的研究与实现[D]. 王士信. 南昌大学, 2008(05)
- [7]基于面向服务架构的企业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 李波. 上海交通大学, 2007(01)
- [8]基于Web Services电子商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唐永利. 北京邮电大学, 2007(05)
- [9]电子商务环境下基于SOA的业务流程管理系统柔性研究[D]. 彭涛. 厦门大学, 2007(07)
- [10]电子商务环境下基于Web Services的多代理自动协商系统的模型和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 肖颖. 浙江大学, 2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