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稳机制论文-蔡耀军,张延仓,高志林

失稳机制论文-蔡耀军,张延仓,高志林

导读:本文包含了失稳机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黄土,洞室,过饱和,突泥

失稳机制论文文献综述

蔡耀军,张延仓,高志林[1](2019)在《邙山饱和黄土洞室失稳破坏机制及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退水洞自南向北穿越邙山饱和黄土地层。隧洞采用矿山法施工,受高地下水影响,施工过程中多次出现洞顶流泥、塌落,施工进展缓慢。本文通过黄土的室内流变性试验和不同含水量土体剪切试验、十字板试验,对邙山黄土的水理性质进行了研究。结合现场施工中出现的各种洞室失稳状况,分析了饱和黄土向过饱和转化导致洞室破坏的机理和洞室破坏发展规律,提出了预防和减少黄土过饱和软化的处理措施和针对不同破坏阶段的处理思路,对类似工程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国际碾压混凝土坝技术新进展与水库大坝高质量建设管理——中国大坝工程学会2019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1-11)

尹长权[2](2019)在《某含淤泥层边坡失稳机制及治理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某含淤泥层的地基上开挖边坡时发生了较大规模的边坡失稳,待失稳坡体稳定后采取了一系列的处理措施,以实现边坡的稳定开挖。文中详细阐述了边坡发生滑动的全过程,通过现场勘察和边坡监测结果,分析了边坡发生不稳定的原因。调查显示,淤泥层的灵敏度系数较大、强度低,施工机械的震动使开挖底部的淤泥受到扰动,从而导致淤泥的强度显着降低,局部失稳导致边坡整体渐进式失稳。边坡治理的成败经验表明;在卸荷状态时,不宜采用自重排水固结法对淤泥进行加固;采用设置的预留放坡肋的方式,能够有效的提高边坡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港湾建设》期刊2019年10期)

张俊才,王仲复,魏正发,魏赛拉加,严慧珺[3](2019)在《顺层岩质斜坡视倾向失稳机制分析——以贵德亦什扎滑坡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丰富和深化顺层斜坡视倾向失稳机制研究,以贵德亦什扎滑坡为例在开展现场调查、无人机航测、遥感解译等基础上,详细介绍了滑坡基本特征和变形历史,分析和探讨了其变形过程和失稳机制。结果表明:目前滑坡后缘拉张裂缝带已与侧缘剪切裂缝贯通,滑坡边界清晰,但尚未形成剪出口;滑坡初始变形时间早于2004年,后缘左侧变形时间早于右侧,变形从后缘以侧缘剪切裂缝的形式往前缘发展,目前仍处于变形发展阶段。亦什扎滑坡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受岩体结构控制,其失稳机制可概括为层间蠕滑—后缘拉裂—中后部滑移—前部阻滑—顺层视倾向剪出。(本文来源于《青海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肖治民,刘军,王贺,孙磊,周浩[4](2019)在《动载诱发巷道底板冲击失稳机制及防控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巷道底板冲击地压的特点,基于材料力学理论与能量原理,建立了巷道底板冲击失稳力学模型,推导出了巷道底板发生冲击失稳的能量判据。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深埋巷道底板水平应力和弹性应变能密度演化规律,得出巷道底板水平应力是底板冲击主要诱发因素,且当巷道埋深一定时,动载强度越大,则水平应力对底板动压显现的控制作用越显着。基于理论与数值模拟分析结果,提出了深埋巷道底板大直径钻孔卸压方法,并进行了现场测试,结果表明大直径钻孔底板卸压有效地解除了底板冲击,保障了巷道安全高效掘进,可为类似矿井巷道底板冲击地压防治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江德军,黄会宝,柯虎[5](2019)在《某水电站库区边坡稳定性及变形失稳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某水电站库区边坡变形体在水库蓄水后出现持续变形,且变形速率较大。为揭示该边坡在复杂孕灾环境下的失稳破坏机制及稳定性特征,结合该边坡监测数据、地质构造及外界环境变化情况,从边坡灾变机制及稳定性特征出发,探讨在复杂地质条件、水位变动等致灾因子作用下边坡的失稳模式、破坏机制、渐进失稳过程及失稳后风险,同时也对边坡失稳后的风险进行初步评估,认为该边坡仍处于加速变形且不收敛状态,风险较大,结果可为该边坡后续风险预警管理、工程加固处理等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水电能源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易庆林,周宝,刘平,左清军,覃世磊[6](2019)在《叁峡库区柏堡滑坡变形失稳机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叁峡库区柏堡滑坡位于宜昌市秭归县,于2017年10月3日突发险情,严重危及滑坡体内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研究其变形失稳机制及影响因素,结合现有的地质调查、地质勘察资料和自动监测资料,运用地貌学和工程地质力学理论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柏堡滑坡陡峭地形地貌是其发生的前提条件,地层因素对其形成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其软弱夹层为滑坡变形提供了滑动面.大气降雨诱发了滑坡的变形,为柏堡滑坡主要影响因素,库水位变动对其影响较小,为次要因素.(本文来源于《叁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曹琨,胡强[7](2019)在《双强度折减法折减机制及失稳判据选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强度折减法分析隧道稳定性的研究较少且失稳判据不统一的现状,基于Abaqus建立浅埋隧道有限元模型,对粘聚力与内摩擦角采用不同的折减比例进行折减分析隧道围岩稳定性。探究了特征部位(拱顶、地表中线点)沉降、最大塑性应变和最大主应力是否突变及塑性区发展作为隧道失稳判据的合理性。结果表明:拱顶沉降、地表沉降、塑性应变及最大主应力对强度折减系数较为敏感,在隧道处于临界失稳状态均可得到较好的响应,而考虑到实际工程中变形方便监测,建议应以拱顶沉降作为隧道失稳的主要判据。(本文来源于《黑龙江交通科技》期刊2019年09期)

刘伟锋,王岭,荆涛[8](2019)在《贵州破碎岩体高边坡失稳破坏机制及处治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发展,贵州地区迎来公路建设新的热潮,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的便利。与此同时,由于局部路段边坡失稳造成一系列的灾害,给人们的出行安全造成较大的困扰。本文结合遵义市余庆县Y020新界河至农林公路改扩建工程K4+750-K4+830滑坡段为工程背景,结合近些年的工作经验以及相关文献,分析破碎岩体高边坡失稳破坏的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探讨处治方案,为同行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建材与装饰》期刊2019年24期)

李健,董刚,张辉,陈正寿,张建雷[9](2019)在《由近壁条带失稳诱导的发卡涡包的形成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近壁条带失稳的角度出发,采用直接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可压缩槽道湍流中发卡涡包的形成机制。研究表明,亚谐型弯曲模式低速条带的失稳可诱导出由多个严格对称和非对称的发卡涡组成的涡包结构。其中,严格对称的发卡涡由相邻低速条带间的碰撞导致,而非对称的发卡涡由低速条带的破碎导致。在条带的失稳过程中,高、低速流体之间的剪切是发卡涡形成的重要一环。该文结果不仅有助于深入认识壁湍流拟序结构演化的本质,而且对实际工程中壁湍流的应用和控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船舶力学》期刊2019年08期)

姜存华,孙涛,袁宁一,丁建宁[10](2019)在《硅片水平拉制成型过程中弯月面动态稳定性及失稳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运用有限体积法中流体体积函数模型和连续表面张力模型对引晶初期弯月面的形状、稳定性及失稳机制进行研究,分析润湿性、坩埚臂形状及流层厚度对弯月面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硅熔体流层厚度的增大,重力对弯月面的影响逐渐超过表面张力,弯月面由稳态转为非稳态;坩埚臂顶角角度越大,润湿角越小,弯月面稳定性越差,造成叁相点滑移以及厚度不均一的薄液膜;熔融硅内涡流是影响弯月面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弯月面存在4种失稳机制:液滴型溢出、滑移型溢出、崩塌式溢出,其中液滴型溢出又分为能否在硅片下方形成稳定薄液膜两种。(本文来源于《太阳能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失稳机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某含淤泥层的地基上开挖边坡时发生了较大规模的边坡失稳,待失稳坡体稳定后采取了一系列的处理措施,以实现边坡的稳定开挖。文中详细阐述了边坡发生滑动的全过程,通过现场勘察和边坡监测结果,分析了边坡发生不稳定的原因。调查显示,淤泥层的灵敏度系数较大、强度低,施工机械的震动使开挖底部的淤泥受到扰动,从而导致淤泥的强度显着降低,局部失稳导致边坡整体渐进式失稳。边坡治理的成败经验表明;在卸荷状态时,不宜采用自重排水固结法对淤泥进行加固;采用设置的预留放坡肋的方式,能够有效的提高边坡的稳定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失稳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1].蔡耀军,张延仓,高志林.邙山饱和黄土洞室失稳破坏机制及对策[C].国际碾压混凝土坝技术新进展与水库大坝高质量建设管理——中国大坝工程学会2019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2].尹长权.某含淤泥层边坡失稳机制及治理措施[J].中国港湾建设.2019

[3].张俊才,王仲复,魏正发,魏赛拉加,严慧珺.顺层岩质斜坡视倾向失稳机制分析——以贵德亦什扎滑坡为例[J].青海大学学报.2019

[4].肖治民,刘军,王贺,孙磊,周浩.动载诱发巷道底板冲击失稳机制及防控技术[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9

[5].江德军,黄会宝,柯虎.某水电站库区边坡稳定性及变形失稳机制研究[J].水电能源科学.2019

[6].易庆林,周宝,刘平,左清军,覃世磊.叁峡库区柏堡滑坡变形失稳机制分析[J].叁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7].曹琨,胡强.双强度折减法折减机制及失稳判据选择研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9

[8].刘伟锋,王岭,荆涛.贵州破碎岩体高边坡失稳破坏机制及处治技术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

[9].李健,董刚,张辉,陈正寿,张建雷.由近壁条带失稳诱导的发卡涡包的形成机制[J].船舶力学.2019

[10].姜存华,孙涛,袁宁一,丁建宁.硅片水平拉制成型过程中弯月面动态稳定性及失稳机制研究[J].太阳能学报.2019

标签:;  ;  ;  ;  

失稳机制论文-蔡耀军,张延仓,高志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