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坚“口语化”诗歌理论研究

于坚“口语化”诗歌理论研究

论文摘要

当经历过两次“口语化”诗歌高潮后,中国当代诗坛呈现出一片由“口语”带来的诗歌繁荣。然而,在这一片欣欣向荣的“口语”背后却正潜藏着巨大危机。“口语诗”,被许多人图轻快地实施为张口就是的“口水诗”。与此同时,真正的“口语诗”,也就受到了进一步的误解:中国诗歌界一部分人所追求的“口语化”诗歌,正被逐步解读为“口水化”诗歌。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以为,对“口语化”诗歌写作的发起者、实践者——于坚的“口语化”诗歌主张进行一番梳理,将有助于廓清误解,进而有利于诗歌的发展。本文以于坚“口语化”诗论为研究对象,从“怎么写”和“写什么”两方面对于坚诗论凸显出的“口语入诗”、“拒绝隐喻”、“有意味的形式”、“非升华”等主张进行系统性梳理及简要辨析。全文结构如下:引言:说明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简要回顾于坚“口语化”诗论的研究情况,确定研究角度。第一章:对于坚“口语入诗”的主张进行综述与评析。“口语入诗”,是于坚“口语化”诗论的一个核心内容。本章着重阐述了于坚“口语入诗”的原因,对备受争议的“硬”的“普通话写作”及“软”的“方言口语”进行了辨析,并指出“口语化”写作作为一种诗学理念,并不只是对不同语言种类进行择取的结果,而是将语言作为诗歌的言说中心,将语言上升到了一个本体论的高度。在本章中,笔者还就于坚关于“口语入诗”观念的表达进行了评析,指出于坚“口语入诗”的主张,能应对诗坛现状的变化及各种误解的出现在表达上进行调整,能与“危”俱进。第二章:对于坚“拒绝隐喻”的主张进行综述与辨析,深入探讨“隐喻”背后的深意。“拒绝隐喻”,是于坚“口语化”诗论的另一个核心内容。在本章中,笔者重点阐述了于坚“拒绝隐喻”背后的深意,指出在于坚这里,“隐喻”是一个具有特殊含义的字眼,代表的是积习的语言暴力。同时,笔者还指出,随着具体语言环境的变化,于坚“拒绝隐喻”的直接针对者也在发生变化。最后,笔者指出在发出“拒绝隐喻”的两年后,于坚“从隐喻后退”的表达,并不是诗人锐气的消解,而是别有深意。第三章:对于坚的“语感”理论进行梳理,同时也对于坚“口语化”诗论的最后一环——“日常生活的诗意”进行探析。“有意味的形式”——语感,是于坚“口语化”诗论的第三个核心内容。在本章中,笔者展示了“语感”由“声音”到“生命”的发展历程,并指出于坚“语感是生命的有意味的形式”和“语感是诗的有意味的形式”等几种表达,并不是“老调重弹”,而是应对诗坛作出的灵活变动。同时,笔者也指明于坚“在日常生活中寻找诗意”的主张,不仅是“民间写作”和“知识分子写作”的根本分歧,同时也是对诗歌写作既有传统和习惯的颠覆。结语:总结本文的主要观点及结论,指明于坚的“口语化”诗论具有环环相扣、与时俱进的特质。通过前文的分析,笔者以为,于坚和大多数“新生代”诗人以“口语”作为反抗精英话语的暂时性策略不同,他的“口语诗论”是环环相扣的:于坚的“口语入诗”、“拒绝隐喻”、“有意味的形式”等主张涉及的是“如何写”的诗歌写作方式的问题,最终都服务于“写什么”的诗歌写作态度问题。同时,由于于坚是将“口语化”写作的诗歌语言探索一直延续并不断拓展的,因此,于坚的“口语化”诗论能应对诗坛新状况,审时度势,调整自己对理念的表达,以达到“效用最大化”。这使得其诗论呈现出难得的特质:不但环环相扣,而且能与时俱进!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1)系统性的理论阐述:不是撷取于坚诗论“之一”、“之二”进行阐述,而是对其主张进行系统观照,并找出各个主张之间存在的紧密联系。(2)历时性的理论梳理:不再把于坚诗论看成“生来如是”、静止不变的理论,而是将其作为动态的研究对象,寻找于坚诗论在历时20年间所发生的变化,并探究变化背后的深层原因。

论文目录

  • 内容提要
  • Abstract
  • 引言:口语还是口水,这是一个问题
  • 一、危机四伏的"口语"诗歌
  • 二、"诗坛一姐"成了"梨花教母"
  • 三、"口语"理论逐鹿话语权力场
  • 四、关于于坚诗论的研究状况及选题意义
  • 第一章 "回到语言的路上去"
  • 第一节 重建诗歌精神
  • 一、口语的反叛
  • 二、"柔软"的方言
  • 第二节 语言是存在的家
  • 第三节 与"危"俱进的"表白"
  • 一、既要"开始",也要"为止"
  • 二、是口语,不是口水
  • 第二章 回到隐喻之前
  • 第一节 辨辩"隐喻"
  • 一、探求"隐喻"
  • 二、"隐喻"的隐喻
  • 第二节 从"拒绝"到"后退"
  • 一、"随机而动"的拒绝
  • 二、前进的"后退"
  • 第三章 "有意味的形式"
  • 第一节 从"声音"到"生命"
  • 第二节 诗与非诗的"活口"
  • 一、不变的"语感"
  • 二、作为"活口"的"语感"
  • 第三节 最后一环:日常生活的诗意
  • 结语:环环相扣、与时俱进的子坚诗论
  • 一、环环相扣的于坚诗论
  • 二、与时俱进的于坚诗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活用多种手段,促口语表达——浅谈语文课堂上低年级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J]. 品位经典 2019(11)
    • [2].口语交际让低年级孩子爱说话、会表达[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20(02)
    • [3].农村小学阅读教学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J]. 广东蚕业 2019(09)
    • [4].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外贸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 2020(11)
    • [5].国内口语能力量表研究综述[J].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2)
    • [6].关于美国英语非正式口语连贯语流中的发音规律[J]. 中国新通信 2020(05)
    • [7].开发课内外资源 提升口语交际能力[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0(03)
    • [8].探究培养学生乐于口语交际表达的策略[J]. 才智 2020(09)
    • [9].论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J]. 才智 2020(12)
    • [10].浅议提升预科生口语表达能力的途径[J]. 品位经典 2020(05)
    • [11].“以学生为中心”的一体化课程设计——以《口语(时事讨论)》课程为例[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 2020(07)
    • [12].农村中学生口语现状及对策分析[J]. 文学教育(下) 2020(09)
    • [13].听读续说对学习者二语口语产出的影响[J]. 海外英语 2020(16)
    • [14].媒体融合背景下的《即兴口语表达》课程教学策略变革[J]. 名作欣赏 2020(30)
    • [15].语文教学中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J]. 文学教育(下) 2020(11)
    • [16].互动体验模式及其教师课堂口语的主导性[J]. 教育教学论坛 2020(42)
    • [17].拓宽口语交际途径 提高口语交际能力[J]. 文学教育(下) 2019(02)
    • [18].浅谈如何提升中职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J]. 职业 2019(07)
    • [19].影响初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因素及对策[J]. 农家参谋 2019(12)
    • [20].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提升策略[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9(07)
    • [21].浅谈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J]. 汉字文化 2017(23)
    • [22].初中生口语交际能力训练初探[J]. 教育现代化 2018(05)
    • [2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J]. 现代交际 2017(13)
    • [24].浅谈低年级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J]. 职业技术 2018(07)
    • [25].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J]. 中国农村教育 2018(12)
    • [26].学会更好地说话——谈谈“即兴口语表达”[J]. 西部广播电视 2018(13)
    • [27].探寻传播的另一种可能:口语与文字的相遇[J]. 新闻研究导刊 2018(14)
    • [28].广电专业学生口语能力培养的问题和对策浅析[J]. 视听 2018(11)
    • [29].中职语文口语交际课的现状和思考[J]. 才智 2018(33)
    • [30].俄语口语的分析化趋势[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1)

    标签:;  ;  ;  

    于坚“口语化”诗歌理论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