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留产物论文-刘崇万,孟勇,朱晓华,李邦平,夏丽萍

残留产物论文-刘崇万,孟勇,朱晓华,李邦平,夏丽萍

导读:本文包含了残留产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斑点叉尾鮰,氟苯尼考,氟苯尼考胺,残留消除

残留产物论文文献综述

刘崇万,孟勇,朱晓华,李邦平,夏丽萍[1](2019)在《池塘养殖模式下氟苯尼考及其代谢产物在斑点叉尾鮰体内及养殖环境中残留消除及迁移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目前在实际大池塘养殖模式下,氟苯尼考(florfenicol, FF)在斑点叉尾鮰(Letaurus punetaus,以下简称鮰)体内药物残留相关研究较少,且关于FF在养殖环境中的残留降解规律及风险评估的研究也比较匮乏的问题,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探究FF及其代谢产物氟苯尼考胺(florfenicol amine,FFA)在鮰体内及养殖环境中的组织分布及药物残留消除规律,并初步探究药物在鮰和养殖环境中的迁移行为。实验选择4口标准化池塘(2 300 m~2/口),养殖密度为每666.67 m~2投放鱼苗1 000尾,设3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实验组分别以1.25、2.50及5.00 g/kg 3个剂量水平在鮰饲料中添加FF,每天投喂饲料4 kg(一次投入),对照组投喂不含FF等量饲料。连续投喂5 d后,分别于首次投药后的第1、2、3、4、5、6、7、8、11、14、30、60、90和170天采集生物样品(鮰肌肉、肝脏和血液)和环境样品(池塘水、底泥),检测FF及FFA含量,采用Sigma Plot 11.0软件分析药-时数据。结果显示,不同剂量组药物浓度在生物样品和环境样品中的总体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呈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总体趋势,但达峰时间略有差异。药物达峰浓度与剂量高低成正相关,在生物及环境样品中,FF的达峰浓度均显着高于FFA。在5 d拌药投喂期内,肝脏中FF含量一直保持在40.0%以上,血液中FF含量相对稳定在30.0%左右,肌肉中FF含量一直较低,实验第5天才缓慢升至24.0%;至实验第6天,肌肉、肝脏和血液中FF含量趋于一致,此后,鱼体内药物含量占比逐步下降,环境中药物含量占比逐步升高;至实验第30天,生物样品中除了肌肉中仍有少量检出,95.8%的总量检出均是集中于环境样品;实验第60天后,生物样品中FF药物已完全无检出,只有环境样品有检出。研究认为,FF在鮰体内及养殖环境中主要以原型的方式代谢消除,且FF消除速率远高于FFA,建议实际生产中,不同剂量条件下休药期分别设为161、230及345度日。(本文来源于《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期刊2019年05期)

张月,张群,赵方方,韩丙军,黄海珠[2](2019)在《甲基硫菌灵及其代谢产物多菌灵在芒果上的残留测定及膳食风险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芒果的质量安全提供参考,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对芒果中甲基硫菌灵及代谢产物多菌灵残留进行测定,观测甲基硫菌灵(以多菌灵计)的消解动态,并对芒果中甲基硫菌灵(以多菌灵计)残留带来的慢性膳食摄入和急性膳食摄入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在0.05~1.0mg/L范围内甲基硫菌灵的质量浓度与对应的峰面积间线性关系良好,方法的检出限(LOD)为4pg,在芒果中的定量限(LOQ)为0.01mg/kg。在0.01mg/kg、0.10mg/kg和1.0mg/kg 3个添加水平下,甲基硫菌灵及其代谢产物多菌灵在芒果中的回收率分别为84.7%~112.0%和79.2%~103.0%,相对标准偏差为2.7%~5.8%和3.0%~4.4%,测定方法准确可靠。甲基硫菌灵及其代谢产物多菌灵的消解规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海南台农和云南金凤凰在2015年、2016年的半衰期分别为9.5d、9.9d和12.6d、9.8d,安全收获期芒果中甲基硫菌灵的最大残留量为0.993 mg/kg。芒果中甲基硫菌灵残留的慢性膳食摄入风险概率为40.10%,急性膳食摄入暴露量为0.002 5~0.013 0mg/(kg·bw·d),仅占ARfD的0.25%~1.30%,在可接受范围内,芒果中甲基硫菌灵残留带来的膳食摄入风险极低。(本文来源于《贵州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8期)

侯建波,谢文,钱艳,姚滨滨,胡晓莉[3](2019)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蜂蜜中双甲脒及其代谢产物残留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称取蜂蜜样品2.00g,加入同位素内标40ng,用pH 7的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钠缓冲溶液溶解并稀释至10.0 mL。充分混匀后,加入乙腈10.0 mL和氯化钠2.0g,离心涡旋提取5min。取上层乙腈相保留待用,于下层水相中再加入乙腈10mL重复提取1次。合并两次提取液,加乙腈定容至20.0mL。分取此提取液1.0mL,加入于己预置N-丙基乙二胺(PSA)25mg、十八烷基硅烷(C_(18))10mg和MgSO_4 30mg的离心管中,充分混匀后,高速离心,进行分散固相萃取(dSPE)净化。转移全部上清液,加水定容至2.0 mL,此溶液供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分析。色谱分离中采用XDB-C_(18)色谱柱为固定相,用不同比例的φ0.15%甲酸溶液(A)和乙腈(B)的混合液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淋洗。所得各洗脱液按工作条件进行MS/MS测定双甲脒及其代谢物单甲脒、2,4-二甲基苯基甲酰胺和2,4-二甲基苯胺的残留量。由于采用空白蜂蜜作基体加入混合标准溶液制作工作曲线,并加入同位素内标参与定量,有效地克服了基质效应。上述4种化合物工作曲线的线性范围为0~100μg·kg~(-1),测定下限(10S/N)依次为0.10,0.20,5.0,2.0μg·kg~(-1)。在实际样品基体中加入3个浓度水平的标准溶液(5.0,10,20μg·kg~(-1))进行回收试验,测得回收率均大于80%,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均小于10%。所提出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的优点,其测定下限能满足目前国内外的规定要求。(本文来源于《理化检验(化学分册)》期刊2019年07期)

付凯[4](2019)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甘蓝中丁醚脲及其2种代谢产物残留量》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甘蓝中丁醚脲及其代谢产物的前处理方法。选用乙腈加10%的磷酸溶液提取甘蓝中丁醚脲及其代谢物,随后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进行分析,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94.3%~103.8%及0.4%~1.1%,满足农业行业标准NY/T 788—2004规定的检测要求。通过残留贮藏稳定性试验,丁醚脲、丁醚脲-甲酰胺、丁醚脲-脲贮藏稳定性回收率范围分别为80.4%~86.1%,97.4%~105%、93.8%~99.1%。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提取效率高,回收率高,可满足甘蓝中丁醚脲及其代谢产物的残留检测及监控需求。(本文来源于《世界农药》期刊2019年02期)

龚瑾[5](2019)在《吡蚜酮及其代谢产物在芥蓝上的残留分析研究及其在芥蓝加工过程中安全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芥蓝上吡蚜酮及其代谢产物的残留分析、安全性评价及加工因子进行了研究,完成了如下工作: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仪(LC-MS/MS)技术建立了一种同时检测芥蓝中吡蚜酮及其代谢物CGA128632,GS23199和CGA266591残留的分析检测方法。芥蓝植株用甲醇溶液作为提取剂,涡旋提取,再用分散固相萃取,并辅以甲酸净化,最后采用LC-MS/MS检测。吡蚜酮、CGA128632、GS23199和CGA266591在0.8-200、6-600、80-8000和40-4000μg/kg的浓度范围内,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0.3%-90.1%、83.5%-94.1%、73.6%-80.3%和73.2%-90.8%,相对标准偏差(RSDs)分别为2.5%-9.4%、4.8%-9.8%、4.5%-7.6%和4.1%-9.0%,检出限(LODs)分别为0.14、0.35、20.31和8.52μg/kg,定量限(LOQs)分别为0.46、1.17、67.70和28.40μg/kg,该法的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2>0.99),准确度、精密度和灵敏度均符合农药残留检测的要求。2017年在北京、浙江、湖南、安徽、广西和黑龙江开展了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在芥蓝上一年六地的田间试验。田间试验结果显示,吡蚜酮在芥蓝上的消解半衰期为3.0-4.1 d,说明吡蚜酮在芥蓝上的消解速率较快。其最终残留均小于250μg/kg(美国环保局EPA在十字花科叶菜上制定的MRL),为农业行业制定最大残留限量(MRL)提供了数据参考。进一步的,基于母体的残留水平,同时考虑代谢物的残留量,再结合不同人群的膳食暴露情况,对吡蚜酮在芥蓝上做了膳食风险评估。结果显示RQ_a和RQ_c均远小于100%,说明对一般人群健康的影响是可接受的,不会产生急性或慢性毒害作用。此外,探究了常规蔬菜加工方式中吡蚜酮含量的变化规律,考察各种典型家庭处理方式对芥蓝上吡蚜酮残留的清除效果,以期为吡蚜酮残留对居民日常食用芥蓝的膳食风险提供更全面的评价数据。结果表明,水洗,水洗-腌制、水洗-含水加热和水洗-无水加热处理过程的加工因子分别为0.60,0.19,0.25和0.48,说明上述处理均能在不同程度上减少吡蚜酮的残留,其中水洗-腌制处理的去除效率最高,为处理蔬菜上的吡蚜酮残留提供了方法参考。(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19-04-01)

黄敏[6](2019)在《毒死蜱、吡虫啉及吡虫啉代谢产物在小麦上的残留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毒死蜱、吡虫啉多用于防治水稻、小麦、玉米、棉花、马铃薯等作物上的刺吸式口器害虫,如蚜虫,粉虱和蓟马等。但吡虫啉在植物体内会转化为5种代谢物,并且部分代谢物具有比母体更高的活性,需要对其进行检测以保证人类和环境的安全。本文旨在建立LC-MS/MS法同时检测小麦、植株与土壤中毒死蜱、吡虫啉及吡虫啉5个代谢物的残留分析方法,并对两年叁地33%毒死蜱·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在小麦、植株以及土壤上的消解动态与最终残留试验样品进行检测。为33%毒死蜱·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在小麦以及其他作物上的安全施用提供数据支持。样品以0.5%乙酸乙腈为提取溶剂,经涡旋离心提取,使用50 mg无水MgSO_4净化提取样,并在XDB-C_(18)(150×4.6 mm i.d.,5μm)色谱柱上对7种分析物进行色谱分离,所有分析物在6 min内出峰。该检测方法线性良好(R~2≥0.9965),定量限与检出限分别为0.005-2 mg/kg,0.001-0.666 mg/kg。在小麦、植株与土壤样品中毒死蜱与吡虫啉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72.85-81.25%,78.54-84.70%;吡虫啉烯烃、5-羟基吡虫啉与吡虫啉尿素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73.83-81.03%,71.47-80.61%与71.79-81.32%;吡虫啉硝基胍与吡6-氯烟酸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70.42-82.20%,70.91-82.46%。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8%。同时将建立的分析方法应用于33%毒死蜱·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在小麦、植株以及土壤上的两年叁地消解动态与最终残留试验样品的检测中。结果表明:毒死蜱与吡虫啉在小麦植株和土壤中的降解部分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其中毒死蜱的消解半衰期为4.2-9.2 d,吡虫啉的消解半衰期为6.1-7.1 d,吡虫啉的5个代谢产物在两年叁地的消解样品中的残留数据无规律,无法得到消解曲线。通过最终残留试验测得7种分析物在叁种基质中的残留量为<0.005-2 mg/kg,同时毒死蜱与吡虫啉在小麦上的最终残留分别低于残留限量值0.5 mg/kg,0.05 mg/kg(GB2763-2016)。(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19-04-01)

孟勇,朱晓华,李邦平,陈校辉,沈美芳[7](2019)在《池塘养殖条件下恩诺沙星及其代谢产物在斑点叉尾鮰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池塘养殖条件下,每天以20mg/kg和40mg/kg剂量的恩诺沙星药饵投喂斑点叉尾鮰,周期为5d,研究恩诺沙星及其代谢产物在斑点叉尾鮰体内的分布与残留消除规律。分析结果显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斑点叉尾鮰肝脏中恩诺沙星的达峰时间分别在给药期间第3天和第4天,达峰时的药物含量分别为12.24、15.97mg/kg。低剂量组肝脏、肌肉和血液中的消除曲线方程分别为C=0.25e-0.136 t、C=0.31e-0.082 t和C=0.23e-1.37 t,消除半衰期分别为5.10、8.43和5.06d。高剂量组肝脏、肌肉和血液中的消除曲线方程分别为C=0.70e-0.173 t、C=0.50e-0.096 t和C=1.08e-0.182 t,消除半衰期分别为4.00、7.22和3.81d。恩诺沙星在斑点叉尾鮰体内可代谢为环丙沙星。在用药138d时,低剂量组鱼体肌肉中恩诺沙星含量为0.013mg/kg;高剂量组为0.019mg/kg。药物在斑点叉尾鮰各组织中的消除顺序依次为血液>肝脏>肌肉。(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李涛涛[8](2018)在《宫腔镜治疗妊娠产物残留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宫腔镜治疗妊娠产物残留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124例妊娠产物残留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62例)和宫腔镜组(62例)。常规组患者予以阴道超声引导下常规清宫术治疗,宫腔镜组患者采取宫腔镜下清宫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效果。结果宫腔镜组患者治愈率为96.8%,高于常规组的79.0%(P<0.05);宫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月经恢复时间显着低于常规组(P<0.05);宫腔镜组患者术后3个月宫腔粘连率显着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宫腔镜手术在治疗妊娠产物残留方面临床疗效明显,不仅有助于提高治愈率,同时还能减少术中出血量以及促进月经恢复,值得临床借鉴推广。(本文来源于《基层医学论坛》期刊2018年34期)

谢龙莲[9](2018)在《香蕉和土壤中丙森锌及其代谢产物的残留检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广西大学农药与环境毒理研究所宋世明等人采用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法(GC-FPD)和液相色谱-质谱(LC-MS/MS)联用技术,建立了一种灵敏、特异的检测丙森锌及其代谢物邻丙二胺(PDA)和丙烯硫脲(PTU)的方法。利用该方法研究了良好农业规范(GAP)条件下香蕉和土壤中的丙森锌及其代谢物的残留动态。丙森锌(本文来源于《世界热带农业信息》期刊2018年11期)

黄玉南,乔成奎,庞涛,罗静,庞荣丽[10](2018)在《螺虫乙酯及其代谢产物在猕猴桃中的残留消解动态》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建立了螺虫乙酯及其4种主要代谢物在猕猴桃及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样品用乙腈提取后,经PSA净化,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01~2.00mg/kg的添加水平下,螺虫乙酯及代谢产物在猕猴桃和土壤中的回收率为73.97%~110.52%,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96%~7.91%。采用所建方法,测定螺虫乙酯及代谢产物在猕猴桃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螺虫乙酯被施用到猕猴桃和土壤中后均迅速降解为B-enol、B-keto。在猕猴桃中螺虫乙酯、B-enol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而B-keto和B-mono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在土壤中螺虫乙酯、B-enol、B-keto均呈逐渐降低趋势,B-mono和B-glu在样品中均没有检出。螺虫乙酯和B-enol在土壤中的降解速度(1.42 d、1.99 d)快于在猕猴桃上的降解速度(4.08 d和6.39 d)。以3000倍液稀释液喷施2次,28 d后,猕猴桃中螺虫乙酯母体的残留量为0.06 mg/kg,高于我国制定的0.02 mg/kg的最大残留限量值,在猕猴桃上的安全使用剂量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现代食品科技》期刊2018年12期)

残留产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芒果的质量安全提供参考,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对芒果中甲基硫菌灵及代谢产物多菌灵残留进行测定,观测甲基硫菌灵(以多菌灵计)的消解动态,并对芒果中甲基硫菌灵(以多菌灵计)残留带来的慢性膳食摄入和急性膳食摄入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在0.05~1.0mg/L范围内甲基硫菌灵的质量浓度与对应的峰面积间线性关系良好,方法的检出限(LOD)为4pg,在芒果中的定量限(LOQ)为0.01mg/kg。在0.01mg/kg、0.10mg/kg和1.0mg/kg 3个添加水平下,甲基硫菌灵及其代谢产物多菌灵在芒果中的回收率分别为84.7%~112.0%和79.2%~103.0%,相对标准偏差为2.7%~5.8%和3.0%~4.4%,测定方法准确可靠。甲基硫菌灵及其代谢产物多菌灵的消解规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海南台农和云南金凤凰在2015年、2016年的半衰期分别为9.5d、9.9d和12.6d、9.8d,安全收获期芒果中甲基硫菌灵的最大残留量为0.993 mg/kg。芒果中甲基硫菌灵残留的慢性膳食摄入风险概率为40.10%,急性膳食摄入暴露量为0.002 5~0.013 0mg/(kg·bw·d),仅占ARfD的0.25%~1.30%,在可接受范围内,芒果中甲基硫菌灵残留带来的膳食摄入风险极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残留产物论文参考文献

[1].刘崇万,孟勇,朱晓华,李邦平,夏丽萍.池塘养殖模式下氟苯尼考及其代谢产物在斑点叉尾鮰体内及养殖环境中残留消除及迁移行为[J].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19

[2].张月,张群,赵方方,韩丙军,黄海珠.甲基硫菌灵及其代谢产物多菌灵在芒果上的残留测定及膳食风险评估[J].贵州农业科学.2019

[3].侯建波,谢文,钱艳,姚滨滨,胡晓莉.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蜂蜜中双甲脒及其代谢产物残留量[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9

[4].付凯.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甘蓝中丁醚脲及其2种代谢产物残留量[J].世界农药.2019

[5].龚瑾.吡蚜酮及其代谢产物在芥蓝上的残留分析研究及其在芥蓝加工过程中安全性评价[D].贵州大学.2019

[6].黄敏.毒死蜱、吡虫啉及吡虫啉代谢产物在小麦上的残留分析研究[D].贵州大学.2019

[7].孟勇,朱晓华,李邦平,陈校辉,沈美芳.池塘养殖条件下恩诺沙星及其代谢产物在斑点叉尾鮰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9

[8].李涛涛.宫腔镜治疗妊娠产物残留临床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8

[9].谢龙莲.香蕉和土壤中丙森锌及其代谢产物的残留检测研究[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18

[10].黄玉南,乔成奎,庞涛,罗静,庞荣丽.螺虫乙酯及其代谢产物在猕猴桃中的残留消解动态[J].现代食品科技.2018

标签:;  ;  ;  ;  

残留产物论文-刘崇万,孟勇,朱晓华,李邦平,夏丽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